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频段&F频段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D频段和F频段的文章。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问题来讲解D频段和F频段。
(1)什么是LTE双频网组网? 有什么优缺点?
(2)什么是D频段?什么是F频段?
(3)D频段占比小会导致什么问题?如何优化?
(4)目前中国移动,联通,电信那个运营商采用D/F频段共站组网?
(5)什么是A1,A2,A3事件 ?事件对应的参数有哪些?
(6)为什么通过D频段策略优化可以提升覆盖和速率?

LTE双频网组网

LTE共享同一本射频规范,频段也统一编号,共64个频段编号, FDD从32,TDD从33一64。其中部分频段是由3G升级而来,以TDD为例,D频段(2570一2620MHz)在TD-LTE规范中对应 Band 38,而F频段(1880一1920MHz)在TD-LTE中称为Band39。由于3G时代的习惯,目前仍保留D频段以及F频段的称呼。
LTE双频网组网的方式
1. 插花组网
2.F\D频段异频组网

LTE双频网组网的优缺点

优点:
提升系统容量
提升覆盖范围
提升上传下载速率

缺点:
规划以及建设组网比较复杂
(F频段升级部署快捷,初期建设成本低)

这里写图片描述

什么是D频段?什么是F频段?

移动TD-LTE的两个用于宏站(室外)的频段
F频段:1880-1920Mhz 主要用于满足连续覆盖,进行广覆盖,干扰较大,穿透力好于D频段
D频段:2575-2635Mhz 主要用于基站附近热点的吸收用户,频率干扰小,但是穿透弱,一般来说D频段的抗干扰能力要好于F频段。同样的RSRP值,如果D频段的SINR值更高,排除其他外界因素,则D频段的下载速率好。F频段是一个连续的频段,所以周边干扰比较多,尤其是市区站点密集区域。D频段是一个不连续的频段,频谱比较干净,周围频率目前没有使用,几乎没有频率干扰,而且本身频段隔离度要好于F频段,相对来说SINR就要高于F频段。

D频段和F频段的区别

在TD-LTE组网频率选择上,D频段(2.6GHz)和F频段(1.9GHz),有着不同的特点,两者在频率干扰、网络部署以及容量扩展等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劣势。
频率干扰:D频段频谱干净;F频段周围干扰较多。
网络部署:F频段升级部署快捷,初期建设成本低。
容量扩展:D频段有丰富的频谱,扩展容易。
D频段:频谱容量大,与现有的TD-S网络没有相互制约问题。相比之下F频段本不宽裕的可用带宽还被PHS网络占据着一半。而且,在F频段建站会有无法回避的多系统间干扰问题,这带来一定的技术难度,对现有 TD- SCDMA网络的发展容易产生频率资源的竞争。

F频段:相对D频段而言具有较好的传播特性,在网络覆盖上与D频段的互补方面其实大有文章可做。利用F频段组网对移动的意义还在于可以保护部分TD- SCDMA网络的投资,这些优势使得F频段具有很可观的潜在价值可挖掘。此外,F频段在初始建设周期上要略短于D频段建设所需的时间

D频段占比小会导致什么问题?如何优化?

D频段占比小会导致的问题:
如果D频段占比小,那么大多数的用户会拥塞到F频段上,导致F频段上的业务量过大,使得下载速率变慢,用户感知变差。
如何优化:
改变D频段的优先级,使得D频段与F频段负载分担,提高下载速率。不论在空闲状态还是业务状态下,都负载分担。

目前中国移动,联通,电信那个运营商采用D/F频段共站组网

目前,中国共为TDD移动通信系统划分了4个频段:
A频段:Band34;
F频段:Band39;
E频段:Band40;
D频段:Band41.
共345MHz,其中部分频段已分配给中国移动用于TD-LTE,其它频段待分配.

A1,A2,A3事件

事件A1:服务小区好于绝对门限;这个事件可以用来关闭某些小区间的测量。
事件A2:服务小区差于绝对门限;这个事件可以用来开启某些小区间的测量,因为这个事件发生后可能发生切换等操作。
事件A3:邻居小区好于服务小区(3dB以上);这个事件发生可以用来决定UE是否切换到邻居小区。

A1,A2,A3事件对应的参数

A1/A2事件的迟滞参数:Hys(迟滞参数)
A1/A2事件的门限参数:Thresh(门限参数)
A3事件对应的参数:Mn(邻区测量结果)
Ms(服务小区的测量结果)
Hys(A3事件迟滞)

通过D频段策略优化提升覆盖和速率

由于LTE是一个双频组网(F频段和D频段),F频段主要用于满足连续覆盖,进行广覆盖,干扰较大,穿透力好,但是在部分用户较密集的地方,所有用户都占用F频段,会导致下载速率慢,而若要提升下载速率,则要缩小覆盖范围,所以,增加一个D频段用来负载分担,使得F、D双频组网提升下载速率增大覆盖范围。(可以理解为:D频段是一个补充频段)。

想要获得更多的学习,点击链接,进入网易云课堂,免费获得更多的知识。

<think>好的,用户想了解IEEE 802.11d标准支持的频段范围及其应用。首先,我需要回顾一下802.11d的基本定义和作用。根据之前的引用,虽然用户提供的引用是关于802.11f和802.11ax的,但可能需要从其他来源获取802.11d的信息。 IEEE 802.11d是无线局域网标准的补充,主要用于适应不同国家的法规要求。它允许设备根据所在国家自动配置合法的频段和功率,确保符合当地规定。例如,不同国家可能允许的2.4GHz或5GHz频段的具体范围不同,802.11d帮助设备自动调整这些参数。 接下来,需要确定802.11d具体支持的频段。通常,802.11标准族中不同协议支持的频段不同,比如802.11a使用5GHz,802.11b/g使用2.4GHz。但802.11d本身并不定义新的频段,而是让设备适应已存在的频段,比如调整信道范围和传输功率,以满足不同国家的法规。因此,802.11d支持的频段范围可能取决于所在国家批准的频段,例如2.4GHz的某些子频段或5GHz的部分频段。 关于应用场景,802.11d主要用于国际漫游和多国部署的环境,比如跨国企业的网络设备需要自动适应不同地区的无线规定,或者移动设备在跨国旅行时自动切换合规配置。此外,制造商可以通过802.11d简化设备设计,无需为每个国家定制硬件,只需通过软件调整参数。 需要验证这些信息是否正确,可能需要查阅IEEE官方文档或可靠的网络资源。例如,确认802.11d是否确实负责频段和功率的自动配置,以及是否不涉及具体频段的扩展。此外,确保应用场景的准确性,如国际漫游和合规性调整。 总结来说,802.11d的主要作用是确保设备在不同国家合法运行,支持的频段范围由各国法规决定,而非自身定义新的频段。应用场景包括国际漫游和多国设备部署,帮助自动适配本地无线规范。</think>IEEE 802.11d 是无线局域网标准的一个补充协议,主要用于解决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频谱和功率法规差异问题。其核心目标是允许设备根据所在国家自动调整无线参数,以符合当地法规要求。 ### IEEE 802.11d 支持的频段范围 1. **频段适应性**: 802.11d 本身不定义新的频段,而是允许设备根据地理位置动态选择合法的频段。例如: - **2.4 GHz 频段**:不同国家可能批准的具体子频段范围不同(如日本允许 2.412–2.484 GHz,而某些欧洲国家可能有更严格的限制)。 - **5 GHz 频段**:部分国家开放的子频段(如 5.15–5.35 GHz、5.47–5.725 GHz)可能因法规不同而受限[^1]。 2. **功率控制**: 该标准还要求设备根据当地法规调整发射功率,例如某些国家可能限制最大功率为 200 mW,而其他国家可能允许更高功率。 ### 应用场景 - **国际漫游**:移动设备跨国使用时自动切换至合规频段和功率,避免信号干扰或法律问题。 - **多国设备部署**:跨国企业部署统一硬件时,通过 802.11d 实现本地化配置,无需定制化生产。 - **合规性简化**:制造商无需为每个国家单独设计硬件,通过软件配置即可满足法规要求[^2]。 ### 示例配置 ```plaintext Country Code: US → 允许 2.4 GHz 全频段(11 个信道) Country Code: JP → 扩展至 14 个信道(但仅限特定场景使用) Country Code: FR → 限制部分 5 GHz 频段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