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谢希仁版本)

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

1. 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互联网基本特点:

  1. 连通性:互联网上用户不管距离多远,都能通信,就像这些用户终端都彼此连通

  2. 共享性:指资源共享,包含信息、软件、硬件等共享,就像资源在用户身边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

**互连网:**网络之间通过路由器连接,构成更大的网络,就是互连网,是网络的网络

**主机(host):**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

1.2 互联网的组成

互联网从其工作方式上,分成两大部分:

  1. 边缘部分:由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是用户直接使用的部分,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2.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1.2.1 边缘部分

端系统:主机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主机A上的进程与主机B上的进程进行通信

端系统间通信方式:

  1. 客户-服务器方式:最常用与传统的方式,一方请求服务,一方提供服务,通信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

    客户和服务器:指通信中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主要特征: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客户程序:

    1. 用户调用后,在通信时主动向远地服务器发起通信(请求服务)。因此,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
    2. 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程序:

    1. 是一种专门提供服务的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的请求
    2. 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不断运行,被动等待接受客户的通信请求。因此,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
    3. 一般需要强大的硬件和操作系统支持
  2. 对等连接方式(P2P):两台主机不区分服务器和客户,只要都运行p2p软件,就可以进行平等对等连接通信,双方都可访问对方硬盘中的共享文档。可支持大量对等用户同时工作。

1.2.2 核心部分

路由器的重要性:路由器是一种专用计算机,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部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三种交换方式(✔):

  1. 电路交换

    工作方式:在两用户端间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保证了双方通信所需的通信资源,而这些资源在双方通信时也不会被其他用户占用

    三个步骤: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

    重要特点: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2. 报文交换

    特点: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给下一个结点

  3. 分组交换

    工作方式: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把一个报文划分为几个分组后进行传送

    报文:要发送的整块数据

    分组:把较长的报文分成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再加上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后,就构成一个分组;分组又称包,分组的首部又称包头

    首部的重要性:包含了诸如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等重要控制信息,使每一个分组才能独立的选择传输路径,并正确交付到终点

    存储转发技术:路由器收到分组后,先暂时存储,检查其首部,查找转发表,按照首部中目的地址,选择合适的接口转发出去

    优点:

    1. 高效:在分组传输过程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逐段占用

    2. 灵活:为每个分组独立选择最合适的转发路由

    3. 迅速:以分组为单位传输,不用建立和释放连接

    4. 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器的分组交换网,有很好的生存性

三种交换的特点概述

  1. 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的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管道中传送
  2.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给下一个结点
  3. 分组交换: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给下一个结点

1.3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按照网络的作用范围分类(✔):

  1. 广域网(WAN):作用范围几十到几千公里,是互联网的核心部分,其任务是通过长距离运送主机所发送的数据,广域网各结点采用高速链路,有较大通信容量

  2. 城域网(MAN):作用范围一个城市,用来将多个局域网进行互联,多采用以太网技术

  3. 局域网(LAN):作用范围1km左右,一般用微机或工作站通过高速通信线路相连

  4. 个人区域网(PAN):作用范围10m左右,把个人工作的地方属于个人的设备用无线技术相连,也叫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

按照网络的使用者分类

  1. 公用网:电信公司出资建造的大型网络,任何人都可付费使用,也称公众网
  2. 专用网:为满足特殊业务需要建立的网络,不向外人提供服务

用来把用户进入到互联网的网络

​ 接入网:又称本地接入网或居民接入网

1.4 计算机网络性能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 速率

    ​ 定义:数据的传送速率;常指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并不是实际的速率

    ​ 单位:bit/s(比特每秒)

  2. 带宽

    ​ 定义:表示网络中某通道传送数据的能力,即单位时间内网络中某信道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 单位:bit/s

  3. 吞吐量

    ​ 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某网络的实际的数据量

    ​ 单位:bit/s

  4. 时延

    ​ 定义:数据从网络的一段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又称延迟或迟延

    ​ 组成:

    1. 发送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发生位置:在机器内部的发送器中,即网络适配器中,与信道长度无关

      img

    2. 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距离所需要的时间

      发生位置:在机器外部的传输信道媒体上,与信号的发送速率无关,只与信号传送的距离有关

      img

    3. 处理时延:主机或路由器收到分组后处理分组所用的时间;如分析首部、提取数据、差错检验、转发路由查找等

    4. 排队时延:分组经过路由器时,在路由器中经历输入和输出的排队等待时间

      发生位置:各中转路由器中;取决于网络的通信量,通信量很大时会发生队列溢出,使分组丢失,相当于时延无限大

    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5. 时延带宽积

img

  1. 往返时间RTT:双向交互一次所需的时间;包含中间各结点的处理时延、排队时延、转发数据时的发送时延

  2. 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指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
    • 网络信道利用率: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数
    • D=D0/1-U 其中D是网络时延,D0是空闲时网络时延,U是利用率
    • 特点:信道或网络利用率过高会产生非常大的时延

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指标:

  1. 费用
  2. 质量
  3. 标准化
  4. 可靠性
  5. 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
  6. 易于管理和维护

1.5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5.1 协议与划分层次

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

  1.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5.2 各协议的体系结构
img
  1. 应用层: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应用层协议定义的是应用进程间通信和交互的规则

  2. 运输层:负责向两台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应用进程利用该服务传送应用层报文;通用指多种应用可以使用同一运输层服务;有复用和分用功能

  3.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在发送数据时,网络层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选择合适路由,使运输层传下来的分组能通过网络中的路由器找到目的主机

  4. 数据链路层:负责两主机间链路上的传输;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传送帧,帧中包含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在接收数据时,提取出数据部分交给网络层;通过控制信息监测差错,丢弃差错帧或纠正错误

  5. 物理层:考虑用多大电压代表0或1,如何识别对方发送的比特;确定电缆插头的物理结构

1.5.3 TCP/IP体系结构
img img
  • TCP/IP协议可为各式各样的应用提供服务(everything over IP)

  • TCP/IP也允许IP协议在各式各样的网络构成的互联网上运行(IP over everything)

2. 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的功能:怎样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屏蔽不同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差异

传输媒体接口的特性

  1. 机械特性: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

  2. 电气特性:接口电路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范围

  3. 功能特性:某条线上出现某一电平电压的意义

  4. 过程特性: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2.1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查看源图像

数据通信系统划分: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

源系统

  • 源点:源点设备产生要传输的数据

  • 发送器:源点生成的数字比特流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在传输系统中传输;如调制器

  • 接收器:结束传输系统发送来的信号,并转换成能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如解调器

  • 终点:终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送来的数字比特流,然后把信息输出

常用术语

  • 消息: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如语音、文字、图像、视频等

  • 数据:是运送消息的实体;使用特点方式表示的信息,通常是有意义的符号序列

  • 信号:数据的电气或电磁表现

  • 模拟信号(连续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取值是连续的

  • 数字信号(离散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 码元: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2.2.2 有关信道的基本概念(✔)

信道: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

信息交互的方式

  1.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只需要一条信道
  2.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而是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一段时间后可以反过来;两条信道
  3.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两条信道;传输效率最高

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如计算机输出的代表文字或图像的数据信号都是基带信号

调制分类

  • 基带调制(编码):仅对基带信号的波形进行变换,使其能与信道特性相适应,变换后的信号仍是基带信号
  • 带通调制:使用载波进行调制,把基带信号的频率范围移到较高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变换后的信号称为带通信号

常用编码方式

查看源图像
  1. 不归零制:正电平代表1,负电平代表0

  2. 归零制:正脉冲代表1,负脉冲代表0

  3. 曼切斯特编码:位周期中心的向上跳变代表0,位周期中心的向下跳变代表1;也可反过来定义

  4. 差分曼切斯特编码:在每一位的中心处始终都有跳变。位开始边界有跳变代表0,位开始边界没有跳变代表1

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

查看源图像
  1. 调幅: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如0或1分别对应无载波或有载波输出
  2. 调频: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如0或1分别对应频率f1或f2
  3. 调相:载波的初始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如0或1分别对应于相位0度或180度
2.2.3 信道的极限容量(✔)

限制码元在信道上传输速率的因素

  1. 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

    码间串扰:信号中高频分类受到衰减,在接收端收到的波形前沿和后沿不那么陡峭,每个码元所占时间界限不明确,失去了码元间的清晰界限的现象

    奈氏准则:在任何信道,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超过上限就会出现严重的码间串扰,使接收端对码元无法识别

  2. 信噪比

    定义:信号的平均功率和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记作S/N

img

香农公式: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C是

img

​ 其中W为信道带宽,S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 香农公式表明,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越高

​ 香农公式的意义:只要信息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速率,就一定存在某种方法来实现无差错的传输。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传输媒体:是数据传输系统中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物理通路

传输媒体的分类:

  1. 引导型:电磁波被引导沿着固体媒体传播

    • 双绞线
    • 同轴电缆
    • 光纤
  2. 非引导型:电磁波无线传输

2.4 信道复用技术

2.4.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

复用:允许用户使用一个共享的信道进行通信,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

频分复用

​ 原理:用户在分配到一定频带后,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占用这个频带

​ 特点: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频率带宽

时分复用

​ 原理: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M帧),每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在每一个TDM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

​ 特点: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查看源图像

统计时分复用

​ 原理:使用STDM帧来传送复用的数据,每一个STDM帧中的时隙数小于连接在集中器上的用户数;各用户有数据就发往集中器的输入缓存,集中器按顺序依次扫描输入缓存,把缓存中的输入数据放入STDM帧中,没有数据的缓存就跳过,当一个帧放满即发送,因此STDM帧不是固定分配时隙,而是按需动态分配时隙

某用户占用的时隙不是周期性出现的,因此统计时分复用又称为异步时分复用,而时分复用又称为同步时分复用

2.4.2 波分复用

原理:就是光的频分复用,使用同一根光纤同时传输多个光载波信号

2.4.3 码分复用(✔)

原理:各个用户使用进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彼此不会互相干扰

码片:每一个比特时间划分为m个短的间隔,称为码片

工作方式:每个站被指派一个唯一的m bit码片。若发送1,则发送自己的m bit码片;若发送0,则发送该码片的二进制反码。

码片实现扩频:由于一个比特可转换成m个比特的码片,因此实际发送数据率提高了m倍

重要特点:每个站的码片必须各不相同,并相互正交

码片正交关系:不同码片正交,就是向量S和T的规格化内积为0

正交关系的重要特征:任何码片与自己的规格化内积为1,与自己反码的规格化内积为-1

2.5 数字传输系统

早期数字传输系统的缺点:

  1. 速率标准不一

  2. 不是同步传输

现代的传输网络的传输媒体:光纤

同步光纤网(SONET):各级时钟都来自一个非常精确的主时钟,为光纤传输系统定义了同步传输的线路速率等级结构

同步数字系列(SDH):由SONET为基础发展的国际标准

2.6 带宽接入技术

ADSL技术:非对称数字用户线,将原有的模拟电话线进行改造,使其能够承载宽带业务,将0-4k的低端频谱留给电话使用,将剩余部分给宽带使用,其中上行带宽小于下行带宽。

​ 传输距离:与数据率和用户线的线径(粗细)有关

​ 传输速度:与实际用户线的信噪比密切相关

​ 数据率:采用自适应调制技术使用户线能够传输尽可能多的数据,受环境和线路条件影响较大

​ 特点:上行和下行带宽不对称、需要在用户线两端各安装一个调制解调器

​ 第二代ADSL:得到更高的数据率,采用无缝速率自适应技术,可在运营中不中断通信和不产生误码的情况下,自适应的调整数据率

光纤同轴混合网(HFC):是目前覆盖面较广的有线电视网,采用模拟技术,频分复用,主干部分使用光纤,入户部分使用同轴电缆

FTTx技术:是一种实现宽带居民接入网的方案,代表多种宽带光纤接入方式

3.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

​ 点对点信道:使用一对一的点对点通信方式

​ 广播信道:使用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过程比较复杂,需要专用的协议来协调

3.1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3.1.1 数据链路和帧

链路(物理链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节点。链路是一条路径的一个组成部分,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路径需要许多链路

数据链路(逻辑链路):把实现了这些通信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物理线路+协议)

网络适配器:既有硬件也

  • 32
    点赞
  • 27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5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梦入_凡尘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