与AI共存:将焦虑转化为工具与机遇

ChatGPT引爆全球新一轮AI热潮;DeepSeek风头未减,Manus已然横空出世火爆全网……AI(人工智能)领域风起云涌,活力迸发。在舆论场上也开始出现“AI焦虑”的情绪:AI会不会取代自己的工作?我们又该如何自处?——首先利用好AI,让其成为自己的工具。

每一种AI产品都有其擅长的地方:明确不同时空的业务场景,找到对应的AI工具融入

文心一言(似百度查询)、豆包(偏娱乐)、deep seek(开源)

通用大模型:DeepSeek-V3;推理大模型:DeepSeek-R1

利用AI写代码:

  • Cursor编译器:似vscode引入AI插件。集成Claude-3.5:有次数限制)【claude-3.5\3.7、gpt-4o、deepseek-r1、deepseek-v3】
  • vscode插件通义灵码Qwen2.5

模型

  1. 专注于逻辑推理、数学计算、代码生成等需要深度思考和分析的任务.一般为推理大模型
  2. 通用大模型一般用于处理多种类型的自然语言处理(NLP)任务,例如文本生成、问答、翻译和内容创作等。

思考三评“AI焦虑”之就业篇:什么是打工人正确应对姿势?| 新京报专栏

1、对于AI所提供答案,要能识别里头潜藏的“逻辑陷阱”和“虚假信息”,将AI的答案当作某种工具和参考,而不是作为一种最终的解决方案。这或许才是未来人类在生产过程中与AI共处的标志性能力。

2、认识到产生轻微的焦虑,可以是个乐观的信号。因为“焦虑”本身,其实是一种无法被替代的人类特性。这意味着,人类依赖逻辑推理、直觉感受去预测未来的能力依然存在,并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价值。

3、有了焦虑,要会寻求变化,而寻求变化本身,就是一种与技术、环境的重新适配过程。

4、AI写代码的新闻甚嚣尘上。但从多个市场调查结果看,大模型带来的恐惧却在过去一年里呈现出逐渐减少的情况。

  • 其原因之一是,随着大模型逐渐普及应用,人们发现,来势汹汹的大模型不仅没有替代自己的意思,相反,大模型更适合成为自己的工具。
  • 同时,AI的进步会提高工作要求,迫使自己工作更快或产出更多。

因此要多体验和尝试AI,让其成为自己的工具。

技术进步带来的职业替代效应仍然值得适度的担忧:当前AI已经在客服、推广、美工甚至是金融法律文本分析等领域开始了一些应用。这类高度标准化、重复性、辅助性的工作,很容易被快速取代。

而从长期来看,科技进步所推动的社会整体生产力提高,最终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比如,电商和外卖平台或许在早期冲击了售货员、餐厅服务员等岗位,但其最终所创造的运营、美工、骑手、客服等岗位,以及社会零售整体规模提升后带来的业态扩容,最终仍然使得社会的有效就业岗位在增加。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