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区域路由设计介绍
好处:
1.增强网络的可扩展性
2.降低路由器负载
3.快速收敛
OSPF多区域配置:
区域类型:
@骨干区域 ,即 0 区域;
@非骨干区域 ,即 非0 区域;
原则:
所有的非0区域之间互通,必须经过 0 区域。
即所有的非0,必须直接连接着 0 区域。
网络中存在多个区域的时候,每个路由又有不同的角色划分:
@骨干路由器
#一个路由器的所有的接口,都属于骨干区域;
@非骨干路由器
#一个路由器的所有的接口,都属于非骨干区域;
@区域边界路由器(ABR:area border router)
#一个路由的接口同时连接着骨干区域和非骨干区域;
多路由topology
按以上标准配置号接口ip后,下面对5个路由器进行配置多区域ospf。
[R1]ospf 1 router-id 1.1.1.1
[R1]area 0
[R1-ospf-1-area-0.0.0.1]network 192.168.12.0 0.0.0.255
[R2]ospf 1 router-id 2.2.2.2
[R2-ospf-1]area 1 //在区域1宣告区域一所连接的网段
[R2-ospf-1-area-0.0.0.1]network 192.168.12.0 0.0.0.255
[R2-ospf-1-area-0.0.0.1]area 0 //在区域0宣告区域一所连接的网段
[R2-ospf-1-area-0.0.0.0]network 192.168.23.0 0.0.0.255
[R3]ospf 1 router-id 3.3.3.3
[R3-ospf-1-area-0.0.0.0]network 192.168.23.0 0.0.0.255
[R3-ospf-1-area-0.0.0.0]network 192.168.34.0 0.0.0.255
[R4]ospf 1 router-id 4.4.4.4
[R4-ospf-1-area-0.0.0.0]network 192.168.34.0 0.0.0.255
[R4-ospf-1-area-0.0.0.0]area 2
[R4-ospf-1-area-0.0.0.2]network 192.168.45.0 0.0.0.255
[R5]ospf 1 router-id 5.5.5.5
[R5-ospf-1]area 2
[R5-ospf-1-area-0.0.0.2]network 192.168.45.0 0.0.0.255
测试ping通 / 查看邻居状态 / 查看ARB信息
[R1]ping 192.168.45.2
PING 192.168.45.2: 56 data bytes, press CTRL_C to break
Reply from 192.168.45.2: bytes=56 Sequence=1 ttl=252 time=130 ms
[R2]display ospf peer brief //在R2查看邻居表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2.2.2.2
Peer Statistic Information
----------------------------------------------------------------------------
Area Id Interface Neighbor id State
0.0.0.0 GigabitEthernet0/0/1 3.3.3.3 Full //在0区域连着3.3.3.3
0.0.0.1 GigabitEthernet0/0/2 1.1.1.1 Full //在1区域连着1.1.1.1
----------------------------------------------------------------------------
[R2]display ospf brief //在R2查看ospf配置摘要
OSPF Process 1 with Router ID 2.2.2.2
OSPF Protocol Information
RouterID: 2.2.2.2 Border Router: AREA //声明边界路由器是AREA。
LSA(LINK STATE ADVERTISE)链路状态通告基础概念
以上的多区域配置我们理解了在一个AS中怎么配置基础的多区域,又知道了ABR的作用。这一小节会主要说说OSPF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LSA。
我们先看看上图的R1和R2的LSA数据库:
根据参数来解释一些概念:
1.OSPF的数据库是以区域为基准单位进行划分和管理的。我们发现R1是属于1区域的,所以数据库中的区域一仅有1个表。而R2是有两个区域的,所以有两个表。
2.可以看到R1和R2的区域1的数据库完全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才能到达FULL状态,称为fully adjacent。
3.LSA数据库不是路由表,而是全网的拓扑结构图。路由器的路由表是根据这个数据库计算出来的。(图示命令display ospf lsdb是简要的。具体的要分开查如:display ospf lsdb router 2.2.2.2)
4.解释一下上面的参数信息:
------------TYPE:有7类信息。如上Router、Network和Sum-net分别称为1,2,3类。
------------LinkState ID: 链路状态名,就是名字!发现有网段为名的,有router id为名的还有ip地址为名的。
------------AdvRouter:发送advertise的路由器。R1无连接的都是2.2.2.2给他发的。
------------age&Sequence: 该数据信息存活时间,最大3600s。挂了路由器会再发出去一个,并且Sequence会增大一位,表示是新的。
5.对类别和ID显示的解释:(这里先介绍前三类,之后再进一步)
-------------->1类LSA:Router
-任何一个 OSPF路由器,都会在所连接的任何一个区域,产生 1 个 1类LSA 。
-1类LSA的名字,表示的是:每一个路由器的router-id
-------------->2类LSA:network
-只有 DR 可以产生 2类LSA。
-2类LSA的名字,表示的:DR接口的IP地址;
-------------->3类LSA:sum-net(summary)
-只有 ABR 可以产生 3类 LSA ,表示的是:区域之间的路由。
-3类LSA的名字,表示的是:不同区域之间的网段;
[R5]display ospf lsdb summary 192.16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