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749)
- 资源 (29)
- 收藏
- 关注
原创 6 to 4 隧道实验
本文介绍了6to4隧道实验的配置过程。实验通过在R1和R3路由器上配置6to4隧道接口,并指定IPv4封装源地址,实现IPv6数据在IPv4网络中的传输。关键步骤包括:创建6to4隧道接口、配置6to4格式的IPv6地址、设置IPv4封装源地址、配置IPv6默认路由指向隧道接口。最终测试显示,两端IPv6主机(PC4和PC5)能够成功通过IPv4网络建立IPv6连接,验证了6to4隧道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配置方法能够实现IPv6跨越IPv4网络的通信需求。
2025-09-17 11:49:23
1043
原创 PBR 实验
本文介绍了基于策略路由(PBR)的网络实验配置方案。实验要求通过电信和联通双线接入互联网,实现不同内网网段(192.168.1.0/24走电信、192.168.2.0/24走联通)的分流出网。配置过程包括:1)创建ACL匹配对应网段;2)设置PBR策略指定不同出口的下一跳地址;3)在内网接口调用PBR策略;4)通过tracert测试验证分流效果。实验成功实现了按源地址进行策略路由的功能,PC1和PC2分别通过指定线路访问互联网,验证了PBR配置的正确性。
2025-09-17 11:41:31
725
原创 路由过滤&路由引入实验
摘要:本实验通过RIP和OSPF协议的双向路由引入,实现不同协议网络间的互通。在R2上配置路由策略,将R3业务网段引入RIP,同时将RIP路由全部引入OSPF。通过prefix-list在R4上过滤R1的业务网段路由,确保R4无法学习到该路由。最后将R2连接OSPF区域的接口配置为RIP静默接口,避免RIP报文进入OSPF区域。测试显示R1成功学习R3业务网段,R3学习到R1业务网段,而R4未学习到R1业务网段,实现了预期的路由过滤效果。
2025-09-16 22:45:50
823
原创 IS-IS 实验
本实验通过配置IS-IS协议实现多区域网络互联。实验步骤包括:1)配置设备IP地址和IS-IS基本参数;2)调整R1、R2、R3的路由级别为Level-1,优化邻接关系;3)修改各链路Cost值;4)在R2和R3配置路由渗透,使R1学习100.1.1.0/24网段明细路由并选择最优路径;5)在骨干网接口配置简单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配置IS-IS参数和路由渗透,实现了网络优化和安全管理要求。
2025-09-16 22:44:55
699
原创 OSPF 实验
本实验通过配置OSPF协议实现内网互通,主要步骤包括:1)为R1、R2、R3配置OSPF并指定环回口为Router-ID,将所有内网接口宣告进Area 0;2)将R3连接业务网段的接口设为静默接口;3)在R1配置默认路由并引入OSPF;4)配置EASYIP实现业务网段访问互联网;5)通过修改接口Cost值控制流量路径为R3→R2→R1。最终实现内网设备通过指定路径访问互联网,同时确保业务网段不接收OSPF协议报文。
2025-09-16 22:42:53
873
原创 路由备份&聚合实验
本实验通过配置RIPv2协议实现全网互通,重点实现路由备份和聚合功能。在R1、R2、R3上配置RIPv2并关闭自动聚合,仅R1-R3直连链路不运行RIP。R1配置静态聚合路由192.168.0.0/22下一跳指向R3,设置优先级110作为浮动备份路由。R3在连接R2的接口上配置RIP路由聚合。测试表明R1优先选择RIP路由(下一跳R2),当R1-R2链路中断时自动切换至静态路由(下一跳R3),实现了主备路径自动切换功能。
2025-09-16 22:42:04
871
原创 园区网络综合实验
本实验构建园区网络拓扑,包含VLAN10/20业务网段,通过静态链路聚合、MSTP和VRRP实现冗余。其中:1)MSTP实现VLAN10优先走SW1、VLAN20优先走SW2的负载分担;2)Smart-link组实现接入层链路备份,主链路故障自动恢复;3)VRRP配置SW1为VLAN10主网关、SW2为VLAN20主网关;4)安全策略包括SSH仅限VLAN10访问、SNMP仅限PC6管理。实验通过多种技术组合实现高可用、负载均衡和安全管理。
2025-09-16 22:41:08
296
原创 SSH 实验
本文介绍了在路由器R1上配置SSH服务的实验步骤。首先创建RSA密钥对并开启SSH服务,然后在VTY视图中设置验证模式为scheme,配置用户权限为Level-15,并限定协议为SSH。接着创建登录用户,设置密码和权限,并指定服务类型为SSH。最后通过真机使用S-CRT进行SSH远程登录测试。实验遵循特定IP地址分配规则,设备编号对应IP主机位。该配置实现了SSH远程管理的安全访问功能。
2025-09-16 22:39:58
349
原创 NQA 实验
摘要:实验通过配置OSPF实现R1-R4互联接口互通,在R1上设置主备静态路由(主路由经R2,备路由经R3),并部署NQA监测链路状态。当R3-R4链路故障时,NQA探测失败触发Track状态变化,使R1自动将192.168.1.0/24路由切换至备路径。实验验证了NQA联动静态路由实现故障快速切换的可行性,通过display命令可实时查看路由切换状态。(149字)
2025-09-16 22:38:46
673
原创 组播实验指导
摘要:实验通过配置PIM-SM实现网络组播功能,R2作为C-BSR和C-RP(2.2.2.2)。各路由器开启组播路由并在接口启用PIM-SM模式,R2还需在连接接收者的接口启用IGMP。实验先完成OSPF单播路由配置,IP地址按设备编号规则分配(如R3接口IP为192.168.1.3/24)。关键步骤包括:在R1/R3的G0/0、G0/1口启用PIM-SM,R2额外配置Loopback0口并指定BSR/RP角色。(149字)
2025-09-16 22:37:53
253
原创 BFD 实验
本实验通过配置BFD技术实现网络故障快速检测和切换。接入交换机SW3双上行连接核心交换机SW1/SW2,配置VRRP实现网关冗余,其中SW1为VLAN10主设备,SW2为VLAN20主设备。关键配置包括:1)单向BFD检测VRRP主设备故障并触发切换;2)单向BFD监测上行链路故障,触发优先级调整;3)双向BFD检测OSPF邻居故障(500ms间隔,3次超时判定)。实验通过BFD与VRRP、OSPF的联动,实现了毫秒级故障检测和快速切换,提升了网络可靠性。
2025-09-16 22:36:05
464
原创 M-LAG 实验
本实验通过配置M-LAG(多机箱链路聚合组)实现核心交换机SW1和SW2的双活网关部署。实验采用S6850交换机模拟,SW3作为接入层交换机,通过跨设备聚合连接双核心。关键配置包括:1)建立M-LAG系统,配置相同的系统MAC和优先级;2)设置Peer-link和Keepalive链路确保状态同步;3)在核心交换机上创建相同的VLAN接口(VLAN10/20)并配置相同MAC/IP作为三层网关;4)通过OSPF实现路由互通。测试表明PC能成功访问网关和路由器,验证了M-LAG的高可用性架构。该方案有效提升了
2025-09-16 22:35:09
713
原创 IRF 和 MAD 实验
本文摘要: IRF(免疫放射测定)和MAD(单克隆抗体检测)是两种重要的免疫分析技术。IRF利用放射性标记抗体检测抗原,灵敏度达10^-12g/mL,适用于激素检测和肿瘤标志物筛查;MAD则通过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表位,在诊断和治疗领域应用广泛。二者在特异性、安全性和耗时方面存在差异。文章还详细介绍了交换机堆叠配置(SW1和SW2形成IRF堆叠)、跨设备链路聚合(SW3与核心堆叠设备连接)以及BFD MAD分裂检测的配置步骤。实验拓扑要求将PC4和PC5分别划分到VLAN10和VLAN20。
2025-09-16 22:32:51
795
原创 VRRP 实验
本实验通过配置VRRP实现交换机冗余网关。在SW1和SW2上分别创建VLAN10和VLAN20,设置SW1为VLAN10主网关(优先级120),SW2为VLAN20主网关(优先级120)。通过配置上行接口监视功能(优先级降低30),当接口故障时能自动触发VRRP切换(优先级降至90)。测试显示,当SW1的G1/0/2接口关闭后,其VLAN10优先级降至90,自动切换为备份网关,确保网络高可用性。实验成功实现了双交换机互为备份的冗余网关架构。
2025-09-16 22:30:32
885
原创 RRPP 实验
摘要:本实验配置RRPP(快速环网保护协议)网络拓扑,包含主环(Ring1)和子环(Ring2)。所有交换机间链路设为Trunk并禁用STP。SW4设为主环主节点,SW3为传输节点兼子环辅助边缘节点,SW2为传输节点兼子环边缘节点,SW1为子环主节点。控制VLAN分别设为100(主环)和4092(子环),通过配置主/副端口实现环网保护,支持Instance0-32的所有VLAN数据保护。
2025-09-16 22:29:09
853
原创 Smart-link 实验
该实验通过Smart-link技术实现上行链路备份。在SW1上配置两个Smart-link组,分别保护不同VLAN流量:组1通过SW2链路转发VLAN10/20流量,组2通过SW3链路转发VLAN30/40流量,各自使用VLAN100/200传输Flush报文。配合MSTP实例映射和Monitor-link监控上行链路状态,实现主链路故障时的自动切换和恢复功能。关键配置包括关闭STP、启用抢占模式、配置控制VLAN等,确保网络在链路故障时能快速切换并自动恢复。
2025-09-16 22:27:49
550
原创 链路聚合实验
本文介绍了在SW1和SW2交换机间配置动态链路聚合的实验过程。实验通过创建聚合接口Bridge-Aggregation1,将三个千兆端口(G1/0/1-3)加入聚合组并设置为动态模式。为控制最大带宽为2G,配置最大可用端口数为2个。测试显示当关闭一个活动端口时,系统会自动启用备用端口保持2G带宽。配置还包括将聚合接口设为Trunk类型并允许所有VLAN通过。实验验证了链路聚合的带宽控制功能和故障自动恢复机制。
2025-09-15 10:32:27
717
原创 MSTP 实验
摘要:本实验通过多生成树协议(MSTP)实现网络冗余与负载均衡。实验将网络划分为3个MST区域(h3c1、h3c2、h3c3),每个区域包含不同的VLAN到实例的映射关系。配置要点包括:在各交换机上创建VLAN10/20/30/40,设置Trunk端口;按区域配置MST域名、修订级别和实例映射;为各实例指定主备根网桥(SW1/SW2负责h3c1区域,SW4/SW6负责h3c2区域,SW7独立配置h3c3区域)。通过实例化配置实现了不同VLAN流量的路径优化和故障切换能力。
2025-09-15 10:31:22
954
原创 VLAN 路由实验
本文介绍了VLAN路由实验的配置过程:1)在四台交换机上创建相应VLAN,并将接口配置为Access类型加入对应VLAN;2)为各VLAN接口配置IP地址,遵循"主机位为设备编号"的规则;3)通过配置OSPF路由协议实现全网互通。实验重点在于正确划分VLAN、接口类型选择(避免使用Trunk可能导致的环路)以及三层VLAN接口的IP地址配置。实验采用OSPF作为动态路由协议,在各交换机上配置不同的Router ID,并通过network命令发布直连网段,最终实现整个网络的互联互通。
2025-09-15 10:30:26
694
原创 灵活 QinQ 实验
本实验通过配置灵活QinQ实现跨交换机的VLAN互通。在S6850交换机上,SW4/SW5将PC接口划入VLAN10/20,SW1/SW3通过VLAN Mapping将VLAN10/20映射为VLAN100/200,并配置Hybrid/Trunk接口实现双层标签封装。验证显示PC6-PC8(VLAN10)和PC7-PC9(VLAN20)的通信报文分别携带VLAN10/VLAN100和VLAN20/VLAN200的双层标签,成功实现跨交换机的VLAN透传。
2025-09-15 10:29:22
458
原创 基本 QinQ 实验
摘要:本实验通过配置基本QinQ实现跨交换机的VLAN互通。实验中在SW4/SW5接入端配置VLAN10,在核心交换机SW1/SW3上为VLAN10帧打上外层VLAN100标签,通过中间交换机SW2透传。关键配置包括:设置Trunk端口、指定PVID、启用QinQ功能。抓包验证显示ICMP报文成功携带双层VLAN标签(内层VLAN10,外层VLAN100),最终实现两端VLAN10的PC互通。(150字)
2025-09-15 10:28:32
448
原创 Private VLAN 实验
本实验通过配置Private VLAN实现VLAN复用。在SW1上创建Primary VLAN30和Secondary VLAN10/20,将上行接口设为混杂模式,下行接口设为host模式。SW2通过VLAN100连接SW1,将接口加入VLAN100后,PC3和PC4都能以VLAN100访问PC5。测试验证了不同VLAN间的主机通信功能,实现了预期的网络隔离与连通需求。
2025-09-15 10:25:58
689
原创 MVRP 实验
摘要:该实验配置交换机间的MVRP协议,实现VLAN信息动态传递。所有交换机的互联接口设为Trunk并放行所有VLAN。SW1配置为仅传递本地VLAN(Fixed模式),不学习其他交换机的VLAN;SW2和SW3保持默认Normal模式,可动态学习和传递VLAN。测试显示:SW1创建的VLAN10能被SW2/SW3学习,而SW3创建的VLAN20仅被SW2学习,SW1未学习,验证了Fixed模式的单向传递特性。实验通过差异化配置实现不同交换机对VLAN信息的控制策略。
2025-09-15 10:25:15
476
原创 Hybrid 实验
摘要:本实验通过配置交换机的Hybrid接口实现特定VLAN间的访问控制。在SW1上创建VLAN10/20/30后,分别配置各端口:G1/0/1口(连接PC2)允许VLAN10/20/30无标签通过;G1/0/2口(连接PC3)和G1/0/3口(连接PC4)仅允许自身VLAN和VLAN10通信。测试显示PC3/PC4均可访问PC2(VLAN10),但VLAN20和30之间无法互通,成功实现了预期的网络隔离需求。(150字)
2025-09-15 10:24:28
892
原创 Segment Routing 演示实验
本实验演示了Segment Routing(SR)静态标签配置的实现过程。实验拓扑中,R1、R2、R3、R4通过MPLS互联,配置OSPF实现Loopback0口互通。关键步骤包括:1)各节点互联接口启用MPLS;2)配置双向邻接静态标签(R1-R4方向30/31/32,R4-R1方向50/51/52);3)创建SRLSP并指定标签栈;4)建立MPLS-TE隧道并引用SRLSP;5)配置业务静态路由指向隧道接口。最终通过抓包验证,ICMP报文被成功封装多层MPLS标签,实现R1与R4业务的SR互通。实验重点
2025-09-15 10:21:12
546
原创 PPPOE 实验
本实验搭建了PPPoE拨号网络环境,R2作为服务器配置了本地用户验证、地址池和PPP模板,R1作为客户端通过Dialer接口实现自动拨号和地址获取。实验成功验证:R1获得公网IP(200.1.1.1),并通过NAT转换使内网PC3(192.168.1.0/24)能够访问互联网,测试显示PC3可ping通外网地址202.1.1.1。实验完整实现了PPPoE拨号认证、地址分配和NAT转换功能。
2025-09-15 10:20:20
789
原创 PPP 实验
本次实验主要配置PPP协议相关功能:1. 在R2和R3之间配置PPP MP(多链路捆绑),将两条PPP链路合并为逻辑通道;2. R2对R1采用单向CHAP认证,R1作为被验证方;3. R2和R3之间配置双向CHAP认证。实验要点包括:MP-group接口创建、PPP MP成员接口绑定、IP地址配置(MP-group接口需配置逻辑地址)、认证用户创建及接口认证模式配置。特别注意PPP MP环境下,验证仍需在物理接口配置。通过该实验可掌握PPP协议的基本配置和认证机制。
2025-09-15 10:19:37
627
原创 NAT 实验
本实验通过配置NAT实现不同私网访问互联网的功能。私网A通过R1配置NAPT,使Vlan10和Vlan20共享一个公网IP访问外网;私网B通过R3配置EASYIP实现上网。同时,在R1上配置NAT Server将FTPA的FTP服务(端口20/21)映射到公网,使PCB能访问该服务。通过ACL控制访问权限,并测试验证了网络连通性和FTP服务的可用性。实验展示了不同NAT技术(NAPT、EASYIP、NAT Server)在企业网络中的实际应用。
2025-09-15 10:18:39
597
原创 ACL 实验
摘要:本文介绍了ACL实验的网络拓扑配置和访问控制需求实现。实验通过配置基本ACL阻止192.168.1.0/24访问192.168.2.0/24网段,使用高级ACL实现PC1仅能访问SERVER1的TELNET服务、PC2仅能访问FTP服务,并阻止192.168.2.0/24网段访问SERVER1。ACL规则分别部署在R1和R2的相应接口上,通过测试验证了各访问限制的正确实现。实验展示了ACL在网络访问控制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2025-09-15 10:17:47
648
原创 OSPF 实验
本文介绍了OSPF多区域配置实验,要求实现全网互通。实验通过配置各路由器的环回口作为Router-ID,并将ABR的环回口宣告进骨干区域(区域0)。具体步骤包括:在各路由器上配置OSPF,按区域宣告所有直连网段和环回口;建立邻居关系后,通过检查路由表验证全网路由可达性。结果显示,所有路由器均能学习到全网路由信息,各区域间实现正常通信,验证了OSPF多区域配置的正确性。
2025-09-15 10:17:01
805
原创 RIP实验
本实验通过RIP协议实现全网路由互通,主要步骤包括:1)配置RIPv2并关闭自动聚合,宣告直连网段;2)在R1和R3的出接口配置手动路由聚合(172.16.0.0/23和172.16.2.0/23);3)将业务网段接口设为静默接口;4)在R1和R2之间启用简单认证(密钥runtime)。实验目标为全网互通的同时优化路由表条目,并确保协议安全性。通过路由聚合减少明细路由,静默接口避免无用协议报文,接口认证保障协议传输安全。
2025-09-15 10:15:57
834
原创 静态路由实验
本文摘要:实验通过静态路由配置实现三个业务网段(192.168.1.0/24、192.168.2.0/24、192.168.3.0/24)互通。按照指定路径规则,在R1、R2、R3、R4路由器上配置相应静态路由,R5使用默认路由并实现等价路由负载分担。配置时仅需关注业务网段路由,直连网段无需额外配置。关键配置包括R1到R3的路径设置、R4的双下一跳配置以及R5的默认路由实现,确保各网段按规划路径通信且满足来回路径一致的要求。
2025-09-14 20:29:28
816
原创 三层交换实验
本实验通过三层交换实现VLAN间互通。在SW1上创建VLAN10和20,将接口g1/0/1、g1/0/2分别加入对应VLAN。然后配置Vlanif10(192.168.1.254/24)和Vlanif20(192.168.2.254/24)作为网关。路由表显示生成直连路由,成功实现PC2(VLAN10)和PC3(VLAN20)的三层互通,测试ping验证通信正常。实验证明通过三层交换机的Vlanif接口可有效解决VLAN间路由问题。
2025-09-14 20:28:07
442
原创 单臂路由实验
【实验摘要】通过配置单臂路由实现VLAN间三层互通:1)在SW2上创建VLAN10/20并分配端口,将连接R1的接口设为Trunk;2)在R1上创建两个子接口(G0/0.1绑定VLAN10,G0/0.2绑定VLAN20),分别配置为192.168.1.254/24和192.168.2.254/24的网关;3)验证路由表生成直连路由,PC3与PC4成功实现跨VLAN通信。实验成功满足不同VLAN间三层互通需求。(149字)
2025-09-14 20:26:53
470
如果是你会如何选择?
2022-12-19
对象的理解各位有啥见解
2022-10-21
springboot
2022-09-14
每日一问 springboot
2022-09-12
在学习框架的一些问题
2022-09-11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