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进程同步互斥

进程同步和互斥

进程同步

同步亦称直接制约关系,它是指为完成某种任务而建立的两个或多个进程,这些进程因为需要在某些位置上协调它们的工作次序而产生的制约关系。进程间的直接制约关系就是源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合作

进程异步

我们把一个时间段内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资源称为临界资源。许多物理设备(比如摄像头、打印机)都属于临界资源。此外还有许多变量、数据、内存缓冲区等都属于临界资源。
对临界资源的访问,必须互斥地进行。互斥,亦称间接制约关系,进程互斥指当一个进程访问某临界资源时,另一个想要访问该临界资源的进程必须等待。当前访问临界资源的进程访问结束,释放该资源之后,另一个进程才能去访问临界资源。

对临界资源的互斥访问,可以在逻辑上分为如下四个部分:
进入区:负责检查是否可进入临界区,若可进入,则应设置正在访问临界资源的标志(可理解为“上锁”),以阻止其他进程同时进入临界区
临界区: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
退出区:负责解除正在访问临界资源的标志(可理解为“解锁”)
剩余区:做其他处理

为了实现对临界资源的互斥访问,同时保证系统整体性能,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空闲让进。临界区空闲时,可以允许一个请求进入临界区的进程立即进入临界区;
2、忙则等待。当已有进程进入临界区时,其他试图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等待;
3、有限等待,对请求访问的进程,应保证能在有限时间内进入临界区(保证不会饥饿);
4、让权等待。当进程不能进入临界区时,应立即释放处理机,防止进程忙等待。 

进程互斥的实现方法

软件实现方法

单标志法

算法思想:两个进程在访问完临界区后会把使用临界区的权限转交给另一个进程。也就是说每个进程进入临界区的权限只能被另一个进程赋予

只能按 PO→P1→P0→P1→…这样轮流访问。这种必须“轮流访问”带来的问题是,如果此时允许进入临界区的进程是 P0,而P0一直不访问临界区,那么虽然此时临界区空闲,但是并不允许P1访问。因此,单标志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违背“空闲让进”原则。 

双标志先检查

算法思想:设置一个布尔型数组fag,数组中各个元素用来标记各进程想进入临界区的意愿,比如
“flag[0]=ture”意味着0号进程P0现在想要进入临界区。每个进程在进入临界区之前先检查当前有没有别的进程想进入临界区,如果没有,则把自身对应的标志flag[i]设为true,之后开始访问临界区

若按照①⑤②⑥③⑦……的顺序执行,P0和P1将会同时访问临界区因此,双标志先检查法的主要问题是:违反“忙则等待”原则。

双标志后检查

算法思想:双标志先检查法的改版。前一个算法的问题是先“检查”后“上锁”,但是这两个操作又无法一气呵成,因此导致了两个进程同时进入临界区的问题。因此,人们又想到先“上锁”后“检查”的方法,来避免上述问题。

 若按照①⑤②⑥③⑦……的顺序执行,P0和P1将都无法进入临界区
因此,双标志后检查法虽然解决了“忙则等待”的问题,但是又违背了“空闲让进”和“有限等待”原则,会因各进程都长期无法访问临界资源而产生“饥饿”现象。

Peterson 算法

算法思想:结合双标志法、单标志法的思想。如果双方都争着想进入临界区,那可以让进程尝试“孔融让梨”(谦让)。做一个有礼貌的进程。

 Peterson 算法用软件方法解决了进程互斥问题,遵循了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 三个原则,但是依然未遵循让权等待的原则。(虽然用不了资源但是还是用CPU循环while)

硬件实现方法

中断屏蔽方法

利用“开/关中断指令”实现(与原语的实现思想相同,即在某进程开始访问临界区到结束访问为止都不允许被中断,也就不能发生进程切换,因此也不可能发生两个同时访问临界区的情况)

优点:简单、高效
缺点:不适用于多处理机:只适用于操作系统内核进程,不适用于用户进程(因为开/关中断指令只能运行在内核态,这组指令如果能让用户随意使用会很危险 

TestAndSet(TS指令/TSL指令)

简称 TS指令,也有地方称为TestAndSetLock指令,或TSL指令
TSL指令是用硬件实现的,执行的过程不允许被中断,只能一气呵成。以下是用C语言描述的逻辑

若刚开始 lock是 false,则 TSL返回的 old值为false,while循环条件不满足,直接跳过循环,进入临界区。若刚开始lock是true,则执行TLS后old返回的值为true,while 循环条件满足,会一直循环,直到当前访问临界区的进程在退出区进行“解锁"
相比软件实现方法,TSL指令把“上锁”和“检查”操作用硬件的方式变成了一气呵成的原子操作。
优点:实现简单,无需像软件实现方法那样严格检查是否会有逻辑漏洞,适用于多处理机环境

Swap指令(XCHG指令)

有的地方也叫 Exchange 指令,或简称 XCHG 指令。Swap指令是用硬件实现的,执行的过程不允许被中断,只能一气呵成。以下是用C语言描述的逻辑

 逻辑上来看swap和TSL并无太大区别,都是先记录下此时临界区是否已经被上锁(记录在 old 变量上),再将上锁标记lock设置为true,最后检查old,如果old为false 则说明之前没有别的进程对临界区上锁,则可跳出循环,进入临界区。

互斥锁

1.互斥锁
        解决临界区最简单的工具就是互斥锁(mutex lock)。一个进程在进入临界区时应获得锁:在退出临界区时释放锁。函数acquire0)获得锁,而函数release0)释放锁。
        每个互斥锁有一个布尔变量 available,表示锁是否可用。如果锁是可用的,调用acgiure()会成功,且锁不再可用。当一个进程试图获取不可用的锁时,会被阻塞,直到锁被释放。

        acquire()或release()的执行必须是原子操作,因此互斥锁通常采用硬件机制来实现。
        互斥锁的主要缺点是忙等待,当有一个进程在临界区中,任何其他进程在进入临界区时必须连续循环调用 acquire()。当多个进程共享同一 CPÙ时,就浪费了CPU周期,因此,互斥锁通常用于多处理器系统,一个线程可以在一个处理器止待,续不影响其他线程的执行。
        需要连续循环忙等的互斥锁,都可称为自旋锁(spinlock),如TSL指令、swap指令、单标志法

特性:
1、需忙等,进程时间片用完才下处理机,违反“让权等待”
2、优点:等待期间不用切换进程上下文,多处理器系统中,若上锁的时间短,则等待代价很低
3、常用于多处理器系统,一个核忙等,其他核照常工作,并快速释放临界区
4、不太适用于单处理机系统,忙等的过程中不可能解锁

信号量机制

1、在双标志先检查法中,进入区的“检查”“上锁”操作无法一气呵成,从而导致了两个进程有可能同时进入临界区的问题
2、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无法实现“让权等待”

用户进程可以通过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一对原语来对信号量进行操作,从而很方便的实现了进程互斥、进程同步。

信号量其实就是一个变量(可以是一个整数,也可以是更复杂的记录型变量),可以用一个信号量来表示系统中某种资源的数量,比如:系统中只有一台打印机,就可以设置一个初值为1的信号量

原语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段,其执行只能一气呵成,不可被中断。原语是由关中断/开中断指令实现的。软件解决方案的主要问题是由“进入区的各种操作无法一气呵成”,因此如果能把进入区、退出区的操作都用“原语”实现,使这些操作能“一气呵成”就能避免问题。

一对原语:wait(s) 原语和 signal(S)原语,可以把原语理解为我们自己写的函数,函数名分别为 wait和 signal,括号里的信号量s其实就是函数调用时传入的一个参数。

wait、signal原语常简称为P、V操作(来自荷兰语 proberen和 verhogen)。因此,做题的时候常把
wait(s)、signal(s)两个操作分别写为 P(S)、V(S)

整型信号量
用一个整数型的变量作为信号量,用来表示系统中某种资源的数量

“检查”和“上锁”一气呵成,避免了并发、异步导致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不满足“让权等待原则,会发生“忙等” 

记录型信号量
整型信号量的缺陷是存在“忙等”问题,因此人们又提出了“记录型信号量”,即用记录型数据结构表
示的信号量。

在考研题目中 wait(S)、signal(s)也可以记为 P(S)、V(S),这对原语可用于实现系统资源的“申请”和“释放”

S.value 的初值表示系统中某种资源的数目。

对信号量s的一次P操作意味着进程请求一个单位的该类资源,因此需要执行 S.value--,表示资源数减1,当S.value<0时表示该类资源已分配完毕,因此进程应调用 block 原语进行自我阻塞(当前运行的进程从运行态→阻塞态),主动放弃处理机,并插入该类资源的等待队列S.L中。可见,该机制遵循了“让权等待”原则不会出现“忙等”现象。

信号量进制实现同步互斥

实现进程互斥

1、分析并发进程的关键活动,划定临界区(如:对临界资源打印机的访问就应放在临界区)
2、设置互斥信号量 mutex,初值为1
3、在进入区 P(mutex)--申请资源
4、在退出区 V(mutex)--释放资源

注意:对不同的临界资源需要设置不同的互斥信号量。

实现进程同步

进程同步:要让各并发进程按要求有序地推进。

用信号量实现进程同步:
1、分析什么地方需要实现“同步关系”,即必须保证“一前一后”执行的两个操作(或两句代码)
2、设置同步信号量S,初始为 0
3、在“前操作”之后执行 V(S)
4、在“后操作”之前执行 P(S)

实现进程的前驱

其实每一对前驱关系都是一个进程同步问题(需要保证一前一后的操作)
因此,
1、要为每一对前驱关系各设置一个同步信号量
2、在“前操作”之后对相应的同步信号量执行V操作
3、在“后操作”之前对相应的同步信号量执行P操作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系统中有一组生产者进程和一组消费者进程,生产者进程每次生产一个产品放入缓冲区,消费者进程每次从缓冲区中取出一个产品并使用。(注:这里的“产品”理解为某种数据)
生产者、消费者共享一个初始为空、大小为n的缓冲区。
只有缓冲区没满时,生产者才能把产品放入缓冲区,否则必须等待。
只有缓冲区不空时,消费者才能从中取出产品,否则必须等待。
缓冲区是临界资源,各进程必须互斥地访问。

 若此时缓冲区内已经放满产品,则empty=0,full=n。
则生产者进程
执行① 使mutex变为0,再执行②,由于已没有空闲缓冲区,因此生产者被阻塞。由于生产者阻塞,因此切换回消费者进程。消费者进程执行③,由于mutex为0,即生产者还没释放对临界资源的“锁”,因此消费者也被阻塞。
这就造成了生产者等待消费者释放空闲缓冲区天而消费者叉等待生产者释放临界区的情况,生产者和消费者循环等待被对方唤醒,出现“死锁”。
同样的,若缓冲区中没有产品,即full=0,empty=n。按③④① 的顺序执行就会发生死锁。
因此,实现互斥的P操作一定要在实现同步的P操作之后。
V操作不会导致进程阻塞,因此两个V操作顺序可以交换。

多生产者-多消费者问题 

桌子上有一只盘子,每次只能向其中放入一个水果。爸爸专向盘子中放苹果,妈妈专向盘子中放橘子,儿子专等着吃盘子中的橘子,女儿专等着吃盘子中的苹果。只有盘子空时,爸爸或妈妈才可向盘子中放一个水果。仅当盘子中有自己需要的水果时,儿子或女儿可以从盘子中取出水果。用PV操作实现上述过程。 

互斥关系:对缓冲区(盘子)的访问要互斥地进行
同步关系(一前一后):
1.父亲将苹果放入盘子后,女儿才能取苹果
2、母亲将橘子放入盘子后,儿子才能取橘子
2、只有盘子为空时,父亲或者母亲才能放入水果

可以删除mutex。原因在于:本题中的缓冲区大小为1,在任何时刻,apple、orange、plate 三个同步信号量中最多只有一个是1。因此在任何时刻,最多只有一个进程的P操作不会被阻塞,并顺利地进入临界区.

吸烟者问题

假设一个系统有三个抽烟者进程和一个供应者进程。每个抽烟者不停地卷烟并抽掉它,但是要卷起并抽掉一支烟,抽烟者需要有三种材料:烟草、纸和胶水。三个抽烟者中,第一个拥有烟草、第二个拥有纸、第三个拥有胶水。供应者进程无限地提供三种材料,供应者每次将两种材料放桌子上,拥有剩下那种材料的抽烟者卷一根烟并抽掉它,并给供应者进程一个信号告诉完成了,供应者就会放另外两种材料再桌上,这个过程一直重复(让三个抽烟者轮流地抽烟)

桌子可以抽象为容量为1的缓冲区,要互斥访问
同步关系(从事件的角度来分析):
桌上有组合一 —>第一个抽烟者取走东西
桌上有组合二 —>第二个抽烟者取走东西
桌上有组合三 —>第三个抽烟者取走东西
发出完成信号 —>供应者将下一个组合放在桌子上

读者写者问题

有读者和写者两组并发进程,共享一个文件,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进程同时访问共享数据时不会产生副作用,但若某个写进程和其他进程(读进程或写进程)同时访问共享数据时则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的错误。
因此要求:
①允许多个读者可以同时对文件执行读操作;
②只允许一个写者往文件中写信息;
③任一写者在完成写操作之前不允许其他读者或写者工作;
④写者执行写操作前,应让已有的读者和写者全部退出。

只存在互斥关系
两类进程:写进程、读进程
互斥关系:写进程一写进程、写进程一读进程。读进程与读进程不存在互斥问题。

读者-写者问题为我们解决复杂的互斥问题提供了一个参考思路。
其核心思想在于设置了一个计数器 count用来记录当前正在访问共享文件的读进程数。我们可以用count 的值来判断当前进入的进程是否是第一个/最后一个读进程,从而做出不同的处理。
另外,对 count变量的检查和赋值不能一气呵成导致了一些错误,如果需要实现“一气呵成”,自然应该想到用互斥信号量。

哲学家进餐问题

一张圆桌上坐着5名哲学家,每两个哲学家之间的桌上摆一根筷子,桌子的中间是一碗米饭。哲学家们倾注毕生的精力用于思考和进餐,哲学家在思考时,并不影响他人。只有当哲学家饥饿时,才试图拿起左、右两根筷子(一根一根地拿起)。如果筷子已在他人手上,则需等待。饥饿的哲学家只有同时拿起两根筷子才可以开始进餐,当进餐完毕后,放下筷子继续思考。

1、关系分析。系统中有5个哲学家进程,5位哲学家与左右邻居对其中间筷子的访问是互斥关系
2、整理思路。这个问题中只有互斥关系,但与之前遇到的问题不同的事,每个哲学家进程需要同时持有两个临界资源才能开始吃饭。如何避免临界资源分配不当造成的死锁现象,是哲学家问题的精髓。
3、信号量设置。定义互斥信号量数组关注chopstick[5l={1,1,1,1,1}用于实现对5个筷子的互斥访问。并对哲学家按0~4编号,哲学家i左边获取的筷编号为i,右边的筷子编号为(i+1)%5

管程

信号量机制存在的问题:编写程序困难、易出错
能不能设计一种机制,让程序员写程序时不需要再关注复杂的PV操作,让写代码更轻松呢?
1973年,Brinch Hansen首次在程序设计语言(Pascal)中引入了“管程”成分——一种高级同步机制

管程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管程是一种特殊的软件模块,有这些部分组成:
1、局部于管程的共享数据结构说明
2、对该数据结构进行操作的一组过程
3、对局部于管程的共享数据设置初始值的语句
4、管程有一个名字。

管程的基本特征:
1、局部于管程的数据只能被局部于管程的过程所访问
2、一个进程只有通过调用管程内的过程才能进入管程访问共享数据
3、每次仅允许一个进程在管程内执行某个内部过程。

管程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引入管程的目的无非就是要更方便地实现进程互斥和同步。
1、需要在管程中定义共享数据(如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缓冲区)
2、需要在管程中定义用于访问这些共享数据的“入口”--其实就是一些函数(如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中,可以定义一个函数用于将产品放入缓冲区,再定义一个函数用于从缓冲区取出产品)
3、只有通过这些特定的“入口”才能访问共享数据
4、管程中有很多“入口”,但是每次只能开放其中一个“入口”,并且只能让一个进程或线程进入(如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中,各进程需要互斥地访问共享缓冲区。管程的这种特性即可保证-个时间段内最多只会有一个进程在访问缓冲区。注意:这种互斥特性是由编译器负责实现的,程序员不用关心)
5、可在管程中设置条件变量及等待/唤醒操作以解决同步问题。可以让一个进程或线程在条件变量上等待(此时,该进程应先释放管程的使用权,也就是让出“入口”);可以通过唤醒操作将等待在条件变量上的进程或线程唤醒。

  • 51
    点赞
  • 3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