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缩进大冒险:从"IndentationError"到"完美对齐"的奇妙旅程
4.2 Python缩进:不是装饰,是生存法则
在Python的世界里,缩进不是可选的装饰品,而是决定代码生死的DNA!
想象一下,如果Python代码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芭蕾舞,那么缩进就是舞者们的站位标记——错一步,整个表演就会变成滑稽的"企鹅舞"。
Python用缩进来判断代码行之间的"血缘关系"。
就像家族族谱一样,缩进相同的代码行是"兄弟姐妹",而缩进更多的则是"子女辈"。
这种设计让Python代码天生就具备"自注释"的超能力——看一眼缩进结构,就能明白程序的"家族关系网"。
4.2.1 缩进失忆症:当你的代码突然"失联"
新手最常犯的"缩进失忆症"症状如下:
magicians = ['哈利·波特', '甘道夫', '邓布利多']
for wizard in magicians:
print(f"{wizard},你的魔杖掉了!") # 这里应该缩进但忘记了
运行这段代码时,Python会给你发来一封"投诉信":
IndentationError: expected an indented block after 'for' statement
翻译成人类语言就是:
"亲爱的程序员,你的for循环后面跟了个'孤儿'语句,请给它找个'家'(缩进)好吗?"
治愈方案:就像记得给手机充电一样,记得在for/while/if等语句后按Tab键(或4个空格)。
Pro tip:设置你的编辑器显示不可见字符,这样就能看到那些"隐形"的空格和制表符了。
4.2.2 缩进"半身不遂":当你的代码只做一半工作
更隐蔽的bug是"部分缩进",就像下面这个魔法学校招生办的"问题代码":
wizards = ['赫敏', '罗恩', '纳威']
for student in wizards:
print(f"{student}同学,你的OWLs考试成绩出来了!")
print(f"{student}同学,请来领取你的N.E.W.Ts课程表\n") # 注意这行没缩进!
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