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谢希仁著第一章习题答案

 

1-01.(1)文件传输服务(2)web服务(3)远程连接服务(4)视频和音频流媒体服务

1-02.分组交换的要点是将数据分成小块(分组),并通过网络独立传输。每个分组都包含了目标地址和源地址的信息,以便在网络中找到正确的路径进行传输。分组交换的关键思想是将数据分割成较小的单元,并在传输过程中独立地处理和转发。

1-03.

  • 电路交换:优点是传输稳定、时延可控,适用于实时通信,缺点是建立和维护电路的开销大,资源利用率低。
  • 报文交换:优点是无需建立电路,更灵活,缺点是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冲突和拥塞。
  • 分组交换:优点是资源利用率高,传输灵活,缺点是可能发生拥塞和丢包。

1-04. 互联网是自印刷术发明以来人类在存储和交换信息领域的最大变革,是因为互联网使得人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方便地共享和访问信息。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轻松获取各种知识、文化、商业和社交资源,打破了时空限制,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交流和社会发展。

1-05. 互联网基础结构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ARPANET阶段(1969-1980):建立了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的分组交换网络。
  • NSFNET阶段(1985-1995):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建立的高速骨干网。
  • 商用互联网阶段(1995年至今):互联网开始商业化,出现了许多商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网络规模迅速扩大。

1-06. 互联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包括:

  • RFC阶段:最早的互联网标准是通过RFC(请求评论)文档定义的。
  • IETF阶段: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负责制定互联网标准,通过RFC进行发布和更新。
  • 标准化阶段:一些RFC文档被正式批准为互联网标准,成为全球通用的网络协议。

1-07. 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和"Internet"在意思上没有重要区别。"internet"是指互联网的一般概念,而"Internet"指的是特定的全球互联网。

1-08. 计算机网络的几种类别包括:

  • 局域网(LAN):在一个局限的地区内连接多台计算机和设备。
  • 城域网(MAN):用于连接位于同一城市或地理区域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 广域网(WAN):用于连接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 无线局域网(WLAN):使用无线技术连接多台计算机和设备。

1-09. 主干网是连接多个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网络主干,具有更高的带宽和传输速度,用于处理大量的数据传输。本地接入网是连接计算机或设备到主干网的网络,主要用于提供用户接入和连接到互联网的功能。

1-10. 在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时,条件要求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即传输时间更短。这个条件可以是分组长度短、数据率高或者传播时延低。具体的条件取决于具体的网络环境和传输需求,例如当分组长度小、数据率高或者传播时延低时,分组交换的时延可能会比电路交换更小。

1-11.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h为每个分组所添加的首部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it/s)。在这种情况下,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该根据具体的网络环境和传输需求来确定,没有明确的固定值。

1-12 互联网的边缘部分是指所有连接到互联网的终端设备和应用程序,其特点包括:规模大、异构性强、分布式、动态性强;核心部分是由大量的路由器和交换设备组成的网络基础设施,其特点包括:规模大、高速、高可靠、稳定性强。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不同,边缘部分主要负责数据的生成、处理和传输,核心部分则负责数据的传输和路由。

1-13 客户-服务器方式是指在网络中,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服务,服务器对请求进行响应,完成服务后返回结果给客户端。而P2P对等通信方式则是指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都可以充当服务提供者和服务请求者,彼此之间可以直接通信并共享资源。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客户-服务器方式需要专门的服务器提供服务,而P2P方式则是所有节点平等地提供和请求服务;客户-服务器方式的中心化程度较高,而P2P方式则更加分散和去中心化。

1-14 计算机网络的常用性能指标包括:带宽、时延、时延抖动、丢包率、吞吐量、可靠性等。其中,带宽指网络传输数据的速率,时延指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需的时间,时延抖动指时延的变化量,丢包率指在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数据包的比例,吞吐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量,可靠性则是指网络传输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1-15 根据网络利用率与网络时延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网络的利用率越高,网络时延也会越高,而网络时延的最小值则取决于网络的带宽和传输距离等因素,与网络利用率无直接关系。

1-16 计算机通信网的非性能特征包括: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可靠性等。这些特征并不是直接量化的性能指标,而是指网络在实现某些功能或满足某些需求时所具备的一些特定特征。非性能特征与性能指标的区别在于,性能指标是可以量化和测量的,而非性能特征则更多地强调网络的功能和特性。

1-17根据你的新信息,我来计算每种情况下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 数据长度为1000000 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 kbit/s

    • 传输时延 = 数据长度 / 数据发送速率 传输时延 = 1000000 bit / 100 kbit/s = 10000 ms = 10秒

    • 传播时延 = 传输距离 / 传播速率 传播时延 = 1000 km / (2 x 10^8 m/s) = 5 ms

  2. 数据长度为1000 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 Gbit/s

    • 传输时延 = 数据长度 / 数据发送速率 传输时延 = 1000 bit / 1 Gbit/s = 1 ms

    • 传播时延 = 传输距离 / 传播速率 传播时延 = 1000 km / (2 x 10^8 m/s) = 5 ms

结论

从上面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传输时延主要取决于数据的长度和数据发送速率,而与传播距离无关。较长的数据或较低的发送速率会导致更长的传输时延。

  • 传播时延主要取决于传播距离和传播速率,而与数据长度和发送速率无关。较远的传播距离或较慢的传播速率会导致更长的传播时延。

在这两种情况下,传输时延和传播时延的总时延都受到数据长度、数据发送速率、传播距离和传播速率的影响。通常,传输时延和传播时延的总时延将等于它们的总和。传输时延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时间,而传播时延是信号在传播媒体上的传播所需时间。

1-18(1) 在长度为 10 cm 的媒体中,发送速率为 1 Mbit/s 时在媒体中的比特数为 10000 bit,发送速率为 10 Gbit/s 时在媒体中的比特数为 100000 bit;
(2) 在长度为 100 m 的媒体中,发送速率为 1 Mbit/s 时在媒体中的比特数为 100000 bit,发送速率为 10 Gbit/s 时在媒体中的比特数为 1 million bit;
(3) 在长度为 100 km 的媒体中,发送速率为 1 Mbit/s 时在媒体中的比特数为 100 million bit,发送速率为 10 Gbit/s 时在媒体中的比特数为 1 billion bit;
(4) 在长度为 5000 km 的媒体中,发送速率为 1 Mbit/s 时在媒体中的比特数为 5 billion bit,发送速率为 10 Gbit/s 时在媒体中的比特数为 50 billion bit。

由此可得出结论,媒体长度对于网络性能的影响较小,而发送速率对于在媒体中传输的比特数有显著影响。同时,随着媒体长度的增加,传输时延也会随之增加。

1-32 在以1 Gbit/s的速率发送数据时,比特的宽度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比特的宽度 = 1 / 1 Gbit/s = 1 ns

这意味着每个比特的宽度为1纳秒。

1-33  往返时间(RTT)是互联网性能的关键性能指标之一,因为它影响了通信的效率和响应时间。RTT表示了从发送数据到接收确认之间的时间,其中包括数据在网络中传播的时间、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处理时间等。

RTT的重要性在以下方面体现:

    • 延迟:RTT是网络中的延迟之一,它影响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用户体验。较低的RTT意味着更快的响应时间。
    • 拥塞控制:RTT对拥塞控制算法非常重要。TCP协议使用RTT来调整发送速率,以避免网络拥塞。
    • 质量和可靠性:高RTT可能导致数据包丢失或延迟,从而影响通信的质量和可靠性。

 1-34

(1) 如果采用报文交换,从主机A把报文传送到第一个节点交换机需要的时间等于报文长度除以第一段链路的传输速率,从主机A把报文传送到主机B需要的时间等于报文长度除以整条链路的传输速率。

(2) 如果采用分组交换,每个分组传送的时间等于分组长度除以链路的传输速率。从主机A1000个分组传送到主机B需要的时间等于1000倍单个分组传送的时间。

(3) 报文传输优点是占用链路时间短,但如果报文丢失,需要重新传输整个报文。分组传输优点是更快速,且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链路的传输速率,但可能需要更多的控制信息和更多的处理。

1-35

    • 最大比特数目 = 带宽 x 传播时间 = (1 Mbit/s) x (5000 km) / (250,000,000 m/s) = 20,000比特。
    • 链路上每比特的宽度 = 5000 km / 20,000 = 0.25 m(或250毫米)。
    • 如果想把链路上每比特的宽度变为5000 km,带宽应该调整为 (5000 km) / (5000 km) = 1 bit/s,即1比特每秒。

 1-36

主机A到主机B的路径上有三段链路,其速率分别为2 Mbit/s1 Mbit/s500 kbit/s。文件长度为10 MB1 MB = 8 Mbit)。

    • 吞吐量 = 最低速率 = 500 kbit/s = 0.5 Mbit/s

文件传送时间可以估算为:

10 MB / 0.5 Mbit/s = 20

这是一个粗略的估算,不考虑处理和排队时延。这里只计算了大约的时间,因为网络中的许多因素可能会导致传输时间的波动,包括拥塞、路由、丢包等。

习题是分好几次才完成的导致排版有细微差别,同时也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向前进.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