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志的级别:
我们现在要调用logger的方法,不过在这个Logger对象中,有很多方法,所以要先了解log4j的日志级别,log4j规定了默认的几个级别:trace<debug<info<warn<error<fatal等。这里要说明一下:
1)级别之间是包含的关系,意思是如果你设置日志级别是trace,则大于等于这个级别的日志都会输出。
2)基本上默认的级别没多大区别,就是一个默认的设定。你可以通过它的API自己定义级别。你也可以随意调用这些方法,不过你要在配置文件里面好好处理了,否则就起不到日志的作用了,而且也不易读,相当于一个规范,你要完全定义一套也可以,不用没多大必要。
3)这不同的级别的含义大家都很容易理解,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
trace: 是追踪,就是程序推进以下,你就可以写个trace输出,所以trace应该会特别多,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设置最低日志级别不让他输出。
debug: 调试么,我一般就只用这个作为最低级别,trace压根不用。是在没办法就用eclipse或者idea的debug功能就好了么。
info: 输出一下你感兴趣的或者重要的信息,这个用的最多了。
warn: 有些信息不是错误信息,但是也要给程序员的一些提示,类似于eclipse中代码的验证不是有error 和warn(不算错误但是也请注意,比如以下depressed的方法)。
error: 错误信息。用的也比较多。
fatal: 级别比较高了。重大错误,这种级别你可以直接停止程序了,是不应该出现的错误么!不用那么紧张,其实就是一个程度的问题。
2、日志调用:
这里随便写个类,调用就是这么简单,log4j的核心在配置文件上。
- import org.apache.logging.log4j.Level;
- import org.apache.logging.log4j.LogManager;
- import org.apache.logging.log4j.Logger;
- public class Hello {
- static Logger logger = LogManager.getLogger(Hello.class.getName());
- public boolean hello() {
- logger.entry(); //trace级别的信息,单独列出来是希望你在某个方法或者程序逻辑开始的时候调用,和logger.trace("entry")基本一个意思
- logger.error("Did it again!"); //error级别的信息,参数就是你输出的信息
- logger.info("我是info信息"); //info级别的信息
- logger.debug("我是debug信息");
- logger.warn("我是warn信息");
- logger.fatal("我是fatal信息");
- logger.log(Level.DEBUG, "我是debug信息"); //这个就是制定Level类型的调用:谁闲着没事调用这个,也不一定哦!
- logger.exit(); //和entry()对应的结束方法,和logger.trace("exit");一个意思
- return false;
- }
- }
- 19:09:40.256 [main] ERROR cn.lsw.base.log4j2.Hello - Did it again!
- 19:09:40.260 [main] FATAL cn.lsw.base.log4j2.Hello - 我是fatal信息
- 19:11:36.941 TRACE cn.lsw.base.log4j2.Hello 12 hello - entry
- 19:11:36.951 ERROR cn.lsw.base.log4j2.Hello 13 hello - Did it again!
- 19:11:36.951 INFO cn.lsw.base.log4j2.Hello 14 hello - 我是info信息
- 19:11:36.951 DEBUG cn.lsw.base.log4j2.Hello 15 hello - 我是debug信息
- 19:11:36.951 WARN cn.lsw.base.log4j2.Hello 16 hello - 我是warn信息
- 19:11:36.952 FATAL cn.lsw.base.log4j2.Hello 17 hello - 我是fatal信息
- 19:11:36.952 DEBUG cn.lsw.base.log4j2.Hello 18 hello - 我是debug信息
- 19:11:36.952 TRACE cn.lsw.base.log4j2.Hello 19 hello - exit
所有的日志都打印出来了,大家可以对照上面的代码看一看。
3. 配置文件:
现在开始正题了。
本来以为Log4J 2应该有一个默认的配置文件的,不过好像没有找到,下面这个配置文件等同于缺省配置:
-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configuration status="OFF">
- <appenders>
- <Console name="Console" target="SYSTEM_OUT">
- <PatternLayout pattern="%d{HH:mm:ss.SSS} [%t] %-5level %logger{36} - %msg%n"/>
- </Console>
- </appenders>
- <loggers>
- <root level="error">
- <appender-ref ref="Console"/>
- </root>
- </loggers>
- </configuration>
而我们只要把configuration>loggers>root的level属性改为trace,就可以输出刚才写的所有信息了。相信用过Log4j的人对这个配置文件也不算陌生,Log4J传统的配置一直是.properties文件,键值对的形式,那种配置方式很不好看,但是基本上我们从这个配置文件也能看到Log4J 1的影子,无非是appender了,layout之类的,含义也基本一样的。
这里不准备仔细的讲配置文件,没什么必要,大家只要知道一些基本的配置就可以了。我这里写几个配置文件,并且给了一定的注释和讲解,基本上可以用了。
第一个例子:
-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configuration status="OFF">
- <appenders>
- <Console name="Console" target="SYSTEM_OUT">
- <PatternLayout pattern="%d{yyyy-MM-dd HH:mm:ss.SSS} [%t] %-5level %logger{36} - %msg%n"/>
- </Console>
- </appenders>
- <loggers>
- <!--我们只让这个logger输出trace信息,其他的都是error级别-->
- <!--
- additivity开启的话,由于这个logger也是满足root的,所以会被打印两遍。
- 不过root logger 的level是error,为什么Bar 里面的trace信息也被打印两遍呢
- -->
- <logger name="cn.lsw.base.log4j2.Hello" level="trace" additivity="false">
- <appender-ref ref="Console"/>
- </logger>
- <root level="error">
- <appender-ref ref="Console"/>
- </root>
- </loggers>
- </configuration>
先简单介绍一下下面这个配置文件。
1)根节点configuration,然后有两个子节点:appenders和loggers(都是复数,意思就是可以定义很多个appender和logger了)(如果想详细的看一下这个xml的结构,可以去jar包下面去找xsd文件和dtd文件)
2)appenders:这个下面定义的是各个appender,就是输出了,有好多类别,这里也不多说(容易造成理解和解释上的压力,一开始也未必能听懂,等于白讲),先看这个例子,只有一个Console,这些节点可不是随便命名的,Console就是输出控制台的意思。然后就针对这个输出设置一些属性,这里设置了PatternLayout就是输出格式了,基本上是前面时间,线程,级别,logger名称,log信息等,差不多,可以自己去查他们的语法规则。
3)loggers下面会定义许多个logger,这些logger通过name进行区分,来对不同的logger配置不同的输出,方法是通过引用上面定义的logger,注意,appender-ref引用的值是上面每个appender的name,而不是节点名称。
这个例子为了说明什么呢?我们要说说这个logger的name(名称)了(前面有提到)。
4、 name的机制:
我们这里看到了配置文件里面是name很重要,没错,这个name可不能随便起(其实可以随便起)。这个机制意思很简单。就是类似于java package一样,比如我们的一个包:cn.lsw.base.log4j2。而且,可以发现我们前面生成Logger对象的时候,命名都是通过 Hello.class.getName(); 这样的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呢? 很简单,因为有所谓的Logger 继承的问题。比如 如果你给cn.lsw.base定义了一个logger,那么他也适用于cn.lsw.base.lgo4j2这个logger。名称的继承是通过点(.)分隔的。然后你可以猜测上面loggers里面有一个子节点不是logger而是root,而且这个root没有name属性。这个root相当于根节点。你所有的logger都适用与这个logger,所以,即使你在很多类里面通过 类名.class.getName() 得到很多的logger,而且没有在配置文件的loggers下面做配置,他们也都能够输出,因为他们都继承了root的log配置。
我们上面的这个配置文件里面还定义了一个logger,他的名称是 cn.lsw.base.log4j2.Hello ,这个名称其实就是通过前面的Hello.class.getName(); 得到的,我们为了给他单独做配置,这里就生成对于这个类的logger,上面的配置基本的意思是只有cn.lsw.base.log4j2.Hello 这个logger输出trace信息,也就是他的日志级别是trace,其他的logger则继承root的日志配置,日志级别是error,只能打印出ERROR及以上级别的日志。如果这里logger 的name属性改成cn.lsw.base,则这个包下面的所有logger都会继承这个log配置(这里的包是log4j的logger name的“包”的含义,不是java的包,你非要给Hello生成一个名称为“myhello”的logger,他也就没法继承cn.lsw.base这个配置了。
那有人就要问了,他不是也应该继承了root的配置了么,那么会不会输出两遍呢?我们在配置文件中给了解释,如果你设置了additivity="false",就不会输出两遍,否则,看下面的输出:
这里要在加入一个类做对比:
- import org.apache.logging.log4j.LogManager;
- import org.apache.logging.log4j.Logger;
- public class Test {
- private static Logger logger = LogManager.getLogger(Test.class.getNa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logger.trace("开始程序.");
- Hello hello= new Hello();
- // for (int i = 0; i < 10000;i++){
- if (!hello.hello()) {
- logger.error("hello");
- }
- // }
- logger.trace("退出程序.");
- }
- }
这里先把配置文件改一下方便对照,一个是刚才第一个logger的名称还是cn.lsw.base.log4j2.Hello,additivity去掉或改为true(因为默认是true,所以可以去掉),第二是把root的level改为info方便观察。
然后运行Test,看控制台的日志输出:
- 2013-12-20 19:59:42.538 [main] INFO cn.lsw.base.log4j2.Test - test
- 2013-12-20 19:59:42.541 [main] TRACE cn.lsw.base.log4j2.Hello - entry
- 2013-12-20 19:59:42.541 [main] TRACE cn.lsw.base.log4j2.Hello - entry
- 2013-12-20 19:59:42.542 [main] ERROR cn.lsw.base.log4j2.Hello - Did it again!
- 2013-12-20 19:59:42.542 [main] ERROR cn.lsw.base.log4j2.Hello - Did it again!
- 2013-12-20 19:59:42.542 [main] INFO cn.lsw.base.log4j2.Hello - 我是info信息
- 2013-12-20 19:59:42.542 [main] INFO cn.lsw.base.log4j2.Hello - 我是info信息
- 2013-12-20 19:59:42.542 [main] DEBUG cn.lsw.base.log4j2.Hello - 我是debug信息
- 2013-12-20 19:59:42.542 [main] DEBUG cn.lsw.base.log4j2.Hello - 我是debug信息
- 2013-12-20 19:59:42.542 [main] WARN cn.lsw.base.log4j2.Hello - 我是warn信息
- 2013-12-20 19:59:42.542 [main] WARN cn.lsw.base.log4j2.Hello - 我是warn信息
- 2013-12-20 19:59:42.542 [main] FATAL cn.lsw.base.log4j2.Hello - 我是fatal信息
- 2013-12-20 19:59:42.542 [main] FATAL cn.lsw.base.log4j2.Hello - 我是fatal信息
- 2013-12-20 19:59:42.542 [main] DEBUG cn.lsw.base.log4j2.Hello - 我是debug信息
- 2013-12-20 19:59:42.542 [main] DEBUG cn.lsw.base.log4j2.Hello - 我是debug信息
- 2013-12-20 19:59:42.543 [main] TRACE cn.lsw.base.log4j2.Hello - exit
- 2013-12-20 19:59:42.543 [main] TRACE cn.lsw.base.log4j2.Hello - exit
- 2013-12-20 19:59:42.543 [main] ERROR cn.lsw.base.log4j2.Test - hello
可以看出,Test的trace日志没有输出,因为他继承了root的日志配置,只输出info即以上级别的日志。Hello 输出了trace及以上级别的日志,但是每个都输出了两遍。你可以试一下,把第一个logger的level该为error,那么error以上的级别也是输出两遍。这时候,只要加上additivity为false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了。
当然,你可以为每个logger 都在配置文件下面做不同的配置,也可以通过继承机制,对不同包下面的日志做不同的配置。因为loggers下面可以写很多歌logger。
下面在看一个稍微复杂的例子:
-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configuration status="error">
- <!--先定义所有的appender-->
- <appenders>
- <!--这个输出控制台的配置-->
- <Console name="Console" target="SYSTEM_OUT">
- <!--控制台只输出level及以上级别的信息(onMatch),其他的直接拒绝(onMismatch)-->
- <ThresholdFilter level="trace" onMatch="ACCEPT" onMismatch="DENY"/>
- <!--这个都知道是输出日志的格式-->
- <PatternLayout pattern="%d{HH:mm:ss.SSS} %-5level %class{36} %L %M - %msg%xEx%n"/>
- </Console>
- <!--文件会打印出所有信息,这个log每次运行程序会自动清空,由append属性决定,这个也挺有用的,适合临时测试用-->
- <File name="log" fileName="log/test.log" append="false">
- <PatternLayout pattern="%d{HH:mm:ss.SSS} %-5level %class{36} %L %M - %msg%xEx%n"/>
- </File>
- <!--这个会打印出所有的信息,每次大小超过size,则这size大小的日志会自动存入按年份-月份建立的文件夹下面并进行压缩,作为存档-->
- <RollingFile name="RollingFile" fileName="logs/app.log"
- filePattern="log/$${date:yyyy-MM}/app-%d{MM-dd-yyyy}-%i.log.gz">
- <PatternLayout pattern="%d{yyyy-MM-dd 'at' HH:mm:ss z} %-5level %class{36} %L %M - %msg%xEx%n"/>
- <SizeBasedTriggeringPolicy size="50MB"/>
- </RollingFile>
- </appenders>
- <!--然后定义logger,只有定义了logger并引入的appender,appender才会生效-->
- <loggers>
- <!--建立一个默认的root的logger-->
- <root level="trace">
- <appender-ref ref="RollingFile"/>
- <appender-ref ref="Console"/>
- </root>
- </loggers>
- </configuration>
说复杂,其实也不复杂,这一个例子主要是为了讲一下appenders。
这里定义了三个appender,Console,File,RollingFile,看意思基本也明白,第二个是写入文件,第三个是“循环”的日志文件,意思是日志文件大于阀值的时候,就开始写一个新的日志文件。
这里我们的配置文件里面的注释算比较详细的了。所以就大家自己看了。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是ThresholdFilter ,一个过滤器,其实每个appender可以定义很多个filter,这个功能很有用。如果你要选择控制台只能输出ERROR以上的类别,你就用ThresholdFilter,把level设置成ERROR,onMatch="ACCEPT" onMismatch="DENY" 的意思是匹配就接受,否则直接拒绝,当然有其他选择了,比如交给其他的过滤器去处理了之类的,详情大家自己去琢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