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_web 快速入门之第十一章 三层架构

本文介绍了Java Web的三层架构,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阐述了各层的职责和应用场景,强调了三层架构的解耦合特性和在复杂系统中的优势。并提供了案例说明,如用户登录功能的流程,以及各层类的命名规则。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一:三层架构的概述

             三层架构(3-tier architecture)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表现层(UI)        主要是指与用户交互的界面,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和显示处理后用户需要的数据
业务逻辑层(BLL)       表示层和数据库访问层之间的桥梁,实现业务逻辑,具体包含:验证、计算、业务规则等等
数据访问层(DAL) 与数据库打交道,主要实现对数据的增、删、改、查
数据库实体类(Entity)

对数据对象进行封装,也有一些简单的功能

各个层次的作用:

表现层(UI)          主要表示WEB方式,也可以表示成WINFORM方式,WEB方式也可以表现成:aspx,如果逻辑层相当强大和完善,无论表现层如何定义和更改,逻辑层都能完善地提供服务

业务逻辑层(BLL)

      主要是针对具体的问题的操作,也可以理解成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如果说数据层是积木,那逻辑层就是对这些积木的搭建。

数据访问层(DAL)         主要是对原始数据(数据库或者文本文件等存放数据的形式)的操作层,而不是指原始数据,也就是说,是对数据的操作,而不是数据库,具体为业务逻辑层或表示层提供数据服务

 

为什么要用三层架构:

         两层结构将界面展示、业务逻辑、数据访问等都写到一起,如果用户需求变化,就需要对整个项目进行大量修改,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极其不利;而且界面层直接访问数据库,还会有安全隐患。

      所以基于两层结构的局限性,三层结构就出现了。三层结构符合“高内聚、低耦合”的特点,每个层职责明确。利用分层,降低了层间依赖,使系统的耦合更加松散,从而使系统更加容易维护和复用。
  比如:如果需求有变化,只需要更改相应的业务逻辑层;或者要改变数据库的时候,只需要将原来的数据访问层替换掉或者增加新的就可以了,而不需要牵扯到整个项目。
  三层架构虽好,但是也不是每个项目都必须采用这种结构,三层结构用于比较复杂的大型系统,如果系统比较小,则没必要将问题复杂化。
 

  • 2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