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的基本原理与配置

目录

一、数据链路层功能

二、以太网的由来

2.1Xerox公司的X-Wire

2.2DEC-Intel-Xerox(DlX)的以太网

2.3IEEE的802.3标准

2.4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

三、以太帧格式

3.1MAC地址

3.2以太网帧格式的介绍

四、交换机设备简介

五、交换机工作原理

六、交换机接口的双工模式

6.1单工

6.2半双工

6.3全双工

七、Cisco交换机的命令行模式

7.1用户模式

7.2特权模式

7.3全局配置模式

7.4接口模式

八、交换机的常见命令

8.1“?”的作用

8.2“Tab”的作用 

8.3常用快捷键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数据链路层负责网络中相邻节点之间可靠得多数据信息,并进行有效的流量控制;数据链路层的作用包括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与拆除,帧包装,帧传输,帧同步,帧的差错控制等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线上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对网络层而言为一条无差错的路线,本层所关心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地址、网络拓扑
2.组帧:把数据封装在帧中,按顺序传送
3.定界与同步:产生/识别帧边界
4.差错恢复:采用重传的方法进行
5.流量控制及自适应:确保中间传输设备的稳定及收发双方传输速率的匹配
以太网的由来

1.Xerox公司的X-Wire
1973年,位于加利福尼亚的Xerox公司提出并实现了最初的以太网;Rpbert Metcalfe博士被公认为以太网之父,他研制的实验室原型系统的运行速率是2.94Mb/s

2.DEC-Intel-Xerox(DIX)的以太网
1979年,Xerox公司与DEC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联合起来,致力于以太网技术的标准化和上商品化,并促进该项技术在网络产品中的应用;这一版本以太网对信令略微做了修改,并增加了网络管理功能

3.IEEE的802.3标准
1983年6月,IEEE标准委员会通过了第一个802.3标准;IEEE于1990年9月通过了使用双绞线介质的以太网(10Base-T)标准很快成为办公自动化应用首选的以太网技术

4.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
1991-1992年Grand Junction网络公司开发了一种高速以太网;这种网络的基本特征,如帧格式、软件接口、访问控制方法等,与以往的以太网相同,但其运行速率可达到100Mb/s
在快速以太网的官方标准提出不到一年后,对千兆以太网的研究工作也开始了,这种网络的速率可达到1000Mb/s;1996年,IEEE802.3成为了一个标准开发任务组,1998年完成并通过了该标准;研究工作又开始想支持桌面应用的双绞线千兆以太网拓展

以太帧格式

MAC地址

每块网卡在生产出来后,除了具有基本的功能外,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编号来标识自己,这个地址就是MAC地址,即网卡的物理地址
MAC地址由48位二进制数组成,通常分为六段,用十六进制表示,如00-D0-09-A1-D7-B7,其中前24位是生产厂商向IEEE申请的厂商编号,后24位是网络接口卡序列号
MAC地址的第8位为0时,表示该MAC地址为单播地址;为1时,表示该MAC地址为组播MAC地址
以太网的帧格式的介绍

以太网有很多种帧格式,这里介绍最为常用的Etnernet ll的帧格式
1.前导码(Preamble):包含8字节;前7个字节的值为0xAA,而最后1字节的值为0xAB,前导码被认为是物理层封装的一部分,而不是数据链路层的封装
2.目的地址(DA):包含6字节,DA标识了帧的目的站点的MAC地址
3.源地址(SA):包含6字节,SA标识了发送帧的站点的MAC地址
4.类型域包括2字节,用来标识上层协议的类型,如0800H表示IP协议
5.数据域包含46-1500字节。数据域封装了通过以太网传输的高层协议信息
6.帧校验序列(FCS):包含4字节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