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Android面试题汇总

Android 面试题: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a9H1UMoJgdW9McATcyFJ7g?pwd=78av 
提取码:78av 

数据结构面试专题

1、常用数据结构简介

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着一种或多种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和该集合中数据元素间的关系组成。常用的数据有:数组、栈、队列、链表、树、图、堆、散列表。

1)数组:在内存中连续存储多个元素的结构。数组元素通过下标访问,下标从0开始。优点:访问速度快;缺点:数组大小固定后无法扩容,只能存储一种类型的数据,添加删除操作慢。适用场景:适用于需频繁查找,对存储空间要求不高,很少添加删除。

2)栈: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只可以在栈顶操作,先进后出,从栈顶放入元素叫入栈,从栈顶取出元素叫出栈。应用场景:用于实现递归功能,如斐波那契数列。

3)队列:一种线性表,在列表一端添加元素,另一端取出,先进先出。使用场景:多线程阻塞队列管理中。

4)链表:物理存储单元上非连续、非顺序的存储结构,数据元素的逻辑顺序是通过链表的指针地址实现,每个元素包含两个结点,一个是存储元素的数据域,一个是指向下一个结点地址的指针域。有单链表、双向链表、循环链表。优点:可以任意加减元素,不需要初始化容量,添加删除元素只需改变前后两个元素结点的指针域即可。缺点:因为含有大量指针域,固占用空间大,查找耗时。适用场景:数据量小,需频繁增加删除操作。

5)树:由n个有限节点组成一种具有层次关系的集合。二叉树(每个结点最多有两个子树,结点的度最大为2,左子树和右子树有顺序)、红黑树(HashMap底层源码)、B+树(mysql的数据库索引结构)

6)散列表(哈希表):根据键值对来存储访问。

7)堆:堆中某个节点的值总是不大于或不小于其父节点的值,堆总是一棵完全二叉树。

8)图:由结点的有穷集合V和边的集合E组成。

2、并发集合了解哪些?

1)并发List,包括Vector和CopyOnWriteArrayList是两个线程安全的List,Vector读写操作都用了同步,CopyOnWriteArrayList在写的时候会复制一个副本,对副本写,写完用副本替换原值,读时不需要同步。

2)并发Set,CopyOnWriteArraySet基于CopyOnWriteArrayList来实现的,不允许存在重复的对象。

3)并发Map,ConcurrentHashMap,内部实现了锁分离,get操作是无锁的。

4)并发Queue,ConcurrentLinkedQueue适用于高并发场景下的队列,通过无锁方式实现。 BlockingQueue阻塞队列,应用场景,生产者-消费者模式,若生产快于消费,生产队列装满时会阻塞,等待消费。

5)并发Deque, LinkedBlockingDueue没有进行读写锁分离,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线程对其操作。

6)并发锁重入锁ReentrantLock,互斥锁,一次最多只能一个线程拿到锁。

7)读写锁ReadWriteLock,有读取和写入锁两种,读取允许多个读取线程同时持有,而写入只能有一个线程持有。

3、列举java的集合以及集合之间的继承关系

uploading.4e448015.gif

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

5、容器类介绍以及之间的区别

1)Collection接口:集合框架的根接口,它是集合类框架中最具一般性的顶层接口。

2)Map接口:提供了键值对的映射关系的集合,关键字不能有重复值,每个关键字至多可映射一个值。HashMap(通过散列机制,用于快速访问),TreeMap(保持key处于排序状态,访问速度不如hashmap), LinkedHashMap(保持元素的插入顺序)

3)Set接口:可包含重复的元素,LinkedHashSet TreeSet(用红黑树来存储元素) HashSet

4)List接口:可通过索引对元素进行精准的插入和查找,实现类有ArrayList LinkedList

5)Queue接口:继承自Collection接口,LinkedList实现了Queue接口,提供了支持队列的行为。

6)Iterator接口:为了迭代集合

7)Comparable接口:用于比较

6、List,Set,Map的区别

Set是一个无序的集合,不能包含重复的元素;

list是一个有序的集合可以包含重复的元素,提供了按索引访问的方式;

map包含了key-value对,map中key必须唯一,value可以重复。

7、HashMap的实现原理

1)数据结构

jdk1.7及以前,HashMap由数组+链表组成,数组Entry是HashMap的主体,Entry是HashMap中的一个静态内部类,每一个Entry包含一个key-value键值对,链表是为解决哈希冲突而存在。

从jdk1.8起,HashMap是由数组+链表/红黑树组成,当某个bucket位置的链表长度达到阀值8时,这个链表就转变成红黑树。

2)HashMap是线程不安全的,存储比较快,能接受null值,HashMap通过put(key, value)来储存元素,通过get(key)来得到value值,通过hash算法来计算hashcode值,用hashcode标识Entry在bucket中存储的位置。

3)HashMap中为什么要使用加载因子,为什么要进行扩容

加载因子是指当HashMap中存储的元素/最大空间值的阀值,如果超过这个值,就会进行扩容。加载因子是为了让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如果加载因子太大,虽对空间利用更充分,但查找效率会降低;如果加载因子太小,表中的数据过于稀疏,很多空间还没用就开始扩容,就会对空间造成浪费。

至于为什么要扩容,如果不扩容,HashMap中数组处的链表会越来越长,这样查找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7.1 HashMap如何put数据(从HashMap源码角度讲解)?

当我们使用put(key, value)存储对象到HashMap中时,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先判断table数组是否为空,为空以默认大小构建table,table默认空间大小为16

2)计算key的hash值,并计算hash&(n-1)值得到在数组中的位置index,如果该位置没值即table[index]为空,则直接将该键值对存放在table[index]处。

3)如果table[index]处不为空,说明发生了hash冲突,判断table[index]处结点是否是TreeNode(红黑树结点)类型数据,如果是则执行putTreeVal方法,按红黑树规则将键值对存入;

4)如果table[index]是链表形式,遍历该链表上的数据,将该键值对放在table[index]处,并将其指向原index处的链表。判断链表上的结点数是否大于链表最大结点限制(默认为8),如果超过了需执行treeifyBin()操作,则要将该链表转换成红黑树结构。

5)判断HashMap中数据个数是否超过了(最大容量*装载因子),如果超过了,还需要对其进行扩容操作。

7.2 HashMap如何get数据?

get(key)方法获取key的hash值,计算hash&(n-1)得到在链表数组中的位置first=table[hash&(n-1)],先判断first(即数组中的那个)的key是否与参数key相等,不等的话,判断结点是否是TreeNode类型,是则调用getTreeNode(hash, key)从二叉树中查找结点,不是TreeNode类型说明还是链表型,就遍历链表找到相同的key值返回对应的value值即可。

7.3 当两个对象的hashcode相同,即发生碰撞时,HashMap如何处理

当两个对象的hashcode相同,它们的bucket位置相同,hashMap会用链表或是红黑树来存储对象。Entry类里有一个next属性,作用是指向下一个Entry。第一个键值对A进来,通过计算其key的hash得到index,记做Entry[index]=A。一会又进来一个键值对B,通过计算其key的hash也是index,HashMap会将B.next=A, Entry[index]=B.如果又进来C,其key的hash也是index,会将C.next=B, Entry[index]=C.这样bucket为index的地方存放了A\B\C三个键值对,它们能过next属性链在一起。数组中存储的是最后插入的元素,其他元素都在后面的链表里。

7.4 如果两个键的hashcode相同,如何获取值对象?

当调用get方法时,hashmap会使用键对象的hashcode找到bucket位置,找到bucket位置后,会调用key.equals()方法去找到链表中正确的节点,最终找到值对象。

7.5 hashMap如何扩容

HashMap默认负载因为是0.75,当一个map填满了75%的bucket时,和其他集合类一样,将会创建原来HashMap大小两倍的bucket数组,来重新调整HashMap的大小,并将原来的对象放入新的bucket数组中。

在jdk1.7及以前,多线程扩容可能出现死循环。因为在调整大小过程中,存储在某个bucket位置中的链表元素次序会反过来,而多线程情况下可能某个线程翻转完链表,另外一个线程又开始翻转,条件竞争发生了,那么就死循环了。

而在jdk1.8中,会将原来链表结构保存至节点e中,将原来数组中的位置设为null,然后依次遍历e,根据hash&n是否为0分成两条支链,保存在新数组中。如果多线程情况可能会取到null值造成数据丢失。

8、ConcurrentHashMap的实现原理

1)jdk1.7及以前:一个ConcurrentHashMap由一个segment数组和多个HashEntry组成,每一个segment都包含一个HashEntry数组, Segment继承ReentrantLock用来充当锁角色,每一个segment包含了对自己的HashEntry的操作,如get\put\replace操作,这些操作发生时,对自己的HashEntry进行锁定。由于每一个segment写操作只锁定自己的HashEntry,可以存在多个线程同时写的情况。

jdk1.8以后:ConcurrentHashMap取消了segments字段,采用transient volatile HashEntry<K, V> table保存数据,采用table数组元素作为锁,实现对每一个数组数据进行加锁,进一小减少并发冲突概率。ConcurrentHashMap是用Node数组+链表+红黑树数据结构来实现的,并发制定用synchronized和CAS操作。

2)Segment实现了ReentrantLock重入锁,当执行put操作,会进行第一次key的hash来定位Segment的位置,若该Segment还没有初始化,会通过CAS操作进行赋值,再进行第二次hash操作,找到相应的HashEntry位置。

9、ArrayMap和HashMap的对比

1)存储方式不一样,HashMap内部有一个Node<K,V>[]对象,每个键值对都会存储到这个对象里,当用put方法添加键值对时,会new一个Node对象,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ext);

ArrayMap存储则是由两个数组来维护,int[] mHashes; Object[] mArray; mHashes数组中保存的是每一项的HashCode值,mArray存的是键值对,每两个元素代表一个键值对,前面保存key,后面保存value。mHashes[index]=hash; mArray[index<<1]=key; mArray[(index<<1)+1]=value;

ArrayMap相对于HashMap,无需为每个键值对创建Node对象,且在数组中连续存放,更省空间。

2)添加数据时扩容处理不一样,进行了new操作,重新创建对象,开销很大;而ArrayMap用的是copy数据,所有效率相对高些;

3)ArrayMap提供了数组收缩功能,在clear或remove后,会重新收缩数组,释放空间;

4)ArrayMap采用二分法查找,mHashes中的hash值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连续存放的,通过二分查找来获取对应hash下标index,去mArray中查找键值对。mHashes中的index*2是mArray中的key下标,index*2+1为value的下标,由于存在hash碰撞情况,二分查找到的下标可能是多个连续相同的hash值中的任意一个,此时需要用equals比对命中的key对象是否相等,不相等,应当从当前index先向后再向前遍历所有相同hash值。

5)sparseArray比ArrayMap进一步优化空间,SparseArray专门对基本类型做了优化,Key只能是可排序的基本类型,如int\long,对value,除了泛型Value,还对每种基本类型有单独实现,如SparseBooleanArray\SparseLongArray等。无需包装,直接使用基本类型值,无需hash,直接使用基本类型值索引和判断相等,无碰撞,无需调用hashCode方法,无需equals比较。SparseArray延迟删除。

10、HashTable实现原理

Hashtable中的无参构造方法Hashtable()中调用了this(11, 0.75f),说明它默认容量是11,加载因子是0.75,在构造方法上会new HashtableEntry<?, ?>[initialCapacity]; 会新建一个容量是初始容量的HashtableEntry数组。HashtableEntry数组中包含hash\Key\Value\next变量,链表形式,重写了hashCode和equals方法。Hashtable所有public方法都在方法体上加上了synchronized锁操作,说明它是线程安全的。它还实现了Serializable接口中的writeObject和readObject方法,分别实现了逐行读取和写入的功能,并且加了synchronized锁操作。

(1) put(Key, Value)方法

1)先判断value是否为空,为空抛出空指针异常;

2)根据key的hashCode()值,计算table表中的位置索引(hash&0x7FFFFFFF)%tab.length值index,如果该索引处有值,再判断该索引处链表中是否包含相同的key,如果key值相同则替换旧值。

3)如果没有相同的key值,调用addEntry方法,在addEntry中判断count大小是否超过了最大容量限制,如果超过了需要重新rehash(),容量变成原来容量*2+1,将原表中的值都重新计算hash值放入新表中。再构造一个HashtableEntry对象放入相应的table表头,如果原索引处有值,则将table[index].next指向原索引处的链表。

(2)get方法

根所key.hashCode(),计算它在table表中的位置,(hash&0x7FFFFFFF)%tab.length,遍历该索引处表的位置中是否有值,是否存在链表,再判断是key值和hash值是否相等,相等则返回对应的value值。

11、HashMap和HashTable的区别

1)Hashtable是个线程安全的类,在对外方法都添加了synchronized方法,序列化方法上也添加了synchronized同步锁方法,而HashMap非线程安全。这也导致Hashtable的读写等操作比HashMap慢。

2)Hashtable不允许值和键为空,若为空会抛出空指针。而HashMap允许键和值为空;

3)Hashtable根据key值的hashCode计算索引,(hash&0x7FFFFFFF)%tab.length,保证hash值始终为正数且不超过表的长度。而HashMap中计算索引值是通过hash(key)&(tab.length-1),是通过与操作,计算出在表中的位置会比Hashtable快。

4)Hashtable容量能为任意大于等于1的正数,而HashMap的容量必须为2^n,Hashtable默认容量为11,HashMap初始容量为16

5)Hashtable每次扩容,新容量为旧容量的2倍+1,而HashMap为旧容量的2倍。

12、HashMap与HashSet的区别

HashSet底层实现是HashMap,内部包含一个HashMap<E, Ojbect> map变量

private transient HashMap<E,Object> map;

一个Object PRESENT变量(当成插入map中的value值)

private static final Object PRESENT = new Object();

HashSet中元素都存到HashMap键值对的Key上面。具体可以查看HashSet的add方法,直接调用了HashMap的put方法,将值作为HashMap的键,值用一个固定的PRESENT值。

public boolean add(E e) {

        return map.put(e, PRESENT)==null;

    }

HashSet没有单独的get方法,用的是HashMap的。HashSet实现了Set接口,不允许集合中出现重复元素,将对象存储进HashSet前,要先确保对象重写了hashCode()和equals方法,以保证放入set对象是唯一的。

13、HashSet与HashMap怎么判断集合元素重复?

HashMap在放入key-value键值对是,先通过key计算其hashCode()值,再与tab.length-1做与操作,确定下标index处是否有值,如果有值,再调用key对象的equals方法,对象不同则插入到表头,相同则覆盖;

HashSet是将数据存放到HashMap的key中,HashMap是key-value形式的数据结构,它的key是唯一的,HashSet利用此原理保证放入的对象唯一性。

14、集合Set实现Hash怎么防止碰撞

HashSet底层实现是HashMap,HashMap如果两个不同Key对象的hashCode()值相等,会用链表存储,HashSet也一样。

15、ArrayList和LinkedList的区别,以及应用场景

ArrayList底层是用数组实现的,随着元素添加,其大小是动态增大的;在内存中是连续存放的;如果在集合末尾添加或删除元素,所用时间是一致的,如果在列表中间添加或删除元素,所用时间会大大增加。通过索引查找元素速度很快。适合场合:查询比较多的场景

LinkedList底层是通过双向链表实现的,LinkedList和ArrayList相比,增删速度快,但查询和修改值速度慢。在内存中不是连续内存。场景:增删操作比较多的场景。

-二叉树的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的具体实现

-堆的结构

-堆和树的区别

-堆和栈在内存中的区别是什么(解答提示:可以从数据结构方面以及实际实现方面两个方面去回答)?

-什么是深拷贝和浅拷贝

-手写链表逆序代码

-讲一下对树,B+树的理解

-讲一下对图的理解

-判断单链表成环与否?

-链表翻转(即:翻转一个单项链表)

-合并多个单有序链表(假设都是递增的)

线程、多线程和线程池面试专题

1、开启线程的三种方式?

1)继承Thread类,重写run()方法,在run()方法体中编写要完成的任务 new Thread().start();

2)实现Runnable接口,实现run()方法 new Thread(new MyRunnable()).start();

3)实现Callable接口MyCallable类,实现call()方法,使用FutureTask类来包装Callable对象,使用FutureTask对象作为Thread对象的target创建并启动线程;调用FutureTask对象的get()方法来获得子线程执行结束后的返回值。

FutureTask<Integer> ft = new FutureTask<Integer>(new MyCallable());

new Thread(ft).start();

2、run()和start()方法区别

run()方法只是线程的主体方法,和普通方法一样,不会创建新的线程。只有调用start()方法,才会启动一个新的线程,新线程才会调用run()方法,线程才会开始执行。

3、如何控制某个方法允许并发访问线程的个数?

创建Semaphore变量,Semaphore semaphore = new Semaphore(5, true); 当方法进入时,请求一个信号,如果信号被用完则等待,方法运行完,释放一个信号,释放的信号新的线程就可以使用。

4、在Java中wait和seelp方法的不同

wait()方法属于Object类,调用该方法时,线程会放弃对象锁,只有该对象调用notify()方法后本线程才进入对象锁定池准备获取对象锁进入运行状态。

sleep()方法属于Thread类,sleep()导致程序暂停执行指定的时间,让出CPU,但它的监控状态依然保存着,当指定时间到了又会回到运行状态,sleep()方法中线程不会释放对象锁。

5、谈谈wait/notify关键字的理解

notify: 唤醒在此对象监视器上等待的单个线程

notifyAll(): 通知所有等待该竞争资源的线程

wait: 释放obj的锁,导致当前的线程等待,直接其他线程调用此对象的notify()或notifyAll()方法

当要调用wait()或notify()/notifyAll()方法时,一定要对竞争资源进行加锁,一般放到synchronized(obj)代码中。当调用obj.notify/notifyAll后,调用线程依旧持有obj锁,因此等待线程虽被唤醒,但仍无法获得obj锁,直到调用线程退出synchronized块,释放obj锁后,其他等待线程才有机会获得锁继续执行。

6、什么导致线程阻塞?

(1)一般线程阻塞

1)线程执行了Thread.sleep(int millsecond)方法,放弃CPU,睡眠一段时间,一段时间过后恢复执行;

2)线程执行一段同步代码,但无法获得相关的同步锁,只能进入阻塞状态,等到获取到同步锁,才能恢复执行;

3)线程执行了一个对象的wait()方法,直接进入阻塞态,等待其他线程执行notify()/notifyAll()操作;

4)线程执行某些IO操作,因为等待相关资源而进入了阻塞态,如System.in,但没有收到键盘的输入,则进入阻塞态。

5)线程礼让,Thread.yield()方法,暂停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对象,把执行机会让给相同或更高优先级的线程,但并不会使线程进入阻塞态,线程仍处于可执行态,随时可能再次分得CPU时间。线程自闭,join()方法,在当前线程调用另一个线程的join()方法,则当前线程进入阻塞态,直到另一个线程运行结束,当前线程再由阻塞转为就绪态。

6)线程执行suspend()使线程进入阻塞态,必须resume()方法被调用,才能使线程重新进入可执行状态。

7、线程如何关闭?

1) 使用标志位

2)使用stop()方法,但该方法就像关掉电脑电源一样,可能会发生预料不到的问题

3)使用中断interrupt()

public class Thread {

    // 中断当前线程

    public void interrupt();

    // 判断当前线程是否被中断

    public boolen isInterrupt();

    // 清除当前线程的中断状态,并返回之前的值

    public static boolen interrupted();   

}

但调用interrupt()方法只是传递中断请求消息,并不代表要立马停止目标线程。

8、讲一下java中的同步的方法

之所以需要同步,因为在多线程并发控制,当多个线程同时操作一个可共享的资源时,如果没有采取同步机制,将会导致数据不准确,因此需要加入同步锁,确保在该线程没有完成操作前被其他线程调用,从而保证该变量的唯一一性和准确性。

1)synchronized修饰同步代码块或方法

由于java的每个对象都有一个内置锁,用此关键字修饰方法时,内置锁会保护整个方法。在调用该方法前,需获得内置锁,否则就处于阴塞状态。

2)volatile修饰变量

保证变量在线程间的可见性,每次线程要访问volatile修饰的变量时都从内存中读取,而不缓存中,这样每个线程访问到的变量都是一样的。且使用内存屏障。

3)ReentrantLock重入锁,它常用的方法有ReentrantLock():创建一个ReentrantLock实例

lock()获得锁 unlock()释放锁

4)使用局部变量ThreadLocal实现线程同步,每个线程都会保存一份该变量的副本,副本之间相互独立,这样每个线程都可以随意修改自己的副本,而不影响其他线程。常用方法ThreadLocal()创建一个线程本地变量;get()返回此线程局部的当前线程副本变量;initialValue()返回此线程局部变量的当前线程的初始值;set(T value)将此线程变量的当前线程副本中的值设置为value

5) 使用原子变量,如AtomicInteger,常用方法AtomicInteger(int value)创建个有给定初始值的AtomicInteger整数;addAndGet(int data)以原子方式将给定值与当前值相加

6)使用阻塞队列实现线程同步LinkedBlockingQueue<E>

9、如何保证线程安全?

线程安全性体现在三方法:

1)原子性:提供互斥访问,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和至数据进行操作。

JDK中提供了很多atomic类,如AtomicInteger\AtomicBoolean\AtomicLong,它们是通过CAS完成原子性。JDK提供锁分为两种:synchronized依赖JVM实现锁,该关键字作用对象的作用范围内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进行操作。另一种是LOCK,是JDK提供的代码层面的锁,依赖CPU指令,代表性是ReentrantLock。

2)可见性:一个线程对主内存的修改及时被其他线程看到。

JVM提供了synchronized和volatile,volatile的可见性是通过内存屏障和禁止重排序实现的,volatile会在写操作时,在写操作后加一条store屏障指令,将本地内存中的共享变量值刷新到主内存;会在读操作时,在读操作前加一条load指令,从内存中读取共享变量。

3)有序性:指令没有被编译器重排序。

可通过volatile、synchronized、Lock保证有序性。

10、两个进程同时要求写或者读,能不能实现?如何防止进程的同步?

我认为可以实现,比如两个进程都读取日历进程数据是没有问题,但同时写,应该会有冲突。

可以使用共享内存实现进程间数据共享。

11、线程间操作List

 

12、Java中对象的生命周期

1)创建阶段(Created):为对象分配存储空间,开始构造对象,从超类到子类对static成员初始化;超类成员变量按顺序初始化,递归调用超类的构造方法,子类成员变量按顺序初始化,子类构造方法调用。

2)应用阶段(In Use):对象至少被一个强引用持有着。

3)不可见阶段(Invisible):程序运行已超出对象作用域

4)不可达阶段(Unreachable):该对象不再被强引用所持有

5)收集阶段(Collected):假设该对象重写了finalize()方法且未执行过,会去执行该方法。

6)终结阶段(Finalized):对象运行完finalize()方法仍处于不可达状态,等待垃圾回收器对该对象空间进行回收。

7)对象空间重新分配阶段(De-allocated):垃圾回收器对该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进行回收或再分配,该对象彻底消失。

13、static synchronized 方法的多线程访问和作用

static synchronized控制的是类的所有实例访问,不管new了多少对象,只有一份,所以对该类的所有对象都加了锁。限制多线程中该类的所有实例同时访问JVM中该类对应的代码。

14、同一个类里面两个synchronized方法,两个线程同时访问的问题

如果synchronized修饰的是静态方法,锁的是当前类的class对象,进入同步代码前要获得当前类对象的锁;

普通方法,锁的是当前实例对象,进入同步代码前要获得的是当前实例的锁;

同步代码块,锁的是括号里面的对象,对给定的对象加锁,进入同步代码块库前要获得给定对象锁;

如果两个线程访问同一个对象的synchronized方法,会出现竞争,如果是不同对象,则不会相互影响。

15、volatile的原理

有volatile变量修饰的共享变量进行写操作的时候会多一条汇编代码,lock addl $0x0,lock前缀的指令在多核处理器下会将当前处理器缓存行的数据会写回到系统内存,这个写回内存的操作会引起在其他CPU里缓存了该内存地址的数据无效。同时lock前缀也相当于一个内存屏障,对内存操作顺序进行了限制。

16、synchronized原理

synchronized通过对象的对象头(markword)来实现锁机制,java每个对象都有对象头,都可以为synchronized实现提供基础,都可以作为锁对象,在字节码层面synchronized块是通过插入monitorenter monitorexit完成同步的。持有monitor对象,通过进入、退出这个Monitor对象来实现锁机制。

17、谈谈NIO的理解

NIO( New Input/ Output) 引入了一种基于通道和缓冲区的 I/O 方式,它可以使用 Native 函数库直接分配堆外内存,然后通过一个存储在 Java 堆的 DirectByteBuffer 对象作为这块内存的引用进行操作,避免了在 Java 堆和 Native 堆中来回复制数据。  NIO 是一种同步非阻塞的 IO 模型。同步是指线程不断轮询 IO 事件是否就绪,非阻塞是指线程在等待 IO 的时候,可以同时做其他任务。同步的核心就是 Selector,Selector 代替了线程本身轮询 IO 事件,避免了阻塞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线程消耗;非阻塞的核心就是通道和缓冲区,当 IO 事件就绪时,可以通过写道缓冲区,保证 IO 的成功,而无需线程阻塞式地等待。

-synchronized 和volatile 关键字的区别

-synchronized与Lock的区别

-ReentrantLock 、synchronized和volatile比较

1)volatile:解决变量在多个线程间的可见性,但不能保证原子性,只能用于修饰变量,不会发生阻塞。volatile能屏蔽编译指令重排,不会把其后面的指令排到内存屏障之前的位置,也不会把前面的指令排到内存屏障的后面。多用于并行计算的单例模式。volatile规定CPU每次都必须从内存读取数据,不能从CPU缓存中读取,保证了多线程在多CPU计算中永远拿到的都是最新的值。

2)synchronized:互斥锁,操作互斥,并发线程过来,串行获得锁,串行执行代码。解决的是多个线程间访问共享资源的同步性,可保证原子性,也可间接保证可见性,因为它会将私有内存和公有内存中的数据做同步。可用来修饰方法、代码块。会出现阻塞。synchronized发生异常时,会自动释放线程占有的锁,因此不会导致死锁现象发生。非公平锁,每次都是相互争抢资源。

3)lock是一个接口,而synchronized是java中的关键字,synchronized是内置语言的实现。lock可以让等待锁的线程响应中断。在发生异常时,如果没有主动通过unLock()去释放锁,则可能造成死锁现象,因此使用Lock时需要在finally块中释放锁。

4)ReentrantLock可重入锁,锁的分配机制是基于线程的分配,而不是基于方法调用的分配。ReentrantLock有tryLock方法,如果锁被其他线程持有,返回false,可避免形成死锁。对代码加锁的颗粒会更小,更节省资源,提高代码性能。ReentrantLock可实现公平锁和非公平锁,公平锁就是先来的先获取资源。ReentrantReadWriteLock用于读多写少的场合,且读不需要互斥场景。

  1. Handler机制和底层实现

由于Android采用的是单线程模式,开发者无法在子线程中更新 UI,所以系统给我提供了 Handler 这个类来实现 UI 更新问题。本贴主要说明 Handler 的工作流程。

1. Handler 的作用

在Android为了保障线程安全,规定只能由主线程来更新UI信息。而在实际开发中,会经常遇到多个子线程都去操作UI信息的情况,那么就会导致UI线程不安全。这时,我们就需要借助 Handler 作为媒介,让 Handler 通知主线程按顺序一个个去更新UI,避免UI线程不安全。

那么,子线程要更新UI的信息时,我们就需要将要更新的消息传递到 UI主线程中,再由主线程完成更新,从而实现工作线程对UI的更新处理,最终完成异步消息的处理(如图1所示)。

 

uploading.4e448015.gif

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

图1 - 消息传递流程

 

 2. Handler 相关概念解释

 主要涉及的有:处理器(Handler)、消息(Message)、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循环器(Looper)

概念

定义

作用

备注

主线程

(Main Thread)

当应用第一次启动时,

就会开启一条主线程。

处理与UI相关的事件

主线程

通讯媒介:Handler

子线程

子线程

人为手动开启的

执行耗时的操作

(如,网络请求等)

消息

(Message)

线程间通讯的数据单元

(即Handler接受/处理的对象)

存储需要操作的信息

消息队列

(Message Queue)

一种数据结构

(队:先进先出)

存储Handler发来的消息

(Message)

处理者

(Handler)

◆ 主线程与子线程的通讯媒介;

◆ 线程消息的处理者。           

◆ 添加消息(Message)到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

◆ 处理由循环器(Looper)分配过来的消息(Message)。 

循环器

(Looper)

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与 Handler的通讯媒介

消息循环即:

◆ 消息获取:循环取出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中的消息(Message);

◆ 消息分发:将取出的消息(Message)发送给对应的处理者(Handler)。

 

3. 工作原理及流程

Handler 机制流程主要包含4个步骤:

        ① 异步通讯;

        ② 消息发送;

        ③ 消息循环;

        ④ 消息处理。

详情如下表所示:

步骤

具体描述

备注

① 异步通讯

在主线程中创建:

◆ 处理器对象(Looper)

◆ 消息队列对象(Message Queue)

◆ Handler对象

◆ Looper、Message Queue均属于主线程;

◆ 创建完Message Queue后,Looper自动进行消息循环;

◆ 此时,Handler自动绑定到主线程的Looper和Message Queue。

② 消息发送

子线程通过Handler发送消息消息(Message)到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中。

消息内容 =  子线程对UI的操作

③ 消息循环

◆ 消息出队:Looper从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中循环取出消息(Message);

◆ 消息分发:Looper将取出的消息(Message)分发给消息的处理者(Handler)。

在消息循环过程中,如果消息队列为空,则自动阻塞。

④ 消息处理

◆ 处理者(Handler)接受到处理器(Looper)发送过来的消息(Message);

◆ 处理者(Handler)根据消息(Message)进行处理。

 

工作流图(如图2所示):

uploading.4e448015.gif

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

 

图2 - Handler 机制工作流图

 

4. 总结

最后需要注意几点:

线程(Thread)、循环器(Looper)、处理器(Handler)之间的关系如下:

  • 一个线程(Thread)只能绑定一个循环器(Looper);但一个Thread可以有多个处理器(Handler)。
  • 一个循环器(Looper)可绑定多个处理器(Handler)。
  • 一个处理器(Handler)只能绑定一个循环器(Looper)。

 

uploading.4e448015.gif

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

图3 - Thread、Looper、Handler 之间的关系

2.Handler、Thread和HandlerThread的差别

1)Handler线程的消息通讯的桥梁,主要用来发送消息及处理消息。

2)Thread普通线程,如果需要有自己的消息队列,需要调用Looper.prepare()创建Looper实例,调用loop()去循环消息。

3)HandlerThread是一个带有Looper的线程,在HandleThread的run()方法中调用了Looper.prepare()创建了Looper实例,并调用Looper.loop()开启了Loop循环,循环从消息队列中获取消息并交由Handler处理。利用该线程的Looper创建Handler实例,此Handler的handleMessage()方法是运行在子线程中的。即Handler利用哪个线程的Looper创建的实例,它就和相应的线程绑定到一起,处理该线程上的消息,它的handleMessage()方法就是在那个线程中运行的,无参构造默认是主线程。HandlerThread提供了quit()/quitSafely()方法退出HandlerThread的消息循环,它们分别调用Looper的quit和quitSafely方法,quit会将消息队列中的所有消息移除,而quitSafely会将消息队列所有延迟消息移除,非延迟消息派发出去让Handler去处理。

HandlerThread适合处理本地IO读写操作(读写数据库或文件),因为本地IO操作耗时不长,对于单线程+异步队列不会产生较大阻塞,而网络操作相对比较耗时,容易阻塞后面的请求,因此HandlerThread不适合加入网络操作。

--handler发消息给子线程,looper怎么启动?

--关于Handler,在任何地方new Handler 都是什么线程下?

--ThreadLocal原理,实现及如何保证Local属性?

--请解释下在单线程模型中Message、Handler、Message Queue、Looper之间的关系

--请描述一下View事件传递分发机制

--Touch事件传递流程

--事件分发中的onTouch 和onTouchEvent 有什么区别,又该如何使用?

--View和ViewGroup分别有哪些事件分发相关的回调方法

--View刷新机制

--View绘制流程

--自定义控件原理

--自定义View如何提供获取View属性的接口?

--Android代码中实现WAP方式联网

--AsyncTask机制

--AsyncTask原理及不足

--如何取消AsyncTask?

--为什么不能在子线程更新UI?

--ANR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ANR定位和修正

--oom是什么?

(oom(Out Of Memory)内存溢出)

--什么情况导致oom?

--有什么解决方法可以避免OOM?

--Oom 是否可以try catch?为什么?

(可以,当)

--内存泄漏是什么?

内存泄露就是指该被GC垃圾回收的,但被一个生命周期比它长的对象仍然在引用它,导致无法回收,造成内存泄露,过多的内存泄露会导致OOM。

--什么情况导致内存泄漏?

1)非静态内部类、匿名内部类:非静态内部类、匿名内部类 都会持有外部类的一个引用,如果有一个静态变量引用了非静态内部类或者匿名内部类,导致非静态内部类或者匿名内部类的生命周期比外部类(Activity)长,就会导致外部类在该被回收的时候,无法被回收掉,引起内存泄露, 除非外部类被卸载。

解决办法:将非静态内部类、匿名内部类 改成静态内部类,或者直接抽离成一个外部类。 如果在静态内部类中,需要引用外部类对象,那么可以将这个引用封装在一个WeakReference中。

2)静态的View:当一个Activity经常启动,但是对应的View读取非常耗时,我们可以通过静态View变量来保持对该Activity的rootView引用。这样就可以不用每次启动Activity都去读取并渲染View了。但View attach到我们的Window上,就会持有一个Context(即Activity)的引用。而我们的View有事一个静态变量,所以导致Activity不被回收。

解决办法: 在使用静态View时,需要确保在资源回收时,将静态View detach掉。

3)Handler:在Activity中定义Handler对象,那么Handler持有Activty的引用。而每个Message对象是持有Handler的引用的(Message对象的target属性持有Handler引用),从而导致Message间接引用到了Activity。如果在Activty destroy之后,消息队列中还有Message对象,Activty是不会被回收的。

解决办法: 将Handler放入单独的类或者将Handler放入到静态内部类中(静态内部类不会持有外部类的引用)。如果想要在handler内部去调用所在的外部类Activity,可以在handler内部使用弱引用的方式指向所在Activity,在onDestory时,调用相应的方法移除回调和删除消息。

4)监听器(各种需要注册的Listener,Watcher等):当我们需要使用系统服务时,比如执行某些后台任务、为硬件访问提供接口等等系统服务。我们需要把自己注册到服务的监听器中。然而,这会让服务持有 activity 的引用,如果程序员忘记在 activity 销毁时取消注册,那就会导致 activity 泄漏了。

解决办法:在onDestory中移除注册

5). 资源对象没关闭造成内存泄漏:当我们打开资源时,一般都会使用缓存。比如读写文件资源、打开数据库资源、使用Bitmap资源等等。当我们不再使用时,应该关闭它们,使得缓存内存区域及时回收。

解决办法:使用try finally结合,在try块中打开资源,在finally中关闭资源

6). 属性动画:在使用ValueAnimator或者ObjectAnimator时,如果没有及时做cancel取消动画,就可能造成内存泄露。因为在cancel方法里,最后调用了endAnimation(); ,在endAnimation里,有个AnimationHandler的单例,会持有属性动画对象的引用。

解决办法:在onDestory中调用动画的cancel方法

7). RxJava:在使用RxJava时,如果在发布了一个订阅后,由于没有及时取消,导致Activity/Fragment无法销毁,导致的内存泄露。

解决办法:使用RxLifeCycle

--内存泄漏和内存溢出区别?

(1)内存泄漏

1)内存泄漏:指程序中已动态分配的堆内存由于某种原因未释放或无法释放,造成系统内存的浪费,导致程序运行速度减慢甚至系统奔溃等严重后果。

2)一次内存泄漏似乎不会有大的影响,但内存泄漏后堆积的结果就是内存溢出。

3)内存泄漏具有隐蔽性,积累性的特征,比其他内存非法访问错误更难检测。这是因为内存泄漏产生的原因是内存块未被释放,属于遗漏型缺陷而不是过错型缺陷。此外,内存泄漏不会直接产生可观察的错误,而是逐渐积累,降低系统的整体性性能。

4)如何有效的进行内存分配和释放,防止内存泄漏,是软件开发人员的关键问题,比如一个服务器应用软件要长时间服务多个客户端,若存在内存泄漏,则会逐渐堆积,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

(2)内存溢出

指程序在申请内存时,没有足够的内存供申请者使用,或者说,给了你一块存储int类型数据的存储空间,但是你却存储long类型的数据,就会导致内存不够用,报错OOM,即出现内存溢出的错误。

--LruCache默认缓存大小

(4MB)

--ContentProvider的权限管理(解答:读写分离,权限控制-精确到表级,URL控制)

--如何通过广播拦截和abort一条短信?

--广播是否可以请求网络?

--广播引起anr的时间限制是多少?

--计算一个view的嵌套层级

--Activity栈

--Android线程有没有上限?

--线程池有没有上限?

--ListView重用的是什么?

--Android为什么引入Parcelable?

--有没有尝试简化Parcelable的使用?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码农乐园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