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ase性能优化

近期在处理HBase的业务方面常常遇到各种瓶颈,一天大概一亿条数据,在HBase性能调优方面进行相关配置和调优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于是,特此在这里总结了一下关于HBase全面的配置,主要参考我的另外两篇文章:

(1)http://blog.csdn.net/u014297175/article/details/47975875

(2)http://blog.csdn.net/u014297175/article/details/47976909

在其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性能优化方法。

1.垃圾回收优化

Java本身提供了垃圾回收机制,依靠JRE对程序行为的各种假设进行垃圾回收,但是HBase支持海量数据持续入库,非常占用内存,因此繁重的负载会迫使内存分配策略无法安全地依赖于JRE的判断:需要调整JRE的参数来调整垃圾回收策略。有关java内存回收机制的问题具体请参考:http://my.oschina.net/sunnywu/blog/332870

(1)HBASE_OPTS或者HBASE_REGIONSERVER_OPT变量来设置垃圾回收的选项,后面一般是用于配置RegionServer的,需要在每个子节点的HBASE_OPTS文件中进行配置。

1)首先是设置新生代大小的参数,不能过小,过小则导致年轻代过快成为老生代,引起老生代产生内存随便。同样不能过大,过大导致所有的JAVA进程停止时间长。-XX:MaxNewSize=256m-XX:NewSize=256m 这两个可以合并成为-Xmn256m这一个配置来完成。

2)其次是设置垃圾回收策略:-XX:+UseParNewGC -XX:+UseConcMarkSweepGC也叫收集器设置。

3)设置CMS的值,占比多少时,开始并发标记和清扫检查。-XX:CMSInitiatingOccupancyFraction=70

4)打印垃圾回收信息:-verbose:gc -XX: +PrintGCDetails -XX:+PrintGCTimeStamps

-Xloggc:$HBASE_HOME/logs/gc-$(hostname)-hbase.log

最终可以得到:HBASE_REGIONSERVER_OPT="-Xmx8g -Xms8g –Xmn256m -XX:+UseParNewGC -XX:+UseConcMarkSweepGC  \

-XX:CMSInitiatingOccupancyFraction=70   -verbose:gc \

-XX:+PrintGCDetails -XX:+PrintGCTimeStamps \

-Xloggc:$HBASE_HOME/logs/gc-$(hostname)-hbase.log

(2)hbase.hregion.memstore.mslab.enabled默认值:true,这个是在hbase-site.xml中进行配置的值。

说明:减少因内存碎片导致的Full GC,提高整体性能。

2.启用压缩,详情自行搜索,暂时未曾尝试,后面持续更新。

3.优化Region拆分合并以及与拆分Region

(1)hbase.hregion.max.filesize默认为256M(在hbase-site.xml中进行配置),当region达到这个阈值时,会自动拆分。可以把这个值设的无限大,则可以关闭HBase自动管理拆分,手动运行命令来进行region拆分,这样可以在不同的region上交错运行,分散I/O负载。

(2)预拆分region

用户可以在建表的时候就制定好预设定的region,这样就可以避免后期region自动拆分造成I/O负载。

4.客户端入库调优

(1)用户在编写程序入库时,HBase的自动刷写是默认开启的,即用户每一次put都会提交到HBase server进行一次刷写,如果需要高速插入数据,则会造成I/O负载过重。在这里可以关闭自动刷写功能,setAutoFlush(false)。如此,put实例会先写到一个缓存中,这个缓存的大小通过hbase.client.write.buffer这个值来设定缓存区,当缓存区被填满之后才会被送出。如果想要显示刷写数据,可以调用flushCommits()方法。

此处引申:采取这个方法要估算服务器端内存占用则可以:hbase.client.write.buffer*hbase.regionserver.handler.count得出内存情况。

(2)第二个方法,是关闭每次put上的WAL(writeToWAL(flase))这样可以刷写数据前,不需要预写日志,但是如果数据重要的话建议不要关闭。

(3)hbase.client.scanner.caching:默认为1

这是设计客户端读取数据的配置调优,在hbase-site.xml中进行配置,代表scanner一次缓存多少数据(从服务器一次抓取多少数据来scan)默认的太小,但是对于大文件,值不应太大。

(4)hbase.regionserver.lease.period默认值:60000

说明:客户端租用HRegion server 期限,即超时阀值。

调优:这个配合hbase.client.scanner.caching使用,如果内存够大,但是取出较多数据后计算过程较长,可能超过这个阈值,适当可设置较长的响应时间以防被认为宕机。

(5)还有诸多实践,如设置过滤器,扫描缓存等,指定行扫描等多种客户端调优方案,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挖掘。

5.HBase配置文件

上面涉及到的调优内容或多或少在HBase配置文件中都有所涉及,因此,下面的配置不涵盖上面已有的配置。

(1) zookeeper.session.timeout(默认3分钟)

ZK的超期参数,默认配置为3分钟,在生产环境上建议减小这个值在1分钟或更小。

设置原则:这个值越小,当RS故障时Hmaster获知越快,Hlog分裂和region 部署越快,集群恢复时间越短。 但是,设置这个值得原则是留足够的时间进行GC回收,否则会导致频繁的RS宕机。一般就做默认即可

(2)hbase.regionserver.handler.count(默认10)

对于大负载的put(达到了M范围)或是大范围的Scan操作,handler数目不易过大,易造成OOM。 对于小负载的put或是get,delete等操作,handler数要适当调大。根据上面的原则,要看我们的业务的情况来设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HBASE_HEAPSIZE(hbase-env.sh中配置)

我的前两篇文章Memstoresize40%(默认) blockcache 20%(默认)就是依据这个而成的,总体HBase内存配置。设到机器内存的1/2即可。

(4)选择使用压缩算法,目前HBase默认支持的压缩算法包括GZ,LZO以及snappy(hbase-site.xml中配置)

(5)hbase.hregion.max.filesize默认256M

上面说过了,hbase自动拆分region的阈值,可以设大或者无限大,无限大需要手动拆分region,懒的人别这样。

(6)hbase.hregion.memstore.flush.size

单个region内所有的memstore大小总和超过指定值时,flush该region的所有memstore。

(7)hbase.hstore.blockingStoreFiles  默认值:7

说明:在flush时,当一个region中的Store(CoulmnFamily)内有超过7个storefile时,则block所有的写请求进行compaction,以减少storefile数量。

调优:block写请求会严重影响当前regionServer的响应时间,但过多的storefile也会影响读性能。从实际应用来看,为了获取较平滑的响应时间,可将值设为无限大。如果能容忍响应时间出现较大的波峰波谷,那么默认或根据自身场景调整即可。

(8)hbase.hregion.memstore.block.multiplier默认值:2

说明:当一个region里总的memstore占用内存大小超过hbase.hregion.memstore.flush.size两倍的大小时,block该region的所有请求,进行flush,释放内存。

虽然我们设置了region所占用的memstores总内存大小,比如64M,但想象一下,在最后63.9M的时候,我Put了一个200M的数据,此时memstore的大小会瞬间暴涨到超过预期的hbase.hregion.memstore.flush.size的几倍。这个参数的作用是当memstore的大小增至超过hbase.hregion.memstore.flush.size 2倍时,block所有请求,遏制风险进一步扩大。

调优: 这个参数的默认值还是比较靠谱的。如果你预估你的正常应用场景(不包括异常)不会出现突发写或写的量可控,那么保持默认值即可。如果正常情况下,你的写请求量就会经常暴长到正常的几倍,那么你应该调大这个倍数并调整其他参数值,比如hfile.block.cache.size和hbase.regionserver.global.memstore.upperLimit/lowerLimit,以预留更多内存,防止HBase server OOM。

(9)hbase.regionserver.global.memstore.upperLimit:默认40%

当ReigonServer内所有region的memstores所占用内存总和达到heap的40%时,HBase会强制block所有的更新并flush这些region以释放所有memstore占用的内存。

hbase.regionserver.global.memstore.lowerLimit:默认35%

同upperLimit,只不过lowerLimit在所有region的memstores所占用内存达到Heap的35%时,不flush所有的memstore。它会找一个memstore内存占用最大的region,做个别flush,此时写更新还是会被block。lowerLimit算是一个在所有region强制flush导致性能降低前的补救措施。在日志中,表现为 “** Flushthread woke up with memory above low water.”。

调优:这是一个Heap内存保护参数,默认值已经能适用大多数场景。

(10)hfile.block.cache.size:默认20%

  这是涉及hbase读取文件的主要配置,BlockCache主要提供给读使用。读请求先到memstore中查数据,查不到就到blockcache中查,再查不到就会到磁盘上读,并把读的结果放入blockcache。由于blockcache是一个LRU,因此blockcache达到上限(heapsize * hfile.block.cache.size)后,会启动淘汰机制,淘汰掉最老的一批数据。对于注重读响应时间的系统,应该将blockcache设大些,比如设置blockcache=0.4,memstore=0.39,这会加大缓存命中率。

(11)hbase.regionserver.hlog.blocksize和hbase.regionserver.maxlogs

之所以把这两个值放在一起,是因为WAL的最大值由hbase.regionserver.maxlogs*hbase.regionserver.hlog.blocksize (2GB by default)决定。一旦达到这个值,Memstore flush就会被触发。所以,当你增加Memstore的大小以及调整其他的Memstore的设置项时,你也需要去调整HLog的配置项。否则,WAL的大小限制可能会首先被触发,因而,你将利用不到其他专门为Memstore而设计的优化。抛开这些不说,通过WAL限制来触发Memstore的flush并非最佳方式,这样做可能会会一次flush很多Region,尽管“写数据”是很好的分布于整个集群,进而很有可能会引发flush“大风暴”。

提示:最好将hbase.regionserver.hlog.blocksize* hbase.regionserver.maxlogs 设置为稍微大于hbase.regionserver.global.memstore.lowerLimit* HBASE_HEAPSIZE。

6.HDFS优化部分

HBase是基于hdfs文件系统的一个数据库,其数据最终是写到hdfs中的,因此涉及hdfs调优的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

(1)dfs.replication.interval:默认3秒

可以调高,避免hdfs频繁备份,从而提高吞吐率。

(2)dfs.datanode.handler.count:默认为10

可以调高这个处理线程数,使得写数据更快

(3)dfs.namenode.handler.count:默认为8

(4)dfs.datanode.socket.write.timeout:默认480秒,并发写数据量大的时候可以调高一些,否则会出现我另外一篇博客介绍的的错误。

(5)dfs.socket.timeout:最好也要调高,默认的很小。

同上,可以调高,提高整体速度与性能。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 https://blog.csdn.net/qq_1018944104/article/details/85369479

1、hbase.hregion.max.filesize应该设置多少合适
默认值:256M
说明:Maximum HStoreFile size. If any one of a column families' HStoreFiles has?grown to exceed this value, the hosting HRegion is split in two.

HStoreFile的最大值。如果任何一个Column Family(或者说HStore)的HStoreFiles的大小超过这个值,那么,其所属的HRegion就会Split成两个。

调优

hbase中hfile的默认最大值(hbase.hregion.max.filesize)是256MB,而google的bigtable论文中对tablet的最大值也推荐为100-200MB,这个大小有什么秘密呢?
  众所周知hbase中数据一开始会写入memstore,当memstore满64MB以后,会flush到disk上而成为storefile。当storefile数量超过3时,会启动compaction过程将它们合并为一个storefile。这个过程中会删除一些timestamp过期的数据,比如update的数据。而当合并后的storefile大小大于hfile默认最大值时,会触发split动作,将它切分成两个region。
  lz进行了持续insert压力测试,并设置了不同的hbase.hregion.max.filesize,根据结果得到如下结论:值越小,平均吞吐量越大,但吞吐量越不稳定;值越大,平均吞吐量越小,吞吐量不稳定的时间相对更小。

  为什么会这样呢?推论如下:

?? ?a 当hbase.hregion.max.filesize比较小时,触发split的机率更大,而split的时候会将region offline,因此在split结束的时间前,访问该region的请求将被block住,客户端自我block的时间默认为1s。当大量的region同时发生split时,系统的整体访问服务将大受影响。因此容易出现吞吐量及响应时间的不稳定现象
?? ?b 当hbase.hregion.max.filesize比较大时,单个region中触发split的机率较小,大量region同时触发split的机率也较小,因此吞吐量较之小hfile尺寸更加稳定些。但是由于长期得不到split,因此同一个region内发生多次compaction的机会增加了。compaction的原理是将原有数据读一遍并重写一遍到hdfs上,然后再删除原有数据。无疑这种行为会降低以io为瓶颈的系统的速度,因此平均吞吐量会受到一些影响而下降。
?? ?综合以上两种情况,hbase.hregion.max.filesize不宜过大或过小,256MB或许是一个更理想的经验参数。对于离线型的应用,调整为128MB会更加合适一些,而在线应用除非对split机制进行改造,否则不应该低于256MB

2、autoflush=false的影响

  无论是官方还是很多blog都提倡为了提高hbase的写入速度而在应用代码中设置autoflush=false,然后lz认为在在线应用中应该谨慎进行该设置。原因如下:

  a autoflush=false的原理是当客户端提交delete或put请求时,将该请求在客户端缓存,直到数据超过2M(hbase.client.write.buffer决定)或用户执行了hbase.flushcommits()时才向regionserver提交请求。因此即使htable.put()执行返回成功,也并非说明请求真的成功了。假如还没有达到该缓存而client崩溃,该部分数据将由于未发送到regionserver而丢失。这对于零容忍的在线服务是不可接受的。

  b autoflush=true虽然会让写入速度下降2-3倍,但是对于很多在线应用来说这都是必须打开的,也正是hbase为什么让它默认值为true的原因。当该值为true时,每次请求都会发往regionserver,而regionserver接收到请求后第一件事就是写hlog,因此对io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为了提高hbase的写入速度,应该尽可能高地提高io吞吐量,比如增加磁盘、使用raid卡、减少replication因子数等

3、从性能的角度谈tablefamilyqualifier的设置
  对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中的一张table,在业务转换到hbase上建模时,从性能的角度应该如何设置family和qualifier呢?
  最极端的,①每一列都设置成一个family,②一个表仅有一个family,所有列都是其中的一个qualifier,那么有什么区别呢?

  从读的方面考虑:
  family越多,那么获取每一个cell数据的优势越明显,因为io和网络都减少了。

  如果只有一个family,那么每一次读都会读取当前rowkey的所有数据,网络和io上会有一些损失。

  当然如果要获取的是固定的几列数据,那么把这几列写到一个family中比分别设置family要更好,因为只需一次请求就能拿回所有数据。

  从写的角度考虑:

  首先,内存方面来说,对于一个Region,会为每一个表的每一个Family分配一个Store,而每一个Store,都会分配一个MemStore,所以更多的family会消耗更多的内存。
  其次,flushcompaction方面说,目前版本的hbase,在flush和compaction都是以region为单位的,也就是说当一个family达到flush条件时,该region的所有family所属的memstore都会flush一次,即使memstore中只有很少的数据也会触发flush而生成小文件。这样就增加了compaction发生的机率compaction也是以region为单位的,这样就很容易发生compaction风暴从而降低系统的整体吞吐量
  第三,split方面考虑,由于hfile是以family为单位的,因此对于多个family来说,数据被分散到了更多的hfile中,减小了split发生的机率。这是把双刃剑。更少的split会导致该region的体积比较大,由于balance是以region的数目而不是大小为单位来进行的,因此可能会导致balance失效。而从好的方面来说,更少的split会让系统提供更加稳定的在线服务。而坏处我们可以通过在请求的低谷时间进行人工的split和balance来避免掉。
?? ? 因此对于写比较多的系统,如果是离线应该,我们尽量只用一个family好了,但如果是在线应用,那还是应该根据应用的情况合理地分配family

4、hbase.regionserver.handler.count

?RegionServer端开启的RPC监听器实例个数,也即RegionServer能够处理的IO请求线程数。默认是10.

?此参数与内存息息相关。该值设置的时候,以监控内存为主要参考。

?对于?单次请求内存消耗较高的Big PUT场景(大容量单次PUT或设置了较大cache的scan,均属于Big PUT)或ReigonServer的内存比较紧张的场景,可以设置的相对较小。

?对于?单次请求内存消耗低,TPS(TransactionPerSecond,每秒事务处理量)要求非常高的场景,可以设置的相对大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