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1. 媒体分类(感觉,传输,表现,表示,存储)
2. 多媒体技术概念 特点
1. ==概念==:『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使得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一个系统并用『交互性』
2. ==特点==:集成性 实时性 交互性 高质性(全数字化方式加工处理图声信息,精确度高,质量效果好)
3. ==多媒体技术的标准化阶段==:JPEG MPEG H.26X 音频压缩标准
1. *多媒体的关键技术是关于多媒体数据的解码和压缩算法*
2. 三个主要标准:JPEG(联合图像专家组,适用彩色单色,多灰度连续色调,静态图像压缩国际标准)
3. 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有关运动图像压缩标准)MPEG1用于数字运动图像,平均压缩比50:1,半音速率1mbps。还有2,4,7,21
4. H.26X(ITU推荐视频编码专家组制定,也叫P * 64KBPS。面向可视电话和电视会议的视频压缩算法国际标准。
5. 音频压缩标准:MPEG124,
4. 多媒体结构:应用系统、创作系统、多媒体核心系统、多媒体输入/输出控制及接口、多媒体计算机所配置的硬件、计算机硬件
## 二
1.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
1. ①将源信号的一些特征未经编码直接通过载波的方式发出,是连续的。容易故障,经常噪音和信号丢失,拷贝过程累加。
2. ②通过数学方法对原有信号进行处理,编码成二进制信号后,再通过载波的方式发送编码后的数字流,是离散的。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
2. 数据冗余的分类:空间,时间,信息熵,结构,知识,感觉(视听),其他。信息熵的计算公式:
3. ==彩色空间字母含义作用==
1. RGB(红绿蓝)彩色空间最基本的表示模型,也是计算机系统常用的彩色模型
2. HSI(色调hue,饱和度saturation,光强intensity)三个分量表示一个颜色,更符合人的视觉特性
3. YUV(Y亮度信号,U、V色差信号)亮度信号与色差信号是分离的,容易使彩色电视系统与只对亮度敏感的黑白电视机亮度信号兼容。中国德国电视机
4. YIQ彩色空间(Y亮度,IW共同描述图像色调和饱和度)
5. CMYK『印刷四分色』(是彩色印刷时采用的一种套色模式,利用色料的三原色混色原理,加上黑色油墨,共计四种颜色混合叠加,形成所谓“全彩印刷”。)C:Cyan 青色,M:Magenta 洋红“品红色”,Y:Yellow 黄色,K:blacK黑色
4. 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特点
1. BMP 格式:非压缩格式、存储单色 16 色 256 色真彩色(左下角)、调色板中红绿蓝排列顺序相反
2. PCX 格式:PCX 格式是经过压缩的格式,占用『磁盘空间较少』。缩时能保留全部彩色信息。
3. GIF 格式:允许用户为图像设置『背景的透明属性』、支持交织特性每隔八行处理一次、可将多个图片存成一个文件形成动画。
4. JPEG 格式(照片格式首选):支持彩色图像和连续的灰度图像、支持类同于 GIF的交织特性但是不支持动画
5. PSD 格式:可以存储成 RGB 或 CMYK 模式,可以将不同的图形对象以“层”(Layer)的方式分离储存,便于修改和制作各种特殊效果,还可存放路径、通道、蒙版等多种设计数据。
5. 数据压缩算法的分类;(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
1. 无损可逆:霍夫曼,算术,行程长度 2:1~5:1
2. 有损不可逆:预测,变换,统计,LZW <= 1:100(量化与向量量化编码、信息熵编码、子带编码、模型编码)
6. ==预测编码==:PCM脉冲编码调制 ;DPCM差分~ ;ADPCM自适应差分~ ; 误差的来源?编码和传输的是什么?(采样→量化→编码)
1. 编码传输的不是像素采样值,而是采样值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差值。
2. 误差来源是发送端的量化器,与接受无关。量化则为有损~,不量化就是无损~
7. ==变换编码==;(有损压缩)因为量化器的存在。各种变换的特点。
1. 离散傅立叶变DFT,快速傅立叶变换FFT,语音图像等信号处理
2. 离散余弦变换DCT,图像处理。复杂度适中,有快速算法也有『可分离』特性。影响细节,精细信息损失多,人工处理痕迹明显。
3. 小波变换,频率精度差,时间分析好,同时分解时间和频率。适合信号带宽比较窄的图像。
4. 小波变换对整个图像变换(而非DCT先对图像小区域分割)小波变换没有量化表(DCT有与人类视觉匹配的矢量量化表)压缩速度快,影像更精细。MPEG4
5. 变换编码:特点离散、平稳、无记忆、无歧义、KL 变换(最佳变换,计算太复杂不实用)
8. ==静态图像压缩编码的编码过程==;基于 DCT 有失真压缩编码的四个步骤。
1. JPEGの基于DPCM的无失真编码,先简单预测
2. 基于DCT有失真压缩编码:
3. 原图像数据(8X8 块)→FDTC→量化器→熵编码器→压缩图像数据(解码)==步骤==:离散余弦变换→量化处理→DC 系数与AC系数の行程编码→熵编码→压缩比和图像质量(压缩)
10. JPEG2000 的特点;(高压缩率、无损压损、感兴趣区域压缩、渐进传输)
11. MPEG视频数据流的结构及视频压缩的技术。(基于块的运动补偿技术。块匹配法)
12. 音频压缩标准
1. ITU语音标准化方案『G.728』可视电话,数字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无绳电话;『G.721』卫星通信,长距离且信道高价格的语音传输,电视会议『G.722』电视会议系统,要解决高质量的语音传送
## 三
1. ==多媒体数据的特点==: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数据类型间区别大、媒体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复杂
2. ==光盘存储原理及技术指标==(存储容量,平均存取时间(三部分组成),误码率等);
1. 光存储技术原理:激光在介质上读写。
2. 『非磁性介质存储』原理:激光射,射熔化了有坑,一坑一位。1坑0无
3. 特点:具有可拆卸性+容量大+随机存储性强+磨损小+保存信息时间长+读写速度慢+便宜
4. 技术指标:存储容量、平均存取时间、数据传输率、误码率(<10~12)、平均无故障时间大>25000 小时、接口标准及格式规范
5. 平均存取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取光头沿半径移动全程1/3长度所需的时间)+平均等待时间(转一周所需时间的一半,一般10ms)+读写光头稳定时间
3. 光盘分类(3类);EFM调制,(磁性材料)可重写光盘的原理(磁光式和相变式擦写原理);
1. ==分类==:只读CD-ROM,一写多读WORM,可重写Rewrite
2. ==EFM== 调制:为了使伺服系统稳定的工作,应尽量减少信号的低频分量和直流平均分量,并排除干扰,在对光盘记录信号之前,需要进行 EFM 调制,它是 8 位~14位调制的英语缩写词。==PPT三18==
3. 可重写光盘原理:
1. ==磁光式==:玻璃盘基加四层膜组成,稀土过渡金属垂直磁化膜作为记录介质光学膜保护膜。
2. 激光射磁化物质,利用居里点热磁效应。激光对需要存1的加热到>居里点,失去磁性。反向磁化从而产生1。写就是回复原来方向(稀土-铁)
3. 补偿点记录(稀土-钴)
4. ==相变式==:利用记录介质在晶态和非晶态之间的转换来记录和重写数据。
4. CD-DA的规范及格式。(74分光道,1秒=75扇区,每帧33字节,使用了 CIRC 检测校正,误码率是:1/109)采用常线速CLV伺服方式,逆时针转。
1. CDROM和CDDA很像但是在每个扇区中数据格式不同,两种格式的不同。(用户数据量,存储的数据类型,误码率 mode1:1/10∧12; mode2:1/10∧9)
5. CLV CAV特点
1. ==CLV 型视盘==:扇区长度为常数,以紧凑形式存放信息,每盘可以存放 60 分钟的视频信号。
2. 当驱动器从内圈到外圈读盘时,由于内圈和外圈存放的信息量不同,所以转速也不同。在内圈可达到每分钟 1800 转,在外圈轨道每分钟约 600 转。
3. ==CAV 型视盘==:以类似于磁盘的方式划分扇区,扇区长度从内圈到外圈逐渐增加,每盘仅可存放 30 分钟视频信号。
4. 优点是驱动器读盘时,从内圈到外圈,转速一致。
5. 对 NTSC 制式:CAV 视盘转速为每分钟 1800 转,
6. 对 PAL 制式:CAV 视盘转速为每分钟 1500 转。
7. 这种信息存放格式有利于单帧访问、搜索、帧序列的随机访问等功能,适合于多媒体平台 。
6. 扫描仪、照相机、显示设备的原理。
7. 显卡的工作过程
1. 从总线进入显示芯片,将CPU送来的资料进行处理
2. 芯片处理完的资料送给显存
3. 显存读取到的数据送给RAM DAC进行数模转换
4. 转换完的模拟资料送到显示器
## 四
1. photoshop 中工具的作用。(明白工具的使用)PPT四36
1. 扫描图像,用户方便地把照片图片扫描到ps中进行处理
2. 色彩调整,ps提供了丰富的色彩调整功能,主要包括色阶调整,色彩平衡调整,亮度对比度调整,色相饱和度调整,颜色替换和色彩均化
3. 选择和蒙版。矩形选择工具选择一块矩形。套索工具收回选择区。魔棒工具选择颜色相近的区域。蒙版保护选择区不被编辑。
4. 图像变换和修饰,裁剪图像,更改画布大小,'液化',变换二维空间,变换三维对象,涂抹工具,聚焦工具,色调工具,海绵工具
5. 绘画绘图,画笔铅笔喷枪橡皮擦,钢笔矩形椭圆多边形工具。形状是面向对象的,可以快速选择形状,调整大小移动,编辑形状轮廓/路径、属性(线条粗细,填充色,填充样式)
6. 通道,允许用户编辑通道,用通道存储图像颜色信息和专色信息。
7. 图层,使用图层管理用户处理的图像,就像一些按顺序摞起来的画纸
8. 滤镜,选择区域风格化处理。
2. 图像和图形的区别。分辨率
1. 图形和图像的区别
2. 图形:由显示芯片运行生成的几何图形或几何图形的集合,或由外部轮廓线条构成的矢量图。可任意放缩不失真,基于矢量。3d Max
3. 图像:已经通过软硬件处理过的图形。扫描机摄影机输入捕捉到的实际画面,产生数字图像。由像素点阵构成的位图,不能随便缩放。
3. 多媒体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1.明确使用对象,了解用户需求;2.总体设计;3.选择开发方法;4.准备多媒体数据;5.完成系统集成;6.测试;7.运行与维护。
4. 波形音频的要素:
1. 音调音色响度
2. 标准采样率:11.025KHZ 22.05KHz(FM广播) 44.1KHz(CD) 48KHz (DVD)
3. 量化 采样点离散音频数据转化成计算机能表示的数据范围。等级取决于计算机能用多少位表示一个音频数据。8,16,32位
4. 声道,一次采样的声音个数
5. `10Hz~20KHz(CD-DA) 20HZ~15KHz(FM) 50HZ~7KHz(AM) 200Hz~3400KHz(TELE)`
6. FM: Frequency Modulation 调频,一般广播;AM:Amplitude ~调幅,分为:SW (短波)、MW(中波)、LW(长波)
5. 模拟→数字:模拟音频信号输入 数字化 压缩编码 传输存储处理 解码 播放
6. 图形和动画的基础知识
1. PPT四67
## 五
1. 多媒体创作系统的组成:
1. (1) 素材库:主要提供各种素材(声音、图像、动画、视频影像文件等)供编辑使用。
2. (2) 编辑:完成大部分的创作工作。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各种图符,按一定的顺序安排在编辑窗口内,再从素材库中选择相应的素材,填充每个图符。填充内容的图符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在一起,就组成应用程序。
3. (3) 播放:作用是播放应用程序,观察程序执行的效果,并根据需要作适当的修改达到完善应用程序的作用。
2. 多媒体开发工具的功能及特性:
1. 功能:1.有良好的面向对象的==编程环境== 2.多媒体数据 I/O 能力 3.处理动画 4.超级链接能力 5.应用程序的链接能力 6.友好、易学易用的==界面==
2. 特性:1.编辑和组织特性 2.编程特性 3.交互特性 4.多媒体信息精确同步的特性 5. 测试特性6.提交特性
## 六
1. 多媒体数据对数据库的影响
1. 数据量大媒体差异大,影响数据库的组织和存储方法
2. 媒体种类多,数据处理困难
3. 改变了数据库接口使其图文声并茂,也改变了数据库的操作形式,最重要的是查询机制和查询方法。
4. 尽可能采用短短事务,为保证播放不中断,MDBMS应增强处理长事务能力
5. 考虑版本控制问题。
2. MDBMS功能要求
1. MDBMS必须能表示处理各种多媒体数据,重点是不规则数据如图像图形声音。
2. 必须能反映管理各种'媒体数据'的特性,或者各种'媒体数据'之间『时间』或『空间』的联系
3. 满足物理数据独立性,逻辑数据独立性,还必须满足『媒体数据独立性』
3. 三层模式,三个独立性
1. 物理模式(『内部模式』、存储模式)定义数据存储组织方法
2. 概念模式,描述了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并 隐藏物理存储细节。定义了抽象『现实』的方法。
3. 外部模式,即『视图』,对用户有用的一部分,描述了某人想看的东西の『数据结构』
4. 物理数据独立性,物理数据组织(『物理模式』)改变时,不影响概念 数据组织(『逻辑模式』),
5. 同理,逻辑数据独立性是''概~织''改变时不影响用户的视图
6. 媒体数据独立性是在『MDBMS』设计与实现中,系统保持个媒体的透明和独立性。(用户的操作可最大程度『无视』各种媒体的差别,不受具体媒体的影响和制约。『祂』也不受媒体变换的影响
4. MDBMSの组织结构
1. 集中型:由一个MDBSM管理建立不同媒体的数据库,并由他管理『对象空间和目的数据』的集成。各种媒体统一建模,用户需求统一到一个接口之中。==优点是它建模统一==,用户接口统一,管理操作统一,查询搜索结果统一。==缺点==:当然,这种数据系统很难实现。
2. 主从型:每个数据库各有自己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又听从一个『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控制和管理。`不同类型的媒体数据相互独立`,`系统将每一种媒体的管理与操纵各用一个服务器实现`。==优点==: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选择不同服务器与客户进程的组合,很容易符合应用的需求。==缺点==:必须对服务器和客户进行仔细的规划和统一考虑,采用『标准化和开放』的接口界面。
3. 协作型:由并没有主从之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每个MDBSM就像一个人一样,他们彼此之间各有差异,在通信中为他们每个人加一个『外部处理软件模块』(提供通信检索与修改界面),每个人可以协调工作。==优点==:分开管理多媒体数据库,利用现成研究结果组装。每一种数据库的设计不必考虑与其他的协调区别。==缺点==:对多媒体数据的联合操作,概念查询,合成处理较难实现。
5.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1. 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即数据模型 三要素。详情见PPT六24
6. 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
1. 特点: 从媒体内容中提取信息线索,直接对媒体进行分析,抽取特征(如基于表达式)。
2. 提取特征方法多种多样。如图像特征有形状、颜色、纹理、轮廓等特征。
3. 人机交互。人能迅速分辨要查找的信息,但难以记住信息, 人工大量查询费时、重复, 而这正是计算机的长处, 人机交互检索可大大提高多媒体数据检索的效率。
4. 基于内容的检索采用一种近似的匹配技术。检索中,长采用逐步求精的方法,每一层的中间结果是一个集合,不断减少集合的范围,直到定位到查找的目标。一般数据库检索采用格式化信息精确匹配的方法。
5. 提取媒体对象内容属性的方式一般有手工方式、自动方式和混合方式。
7. 基于内容的检索是根据媒体对象的语义和上下文联系进行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