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心整理】国内外遥感卫星及数据总结

目录

Landsat

Sentinel

MSI数据

Terra和Aqua卫星

MODIS产品

高分系列

高分二号数据

其他总结

资源系列

夜间遥感相关

其他待补充


Landsat

从1972年7月23日以来,已发射8颗(第6颗发射失败),Landsat 1-4 均相继失效;Landsat 5 于2013年6月退役;

  • Landsat 5 是一颗光学对地观测卫星,有效载荷为专题制图仪(TM)、多光谱成像仪(MSS)。

Landsat 7 于1999年4月15日发射升空;

  • 装备有增强型专题制图仪(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Plus ,ETM+) ,被动感应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和散发的热辐射。

  • 2003年5月31日,Landsat-7 ETM+机载扫描行校正器(SLC)故障,导致此后获取的图像出现了数据条带丢失,严重影响了Landsat ETM遥感影像的使用。此后Landsat 7 ETM SLC-on 是指2003.5.31日故障之前的数据产品,Landsat 7 ETM SLC-off  则是故障之后的数据产品。部分学者开展了受损修复研究,现ENVI已有相应插件,使用插值方法修补缺失的条带部分。

Landsat 8 于2013年2月11日发射升空;

  • 经过100天测试运行后开始获取影像;每16(18天 for MSS)天重复覆盖一次;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获得中等太阳高度角(25°-30°)的上午成像;

  • 装备有陆地成像仪(Operational Land Imager ,OLI ) 和热红外传感器(Thermal Infrared Sensor,TIRS)。

  • OLI被动感应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和散发的热辐射,有9个波段的感应器,覆盖了从红外到可见光的不同波长范围。与 Landsat 7 卫星的ETM+传感器相比,OLI增加了一个蓝色波段(band1,0.43-0.45μm)和一个短波红外波段(band9,1.36-1.39μm),蓝色波段主要用于海岸带观测,短波红外波段包括水汽强吸收特征,可用于云检测。

  • TIRS是有史以来最先进,性能最好的热红外传感器。TIRS将收集地球热量流失,目标是了解所观测地带水分消耗,特别是干早地区水分消耗。

Landsat 的参考系。有两种WRS1WRS2,前者在1983年以前的卫星 landsat1-3 的参考系,以后发射的卫星使用ERS2。全称为World Wide Reference System,是结合卫星的轨迹重复特征和星下点制定的参考系。

Landsat卫星传感器名称波段数量空间分辨率波段类型
Landsat 1-5MSS(多光谱扫描仪系统)479米绿(0.5-0.6µm),红(0.6-0.7µm),近红外1(0.7-0.8µm),近红外2(0.8-1.1µm)
Landsat 4-5TM(主题绘图仪)730米(热红外波段120米)蓝(0.45-0.52µm),绿(0.52-0.60µm),红(0.63-0.69µm),近红外(0.76-0.90µm),短波红外1(1.55-1.75µm),短波红外2(2.08-2.35µm),热红外(10.4-12.5µm)
Landsat 7ETM+(增强型主题绘图仪)830米(全色波段15米,热红外波段60米)全色(0.52-0.90µm),蓝(0.45-0.52µm),绿(0.52-0.60µm),红(0.63-0.69µm),近红外(0.76-0.90µm),短波红外1(1.55-1.75µm),短波红外2(2.08-2.35µm),热红外(10.4-12.5µm)
Landsat 8OLI(操作型陆地成像仪)930米(全色波段15米)全色(0.50-0.68µm),海岸带(0.43-0.45µm),蓝(0.45-0.51µm),绿(0.53-0.59µm),红(0.64-0.67µm),近红外(0.85-0.88µm),短波红外1(1.57-1.65µm),短波红外2(2.11-2.29µm),气溶胶检测(1.36-1.38µm)
Landsat 8TIRS(热红外传感器)2100米热红外1(10.60-11.19µm),热红外2(11.50-12.51µm)
Landsat 9OLI-2(操作型陆地成像仪2)930米(全色波段15米)全色(0.50-0.68µm),海岸带(0.43-0.45µm),蓝(0.45-0.51µm),绿(0.53-0.59µm),红(0.64-0.67µm),近红外(0.85-0.88µm),短波红外1(1.57-1.65µm),短波红外2(2.11-2.29µm),气溶胶检测(1.36-1.38µm)
Landsat 9TIRS-2(热红外传感器2)2100米热红外1(10.60-11.19µm),热红外2(11.50-12.51µm)

WRS1

WRS2

Sentinel

哨兵系列卫星(Sentinel)是欧洲全球环境与安全监测系统项目“哥白尼计划”(Copernicus Programme)的一部分。该系列包括S1A/B,S2A/B,S3A/B,S4,S5A/B,S5P,S6卫星。

Sentinel-1

  • Sentinel-1是一项全天时、全天候的雷达成像任务,用于陆地和海洋观测。首颗哨兵1A卫星已于2014年4月3日发射。目前,Sentinel-1A已经证明了其价值,发射后几天内便完成了纳米比亚洪水地图的绘制,并利用巴尔干的数据帮助抗洪救灾,还提供了北加州地震地面破裂情况的雷达图像。

Sentinel-2

  • Sentinel-2是高分辨率多光谱成像卫星,携带一枚多光谱成像仪(MSI),分为2A和2B两颗卫星。

  • 第一颗卫星Sentinel-2A于2015年6月23日01:52 UTC以“织女星”运载火箭发射升空。6月29日,在轨运行4天的哨兵-2A卫星,传回了第一景数据,幅宽290km,卫星第一次扫描的范围是从瑞典开始,经过中欧和地中海,到阿尔及利亚结束。

  • 第二颗卫星Sentinel-2B于2017年3月07日北京时间9时49分 UTC以“织女星”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两颗卫星为同一组,两者同时进入运行状态后,每5天可完成一次对地球赤道地区的完整成像,而对于纬度较高的欧洲地区,这一周期仅需3天。

Sentinel-3

  • Sentinel-3卫星携带多种有效载荷,用于高精度测量海面地形、海面和地表温度、海洋水色和土壤特性,还将支持海洋预报系统及环境与气候监测。Sentinel-3卫星是全球海洋和陆地监测卫星,主要用于全球陆地、海洋和大气环境监测。2颗Sentinel-3卫星发射后可在2天内实现全球覆盖,3小时内交付实时卫星产品。首颗Sentinel-3卫星于2015年发射。

Sentinel-4

  • Sentinel-4载荷专用于大气化学成分监测,将搭载在第三代气象卫星MTG-S上。该载荷以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观测大气化学成分,包括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乙二醛、甲醛和气溶胶等,能够以高时间分辨率(1小时)对整个欧洲地区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和预测。首个载有Sentinel-4载荷的第三代气象卫星计划于2018年发射,定位在0W的静止轨道。

Sentinel-5

  • Sentinel-5载荷用于监测大气环境,将搭载在欧洲第二代“气象业务”MetOp卫星上。Sentinel-5是一项极轨气象载荷,与Sentinel-4静止轨道气象载荷配合,用于全球实时动态环境监测。首个Sentinel-5载荷计划在2020年由第二代“气象业务”卫星搭载升空。为弥补“环境卫星”和Sentinel-5载荷在服务时间上的不连续,欧洲航天局将在2016年先发射Sentinel-5P卫星。Sentinel-5P卫星将携带紫外-可见-近红外-短波红外(UV-VIS-NIR-SWIR)推扫式光栅分光计,名为TROPOMI,用于优化光谱分辨率、覆盖范围、空间采样点距、信噪比和高优先频带,能够在高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情况下进行大气化学元素测量。

Sentinel-6

  • Sentinel-6是Jason-3海洋卫星的后续任务,将携带雷达高度计,用于测量全球海面高度,主要用于海洋科学和气候研究

MSI数据

SNAP – STEP (esa.int)

Sen2Cor – STEP (esa.int)

ONDA Catalogue (onda-dias.eu)

https://scihub.copernicus.eu/dhus/#/home

https://browser.dataspace.copernicus.eu/

多光谱成像仪(MSI),高度为786km,可覆盖13个光谱波段,幅宽达290千米。地面分辨率分别为10m、20m和60m、一颗卫星的重访周期为10天,两颗互补,重访周期为5天。从可见光和近红外到短波红外,具有不同的空间分辨率,在光学数据中,哨兵-2号数据是唯一一个在红边范围含有三个波段的数据,这对监测植被健康信息非常有效。

产品级别:

  • Level-0: 原始数据。

  • Level-1A:包含元信息的几何粗校正产品。

  • Level-1B:辐射率产品,嵌入经GCP优化的几何模型但未进行相应的几何校正。

  • Level-1C:经正射校正和亚像元级几何精校正后的大气表观反射率产品。

  • Level-2A:主要包含经过过大气校正的大气底层反射率数据。

欧空局(ESA)仅发布了哨兵2号(S2)的L1C级多光谱数据(MSI),Sentinel-2 L1C是经过正射校正和几何精校正的大气表观反射率产品,并没有进行大气校正。同时,ESA还对S2 L2A级数据进行了定义,L2A级数据主要包含经过大气校正的大气底层反射率数据(Bottom-of-Atmosphere corrected reflectance),但这个L2A数据需要用户根据需求自行生产,为此,ESA发布了专门生产L2A级数据的插件Sen2cor。目前,SNAP对Sen2cor的支持并不好,很难在SNAP中直接调用Sen2cor,所以,这里介绍下sen2cor的命令行配置步骤。当然,L2A级数据还包含一些别的产品,如气溶胶厚度(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 AOT)、大气水蒸气(Water Vapour Map, WVM)等。

注:目前国内用户仅能下载Level-1C数据。2A级产品要用户自己进行处理生产。2016年12月6号,欧空局修改了哨兵2号数据的命名规则,这导致ENVI 5.3仅能打开此前获取的S2数据,而之后的数据仅能在ENVI最新版5.4、5.5中打开。

Terra和Aqua卫星

Terra和Aqua卫星是NASA地球观测系统(EOS)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于1999年和2002年发射。Terra卫星主要负责监测地球的陆地和大气,而Aqua卫星则侧重于研究地球的水循环。两颗卫星均搭载了MODI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以及其他多种先进传感器,如ASTER、CERES、AIRS等,通过太阳同步轨道的运行,提供高频率、高分辨率的全球观测数据,极大地促进了气候变化研究、环境监测和自然灾害应对。

卫星
传感器名称波段数主要用途
TerraMODIS36陆地、大气、海洋监测
ASTER14高分辨率成像和温度测量
CERES3地球辐射能量平衡测量
MISR4大气成分和地表特性测量
MOPITT1一氧化碳和甲烷监测
AquaMODIS36陆地、大气、海洋监测
AIRS2378大气温度、湿度和温室气体测量
AMSR-E12降水、海洋风速、土壤湿度、海冰监测
CERES3地球辐射能量平衡测量
AMSUR15大气水汽和降水测量

MODIS产品

MODIS陆地标准产品数据都采用TILE类型进行组织即以地球为参照系,采用了SIN(ISIN,正弦曲线投影)地球投影系统,将全球按照10°经度*10°纬度(1200km*1200km)的方式分片(如下图),全球陆地被分割为600多个Tile,并对每一个Tile赋予了水平编号和垂直编号。左上角的编号为(0,0)右下角的编号为(35,17)。

MODIS标准数据产品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0级、1级数据产品,在1B级数据产品之后,划分2-4级:

  • MODIS L0 数据是对卫星下传的数据报解除CADU外壳后,所生成的CCSDS格式的未经任何处理的原始数据集合。

  • MODIS L1A 数据是对L0数据中的CCSDS包进行解包所还原出来的扫描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的集合。

  • MODIS L1B 数据是对L1A数据进行定位和定标处理之后所生成,其中包含以SI (Scaled Integer)形式存放的反射率和辐射率的数据集。

  • L2~L4 是对 L1B 数据进行各种应用处理之后所生成的特定应用数据产品。

数据产品有陆地标准数据产品、大气标准数据产品和海洋标准数据产品等三种主要标准数据产品类型,总计分解为44种标准数据产品类型:

  • MOD01:即MODIS1A数据产品。

  • MOD02:即MODIS1B数据产品。

  • MOD03:即MODIS数据地理定位文件。

  • MOD04:大气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气溶胶产品。

  • MOD05:可降水量。2级大气产品。

  • MOD06:大气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云产品。

  • MOD07:大气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大气剖面数据。

  • MOD08:大气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栅格大气产品。

  • MOD09:陆地2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表面反射。

  • MOD10:陆地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雪覆盖。

  • MOD11:陆地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地表温度和辐射率。

  • MOD12:陆地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土地覆盖/土地覆盖变化。

  • MOD13:陆地2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栅格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增强型植被指数。

  • MOD14:陆地2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热异常-火灾和生物量燃烧。

  • MOD15:陆地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叶面积指数和光合有效辐射。

  • MOD16:陆地4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蒸腾作用。

  • MOD17:陆地4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植被产品,NPP。

  • MOD18:海洋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标准的水面辐射。

  • MOD19:海洋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色素浓度。

  • MOD20:海洋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叶绿素荧光性。

  • MOD21:海洋2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叶绿素-色素浓度。

  • MOD22:海洋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光合可利用辐射,PAR。

  • MOD23:海洋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悬浮物浓度。

  • MOD24:海洋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有机质浓度。

  • MOD25:海洋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球石浓度。

  • MOD26:海洋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海洋水衰减系数。

  • MOD27:海洋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海洋初级生产力。

  • MOD28:海洋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海面温度。

  • MOD29:海洋2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海冰覆盖。

  • MOD31:海洋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藻红蛋白浓度。

  • MOD32:海洋2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处理框架和匹配的数据库。

  • MOD33:陆地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雪覆盖。

  • MOD35:大气2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云掩膜。

  • MOD36:海洋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总吸收系数。

  • MOD37:海洋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海洋气溶胶特性。

  • MOD39:海洋2、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纯水势。

  • MOD40:陆地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栅格的热异常。

  • MOD42:海洋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海冰覆盖。

  • MOD43:陆地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表面反射,BRDF/Albedo参数。

  • MOD44:陆地3级标准数据产品,内容为植被覆盖转换。

高分系列

高分一号(高分宽幅,2m)

  • 历经30个月的研制,于2013年4月26日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入轨。

  • 配置了2台高分辨率相机(分辨率为2米全色以及8米多光谱)和4台中分辨率宽幅相机(分辨率为16米多光谱

高分二号(亚米全色,0.8m)

  • 2014年8月19日成功发射,8月21日首次开机成像并下传数据。这是我国目前分辨率最高的民用陆地观测卫星,星下点空间分辨率可达0.8米,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进入了亚米级“高分时代”。

  • 高分二号卫星投入使用后,将与在轨运行的高分一号卫星相互配合,进一步完善我国高分专项建设,推动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应用,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矿产资源调查、城乡规划监测评价、交通路网规划、森林资源调查、荒漠化监测等行业和首都圈等区域应用提供服务支撑。

高分三号(1米雷达)

  • 2016年8月10日6时55分,高分三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 高分三号卫星是中国高分专项工程的一颗遥感卫星,为1米分辨率雷达遥感卫星,也是中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

  • 划重点:他是高分专项里面,唯一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高分四号(同步凝视)

  • 2015年12月29日,高分四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 他的主要特点是:它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上的光学遥感卫星。是的,你没有看错,他是一颗静止轨道上的光学卫星。

  • 作为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对地观测卫星及三轴稳定遥感卫星,高分四号能够对目标区域长期观测。

高分五号(高光谱观测)

  • 2018年5月9日2时28分,高分五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填补了国产卫星无法有效探测区域大气污染气体的空白,可满足环境综合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是中国实现高光谱分辨率对地观测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

高分六号(陆地应急监测)

  • 2018年6月2日12时13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 高分六号是一颗低轨光学遥感卫星,也是我国首颗精准农业观测的高分卫星,具有高分辨率和宽覆盖相结合特点。且具有高分辨率、宽覆盖、高质量成像、高效能成像、国产化率高等特点,设计寿命8年。

高分七号(亚米立体测绘)

  • 2019年11月3日11时22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高分七号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我国即将跨入1:1万比例尺航天测绘新时代。

  • 高分七号是我国首颗民用亚米级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运行于太阳同步轨道、设计寿命8年,搭载的两线阵立体相机可有效获取20公里幅宽、优于0.8m分辨率的全色立体影像和3.2m分辨率的多光谱影像;搭载的两波束激光测高仪以3Hz的观测频率进行对地观测,地面足印直径小于30m,并以高于1GHz的采样频率获取全波形数据。卫星通过立体相机和激光测高仪复合测绘的模式,实现1:1万比例尺立体测图,服务于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基础测绘、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等应用需求,并为住房与城乡建设、国家调查统计等领域提供高精度卫星遥感影像。

高分二号数据

高分二号多光谱影像数据包含了四个波段,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光谱范围,具体如下:

  1. 蓝色波段(B1):0.45-0.52微米,3.2米

  2. 绿色波段(B2):0.52-0.59微米,3.2米

  3. 红色波段(B3):0.63-0.69微米,3.2米

  4. 近红外波段(B4):0.77-0.89微米,0.8米

其中,蓝色波段、绿色波段和红色波段是可见光波段,而近红外波段则是红外光波段的一部分。这些波段可以用于不同的遥感应用,例如,利用红外波段可以更好地检测植被覆盖度和水资源变化等。需要注意的是,多光谱影像数据中不同波段的分辨率可能不同,一般红外波段的分辨率较低,而可见光波段的分辨率较高。

  • MSS2.jpg:多光谱影像数据的JPEG格式缩略图

  • MSS2.tiff:多光谱影像数据的TIF格式文件

  • MSS2.xml:多光谱影像数据的元数据文件,包含了数据的详细信息

  • MSS2.rpb:多光谱影像数据的RPC参数文件,包含了影像的位置和姿态参数

  • MSS2_thumb.jpg:多光谱影像数据的缩略图,以JPEG格式存储

  • PAN2.jpg:全色影像数据的JPEG格式缩略图

  • PAN2.tiff:全色影像数据的TIF格式文件

  • PAN2.xml:全色影像数据的元数据文件,包含了数据的详细信息

  • PAN2.rpb:全色影像数据的RPC参数文件,包含了影像的位置和姿态参数

  • PAN2_thumb.jpg:全色影像数据的缩略图,以JPEG格式存储

其他总结

资源系列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CBERS-01,又称资源一号01星,之后还有CBERS-02B、ZY1-02C星、03星、04星), 三种传感器:

  • CCD:CCD相机在星下点的空间分辨率为19.5米,扫描幅宽为113公里。它在可见、近红外光谱范围内有4个波段和1个全色波段。具有侧视功能,侧视范围为±32°,相机带有内定标系统。

  • IRMSS:红外多光谱扫描仪(IRMSS)有1个全色波段、2个短波红外波段和1个热红外波段,扫描幅宽为119.5公里。可见光、短波红外波段的空间分辨率为78米,热红外波段的空间分辨率为156米。IRMSS带有内定标系统和太阳定标系统。

  • WFI:宽视场成像仪(WFI)有1个可见光波段、1个近红外波段,星下点的可见分辨率为258米,扫描幅宽为890公里。由于这种传感器具有较宽的扫描能力,因此,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高重复率的地面覆盖。WFI星上定标系统包括一个漫反射窗口,可进行相对辐射定标。

中国资源二号卫星

  • 资源二号用于对地观测,可数字式的向地面传送对地观测数据。资源二号的“三轴稳定平台”的精度达到我国的最高水平,再经过CCD摄像机进行改进,资源二号完全可以达到3米分辨率。而且不同于其他卫星的是,“中国资源二号”的运行轨道可以随时调整,使得资源二号卫星数据的每一个点都能达到3米,而其他的一些卫星的数据只有星下点的分辨率较高,其他地方的可能就达不到星下点的分辨率。资源二号卫星具有轨道机动能力,我国第17颗返回式侦查卫星已经验证成功,能使卫星尽快赶到世界上各个“热点”,在利用CCD摄像机具有±32°侧摆角和定标功能,可使卫星连续3天对重点关注地物进行重复观测。

资源三号卫星(ZY-3,2.1m)

  • 资源三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自主的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卫星,通过立体观测,可以测制1∶5万比例尺地形图,为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等领域提供服务,资源三号填补了中国立体测图这一领域的空白。卫星可对地球南北纬84度以内地区实现无缝影像覆盖,回归周期为59天,重访周期为5天。卫星的设计工作寿命为4年。

  • 资源三号卫星采用适应性改进的资源二号卫星平台,配置四台相机:

    • 1台地面分辨率优于2.1米的正视全色TDI CCD相机;

    • 2台地面分辨率优于3.5米的前视、后视全色TDI CCD相机;

    • 1台地面分辨率优于5.8米的正视多光谱相机。

夜间遥感相关

美国国防气象卫星 DMSP(OLS,陆地成像仪,2.7km)

  • 美国国防军事气象卫星(DMSP)搭载的线性扫描系统(OLS)传感器接收的主要是夜间灯光照射下的地面火情、云层分布及云顶温度,因此该系统具有较强的光电放大能力,使得OLS传感器可运用到火光、灯光等的探测中。鉴于夜间灯光影像具有很强的光电放大能力,且存储量小,可直观反映人类活动,被广泛应用于城镇化监测、社会经济因素估算、战争等重大事件评估等方面。

  • 访问链接:Earth Observation Group

国家极轨环境卫星系统预备计划 NPP(VIIRS,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740m)

珞珈一号(推扫式夜光探测传感器,120m)

  • 是全球首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由武汉大学团队与相关机构共同研发制作,分辨率为130米,2018年6月2日成功发射升空。

  • 访问链接:珞珈一号

其他待补充

环境一号(中国,5m)

吉林一号(中国,0.72m)

珠海一号(中国,0.9m)

北京二号卫星(中国,BJ2,0.8m)

高景一号卫星(GJ1,0.5m)

天绘系列卫星(2m左右)

WorldView系列卫星(美国,WV3-0.31m,WV2/WV1-0.46m)

SkySat(美国,0.5m)

GeoEye 1(美国,0.41m)

QuickBird(美国,0.6m)

IKONOS(美国,0.8m)

Pleiades(法国,0.7m)

SPOT6/7(法国,1.5m)

KOMPSAT(韩国,6.6m)

### 使用ENVI对吉林一号卫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 对于吉林一号卫星影像的大气校正,在ENVI中可以采用FLAASH模块完成这一过程。FLAASH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光谱和多光谱遥感数据的大气校正算法,能够有效地去除大气散射和吸收的影响。 在开始之前,确保已经安装并配置好了ENVI及其附加组件ATCOR或FLAASH插件。以下是具体操作指南: #### 打开待处理的吉林一号影像文件 启动ENVI程序后加载需要处理的吉林一号卫星图像。这一步骤通常通过`File -> Open Image File...`菜单选项实现。 #### 启动FLAASH模块 进入`Basic Tools`工具栏中的`FLAASH Radiometric Calibration and Atmospheric Correction`功能入口开启FLAASH设置界面[^5]。 #### 配置FLAASH参数 - **选择传感器类型**:如果自动检测未能成功识别吉林一号,则需手动指定对应的传感器型号。 - **输入轨道高度(Sensor Altitude)**:根据实际发射资料填写具体的数值;例如,若吉林一号运行于约600公里的高度,则在此处填入该值。 - **定义地理区域(Geographic Area)**:选取最接近目标地区的预设项或是自定义经纬度范围。 - **设定地面反射模型(Surface Reflectance Model)**:推荐选用默认的标准罗杰斯(Rogers)模式。 - **其他高级选项调整**: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修改诸如能见度、水汽含量等环境因子估计值。 ```matlab % MATLAB伪代码示例用于说明部分参数设置逻辑 sensorType = 'Jilin-1'; % 假设已知吉林一号的具体子型号 altitude_km = 600; % 卫星轨道高度单位为千米 geographicArea = 'East Asia'; surfaceModel = 'Rogers'; if ~isrecognized(sensorType) warning('未找到匹配的传感器类型'); end ``` #### 运行大气校正流程 确认各项参数无误之后点击“Apply”按钮提交作业请求,等待计算完成后即可获得经过大气校准后的吉林一号卫星影像成果。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