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上一篇,这是第三单元的名词解释,另外,在此申明,我做名词解释大部分是依靠百度百科chat和自己看书去理解的,所以有可能有所偏颇,而且看了我之前的blog的就会发现我在做的时候很生硬地分为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部分,这是因为作业就是这样子做的,敬请斧正。
词汇 | 是什么 | 为什么 | 怎么样 | |
| 点到点 | 网络中设备之间的一种通信方式,主要涉及数据链路层的概念。在点对点的通信中,一台设备(发送端)把数据传给与它直接相连的另一台设备(接收端)。这种通信方式主要应用于局域网中,如以太网等。 | 提供了两台机器间直接相连的通信方式 | 优点: 1.不参与整个传输过程。 2.不会插值 3.不会复制 4.不会乱序 5.存储转发 缺点: 发送端发出数据后,不知道接收端能否收到或何时能收到数据。 |
| 端到端 | 端到端针对传输层,传输层为网络中的主机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它是由一段段点到点信道组成的存储式连接模型。 | 利用两端的计算机实现通信质量的最终保证。 | 特点: 1.后发先至 2.存储转发恢复后造成重复 3.滞后 |
| 帧同步(成帧) | 就是确定帧的界限(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 | 将有效数据从噪声中准确提取出来 | 通过信道传输时,抵抗干扰,使数据传输更具有准确性。 |
| ARQ | 自动重传请求(auto repeat request),通过接收方请求发送方重传出错的数据报文来恢复出错的报文。 | 数据传输中可能出现差错,这时候接收方为了得到正确的数据,就要向接收端发出请求重发出现错误数据的报文。 | 传统自动重传请求分成为三种,即停等式(stop-and-wait)ARQ,回退n帧(go-back-n)ARQ,以及选择性重传(selective repeat)ARQ。三者的区别在于对于出错的数据报文的处理机制不同。 停等式ARQ:数据报文发送完成之后,发送方等待接收方的状态报告,如果状态报告报文发送成功,发送后续的数据报文,否则重传该报文。 回退n帧的ARQ:当发送方接收到接收方的状态报告指示报文出错后,发送方将重传过去的n个报文。 选择性重传ARQ:当发送方接收到接收方的状态报告指示报文出错,发送方只发送传送发生错误的报文。 |
| 流量控制 | 流量控制:对发送方发送速率或接收方接收速率的控制 | 控制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与接收方的接收速率。让接收方与发送方处于一种动态平衡。 | 1.防止因发送方速度过快,导致接收方被淹没,而让发送方降速的机制 2.降低应答速度,只能在一定限度内降低流量 3.使发送方完全停止,直到接收方重新就绪 |
| 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 三次握手指通信双方为了建立连接的过程 | 解决两次握手中长延时报文给通信双方带来的问题 | 序号差判断报文生命期 1.序号大小具有时序特征:递增,且 2.序号差计算简单,而且没有额外开销 |
| 传输层端口号 | TCP/UDP端口号范围是0~65535,其中0~1023是熟知的端口号,已固定分配给常用应用程序。 | 用于在主机系统中区分不同的应用程序,数据传输最终是程序之间的相互访问。 | 使得端系统的各个应用进程可以并行有序的进行。 |
一般
词汇 | 是什么 | 为什么 | 怎么样 | |
| 海明距离 | 两个码字中不同的位的个数。 | 用于编码的检错和纠错 | 海明编码:增加冗余位拉开海明距离 |
| 前向纠错(FEC)技术 | 在向目标回复ACK信号时,顺带发送自己向目标发送的数据。 | “一发一收”的传输效率低下,数据可以搭顺风车。 | 节约资源,减少出错的概率。 |
| 滑动窗口 | 滑动窗口(Sliding window)是一种流量控制技术。早期的网络通信中,通信双方不会考虑网络的拥挤情况直接发送数据。由于大家不知道网络拥塞状况,同时发送数据,导致中间节点阻塞掉包,谁也发不了数据,所以就有了滑动窗口机制来解决此问题。 | 滑动窗口协议是用来改善吞吐量的一种技术,即容许发送方在接收任何应答之前传送附加的包。接收方告诉发送方在某一时刻能送多少包(称窗口尺寸)。 | 滑动窗口机制为端到端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提供了可靠的流量控制机制。然而,它只能在源端设备和目的端设备起作用,当网络中间设备(例如路由器等)发生拥塞时,滑动窗口机制将不起作用。 |
| 捎带应答 | 捎带应答是建立于延迟应答之上的机制,当发送端发送请求给接收端以后,按道理,接收端的内核会立马返回ACK(应答报文)给发送端,然后再处理发送端传来的请求,计算出响应,然后再将响应发送给发送端,这便是两次网络传输数据. | 在交互式应用场景下,如TELNET需要对输入的字符进行回送校验,返回的回执数据比较小。如果TCP的确认应答和回执数据分两个包发送,效率会比较低。 | 降低网络传输的风险, 这是为了提高传输效率 |
| 有限状态机 | 又称为有限状态自动机(FSM finite state machine 或者FSA finite state automaton )是为研究有限内存的计算过程和某些语言类而抽象出的一种计算模型。 | 所以在处理一些业务逻辑比较复杂的需求时,可以先看看是否适合用一个有限状态机来描述,如果可以把业务模型抽象成一个有限状态机,那么代码就会逻辑特别清晰,结构特别规整。 | (1)系统具有有限个状态,不同的状态代表不同的意义。按照实际的需要,系统可以在不同的状态下完成规定的任务。 (2)我们可以将输入字符串中出现的字符汇集在一起构成一个字母表。系统处理的所有字符串都是这个字母表上的字符串。 (3)系统在任何一个状态下,从输入字符串中读入一个字符,根据当前状态和读入的这个字符转到新的状态。 (4)系统中有一个状态,它是系统的开始状态。 |
| HDLC |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是一组用于在网络结点间传送数据的协议,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一种高可靠性、高效率的数据链路控制规程,其特点是各项数据和控制信息都以比特为单位,采用“帧”的格式传输 [1] 。 | 数据链路进行帧控制、帧同步、差错控制、流量控制、链路管理、寻址、异常状态恢复的功能。 | 1.透明传输。 2.可靠性高。 3.传输效率高。 4.适应性强。 |
| PPP | 点对点协(Point-to-Point Protocol) | 1.分散网络之间通过程控交换网连接 2.大量主机连接Internet的接入路由器 | 1.面向连接的服务/操作 2.面向字符同步 3.可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 4.支持用户身份认证 5.支持IP地址协商 |
| (传输层)分流与复用 | 发送端(复用):传输层从多个套接字收集数据,交给网络层发送。 接收端(分用):传输层将网络层收到的数据,交付给正确的套接字。 | 分用与复用可以提高网络的效率和性能,减少网络资源的占用。 |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应用程序的需求选择最适合的传输层协议,同时合理使用传输层的复用和分用功能,以达到最优的网络传输效果。 |
| 对称释放 | 将一个连接看成是两个单向的连接,需要分别单独释放。 | 对称释放时独立释放自己的发送连接,这样就不会出现两军对垒的博弈了。 | 确保了释放的可靠性。 |
| 套接字 | 命名空间的元素都可称为套接字接口。一个套接字接口构成一个连接的一端,而一个连接可完全由一对套接字接口规定。 | 为了区别不同的应用程序进程和连接,许多计算机操作系统为应用程序与TCP/IP协议交互提供了称为套接字 (Socket)的接口,区分不同应用程序进程间的网络通信和连接。 | 服务器端先初始化Socket,然后与端口绑定(bind),对端口进行监听(listen),调用accept阻塞,等待客户端连接。在这时如果有个客户端初始化一个Socket,然后连接服务器(connect),如果连接成功,这时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连接就建立了。客户端发送数据请求,服务器端接收请求并处理请求,然后把回应数据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读取数据,最后关闭连接,一次交互结束。 |
| TCP RTT | TCP中的RTT指的是“往返时延”(Round-Trip Time),即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接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消息所经过的时间。 | RTT时延通常由三部分决定:链路的传播时间、末端系统的处理时间、路由器等网络中间节点的缓存和排队时间。正常情况下报文的传输时间和在应用处理时间相对固定,在网络拥堵情况下会出现RTT时延的波动 | RTT是衡量网络传输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反映出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通常情况下,RTT越短,网络传输的速度就越快,反之则越慢。因此,通过监测TCP中的RTT时延,可以初步判断网络的性能如何。 |
| TCP RTO | RTO,TCP超时重传机制(RTO:Retransmission Timeout) ,是TCP操作计时器的一种。 | 为了防止数据报丢失,当TCP发送一个报文时,就启动重传计时器,有2种情况: 1.若在计时器超时之前收到了特定报文的确认,则撤消这个计时器; 2.特定数据报在计时器超时前没有收到确认,则重传该数据报,并把计时器复位 | 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