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算法之冒泡排序

1.算法原理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十种排序算法里面相对简单的排序算法了,其原理是对n个数排序:从第一个数开始,两两比较,如果前一个数大于后一个数,则交换二者,否则不交换,直到第n-1个数和第n个数的比较,重复此步骤n-1次,完成排序。
冒泡排序,顾名思义像冒泡一样,实际上每一轮比较都是把大的数字沉到待排数的最后面(最右边),比如第一轮比较完成,把最大的数字放在最后一个位置;第二轮比较,把第二大的数字放在倒数第二个位置上;以此类推,第n轮比较,就是把第n大的数字放在倒数第n个位置上,所以进行n-1轮比较就已经完成排序了,剩下的最后一个数一定是最小的,且放在了第一个位置。

2.代码实现(python)

#冒泡排序的实现:
def  bubble_sort(list):
    n=len(list)
    for i in range(n-1):
        for j in range(n-1-i):
            if list[j]>list[j+1]:
                list[j],list[j+1]=list[j+1],list[j]
    return list

3.代码优化

其实这里我们会想到,在每一轮比较完成之后,如果数列已经变成有序数列了,就不需要再继续进行下一轮的比较了,于是有下面的代码改进:

def  bubble_sort(list):
    n=len(list)
    for i in range(n-1):
        flag=0 #交换的标志变量 
        for j in range(n-1-i):
            if list[j]>list[j+1]:
                list[j],list[j+1]=list[j+1],list[j]
                flag=1
         #用于判断该轮比较是否进行了交换,没有交换,则已经排序完成,结束循环
        if flag==0:
            break
    return list

4.时间复杂度

4.1平均时间复杂度

在平均情况下,我们假设数列中的元素是随机排列的。这意味着在每次遍历中,相邻元素的大小关系是随机的,每个元素都有约50%的概率需要进行交换操作。因此,平均情况下,每次遍历需要进行n/2次比较和n/2次交换操作。
由于需要进行n次遍历,所以平均情况下总的比较和交换操作次数是:
n/2 + n/2 + n/2 + n/2 + … + n/2 = n^2/2
因此,冒泡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是O(n^2)

4.2最好情况

如果数列一开始就是有序的,即元素已经按照升序排列,那么在第一次遍历时没有需要交换的元素,排序算法就能在一次遍历中结束。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冒泡排序只需要进行一次遍历,时间复杂度为O(n)。

4.3最坏情况

冒泡排序的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是O(n^2),即数列是完全逆序排列的情况。


第一次写文章,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大佬们指正。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