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spberrypi5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87、通过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注册表进行数据验证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注册表(BCVR)方案,用于医疗系统中数据库数据的真实性验证。通过结合区块链的不可变性、去中心化和共识机制,BCVR有效解决了传统事务注册表在数据完整性、安全性和可用性方面的不足。文章详细阐述了签名生成与验证流程,并对比了集中式、分布式和去中心化传统方案的优缺点。结果表明,BCVR在验证速度、安全性与抗毁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牺牲了数据可追溯性并增加了系统事务量。该方案为医疗物联网环境下的数据安全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原创 2025-09-24 06:26:05 · 41 阅读 · 0 评论 -
86、探索 BlockForest:分布式树结构与区块链应用新突破
BlockForest 是一种创新的分布式树结构,结合区块链优势,提供高效的数据存储与验证机制。其具备高冗余性、快速搜索(O(M)复杂度)、低延迟添加区块及高效无效交易检测能力,适用于如供应链追踪和加密货币等场景。博文通过面包配送系统与DevyCoin案例,展示BlockForest在实际应用中的高性能与可扩展性,并展望其在未来跨平台、多设备集成中的潜力。原创 2025-09-23 14:07:59 · 27 阅读 · 0 评论 -
85、BlockForest:分布式树结构的创新区块链解决方案
BlockForest是一种基于Trie树结构的创新区块链解决方案,旨在解决传统区块链在处理速度、可扩展性和容错性方面的瓶颈。通过采用高效的树形数据结构与分布式分片存储机制,BlockForest实现了快速的数据插入与验证,支持高并发场景下的稳定运行。其在大数据系统、金融交易和物联网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并展现出优于传统链表结构区块链的性能优势。尽管面临技术推广、安全性和系统集成等挑战,未来BlockForest有望在性能优化、跨链互操作性和行业标准制定方面持续发展,推动区块链技术迈向更高效、可靠的下一代原创 2025-09-22 11:53:05 · 24 阅读 · 0 评论 -
84、“PollPub”:基于区块链的安全动态投票平台
PollPub是一款基于区块链的安全动态投票平台,利用以太坊和IPFS技术实现数据的高安全性和高效存储。平台集成登录账户验证、意见投票分析器和投票推荐系统,通过机器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提升用户体验与参与度。支持自动化意见挖掘与精准投票推荐,适用于公共决策、市场调研等多种场景,具有高安全性、用户友好性和功能丰富性。原创 2025-09-21 10:58:54 · 27 阅读 · 0 评论 -
83、区块链技术在危险货物运输与在线投票中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在危险货物运输和在线投票两个领域的重要应用。在危险货物运输中,区块链结合多方智能合约提升了透明度、合规性和利益相关者间的共同责任,通过不可篡改的记录和实时数据支持监管与审计。在在线投票方面,基于区块链的PollPub平台提供了安全、可靠且用户友好的解决方案,具备身份验证、异常检测、投票推荐及情感分析等功能,有效提升了投票的准确性与参与度。文章还展望了区块链在未来更多场景中的发展潜力。原创 2025-09-20 10:55:06 · 38 阅读 · 0 评论 -
82、基于区块链的多方智能合约助力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数字化与自动化
本文提出基于区块链的多方智能合约解决方案,以提升危险货物运输与管理的透明度、安全性和效率。通过引入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区块链技术与智能合约自动化机制,实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可信协作、业务合同的数字匹配与执行,并结合外部服务应对复杂匹配场景。文章分析了现有运输管理体系的问题,阐述了区块链技术优势、多方智能合约的工作流程及其在应急处理、责任明确和过程可追溯中的应用价值,展望了与物联网融合、标准化建设及政策支持等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09-19 16:04:33 · 20 阅读 · 0 评论 -
81、用于糖尿病预测的稳健机器学习框架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糖尿病预测的稳健机器学习框架,结合特征选择、多项式回归缺失值插补和随机森林超参数优化,显著提升了预测性能。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在PIMA数据集上实现了100%的训练与测试准确率,并有效避免过拟合。研究还对比了多种插补方法与现有技术,证明所提方法在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等指标上的优越性。尽管存在数据偏差局限,该框架仍为糖尿病早期诊断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并对未来扩展与实际应用进行了展望。原创 2025-09-18 13:30:05 · 47 阅读 · 0 评论 -
80、用于糖尿病预测的稳健机器学习框架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糖尿病预测的稳健机器学习框架,结合Spearman秩相关性和多项式回归进行数据准备,通过特征选择和缺失值插补提升数据质量,并利用网格搜索与重复分层k折交叉验证优化随机森林分类器。在PIMA印第安人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该框架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均取得了高达97.92%至100%的准确率,优于现有方法。此外,框架还实现了对糖尿病前期的预测,并在实际患者数据上验证了其有效性与实用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原创 2025-09-17 14:01:29 · 32 阅读 · 0 评论 -
79、胶囊内镜中基于元学习的少样本病变识别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元学习的少样本病变识别框架,用于胶囊内镜视频中的病变检测。通过结合三元组网络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如AlexNet、VGG-19和ResNet-50),模型能够在仅有少量样本的情况下快速适应新出现的病变类别,避免了传统方法中重新训练或微调的需要。实验在真实患者数据上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该方法在准确率、精度、召回率和F1分数上表现良好,尤其在支持样本数量增加时性能显著提升。研究还探讨了不同CNN架构的影响、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性以及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在距离度量优化、主动学习扩展原创 2025-09-16 15:59:26 · 22 阅读 · 0 评论 -
78、公共设施人群空间优化与胶囊内镜视频病灶识别
本文探讨了两个跨领域的技术应用:公共设施中的人群空间优化与胶囊内镜视频中的病灶自动识别。在人群空间计算方面,提出了基于人数和间距的面积与容量算法,适用于办公室和体育场馆的安全布局设计,尤其考虑了疫情下的社交距离需求;在医学影像领域,针对胶囊内镜数据量大、标注成本高的问题,采用元学习与少样本学习框架,实现对小肠病变的高效识别。通过对比两种应用场景的目标、挑战与解决方案,并结合流程图与算法描述,展示了从空间规划到智能医疗的技术创新路径。未来将进一步优化算法泛化能力与实际部署效果。原创 2025-09-15 14:43:52 · 31 阅读 · 0 评论 -
77、新冠疫情下公共设施人群空间优化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新冠疫情期间优化公共设施人群空间布局的算法,旨在确保安全社交距离的前提下最大化空间利用率。针对办公室和体育场馆两种典型场景,综合考虑空间面积、人员间距、非人类物体占用比例及卫生间配置等因素,构建了可灵活调整参数的计算模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并探讨了其在办公空间规划、体育场馆运营和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文章还展望了未来在多场景扩展、动态调整和用户界面优化方面的改进方向。原创 2025-09-14 11:12:33 · 24 阅读 · 0 评论 -
76、传染病爆发的新型建模方法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局部规则和多网格结构的传染病爆发新型建模方法。通过定义二进制状态转换规则(如R_m)和不同邻域类型(冯·诺依曼、摩尔、L),该模型能够模拟SIR和SEIRS等经典流行病模型的动态传播过程。文章详细阐述了感染与治愈模式的规则选择,展示了在不同邻域和人口规模下的仿真结果,并分析了平衡状态的达成速度与感染率的关系。此外,引入多网格结构以反映个体行为差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提升了模型对复杂传播场景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邻域类型和更新规则是决定传播动态的关键参数,该方法为传染病、信息传播及网络攻击扩原创 2025-09-13 12:29:35 · 27 阅读 · 0 评论 -
75、医学影像与传染病传播模型的创新研究
本文探讨了医学影像处理与传染病传播模型的创新研究。在医学影像方面,通过图像过滤与转换方法提升肺部X光片中COVID-19与肺炎的识别准确率,并增强模型可解释性;在流行病学方面,提出基于网格的传播模型,结合Von Neumann、Moore和'L'邻域结构,模拟SEIRS等传染病动态,弥补传统ODE模型在局部交互上的不足。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不同邻域对传播速度与范围的影响,并展示了两类技术在疾病诊断与防控中的综合应用前景。未来方向包括模型优化、多源数据融合与跨学科协作,以提升疾病应对能力。原创 2025-09-12 15:58:11 · 37 阅读 · 0 评论 -
74、肺部胸部X光片不平衡多类计算机视觉分类的在线图像变换
本研究探讨了基于在线图像变换的肺部胸部X光片(LCXR)多类不平衡分类方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结合PIL图像滤波器进行对比度与边缘增强处理,通过旋转策略纠正数据集不平衡问题,并采用Keras Tuner进行超参数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锐化和边缘增强等图像变换显著降低了模型测试损失,提升了训练稳定性,部分模型验证准确率超过原始数据集。研究还分析了不同滤波器对各类别图像分类的影响及CNN特征提取效果,未来将探索Dropout正则化、更多预处理技术、模型架构优化与多模态数据融合以进一步提升诊断性能。原创 2025-09-11 12:56:55 · 23 阅读 · 0 评论 -
73、主动座椅系统接触几何形状对人体感知阈值的影响
本研究探讨了主动座椅系统中接触几何形状的大小、形状及速度对人体感知阈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大的接触直径可降低应力并减少位移,更适合人机交互;尖形接触面虽减小所需作用力,但会增加穿透深度;速度对客观测量无显著影响,但主观感知在较高速度下略有增强。研究为优化主动座椅系统的执行器设计提供了依据,并展望了软机器人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潜力。原创 2025-09-10 09:54:34 · 21 阅读 · 0 评论 -
72、基于物联网的远程COVID - 19患者监测系统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COVID-19患者监测系统,旨在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与云计算平台,实现对患者生理参数和病房环境的实时监控。系统支持本地化显示(如僧伽罗语)、远程警报、隐私保护,并减少医护人员接触风险。文章还分析了现有监测系统的特点,阐述了本系统的架构、部署方案、性能评估及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心理支持、特殊患者护理、数据挖掘和疑似患者追踪等,展示了其在疫情防控中的高效性与可扩展性。原创 2025-09-09 09:59:47 · 34 阅读 · 0 评论 -
71、网络安全、信息结构化与医疗监测的多领域探索
本文探讨了网络安全、信息结构化与医疗监测三个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网络安全对医疗行业的影响,提出了基于香农熵的信息结构化工作计算方法,并介绍了面向斯里兰卡医院的物联网远程COVID-19患者监测系统。通过案例分析和未来研究方向展望,展示了多领域融合在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保障信息安全和改善医疗服务方面的潜力。原创 2025-09-08 14:48:12 · 23 阅读 · 0 评论 -
70、网络安全对医疗保健行业的影响
本文深入探讨了网络安全对医疗保健行业的影响,分析了医疗组织面临的网络攻击现状、主要风险及常见威胁类型。文章介绍了保障医疗信息系统安全的关键技术,如防火墙、DNS过滤和加密通信,并强调人员、流程和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协同作用。同时,探讨了人工智能、零信任架构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加强医疗人员安全意识、不同规模医疗机构的差异化防护策略,以及在推动医疗创新中平衡安全需求的重要性。最后指出,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国际合作与持续技术创新将是确保医疗行业网络安全的关键。原创 2025-09-07 13:57:44 · 25 阅读 · 0 评论 -
69、增强现实支持的自助干预与医疗行业网络安全影响
本博客探讨了增强现实(AR)支持的自助干预在急性压力管理中的应用及其研究局限性,同时分析了医疗行业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及应对策略。研究表明,AR辅助干预可有效降低压力水平,尤其对高压力和女性群体效果显著,且感知恢复力量表具备良好一致性。然而,受限于样本量小、环境不可控等因素,仍需进一步优化。在医疗网络安全方面,随着医疗信息系统与物联网的发展,恶意软件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上升,采用AES加密等安全措施至关重要。通过流程化防护机制,可提升医疗数据的安全性与系统稳定性。原创 2025-09-06 15:44:31 · 42 阅读 · 0 评论 -
68、增强现实支持的心理和生理急性应激自助干预
本研究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增强现实(AR)技术的心理和生理急性应激自助干预解决方案。该方案利用手机摄像头进行心率变异性(HRV)测量以检测压力,结合三语压力分类问卷(SCQ)识别压力类型,并通过个性化的AR场景提供正念冥想或渐进性肌肉松弛干预。实验结果表明,与闭眼休息相比,AR干预显著降低用户压力水平,提升HRV指标,且用户对AR环境的恢复性体验评价良好。该方案具有低成本、便捷性和个性化优势,为数字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了创新路径。原创 2025-09-05 10:23:38 · 38 阅读 · 0 评论 -
67、数字医疗:平台、实体、应用与挑战
数字医疗借助信息通信技术(ICT)、物联网(IoT)、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平台,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医疗行业的深刻变革。本文系统阐述了数字医疗的支持平台、参与实体、典型应用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展望了人工智能(AI)与数字医疗融合的未来发展方向,尤其在提升患者护理质量、优化资源管理、应对新冠疫情和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潜力。尽管存在系统复杂性、数据安全、互操作性等挑战,数字医疗仍将成为提升全球健康服务水平的关键力量。原创 2025-09-04 16:55:45 · 33 阅读 · 0 评论 -
66、医疗领域的数字化革新:DORC与数字医疗的前沿探索
本文探讨了医疗领域的数字化革新,重点介绍了DORC在手术工作流识别中的应用。DORC结合隐马尔可夫模型(HMM)与线性时态逻辑(LTL),显著提升了手术阶段识别的准确率至93.5%,同时将每帧运行时间降至60毫秒,具备高效实时处理能力。文章还分析了数字医疗的现状与趋势,涵盖电子健康记录、远程医疗、可穿戴技术等实践形式,并指出其在全球尤其是印度的发展潜力。尽管面临数据安全与技术普及等挑战,未来通过模型升级、概率建模优化及精细化错误标记程序,数字医疗有望进一步提升手术安全性与医疗效率,推动医疗服务向智能化、人性原创 2025-09-03 10:41:39 · 28 阅读 · 0 评论 -
65、智能移动显微镜与手术工作流识别技术
本文介绍了智能移动显微镜与手术工作流识别技术DORC的最新进展。智能移动显微镜结合移动设备与计算机视觉,实现高效、低操作门槛的标本数字化,具备快速聚焦、实时图像过滤和跨平台优势。DORC基于Cholec80数据集,通过改进的区域提议网络、隐马尔可夫模型和线性时态逻辑,实现每帧60ms的工具识别速度和93.5%的手术阶段识别准确率,显著优于现有方法。两项技术在医疗诊断、手术安全与科研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未来可拓展至基层医疗、多类型手术及智能手术系统集成。原创 2025-09-02 10:13:08 · 26 阅读 · 0 评论 -
64、智能移动显微镜技术:方法、软件与实验评估
本文介绍了一种智能移动显微镜技术,涵盖方法、软件实现与实验评估。通过使用轻量级VOLL4聚焦度量算子和快速搜索算法,实现了对样本聚焦区域的高效定位;采用基于扇区的分析、掩码处理和帧过滤策略,提取高质量的完整聚焦覆盖集;结合多种聚焦堆叠算法生成全聚焦图像。软件层面基于C++和OpenCV构建跨平台库,利用Djinni实现Android与iOS的无缝集成,并采用Pipes&Filters架构支持模块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显著提升了扫描效率与图像质量,具备良好的实时性与稳定性,未来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科原创 2025-09-01 11:43:39 · 26 阅读 · 0 评论 -
63、电子健康系统与智能移动显微镜技术发展
本文综述了电子健康系统与智能移动显微镜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电子健康系统通过e-MedTesting、e-MedInsurance等子系统,结合基于云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与可及性,尤其适用于资源有限地区。系统支持多平台访问,具备模块化、安全认证和离线数据存储功能,并提供患者注册、从业者工具、药品订购和社会互动平台等用户界面。与此同时,智能移动显微镜利用智能手机的计算能力与光学系统,实现快速样本扫描、全聚焦覆盖提取和聚焦堆叠,通过优化自动聚焦算法和设计跨平台处理库,提升疾病检测的自动化与实时原创 2025-08-31 14:18:21 · 30 阅读 · 0 评论 -
62、基因表达识别与发展中国家电子医疗系统建设
本文探讨了基因表达识别技术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基于增益比的特征选择方法及其在不同机器学习算法中的性能表现,结果显示SVM和随机森林在准确率、灵敏度等方面表现优异,且特征选择显著提升了KNN和朴素贝叶斯的分类效果。同时,文章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电子医疗系统的建设需求与架构,提出一个集成临床信息、电子制药、社交平台、电子商务和医疗保险的多功能系统,旨在提升医疗可及性与服务效率。最后展望了系统优化、数据安全加强及政策支持等未来发展方向。两大领域共同推动精准医疗与公共卫生体系的进步。原创 2025-08-30 16:24:17 · 19 阅读 · 0 评论 -
61、肝癌显著基因表达的识别
本研究旨在通过增益比特征选择方法识别与肝癌显著相关的基因表达,克服高维数据带来的计算挑战。基于多个基因表达数据集(GSE114783、GSE55092、GSE121248),采用熵基度量筛选出关键基因,并结合支持向量机、决策树C5.0、朴素贝叶斯、K近邻和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分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随机森林在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AUC等指标上表现最优,验证了所提方法在肝癌识别中的有效性。研究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潜在生物标志物及可靠的计算模型,未来可拓展至多组学融合与临床应用验证。原创 2025-08-29 09:44:37 · 30 阅读 · 0 评论 -
60、基于Petri网的医疗区块链系统与肝癌基因表达识别
本文探讨了基于Petri网的医疗区块链系统在保障患者数据安全与隐私方面的应用,结合智能合约与签名验证机制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与流程可追溯。同时,研究利用增益比特征选择与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如SVM、随机森林等)进行肝癌基因表达识别,提升早期诊断与个性化治疗的准确性。文章还分析了该系统的优劣势、肝癌识别的应用前景,并提出未来智能化医疗系统与全球数据共享的发展趋势。原创 2025-08-28 09:09:59 · 32 阅读 · 0 评论 -
59、智能货运与医疗区块链:环保与数据安全的创新之路
本文探讨了智能货运平台与基于区块链的医疗系统在环保与数据安全领域的创新应用。智能货运平台通过负载、能源和路线优化显著减少碳排放,实验数据显示最高可节省超3000吨二氧化碳。医疗区块链框架结合Petri网模型,保障患者数据的安全、隐私与共享效率,并支持药品追溯与跨机构协作。文章还分析了两类技术在数据实时性、用户接受度、法规完善与系统扩展性方面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未来,融合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等技术有望进一步推动这两大系统的协同发展,助力可持续社会与智慧医疗建设。原创 2025-08-27 14:08:57 · 29 阅读 · 0 评论 -
58、魁北克智能货运运输平台开发及其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本文探讨了魁北克智能货运运输平台的开发及其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潜在影响。针对加拿大货运运输中卡车排放占比高、空驶率高和运营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个三阶段智能货运平台开发计划,涵盖自动匹配、物流服务增强和供应链管理功能。通过加拿大货运分析框架(CAFAF)数据,将2021年蒙特利尔至魁北克市的商品流量转换为卡车交通量,并基于三种情景评估平台的环境效益:第一情景利用GPS技术降低燃油消耗;第二情景通过提高装载率和减少空驶降低排放;第三情景通过路线优化缩短行驶距离。案例研究表明,该平台在多个情景下均能显著减少二氧化原创 2025-08-26 09:02:04 · 18 阅读 · 0 评论 -
57、智慧城市环境理论是否算得上一种理论?肯定性评估
本文探讨了智慧城市环境理论是否构成一种正式理论,通过分析其定义、领域、关系发展和预测能力等核心属性,结合Gregor的理论分类法,论证了该理论具备成为理论的正式特征。研究指出,环境理论在解释人、技术与城市环境互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属于解释型或兼具解释与预测功能的理论类型。尽管目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面临评估局限性和理论质量待验证等问题,但其在探索性案例研究和相关设计中的应用展现了广阔前景。未来需进一步检验其作为‘好’理论的适用性、简约性与独特性,以推动智慧城市理论体系的发展。原创 2025-08-25 10:13:22 · 20 阅读 · 0 评论 -
56、灾害疏散优化方案:整数线性规划与 K-Means 算法的比较
本文探讨了灾害疏散优化与智能城市环境理论评估两大主题。在灾害疏散方面,比较了集成整数线性规划(ILP)模型与基于K-Means聚类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ILP模型在疏散速度和平滑度上表现更优,而K-Means在缩短居民到上车点距离方面更具优势。在智能城市研究方面,通过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对环境理论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该理论虽处于早期阶段但具备理论构建潜力。研究进一步提出了未来在疏散调度优化和理论验证方面的方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对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原创 2025-08-24 12:22:37 · 29 阅读 · 0 评论 -
55、基于人工智能的建筑控制框架以适配被动措施
本文探讨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建筑控制框架如何有效适配被动设计措施,以提升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室内热舒适度。通过集成传感器与执行器,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如模型预测控制(MPC)和强化学习,系统可动态调节百叶窗、通风、照明等被动与主动措施。文章分析了不同控制技术的分类、节能效果及实施挑战,并通过电致变色遮阳控制模拟展示了自动化在降低冷却度日(CDD)方面的显著成效。最终提出一个可实现自然资源最优利用的智能化框架,为可持续建筑设计提供了可行路径。原创 2025-08-23 14:41:59 · 21 阅读 · 0 评论 -
54、服务机器人与建筑节能的创新探索
本文探讨了服务机器人基于ROS系统的开发与测试,以及热带气候下建筑的热舒适与节能策略。通过建立硬件模型和多场景测试,验证了服务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导航能力;同时,结合被动太阳能设计、集成设计方法及AI驱动的建筑控制系统,提出优化建筑能源效率的创新方案。研究强调在建筑设计中应用被动措施与智能控制的重要性,并展示了AI框架在调节室内环境参数中的潜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路径。原创 2025-08-22 13:53:37 · 20 阅读 · 0 评论 -
53、服务机器人避障与人机交互数学模型解析
本文探讨了服务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避障与人机交互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融合人类社会行为特征的导航框架。通过构建基本个人空间(BPS)、扩展个人空间(EPS)和社交互动空间(SIS)等模型,并结合ROS系统实现动态社交区域(DSZ)的实时计算,使机器人能够智能区分人类与障碍物,在保障安全距离的同时遵循社交规范进行运动规划。文章还介绍了相关高斯函数建模方法、控制策略及在医疗场景下的应用模拟,验证了该模型在疫情期间服务机器人应用中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原创 2025-08-21 16:47:41 · 23 阅读 · 0 评论 -
52、合成控制:原理、方法与实验
本文系统探讨了合成控制的原理、方法与实验验证。合成控制通过构建稳定系统并调节平衡点实现对复杂系统的有效控制,克服了传统控制方法依赖模型形式的局限性。采用网络算子方法进行控制函数合成,结合符号回归和小变化原理提升搜索效率,并通过粒子群优化(PSO)解决最优控制问题。文中以移动机器人系统为例进行了计算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在多初始条件下实现高精度、最短时间控制的有效性。文章还分析了其在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优势,提出了方法优化方向,并展望了合成控制与人工智能融合及在能源、工业、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原创 2025-08-20 16:30:27 · 27 阅读 · 0 评论 -
51、基于同步有色Petri网的建模与视频分析及最优控制问题的实用解决方案
本文提出基于同步有色Petri网的建模方法,结合多种视频分析算法实现头部手势与语音同步的自动识别。通过Haar算法进行人脸检测,利用静止序列和静音序列检测同步行为,并设计了detect_start_sync、detect_end_sync等算法实现不同类型的同步判断。实验结果显示六类头部手势的识别准确率均超过90%,整体误差小于10%。针对最优控制问题,提出将系统稳定性构建与最优轨迹求解相结合的实用解决方案,采用符号回归网络算子提升控制稳定性。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多模态融合、参数自适应及复杂环境下的鲁棒性提升,原创 2025-08-19 15:55:51 · 39 阅读 · 0 评论 -
50、基于同步有色Petri网的建模与视频分析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步有色Petri网的对话头部手势建模与视频分析方法,通过结合定时与有色Petri网,对36种常见头部手势及其与语音的同步关系进行精确建模。利用面部特征点坐标变化检测头部运动与静止状态,引入触发转换和时间约束实现多任务同步分析。该方法支持复杂手势序列、嵌入式运动模式及语音协同识别,适用于人机交互、在线教育和市场调研等场景,并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与实时优化潜力。原创 2025-08-18 12:58:49 · 27 阅读 · 0 评论 -
49、低成本肌电图形用户界面控制器与社交机器人头部手势建模及分析
本文介绍了两项关于机器人交互技术的研究:一是基于低成本肌电传感器的图形用户界面控制器,可用于控制机器人手,为上肢假肢开发提供可能;二是利用同步有色Petri网建模与视频分析方法,实现社交机器人对话中头部手势的自动学习与生成。研究提出了结合面部特征点提取、运动检测、静止状态识别和语音同步分析的算法流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尽管在数据泛化、模型复杂度和实时性方面仍存在挑战,未来将通过数据扩展、模型优化和多模态融合进一步提升社交机器人的自然交互能力。原创 2025-08-17 16:50:37 · 38 阅读 · 0 评论 -
48、低成本肌电图图形用户界面控制器:原理、搭建与应用
本文介绍了一种低成本肌电图图形用户界面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通过MyoWare传感器采集前臂肌电信号,利用Arduino IDE处理信号并控制Open Bionics ADA V1.1机器人手动作,同时使用Processing IDE实现肌电信号的实时可视化。系统在医疗康复和人机交互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尽管存在信号噪声问题,但通过阈值控制已验证其可行性与实用性。原创 2025-08-16 15:18:12 · 24 阅读 · 0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