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优化入门-装饰器、字典缓存

前言

今天学习了一下利用装饰器和字典缓存来优化代码的性能,同时利用时间测量技术直观的展示它带来了多大的性能优化。

应用场景

这只是入门,学习一下调用相同参数方法的优化方案。

主干

先做一个简单的装饰器,定义一个名为caches的字典用于缓存我们需要的东西,即方法func : 参数args ,并将这个方法调用这个参数的结果,以缓存形式存储在字典里。
如果caches里没有此键值对,就会调用func方法,并将结果保存在缓存中。如果有相应的键值对,就立即返回此函数的结果。

def cache(func):
    caches = {}

    def wrapper(*args):
        if args not in caches:
            caches[args] = func(*args)
        return caches[args]

    return wrapper

再写一个最简单的测试函数,并声明刚刚写的装饰器cache,功能的话,找下参数范围内的所有偶数吧:

@cache
def funTest(arg):
    nums = [x for x in range(arg) if x % 2 == 0]

然后,再写个时间测量函数,每次调用func方法,并传入args参数后,打印消耗的时间:

def get_time(func, *args):
    start_time = time.time()
    result = func(*args)
    end_time = time.time()
    print("耗时:", end_time - start_time)
    return result

测试

到这里,我们的入门代码基本就完成了,简单分两次调用一下,就找找3千万以内的所有偶数吧:

get_time(funTest, 30000000)
time.sleep(1)
get_time(funTest, 30000000)

效果截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发现第一次找3千万以内的所有偶数,用了差不多1.55秒,但是第二次找,瞬间就可以找完,这就是性能的优化。

完整代码

# -*- coding:utf-8 -*-
# author: YP
# date:2023/10/10

import time


def cache(func):
    caches = {}

    def wrapper(*args):
        if args not in caches:
            caches[args] = func(*args)
        return caches[args]

    return wrapper


@cache
def funTest(arg):
    nums = [x for x in range(arg) if x % 2 == 0]


def get_time(func, *args):
    start_time = time.time()
    result = func(*args)
    end_time = time.time()
    print("耗时:", end_time - start_time)
    return result


get_time(funTest, 30000000)
time.sleep(1)
get_time(funTest, 30000000)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