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r Network -- Chapter 1 Computer Networks and the Internet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一、网络协议

1. 硬件实现的协议控制了在两快网络接口卡间的“线上”比特流

2. 端系统中拥塞控制协议控制了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传输的分组发送的速率

3. 路由器中的协议决定了分组从源到目的地的路径

4. 协议定义通信实体间交换报文的格式顺序

5. 协议控制因特网中信息的接收发送

二、接入网

1. 不对称接入:下行速率 > 上行速率。

2. 如果几个用户同时经下行信道下载一个视频文件,每个用户接受视频文件的实际速率将大大低于电缆总计的下行速率。

3. 由于上行信道也是共享的,需要一个分布式多路访问协议协调传输和避免碰撞(ALOHA、CSMA)。

4. 实际取得速率低的可能原因:ISP 有意限制住宅速率,或者因为距离、双绞线规格、电气干扰程度

三、网络核心

1. 存储转发:当路由器已经接收完了该分组的所有比特后,才能开始向出链路传输。

2. 通过由 N 条速率均为 R 的链路组成的路径,端到端时延:

d(端到端)= N*(L/R)

3. 到达的分组需要传输到某条链路,但发现该链路正忙于传输其他分组,因此需要承受输出缓存的排队时延

4. 缓存空间大小有限,当某个分组发现缓存已满时将被丢弃:丢包

5. 转发表和路由选择:能通过协议解决部分拥塞问题。路由器通过寻找最短路径配置转发表。

6. 在发送方能够发送信息前,电路交换网络必须在发送方和接收方间建立一条连接,且所有交换机都将为该连接维护连接状态。此连接被称为一条电路

7. 电路交换为发送-接收对预留缓存带宽(速率)

8.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均存在网络资源分配给该连接但没有使用(被浪费)的情况。

9. 电路交换存在网络拥塞问题。

10. 电路交换不考虑需求,分组交换按需分配链路使用。

四、时延

1. 各时延名称:nodal processing delay, queuing delay, transmission delay, propagation delay

2. 处理时延:检查分组首部、决定将该分组导向何处、检查比特级别的差错所需时间。

3. 排队时延:是到达该队列的流量强度性质的函数。

4. 传输时延:将所有分组的比特推向链路所需要的时间。是分组长度链路传输速率的函数。

5. 传播时延:从该链路的起点到路由器 B 传播所需要的时间。是两台路由器间距离的函数。

6. 如果流量强度接近于 0 ,则几乎没有分组到达并且到达间隔很大。此时平均排队时延将接近 0。

7. 随着流量强度接近于 1,平均排队时延迅速增加,分组丢失的比例也迅速增加。

8. traceroute 工具使用 ICMP 协议(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

9. 吞吐量取决于数据流过链路的传输速率,近似为沿着源和目的地之间路径的最小传输速率干扰流量

五、协议

1. 协议层次保证当某层的实现发生变化,该系统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

2. 表示层:使通信的应用程序能解释交换数据的含义,包括数据压缩数据加密数据描述

3. 会话层:提供了数据交换的定界同步功能,包括建立检查点和恢复方案。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