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rsera吴恩达《优化深度神经网络》课程笔记(2)-- 优化算法

红色石头的个人网站:redstonewill.com

上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如何建立一个实用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包括Train/Dev/Test sets的比例选择,Bias和Variance的概念和区别:Bias对应欠拟合,Variance对应过拟合。接着,我们介绍了防止过拟合的两种方法:L2 regularization和Dropout。然后,介绍了如何进行规范化输入,以加快梯度下降速度和精度。然后,我们介绍了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的概念和危害,并提出了如何使用梯度初始化来降低这种风险。最后,我们介绍了梯度检查,来验证梯度下降算法是否正确。本节课,我们将继续讨论深度神经网络中的一些优化算法,通过使用这些技巧和方法来提高神经网络的训练速度和精度。

1. Mini-batch gradient descent

之前我们介绍的神经网络训练过程是对所有m个样本,称为batch,通过向量化计算方式,同时进行的。如果m很大,例如达到百万数量级,训练速度往往会很慢,因为每次迭代都要对所有样本进行进行求和运算和矩阵运算。我们将这种梯度下降算法称为Batch Gradient Descent。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把m个训练样本分成若干个子集,称为mini-batches,这样每个子集包含的数据量就小了,例如只有1000,然后每次在单一子集上进行神经网络训练,速度就会大大提高。这种梯度下降算法叫做Mini-batch Gradient Descent。

假设总的训练样本个数m=5000000,其维度为 (nx,m) ( n x , m ) 。将其分成5000个子集,每个mini-batch含有1000个样本。我们将每个mini-batch记为 X{t} X { t } ,其维度为 (nx,1000) ( n x , 1000 ) 。相应的每个mini-batch的输出记为 Y{t} Y { t } ,其维度为 (1,1000) ( 1 , 1000 ) ,且 t=1,2,,5000 t = 1 , 2 , ⋯ , 5000

这里顺便总结一下我们遇到的神经网络中几类字母的上标含义:

  • X(i) X ( i ) :第i个样本

  • Z[l] Z [ l ] :神经网络第 l l 层网络的线性输出

  • X{t},Y{t}:第t组mini-batch

Mini-batches Gradient Descent的实现过程是先将总的训练样本分成T个子集(mini-batches),然后对每个mini-batch进行神经网络训练,包括Forward Propagation,Compute Cost Function,Backward Propagation,循环至T个mini-batch都训练完毕。

for  t=1,,T  { f o r     t = 1 , ⋯ , T     {

    Forward Propagation         F o r w a r d   P r o p a g a t i o n

    ComputeCostFunction         C o m p u t e C o s t F u n c t i o n

    BackwardPropagation         B a c k w a r d P r o p a g a t i o n

    W:=WαdW         W := W − α ⋅ d W

    b:=bαdb         b := b − α ⋅ d b

} }

经过T次循环之后,所有m个训练样本都进行了梯度下降计算。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经历了一个epoch。对于Batch Gradient Descent而言,一个epoch只进行一次梯度下降算法;而Mini-Batches Gradient Descent,一个epoch会进行T次梯度下降算法。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Mini-Batches Gradient Descent,可以进行多次epoch训练。而且,每次epoch,最好是将总体训练数据重新打乱、重新分成T组mini-batches,这样有利于训练出最佳的神经网络模型。

2. Understanding mini-batch gradient descent

Batch gradient descent和Mini-batch gradient descent的cost曲线如下图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对于一般的神经网络模型,使用Batch gradient descent,随着迭代次数增加,cost是不断减小的。然而,使用Mini-batch gradient descent,随着在不同的mini-batch上迭代训练,其cost不是单调下降,而是受类似noise的影响,出现振荡。但整体的趋势是下降的,最终也能得到较低的cost值。

之所以出现细微振荡的原因是不同的mini-batch之间是有差异的。例如可能第一个子集 (X{1},Y{1}) ( X { 1 } , Y { 1 } ) 是好的子集,而第二个子集 (X{2},Y{2}) ( X { 2 } , Y { 2 } ) 包含了一些噪声noise。出现细微振荡是正常的。

如何选择每个mini-batch的大小,即包含的样本个数呢?有两个极端:如果mini-batch size=m,即为Batch gradient descent,只包含一个子集为 (X{1},Y{1})=(X,Y) ( X { 1 } , Y { 1 } ) = ( X , Y ) ;如果mini-batch size=1,即为Stachastic gradient descent,每个样本就是一个子集 (X{1},Y{1})=(x(i),y(i)) ( X { 1 } , Y { 1 } ) = ( x ( i ) , y ( i ) ) ,共有m个子集。

我们来比较一下Batch gradient descent和Stachastic gradient descent的梯度下降曲线。如下图所示,蓝色的线代表Batch gradient descent,紫色的线代表Stachastic gradient descent。Batch gradient descent会比较平稳地接近全局最小值,但是因为使用了所有m个样本,每次前进的速度有些慢。Stachastic gradient descent每次前进速度很快,但是路线曲折,有较大的振荡,最终会在最小值附近来回波动,难以真正达到最小值处。而且在数值处理上就不能使用向量化的方法来提高运算速度。

这里写图片描述

实际使用中,mini-batch size不能设置得太大(Batch gradient descent),也不能设置得太小(Stachastic gradient descent)。这样,相当于结合了Batch gradient descent和Stachastic gradient descent各自的优点,既能使用向量化优化算法,又能叫快速地找到最小值。mini-batch gradient descent的梯度下降曲线如下图绿色所示,每次前进速度较快,且振荡较小,基本能接近全局最小值。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一般来说,如果总体样本数量m不太大时,例如 m2000 m ≤ 2000 ,建议直接使用Batch gradient descent。如果总体样本数量m很大时,建议将样本分成许多mini-batches。推荐常用的mini-batch size为64,128,256,512。这些都是2的幂。之所以这样设置的原因是计算机存储数据一般是2的幂,这样设置可以提高运算速度。

3. Exponentially weighted averages

该部分我们将介绍指数加权平均(Exponentially weighted averages)的概念。

举个例子,记录半年内伦敦市的气温变化,并在二维平面上绘制出来,如下图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看上去,温度数据似乎有noise,而且抖动较大。如果我们希望看到半年内气温的整体变化趋势,可以通过移动平均(moving average)的方法来对每天气温进行平滑处理。

例如我们可以设 V0=0 V 0 = 0 ,当成第0天的气温值。

第一天的气温与第0天的气温有关:

V1=0.9V0+0.1θ1 V 1 = 0.9 V 0 + 0.1 θ 1

第二天的气温与第一天的气温有关:

V2===0.9V1+0.1θ20.9(0.9V0+0.1θ1)+0.1θ20.92V0+0.90.1θ1+0.1θ2(1)(2)(3) (1) V 2 = 0.9 V 1 + 0.1 θ 2 (2) = 0.9 ( 0.9 V 0 + 0.1 θ 1 ) + 0.1 θ 2 (3) = 0.9 2 V 0 + 0.9 ⋅ 0.1 θ 1 + 0.1 θ 2

第三天的气温与第二天的气温有关:

V3===0.9V2+0.1θ30.9(0.92V0+0.90.1θ1+0.1θ2)+0.1θ30.93V0+0.920.1θ1+0.90.1θ2+0.1θ3(4)(5)(6) (4) V 3 = 0.9 V 2 + 0.1 θ 3 (5) = 0.9 ( 0.9 2 V 0 + 0.9 ⋅ 0.1 θ 1 + 0.1 θ 2 ) + 0.1 θ 3 (6) = 0.9 3 V 0 + 0.9 2 ⋅ 0.1 θ 1 + 0.9 ⋅ 0.1 θ 2 + 0.1 θ 3

即第t天与第t-1天的气温迭代关系为:

Vt==0.9Vt1+0.1θt0.9tV0+0.9t10.1θ1+0.9t20.1θ2++0.90.1θt1+0.1θt(7)(8) (7) V t = 0.9 V t − 1 + 0.1 θ t (8) = 0.9 t V 0 + 0.9 t − 1 ⋅ 0.1 θ 1 + 0.9 t − 2 ⋅ 0.1 θ 2 + ⋯ + 0.9 ⋅ 0.1 θ t − 1 + 0.1 θ t

经过移动平均处理得到的气温如下图红色曲线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种滑动平均算法称为指数加权平均(exponentially weighted average)。根据之前的推导公式,其一般形式为:

Vt=βVt1+(1β)θt V t = β V t − 1 + ( 1 − β ) θ t

上面的例子中, β=0.9 β = 0.9 β β 值决定了指数加权平均的天数,近似表示为:

11β 1 1 − β

例如,当 β=0.9 β = 0.9 ,则 11β=10 1 1 − β = 10 ,表示将前10天进行指数加权平均。当 β=0.98 β = 0.98 ,则 11β=50 1 1 − β = 50 ,表示将前50天进行指数加权平均。 β β 值越大,则指数加权平均的天数越多,平均后的趋势线就越平缓,但是同时也会向右平移。下图绿色曲线和黄色曲线分别表示了 β=0.98 β = 0.98 β=0.5 β = 0.5 时,指数加权平均的结果。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简单解释一下公式 11β 1 1 − β 是怎么来的。准确来说,指数加权平均算法跟之前所有天的数值都有关系,根据之前的推导公式就能看出。但是指数是衰减的,一般认为衰减到 1e 1 e 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因此,根据之前的推导公式,我们只要证明

β11β=1e β 1 1 − β = 1 e

就好了。

11β=N 1 1 − β = N N>0 N > 0 ,则 β=11N β = 1 − 1 N 1N<1 1 N < 1 。即证明转化为:

(11N)N=1e ( 1 − 1 N ) N = 1 e

显然,当 N>>0 N >> 0 时,上述等式是近似成立的。

至此,简单解释了为什么指数加权平均的天数的计算公式为 11β 1 1 − β

4. Understanding exponetially weighted averages

我们将指数加权平均公式的一般形式写下来:

Vt==βVt1+(1β)θt(1β)θt+(1β)βθt1+(1β)β2θt2++(1β)βt1θ1+βtV0(9)(10)(11) (9) V t = β V t − 1 + ( 1 − β ) θ t (10) = ( 1 − β ) θ t + ( 1 − β ) ⋅ β ⋅ θ t − 1 + ( 1 − β ) ⋅ β 2 ⋅ θ t − 2 + ⋯ (11) + ( 1 − β ) ⋅ β t − 1 ⋅ θ 1 + β t ⋅ V 0

观察上面这个式子, θt,θt1,θt2,,θ1 θ t , θ t − 1 , θ t − 2 , ⋯ , θ 1 是原始数据值, (1β),(1β)β,(1β)β2,,(1β)βt1 ( 1 − β ) , ( 1 − β ) β , ( 1 − β ) β 2 , ⋯ , ( 1 − β ) β t − 1 是类似指数曲线,从右向左,呈指数下降的。 Vt V t 的值就是这两个子式的点乘,将原始数据值与衰减指数点乘,相当于做了指数衰减,离得越近,影响越大,离得越远,影响越小,衰减越厉害。

这里写图片描述

我们已经知道了指数加权平均的递推公式。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少内存的使用,我们可以使用这样的语句来实现指数加权平均算法:

Vθ=0 V θ = 0

Repeat { R e p e a t   {

    Get next θt         G e t   n e x t   θ t

    Vθ:=βVθ+(1β)θt         V θ := β V θ + ( 1 − β ) θ t

} }

5. Bias correction in exponentially weighted average

上文中提到当 β=0.98 β = 0.98 时,指数加权平均结果如下图绿色曲线所示。但是实际上,真实曲线如紫色曲线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我们注意到,紫色曲线与绿色曲线的区别是,紫色曲线开始的时候相对较低一些。这是因为开始时我们设置 V0=0 V 0 = 0 ,所以初始值会相对小一些,直到后面受前面的影响渐渐变小,趋于正常。

修正这种问题的方法是进行偏移校正(bias correction),即在每次计算完 Vt V t 后,对 Vt V t 进行下式处理:

Vt1βt V t 1 − β t

在刚开始的时候,t比较小, (1βt)<1 ( 1 − β t ) < 1 ,这样就将 Vt V t 修正得更大一些,效果是把紫色曲线开始部分向上提升一些,与绿色曲线接近重合。随着t增大, (1βt)1 ( 1 − β t ) ≈ 1 Vt V t 基本不变,紫色曲线与绿色曲线依然重合。这样就实现了简单的偏移校正,得到我们希望的绿色曲线。

值得一提的是,机器学习中,偏移校正并不是必须的。因为,在迭代一次次数后(t较大), Vt V t 受初始值影响微乎其微,紫色曲线与绿色曲线基本重合。所以,一般可以忽略初始迭代过程,等到一定迭代之后再取值,这样就不需要进行偏移校正了。

6. Gradient descent with momentum

该部分将介绍动量梯度下降算法,其速度要比传统的梯度下降算法快很多。做法是在每次训练时,对梯度进行指数加权平均处理,然后用得到的梯度值更新权重W和常数项b。下面介绍具体的实现过程。

这里写图片描述

原始的梯度下降算法如上图蓝色折线所示。在梯度下降过程中,梯度下降的振荡较大,尤其对于W、b之间数值范围差别较大的情况。此时每一点处的梯度只与当前方向有关,产生类似折线的效果,前进缓慢。而如果对梯度进行指数加权平均,这样使当前梯度不仅与当前方向有关,还与之前的方向有关,这样处理让梯度前进方向更加平滑,减少振荡,能够更快地到达最小值处。

权重W和常数项b的指数加权平均表达式如下:

VdW=βVdW+(1β)dW V d W = β ⋅ V d W + ( 1 − β ) ⋅ d W

Vdb=βVdb+(1β)db V d b = β ⋅ V d b + ( 1 − β ) ⋅ d b

从动量的角度来看,以权重W为例, VdW V d W 可以成速度V, dW d W 可以看成是加速度a。指数加权平均实际上是计算当前的速度,当前速度由之前的速度和现在的加速度共同影响。而 β<1 β < 1 ,又能限制速度 VdW V d W 过大。也就是说,当前的速度是渐变的,而不是瞬变的,是动量的过程。这保证了梯度下降的平稳性和准确性,减少振荡,较快地达到最小值处。

动量梯度下降算法的过程如下:

On iteration t: O n   i t e r a t i o n   t :

    Compute dW, db on the current minibatch         C o m p u t e   d W ,   d b   o n   t h e   c u r r e n t   m i n i − b a t c h

    VdW=βVdW+(1β)dW         V d W = β V d W + ( 1 − β ) d W

    Vdb=βVdb+(1β)db         V d b = β V d b + ( 1 − β ) d b

    W=WαVdW, b=bαVdb         W = W − α V d W ,   b = b − α V d b

初始时,令 VdW=0,Vdb=0 V d W = 0 , V d b = 0 。一般设置 β=0.9 β = 0.9 ,即指数加权平均前10天的数据,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另外,关于偏移校正,可以不使用。因为经过10次迭代后,随着滑动平均的过程,偏移情况会逐渐消失。

补充一下,在其它文献资料中,动量梯度下降还有另外一种写法:

VdW=βVdW+dW V d W = β V d W + d W

Vdb=βVdb+db V d b = β V d b + d b

即消去了 dW d W db d b 前的系数 (1β) ( 1 − β ) 。这样简化了表达式,但是学习因子 α α 相当于变成了 α1β α 1 − β ,表示 α α 也受 β β 的影响。从效果上来说,这种写法也是可以的,但是不够直观,且调参涉及到 α α ,不够方便。所以,实际应用中,推荐第一种动量梯度下降的表达式。

7. RMSprop

RMSprop是另外一种优化梯度下降速度的算法。每次迭代训练过程中,其权重W和常数项b的更新表达式为:

SW=βSdW+(1β)dW2 S W = β S d W + ( 1 − β ) d W 2

Sb=βSdb+(1β)db2 S b = β S d b + ( 1 − β ) d b 2

W:=WαdWSW, b:=bαdbSb W := W − α d W S W ,   b := b − α d b S b

下面简单解释一下RMSprop算法的原理,仍然以下图为例,为了便于分析,令水平方向为W的方向,垂直方向为b的方向。

这里写图片描述

从图中可以看出,梯度下降(蓝色折线)在垂直方向(b)上振荡较大,在水平方向(W)上振荡较小,表示在b方向上梯度较大,即 db d b 较大,而在W方向上梯度较小,即 dW d W 较小。因此,上述表达式中 Sb S b 较大,而 SW S W 较小。在更新W和b的表达式中,变化值 dWSW d W S W 较大,而 dbSb d b S b 较小。也就使得W变化得多一些,b变化得少一些。即加快了W方向的速度,减小了b方向的速度,减小振荡,实现快速梯度下降算法,其梯度下降过程如绿色折线所示。总得来说,就是如果哪个方向振荡大,就减小该方向的更新速度,从而减小振荡。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RMSprop算法中分母为零,通常可以在分母增加一个极小的常数 ε ε

W:=WαdWSW+ε, b:=bαdbSb+ε W := W − α d W S W + ε ,   b := b − α d b S b + ε

其中, ε=108 ε = 10 − 8 ,或者其它较小值。

8. Ada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dam(Adaptive Moment Estimation)算法结合了动量梯度下降算法和RMSprop算法。其算法流程为:

VdW=0, SdW, Vdb=0, Sdb=0 V d W = 0 ,   S d W ,   V d b = 0 ,   S d b = 0

On iteration t: O n   i t e r a t i o n   t :

    Cimpute dW, db         C i m p u t e   d W ,   d b

    VdW=β1VdW+(1β1)dW, Vdb=β1Vdb+(1β1)db         V d W = β 1 V d W + ( 1 − β 1 ) d W ,   V d b = β 1 V d b + ( 1 − β 1 ) d b

    SdW=β2SdW+(1β2)dW2, Sdb=β2Sdb+(1β2)db2         S d W = β 2 S d W + ( 1 − β 2 ) d W 2 ,   S d b = β 2 S d b + ( 1 − β 2 ) d b 2

    VcorrecteddW=VdW1βt1, Vcorrecteddb=Vdb1βt1         V d W c o r r e c t e d = V d W 1 − β 1 t ,   V d b c o r r e c t e d = V d b 1 − β 1 t

    ScorrecteddW=SdW1βt2, Scorrecteddb=Sdb1βt2         S d W c o r r e c t e d = S d W 1 − β 2 t ,   S d b c o r r e c t e d = S d b 1 − β 2 t

    W:=WαVcorrecteddWScorrecteddW+ε, b:=bαVcorrecteddbScorrecteddb+ε         W := W − α V d W c o r r e c t e d S d W c o r r e c t e d + ε ,   b := b − α V d b c o r r e c t e d S d b c o r r e c t e d + ε

Adam算法包含了几个超参数,分别是: α,β1,β2,ε α , β 1 , β 2 , ε 。其中, β1 β 1 通常设置为0.9, β2 β 2 通常设置为0.999, ε ε 通常设置为 108 10 − 8 。一般只需要对 β1 β 1 β2 β 2 进行调试。

实际应用中,Adam算法结合了动量梯度下降和RMSprop各自的优点,使得神经网络训练速度大大提高。

9. Learning rate decay

减小学习因子 α α 也能有效提高神经网络训练速度,这种方法被称为learning rate decay。

Learning rate decay就是随着迭代次数增加,学习因子 α α 逐渐减小。下面用图示的方式来解释这样做的好处。下图中,蓝色折线表示使用恒定的学习因子 α α ,由于每次训练 α α 相同,步进长度不变,在接近最优值处的振荡也大,在最优值附近较大范围内振荡,与最优值距离就比较远。绿色折线表示使用不断减小的 α α ,随着训练次数增加, α α 逐渐减小,步进长度减小,使得能够在最优值处较小范围内微弱振荡,不断逼近最优值。相比较恒定的 α α 来说,learning rate decay更接近最优值。

这里写图片描述

Learning rate decay中对 α α 可由下列公式得到:

α=11+decay_rateepochα0 α = 1 1 + d e c a y _ r a t e ∗ e p o c h α 0

其中,deacy_rate是参数(可调),epoch是训练完所有样本的次数。随着epoch增加, α α 会不断变小。

除了上面计算 α α 的公式之外,还有其它可供选择的计算公式:

α=0.95epochα0 α = 0.95 e p o c h ⋅ α 0

α=kepochα0    or    ktα0 α = k e p o c h ⋅ α 0         o r         k t ⋅ α 0

其中,k为可调参数,t为mini-bach number。

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 α α 为关于t的离散值,随着t增加, α α 呈阶梯式减小。当然,也可以根据训练情况灵活调整当前的 α α 值,但会比较耗时间。

10. The problem of local optima

在使用梯度下降算法不断减小cost function时,可能会得到局部最优解(local optima)而不是全局最优解(global optima)。之前我们对局部最优解的理解是形如碗状的凹槽,如下图左边所示。但是在神经网络中,local optima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准确地来说,大部分梯度为零的“最优点”并不是这些凹槽处,而是形如右边所示的马鞍状,称为saddle point。也就是说,梯度为零并不能保证都是convex(极小值),也有可能是concave(极大值)。特别是在神经网络中参数很多的情况下,所有参数梯度为零的点很可能都是右边所示的马鞍状的saddle point,而不是左边那样的local optimum。

这里写图片描述

类似马鞍状的plateaus会降低神经网络学习速度。Plateaus是梯度接近于零的平缓区域,如下图所示。在plateaus上梯度很小,前进缓慢,到达saddle point需要很长时间。到达saddle point后,由于随机扰动,梯度一般能够沿着图中绿色箭头,离开saddle point,继续前进,只是在plateaus上花费了太多时间。

这里写图片描述

总的来说,关于local optima,有两点总结:

  • 只要选择合理的强大的神经网络,一般不太可能陷入local optima

  • Plateaus可能会使梯度下降变慢,降低学习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上文介绍的动量梯度下降,RMSprop,Adam算法都能有效解决plateaus下降过慢的问题,大大提高神经网络的学习速度。

更多AI资源请关注公众号:红色石头的机器学习之路(ID:redstonewill)
这里写图片描述

评论 10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红色石头Will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