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程(Pthread)

目录

多线程模式下cpu如何分配

这两种线程的优缺点

多个线程在进程中共享资源有哪些

非共享资源

线程函数(NPTL API)

线程分离态

线程退出方式

关于线程的能力

线程属性


线程是大多数操作系统支持的调度单位,执行单元,某些系统不支持线程技术。

一般情况下进程包含线程,线程比进程更轻量(体积更小,开销更小)。

进程是最小的分配资源单位,线程是最小的调度单位。

线程创建于进程中,于进程共享资源,完成特定任务,如果在意内存开销,使用多线程技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进程创建时,系统分配内存资源,执行单元(默认),线程访问进程内存。

线程就是寄存器和栈(线程可以占用时间片使用cpu,可以通过保存和恢复处理器现场避免寄存器冲突,所以线程是一个合格的调度单位)

多线程模式下cpu如何分配

进程的蜕化,如果进程中创建了新的线程,那么进程原本的执行单位成为主控线程,新创建的成为普通线程,便于区分和理解。

内核级线程:系统支持的线程,可以分配其内核对象与进程一样获取cpu。

 普通线程:系统无法识别普通线程,无法将资源分发给普通线程。

普通线程虽然无法被系统直接分发资源,但是它可以使用cup,只要主线程释放交换给它即可。

混合型线程:可以为县城分配内核对象,得到更多的时间片,线程安装在用户层,较少线程调度开销。混合型线程支持的系统少。

这两种线程的优缺点

内核级:可以得到更多系统资源,缩短任务完成时间,所有的线程资源分配,访问和切换都要系统干预,开销较大。

用户级:用户线程是安装在进程用户空间的,所以完成线程切换或访问线程资源在用户空间即可完成,无需系统干预。

多个线程在进程中共享资源有哪些

1.全局变量共享。2.文件描述符表共享。3.PCB多线程共享。4.共享堆空间。5.信号处理行为共享。

非共享资源

1.线程栈(8M)2.TCB非共享3.线程的优先级指针非共享4.每个线程都有独立信号屏蔽字5.errno全局变量非共享(避免多线程使用errno异常,在线程使用erron为局部变量,但是线程有自己的错误处理方式,无需使用erron)

线程函数(NPTL API)

int err=pthread_create(pthread_t* tid,pthread_attr_t* attr,void*(*twk)(void*),void* arg)//创建线程函数,成功返回0,失败返回错误号。

tid=线程创建成功,将此线程的id传出到变量中。

attr=线程属性函数,传出NULL,表示使用默认属性。

twk=线程工作地址,此参数为函数指针。

arg=线程函数参数,系统创建线程后调用twk而后把arg传入twk中。

(线程数量计算:进程用户空间余量/线程栈大小=线程数量)

ps -eLf#可以查看系统中所有线程。ps -Lf pid#可以查看特定进程中的线程(pid进程id)

LWP轻量级进程编号(并不是tid,而是调度编号)NLWP轻量级进程数量

只要使用NPTL库函数,都要在编译使用链接库 -lpthread

pthread_t tid=pthread_self();//返回调用多线程的tid

看能创建多少线程:

#include<stdio.h>
#include<unistd.h>
#include<stdlib.h>
#include<pthread.h>
#include<string.h>
#include<stdio.h>
void* twk(void* arg)
{
    while(1)
        sleep(1);
}
int main()
{
    pthread_t tid;
    int err;
    int flag=0;
    while(1)
    {
        if((err=pthread_create(&tid,NULL,twk,NULL))>0)
        {
            printf("create failed %s\n",strerror(err));
            exit(0);
        }
        printf("%d\n",++flag);
    }
    return 0;
}

创建线程并打印id:

#include<stdio.h>
#include<unistd.h>
#include<stdlib.h>
#include<string.h>
#include<pthread.h>
void* twk(void* arg)
{
    printf("my tid 0x%x\n",(unsigned int)pthread_self());
}
int main()
{
    pthread_t tid;
    int err;
    printf("master 0x%x\n",(unsigned int)pthread_self());
    if((err=pthread_create(&tid,NULL,twk,NULL))>0)
    {
        printf("create faill errno %s\n",strerror(err));
        exit(0);
    }
    sleep(1);
    printf("son tid 0x%x\n",(unsigned int)tid);
    return 0;
}

打印线程id习惯用16进制形态。

主线程创建成功后传出tid,与普通线程内部获取的tid值相等但是不等价,线程内部id可以保证当前线程有效性,但是其他线程中tid无法保证。

pthread_join(pthread_t tid,void** reval);//线程回收,接收线程返回值,如果不回收会引发僵尸线程(TCB)残留(阻塞函数,线程未退出等待,退出后立即回收)

#include<stdio.h>
#include<unistd.h>
#include<stdlib.h>
#include<pthread.h>
#include<string.h>

void* twk(void* arg)
{
    printf("pthread tid=0x%x\n",(unsigned int)pthread_self());
    return (void*)8;
}
int main()
{
    pthread_t tid;
    void* reva;
    int err;
    if((err=pthread_create(&tid,NULL,twk,NULL))>0)
    {
        printf("create error %s\n",strerror(err));
        exit(0);
    }
    pthread_join(tid,&reva);
    printf("join success 0x%x,reva=%ld\n",(unsigned int)tid,(long int)reva);
    return 0;
}

pthread_exit((void *)9)//线程退出并返回特定值

#include<stdio.h>
#include<unistd.h>
#include<stdlib.h>
#include<pthread.h>
#include<string.h>

void* twk(void* arg)
{
    printf("pthread tid=0x%x\n",(unsigned int)pthread_self());
    //return (void*)8;
    pthread_exit((void *)9);
}
int main()
{
    pthread_t tid;
    void* reva;
    int err;
    if((err=pthread_create(&tid,NULL,twk,NULL))>0)
    {
        printf("create error %s\n",strerror(err));
        exit(0);
    }
    pthread_join(tid,&reva);
    printf("join success 0x%x,reva=%ld\n",(unsigned int)tid,(long int)reva);
    return 0;
}

pthread_cancel(pthread_t tid);//线程取消,参数为目标的tid,可以将目标线程杀死。

哪怕进程中没有异常,不用调用系统函数,但是进程使用时间片,只要时间片耗尽产生中断就会处理信号,信号肯定功能杀死进程。

如果线程被取消,那么收到的返回值为-1,线程开发时不允许使用-1作为返回值,保留给cancel。

pthread_cancel就是看调没调用系统函数,调用了才能取消掉。

pthread_testcancel//执行一次系统调用,线程可以执行该函数检测是否有待处理的取消事件。

#include<stdio.h>
#include<unistd.h>
#include<stdlib.h>
#include<string.h>
#include<pthread.h>
void* twk(void* arg)
{
    while(1)
    {
        pthread_testcancel();
    }
    pthread_exit((void*)9);
}
int main()
{
    pthread_t tid;
    int err;
    void* reva;
    printf("Master tid=0x%x\n",(unsigned int)pthread_self());
    if((err=pthread_create(&tid,NULL,twk,NULL))>0)
    {

        printf("thread_create failed:%s\n",strerror(err));
        exit(0);

    }
    sleep(5);
    pthread_cancel(tid);
    if((err=pthread_join(tid,&reva))>0){

        printf("join failed:%s\n",strerror(err));
    }
    printf("master join success,tid 0x%x,reva %ld\n",(unsigned int)tid,(long int)reva);
    return 0;
}

线程分离态

线程结束的状态:1.PTHREAD_JOINABLE回收态线程,默认状态,线程结束后需要手动回收(pthread_join)2.PTHREAD_DETACHED分离态线程,结束后系统自动回收它的资源。

pthread_detach()可以将回收态设置为分离态。

pthread_detach(pthread_self());//将指定的线程设置分离。

线程只能有一种退出状态,两种状态互斥,分离设置不可逆转,无法变为回收态,只能从回收设置为分离。

对一个分离态进行回收操作(join)回收操作失败。

如果线程处于回收阶段(某个线程在等待回收他),那么对线程设置分离不会成功。

处于回收阶段:没sleep交出时间片,join快。

#include<stdio.h>
#include<unistd.h>
#include<stdlib.h>
#include<string.h>
#include<pthread.h>
void* twk(void* arg)
{
    pthread_detach(pthread_self());
    pthread_exit(NULL);
}
int main()
{
    pthread_t tid;
    int err;
    if((err=pthread_create(&tid,NULL,twk,NULL))>0)
    {
        printf("create err %s\n",strerror(err));
    }
    //sleep(5);
    if((err=pthread_join(tid,NULL))>0)
    {
        printf("join error %s\n",strerror(err));
    }
    else {
        printf("success\n");
    }
    return 0;
}

交出时间片,设置分离态成功了。

#include<stdio.h>
#include<unistd.h>
#include<stdlib.h>
#include<string.h>
#include<pthread.h>
void* twk(void* arg)
{
    pthread_detach(pthread_self());
    pthread_exit(NULL);
}
int main()
{
    pthread_t tid;
    int err;
    if((err=pthread_create(&tid,NULL,twk,NULL))>0)
    {
        printf("create err %s\n",strerror(err));
    }
    sleep(5);
    if((err=pthread_join(tid,NULL))>0)
    {
        printf("join error %s\n",strerror(err));
    }
    else {
        printf("success\n");
    }
    return 0;
}

线程退出方式

return 0;普通线程执行,线程返回,线程退出。主线程执行,进程退出,线程关闭。

pthread_exit(); 不论是主线程还是普通线程执行均为线程退出,不影响进程。

pthread_cancel();取消目标线程,与进程无关。

exit();无论主线程还是普通线程执行,进程退出,所有线程关闭,释放资源。

关于线程的能力

主线程创建的线程,也可以继续线程的创建,普通线程可以回收其他线程,也可以创建或取消其他线程。

线程属性

pthread_attr_t线程属性结构体:

1.线程优先级指针(一般为默认值,优先级越高,线程可以得到的资源越多)

2.线程警戒缓冲区(防止线程栈溢出)4096bytes如果溢出尝试访问越界缓冲区,直接抛出异常,SIGBUS。

3.线程退出状态(存储线程退出状态,默认情况下均为回收态)。

4.线程栈大小(线程栈大小,系统根据里面的值决定创建多大的线程栈)。

5.线程栈地址(存储线程栈地址但是默认为nil)。

使用自定义结构体可以实现哪些开发目的:1.直接创建分离态线程,而不是后期修改。2.通过修改线程栈的信息提高线程创建数量。

初始化结构体,初始化后的结构体为默认属性pthread_attr_init(&attr);

获取状态传出pthread_attr_getdetachstate(&attr,int* detachstate);

设置退出状态pthread_attr_setdetachstate(&attr,int detachstate);

PTHREAD_CREATE_DETACHED//分离关键字

PTHREAD_CREATE_JOINABLE//回收关键字

创建线程使用自定义结构体pthread_create(&tid,&attr,twk,NULL);

属性使用完毕释放pthread_attr_destroy(&attr);

查看默认退出状态: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pthread.h>
#include<unistd.h>
#include<stdlib.h>
int main()
{
    pthread_t tid;
    int de;
    pthread_attr_t at;
    pthread_attr_init(&at);
    pthread_attr_getdetachstate(&at,&de);
    if(de==PTHREAD_CREATE_JOINABLE)
    {
        printf("join\n");
    }
    if(de==PTHREAD_CREATE_DETACHED)
    {
        printf("detach\n");
    }
    return 0;
}

设置分离态: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pthread.h>
#include<unistd.h>
#include<stdlib.h>
void* twk(void* arg)
{
    while(1)
        sleep(1);
}
int main()
{
    pthread_t tid;
    int de;
    pthread_attr_t at;
    pthread_attr_init(&at);
    pthread_attr_getdetachstate(&at,&de);
    pthread_attr_setdetachstate(&at,PTHREAD_CREATE_DETACHED);
    pthread_create(&tid,&at,twk,NULL);
    int err;
    if((err=pthread_join(tid,NULL))>0)
    {
        printf("join error %s\n",strerror(err));
    }
    else{
        printf("join success\n");
    }
    return 0;
}

pthread_detach();多线程模型中少数线程要设置分离,使用函数设置。如果大量使用分离线程可以通过属性的方式来创建。

如果用户需要自定义栈大小,用户需要自行申请空间size_t stacksize=0x100000,void* stackaddr=malloc(stacksize)

线程栈大小=stacksize,线程栈地址=stackaddr。

pthread_attr_getstack(&attr,void** stackaddr,size_t*stacksize);//获取属性中的栈信息

pthread_attr_setstack(&attr,void* stackaddr,size_t stacksize);//设置栈信息 

改变线程栈大小增加线程数量(32位有效,64位基本无效)

​
    void* stackaddr;
    size_t stacksize;
    pthread_attr_init(&at);
    pthread_attr_getstack(&at,&stackaddr,&stacksize);
    printf("stackaddr %p,stacksize %d\n",stackaddr,(int)stacksize);
    stacksize=0x100000;
    int err;
    while(1)
    {
        if((stackaddr=(void*)malloc(stacksize))==NULL)
        {
            printf("malloc error %s\n",strerror(err));
            exit(0);
        }
         pthread_attr_setstack(&at,stackaddr,stacksize);
        if((err=pthread_create(&tid,&at,twk,NULL))>0)
        {
            printf("create error %s\n",strerror(err));
            exit(0);
        }
         pthread_attr_destroy(&at);
    printf("%d\n",++f);
    }

​

  • 18
    点赞
  • 2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1 目标检测的定义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的任务是找出图像中所有感兴趣的目标(物体),确定它们的类别和位置,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由于各类物体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和姿态,加上成像时光照、遮挡等因素的干扰,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目标检测任务可分为两个关键的子任务,目标定位和目标分类。首先检测图像中目标的位置(目标定位),然后给出每个目标的具体类别(目标分类)。输出结果是一个边界框(称为Bounding-box,一般形式为(x1,y1,x2,y2),表示框的左上角坐标和右下角坐标),一个置信度分数(Confidence Score),表示边界框中是否包含检测对象的概率和各个类别的概率(首先得到类别概率,经过Softmax可得到类别标签)。 1.1 Two stage方法 目前主流的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类:Two stage和One stage。Two stage方法将目标检测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Region Proposal 生成阶段,主要用于生成潜在的目标候选框(Bounding-box proposals)。这个阶段通常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从输入图像中提取特征,然后通过一些技巧(如选择性搜索)来生成候选框。第二个阶段是分类和位置精修阶段,将第一个阶段生成的候选框输入到另一个 CNN 中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结果对候选框的位置进行微调。Two stage 方法的优点是准确度较高,缺点是速度相对较慢。 常见Tow stage目标检测算法有:R-CNN系列、SPPNet等。 1.2 One stage方法 One stage方法直接利用模型提取特征值,并利用这些特征值进行目标的分类和定位,不需要生成Region Proposal。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速度快,因为省略了Region Proposal生成的过程。One stage方法的缺点是准确度相对较低,因为它没有对潜在的目标进行预先筛选。 常见的One stage目标检测算法有:YOLO系列、SSD系列和RetinaNet等。 2 常见名词解释 2.1 NMS(Non-Maximum Suppression) 目标检测模型一般会给出目标的多个预测边界框,对成百上千的预测边界框都进行调整肯定是不可行的,需要对这些结果先进行一个大体的挑选。NMS称为非极大值抑制,作用是从众多预测边界框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结果,这样可以加快算法效率,其主要流程如下: 设定一个置信度分数阈值,将置信度分数小于阈值的直接过滤掉 将剩下框的置信度分数从大到小排序,选中值最大的框 遍历其余的框,如果和当前框的重叠面积(IOU)大于设定的阈值(一般为0.7),就将框删除(超过设定阈值,认为两个框的里面的物体属于同一个类别) 从未处理的框中继续选一个置信度分数最大的,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所有框处理完毕 2.2 IoU(Intersection over Union) 定义了两个边界框的重叠度,当预测边界框和真实边界框差异很小时,或重叠度很大时,表示模型产生的预测边界框很准确。边界框A、B的IOU计算公式为: 2.3 mAP(mean Average Precision) mAP即均值平均精度,是评估目标检测模型效果的最重要指标,这个值介于0到1之间,且越大越好。mAP是AP(Average Precision)的平均值,那么首先需要了解AP的概念。想要了解AP的概念,还要首先了解目标检测中Precision和Recall的概念。 首先我们设置置信度阈值(Confidence Threshold)和IoU阈值(一般设置为0.5,也会衡量0.75以及0.9的mAP值): 当一个预测边界框被认为是True Positive(TP)时,需要同时满足下面三个条件: Confidence Score > Confidence Threshold 预测类别匹配真实值(Ground truth)的类别 预测边界框的IoU大于设定的IoU阈值 不满足条件2或条件3,则认为是False Positive(FP)。当对应同一个真值有多个预测结果时,只有最高置信度分数的预测结果被认为是True Positive,其余被认为是False Positive。 Precision和Recall的概念如下图所示: Precision表示TP与预测边界框数量的比值 Recall表示TP与真实边界框数量的比值 改变不同的置信度阈值,可以获得多组Precision和Recall,Recall放X轴,Precision放Y轴,可以画出一个Precision-Recall曲线,简称P-R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