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链接
团队分工
分工 | 成员 |
---|
UI界面设计 | 董晓鸥 |
小程序设计 | 朱智成、刘鑽熙 |
后端开发 | 傅天宇、孙伟亮、张潮远、伍海南 |
测试 | 宁星择、刘炜祥 |
文档/博客/PPT | 刘鑽熙、刘炜祥 |
Vlog制作 | 刘鑽熙 |
任务时间安排
alpha冲刺时间 | 任务目标 |
---|
第一次 | 完成环境搭建,熟悉代码规范 |
第二次 | 前端完成部分框架、后端接口定义完成、数据库基本表创立 |
第三次 | 前端完成框架设计、后端实现部分接口,完成数据爬取、数据库增加增删改查操作 |
第四次 | 前端进行部分逻辑设计、后端接口基本实现、数据处理算法基本实现、数据库上云 |
第五次 | 前端设计基本完成、后端各模块间数据流通完成 |
第六次 | 前后端对接、UI美化 |
第七次 | 自动化测试 |
燃尽图

过程体会
- 刘鑽熙:
这次作为小组的队长,很意外的同时也有点无措,最后还是承担下了队长这个职务。做组长的感觉是以前从未体验过的,虽然没有参与具体的代码过程,但是却学到了不亚于实战的知识。也深刻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团队协作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组长,看着组员做着各种脏活累活,心生恻隐之心,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在心中为组员无声喝彩。能和组员们一路走过来,一同成长也实属不易。 - 刘炜祥:
这次软工作业是跟小组一起完成,我和我的小组是完全随机的小组,时间过得很快,事实证明,还是能力欠缺,没有帮上大家的忙,大家一起完成一份作业,一起完成这份答卷,很让人记忆深刻,收获了很多,认识了很多同学,从同学们身上学到了很多。 - 朱智成:
这次结对作业让我学到了微信小程序前端设计的一些方式,同时,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中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发过程中,容易和队友沟通不好导致事倍功半。在开发过程中,要认真仔细,有时候一个变量写错了要找很久才能找出来,十分费时。 - 宁星择:
过程体会:从小程序初期设计到中期的编码再到后期的封装测试整个过程对软件的开发有了从0到1的认识,不论是从哪个角度看待软件的开发都有了新的认知。 - 董晓鸥:
美工设计真的不是像看起来的那么简单,这个工作并不只是素材的堆砌,而是要考虑到整体的风格,各个素材与要表达的主题是否统一,怎样才能把各种各样的素材组合起来变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动画需要怎么样出现才能既让人眼前一亮又不会觉得繁杂、冗余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仔细思考,不断尝试,还需要多查多看多记录,要善于发现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并用心体会其中蕴含的逻辑。经过本次锻炼,对于整个程序UI设计和界面交互的安排学习到很多新知识并可以初步运用,并会在未来不断学习,继续成长。 - 张潮远:
第一次参与团队的项目,经过这几周,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困难。还有自己因为水平较低,做的内容较少,好在有足够给力的队友,能带着我一起工作。在这过程中,确实学习到了一些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受益匪浅。 - 傅天宇:
编写爬虫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输入一个url,返回指定格式和内容要求的数据,中间层层的代码各种过程都被封装起来,无论是github封锁ip,还是原始网页数据格式多么令人不适,这些我都考虑到,队友要做的,只是传参数,调用即可,脏活累活都对他们透明,很浪漫很优雅。爬虫在幕后默默工作,不像前端那样夺目,但也依旧不可或缺,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孙伟亮:
在这次的团队协作中,负责的是最核心的算法部分和数据流部分,不能说是重中之重,但也是重中之重了。完成的过程也有些小坎坷,但一切都还在掌控之中。能够和大家一起做项目也是很开心的一件事情。 - 伍海南:
学习并且能成功应用到了很多前端开发中之前未接触过的样式也学习到了很多前后端交互的方法。在开发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通过不断测试、更改,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才能将工作继续进行下去。比如不同页面之间的数据发送与接收总是容易出现差错和纰漏、找不到相对应的参数导致程序报错,这需要从根本上理清每个参数所对应的逻辑值,才能让问题顺利解决。
成员贡献
成员 | 贡献占比 |
---|
刘鑽熙 | 10% |
伍海南 | 13% |
傅天宇 | 13% |
朱智成 | 12% |
刘炜祥 | 7% |
宁星择 | 9% |
董晓鸥 | 10% |
张潮远 | 11% |
孙伟亮 | 15% |
仓库链接
GitHOT小程序
GitHOT后端
GitHOT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