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闰秒考验互联网稳定性
http://tech.hexun.com/2012-07-04/143168580.html
CBSi·ZOL讯,上周末,由于对闰秒的调整防御不足,部分Linux服务器遭遇了技术问题,一些流行网站的服务甚至遭遇中断。
2012年6月30日进行闰秒调整,出现23:59:60这一秒
闰秒考验互联网稳定性
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减慢,7月1日上午7时59分这一分钟,我们其实就见证了一个闰秒。早在今年1月,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和国际地球时间局就宣布,全世界在英国格林尼治时间2012年6月30日23:59:59将增加一秒,记为23:59:60,然后才是第二天的00:00:00。相对于北京时间,也就是7月1日7:59增加一秒,出现7:59:60的特殊现象。
Linux kernel 2.6.29之前版本存在bug,在进行闰秒调整时可能会引起系统时钟服务ntpd进程死锁。虽然部分供应商早已经发布了补丁,但Debian Lenny、RHEL/CentOS 5等旧发行版今天仍被广泛使用。
除了Linux服务器外,一些服务器程序也因为闰秒出现了问题,如Reddit、Mozilla、FourSquare、Yelp、LinkedIn和Gawker等网站都短暂遭遇了技术问题,国内的一家云储存供应商发现运行在CentOS 6.2上的Java和MySQL因闰秒出现了不同程度的CPU利用率增长,猜测是JVM和MySQL试图通过CPU硬件晶振的数据获得当前精确的时间,由于闰秒的关系,这个时间和操作系统维持的墙上时间(Wall Time,也就是显示给用户看的时间)不一致,导致了这个问题。简单的修正方法是强制重置系统时间,让系统中所有时间回到同步的状态。
加上美国最近几天一直遭受雷电风暴的侵袭,造成了其东海岸多处断电,并对该地区的互联网服务造成了断网的连锁效应,其中包括Reddit、Netflix和Instagram等网站。
雷电风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可对互联网提供商来说甚至备用发电机都不能正常运转,那么就说明作为网络供应方没有提供完善的、针对自然情况的保护措施。
一些互联网企业面对相对简单的技术调整和自然灾害时,都造成了严重的当机情况,这不能不令大家对互联网的稳定性产生忧虑。
什么是闰秒?
闰秒是指为保持协调世界时接近于原子时,由国际计量局统一规定在年底或年中(也可能在季末)对协调世界时增加或减少1秒的调整。
计时钟(图片来自网络)
科学上有两种计量时间的方式:基于地球自转的天文测量而得出的“世界时”和以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上周末,多出的一秒则就是为了消除两者之间的差距而设的。
因为“世界时”是依靠地球自转计量出来的,而地球自转的速率是不恒定,“原子时”则是恒定不变的,所以会造成偏差。
来自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Peter Whibberley教授表示闰秒的设立是为了让“世界时”和“原子时”能够保持平衡。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研究人员就已经开始采用世界时(UTC)作为地球时间的计量方式。而这个时间是基于多个精确的同步原子钟。UTC是卫星和科学实验中使用最普遍的计时方式。同时,很多航天科学家和工程师则都是使用UTC计时,所以UTC时间必须要跟上原子时。一旦两种时间出现不同步,那么很多的实验和商业企业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闰秒的问世虽然给各项研究带来了好处,但同时它也有其负面影响有些人或组织可能会选择在更大差异出现之前就推迟添加闰秒。美国政府则表示闰秒的推行不是好事,他们指出,因为这个闰秒将会导致很多计算机系统运行困难。
目前,国际电信联盟(ITU)已经接受美国提出的取消闰秒的提案。不过关于这个提案的讨论活动预计要推迟到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