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r通信协议
我们这里的讨论是建立在版本3.4.6的基础之上的。
zookeeper-3.4.6.jar下,有一个单独的目录,叫proto,这个就是zookeeper通信协议的主要实现源码。我们的讨论,就是建立在这些源码之上的。
一,请求/响应协议报文结构
Zookeeper的请求/响应协议报文结构简单来说由3部分组成。
len:报文长度。
报文头:请求报文头/响应报文头。
报文体:请求报文体/响应报文体。
请求报文详细结构如下:
各个属性字段的含义:
len:整个请求数据包的长度,占3个字节。
xid:请求头的一部分,代表客户端请求的发起序号。什么意思呢?我的理解就是标识客户端的请求次数。
type:请求头的一部分,客户端请求类型,type值为4代表的是OpCode.getData。
请求体中的len:请求体的长度。
path:报文体的一部分,代表节点路径。
watch:报文体的一部分,代表是否注册watch,值为1代表注册,值为0代表不注册。
响应报文详细结构如下:
图片稍后补上。
各个属性字段的含义:
len:整个请求数据包的长度,占3个字节。
xid:报文头的一部分,代表客户端请求的发起序号。什么意思呢?我的理解就是标识客户端的请求次数。代表客户端会话创建后,发送的第N次请求。
zxid,报文头的一部分,代表当前服务端处理过的最新的时间戳值。
err,报文头的一部分,代表错误码,0代表Code.OK。
报文体中的len:报文体的一部分,代表报文体的长度。
data,报文体的一部分,代表节点的数据内容。
czxid,报文体的一部分,代表创建该节点时的zxid。
mzxid,报文体的一部分,代表最后一次修改该节点时的zxid。
ctime,报文体的一部分,代表节点的创建时间。
mtime,报文体的一部分,代表最后一次修改该节点时的时间。
version,报文体的一部分,代表节点的内容的版本号。
cversion,报文体的一部分,代表节点的子节点的版本号。
aversion,报文体的一部分,代表节点的ACL变更版本号。
ephemeralOwner,报文体的一部分,如果节点是临时节点,则记录创建该临时节点的会话ID,如果是持久节点,则为0。
dataLength,报文体的一部分,代表节点的内容长度。
numChildren,报文体的一部分,代表节点的子节点个数。
pzxid,报文体的一部分,代表最后一次对子节点列表变更的pzxid。
二,请求/响应协议具体实现
重点关注以下几个类:
请求报文头实现类
RequestHeader
响应报文头实现类
ReplyHeader
创建连接的协议实现类
ConnectRequest
ConnectResponse
请求节点数据的协议实现类
GetDataRequest
GetDataResponse
创建节点的协议实现类
CreateRequest
CreateResponse
更新节点数据的协议实现类
SetDataRequest
SetDataResponse
这些类都继承了Zookeeper的序列化接口Record,因为再进行网络传输前,都要先进行序列化。
首先来看创建连接的协议实现类
ConnectRequest定义了5个字段,分别是:
protocalVersion,协议的版本号。
lastZxidSeen,最近一次接收到的服务器ZXID。
timeOut,会话超时时间。
sessionId,会话标识。
passwd,会话密码。
ConnectResponse定义了2个字段,分别是:
data:节点的数据。
stat:节点的状态。
其他的协议都和这个类似,这里不在赘述。另外需要注意,报文头是单独定义的,和报文体是分开的。因为报文头是公用的,抽取出来单独定义,方便复用。
Zookeeper通信协议这一块内容相对而言还是简单的。主要内容就是定义Zookeeper节点之间通信的细节和序列化反序列化方式,是Zookeeper集群的基础,后续集群的各种操作都是都是通过这些通信协议来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