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1> 概论(上)

1.1 什么是Internet?

1.1.1 具体构成描述

网络:由若干节点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构成,表示诸多对象及其相互联系。

✳计算机网络

(1)节点:●主机及其运行的应用程序;●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交换设备。

(2)边(通信链路):●接入网链路:主机连接到互联网的链路;●主干链路:路由器间的链路。

(3)协议

  而因特网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计算机网络,即它是一个互联了遍及全世界数十亿计算设备的网络。连接到因特网的一系列设备(如:电脑PC,Linux工作站,智能手机,游戏机等)都称为主机(host)或者端系统(end system)。端系统通过通信链路 (communication link) (光纤,同轴电缆,无线电,卫星等)和分组交换机 (packet switch)(路由器(router),交换机(switch)) 连接到一起。

传输速率(带宽(bps)):不同的链路能够以不同的速率传输数据。链路的传输速率 (transrnission rate) 以比特/秒 (bit/s ,或 bps) 度量。

分组(packet):当一台端系统要向另一台端系统发送数据时,发送端系统将数据分段并为每段加上首部字节由此形成的信息包用计算机网络的术语来说称为分组。

路径(route或path):从发送端系统到接收端系统,一个分组所经历的 系列通信链路和分组交换机称为通过该网络的路径。

端系统通过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SP) 接入因特网,每个ISP自身就是个由多台分组交换机和多段通信链路组成的网络。

协议(protocol):端系统 、分组交换机和其他因特网部件都要运行系列协议(如TCP,IP,HTTP) ,这些协议控制因特网中信息的接收和发送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I) ,传输控制协议)和 IP ( lnternet Protocol ,网际协议)是因特网中两个最为重要的协议。统称为TCP/IP

因特网标准:●请求评论RFC: Request for comments ;●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1.1.2 服务描述

分布式应用进程+通信基础设施:

●使用通信设施进行通信的分布式应用:Web、VoIP、email、分布式 游戏、电子商务、社交网络;

通信基础设施为apps提供编程接口(通信服务):将发送和接收数据的apps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 为app应用提供服务选择,类似于邮政服务:无连接不可靠服务,面向连接的可靠服务。

1.1.3 协议

  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的格式和顺序,以及报文发送和/或接收一条报文或其他事件所采取的动作。

  类比:人类协议(你好/你好/几点了/2:00)→网络协议(请求/响应/GET/文件)。

因特网(更一般地说是计算机网络)广泛地使用了协议不同的协议用于完成不同的通信任务。

1.2 网络结构

       (网络边缘)+(网络核心)+(接入网、物理媒体)

1.2.1 网络边缘

端系统(主机)(host):●运行应用程序,●如Web,email,●在“网络边缘”。

客户/服务器模式(client/sever):●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接受服务,●如Web浏览器/服务器,Email客户端/服务器。 

对等(peer-peer)模式:●很少(甚至没有)专门的服务器,●如Gmutella,KaZaA,Emule。

(一)网络边缘:采用网络设施的面向连接服务:

1.目标:在端系统之间传输数据。

2.握手:在数据传输之前做好准备,两个通信主机之间为连接建立状态

3.TCP协议服务:Internet上面向连接的服务:①可靠地、按顺序地传送数据,②流量控制,③拥塞控制。

4.使用TCP的应用:HTTP,FTP,Telent,SMTP……

(一)网络边缘:采用基础设施的无连接服务:

1.目标:在端系统之间传输数据。

2.无连接服务。

3.UDP用户数据报协议:①无连接,②不可靠数据传输,③无流量控制,④无拥塞控制。

4.使用UDP的应用:流媒体,远程会议,DNS,Internet电话……

1.2.2 网络核心

网络核心:由互联网特网端系统的分组交换机和链路构成的网状网络。

通过网络链路和交挟机移动数据有两种基本方法: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和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电路交换

  在电路交换网络中,在端系统间通信会话期间,预留了端系统间沿路径通信所需要的资源(缓存,链路传输速率)。如传统电话,在电话发送方能够发送信息之前,该网络必须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建立一条连接,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连接,因为此时沿着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路径上的交换机都将为该连接维护连接状态。

  当网络创建这种电路时,它也在连接期间在该网络链路上预留了恒定的传输速率(表示为每条链路传输容量的部分) 既然已经为该发送方一接收方连接预留了带宽, 则发送方能够以确保的恒定速率向接收方传送数据

①链路带宽,交换能力:如下图,设两台交换机之间链路速率为1mbps,分为四片,则每个端到端电路交换连接获得250kbps专用的传输速率。

②专用资源不共享,保证性能:没有其它端来抢夺预先预留的链路,能够保证性能。

③要求建立呼叫连接

④网络资源(如带宽)被分成片:频分(FDM),时分(TDM),波分(WDM)。

   对于 FDM,链路的频谱由跨越链路创建的所有连接共 特别是,在连接期间链路为每条连接设置专用一个频段,该频段的宽度称为带宽

  对于一条 TDM 链路,时间被划分为固定期间的帧,并且每个帧又被划分为固定数量的时隙。当网络跨越一条链路创建一条连接时,网络在每个帧中为该连接指定一个时隙。这些时隙专门由该连接单独使用,一个时隙可用于传输该连接的数据。

  设四条电路的网络链路,进行FDM,TDM如图:

  对于 FDM,其频率域被分割为个频段,每个频段的带宽是 4kHz;对于 TDM,其时域被分割为帧曹在每个帧中具有个时隙,在循环的TD帧中每条电路被分配相同的专用时隙。

  对于TDM,一条电路的传输速率等于帧速率乘以一个时隙中的比特数量。例如,如果链路每秒传输 8000个帧,每个时隙由8个比特组成,则每条电路的传输速率是 64kbps。

例题:

  对上面问题进行分析,因为A,B间存在传输的距离,电磁波以光速c传播,会存在时间延迟,所以B接受的时间实际上更长,但大部分情况都是可以忽略的,如下图,A传播的时间为传播时间,B红色段即为传播时延。斜率表示光速c。

电路交换不适合计算机之间的通信:①连接建立时间长;②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有突发性,如果使用线路交 换,则浪费的片较多。③一旦链路间被破坏,可能造成大面积的无法通信,不可靠。

分组交换

以分组为单位存储-转发方式

  网络带宽资源不再分分为一个个片,传输时使用全部带宽,而主机之间传输的数据被分为一个个分组。传输过程中,分组的数据进行存储转发传输。在转发之前,节点必须收到整个分组。所以时间延迟比电路交换大,存在排队时间。

存储转发传输(slore- and- forward t.ransmlssion):被传输到下一个链路之前, 整个分组必须到达路由器进行储存-转发

在一个速率为R bps的链路 ,一个长度为L bits 的分组的存储转发延时: L/R s

则在一般情况下,通过由N条速率均为R bps的链路组成的路径,一个长度为L bits 的分组的存储转发延时为 d=\frac{N*L}{R}

则在一般情况下,通过由N条速率均为R bps的链路组成的路径,P个长度为L bits 的分组的存储转发延时为 d=\frac{N*L}{R}+\frac{\left ( P-1\right )*L}{R} 

  分析:当第1个分组传输到N即B的时候,第二个分组在N-1的位置,需要L/R的时间,以此类推,即在第一个分组的时间延迟N*L/R上,存在后面几个分组到B的时间延迟(P-1)*L/R。

 ①排队延迟和丢失:如果到达速率>链路的输出速率,分组将会排队,等待传输,如果路由器的缓存用完了,分组将会被抛弃,即所谓的丢包。

②统计多路复用:A&B时分复用链路资源,而A&B分组没有固定的模式即统计多路复用。

③网络核心的关键功能:1.路由:决定分组采用的源到目标的路径;2.转发:将分组从路由器的输 入链路转移到输出链路。

电路交换vs分组交换

①同样的网络资源,分组交换允许更多用户使用网络!

  设一个1Mb/s的链路,每个用户为100kb/s,且每个用户10%的时间是活动的。则两个交换允许的用户数?

  对于电路交换,最多允许10个用户;

  对于分组交换,设最多允许x个用户,则可近似理解为二项分布,每个用户活动的概率p=0.1。则有在t时间段,用户超过等于10个的概率P为1-\sum_{0}^{9}\binom{x}{n}p^n*\left ( 1-p \right )^{x-n},利用小概率事件进行求解,可知x>10,分组交换可允许更多的用户。为什么取0~9而不是0~10,与后文的流量强度有关。

②分组交换是“突发数据的胜利者?”

  分组交换适合于对突发式数据传输,因为资源是共享的,简单且不必建立呼叫。但过度使用会造成网络拥塞,发生延时和丢包。因此可靠地数据传输需要协议来约束:拥塞控制。

③分组交换按照有无网络层的连接分为:数据报网络虚电路网络

数据报网络(无连接):1.在通信之前,无须建立起一个连接,有数据就传输;2.每一个分组都独立路由(路径不一样,可能会失序;3.路由器根据分组的目标地址进行路由。

虚电路网络(有连接):1.每个分组都带标签(虚电路标识 VC ID),标签决定下一跳;2.在呼叫建立时决定路径,在整个呼叫中路径保持不变;3.路由器维持每个呼叫的状态信息。

 1.2.3 接入网和物理媒介

  考虑了位于"网络边缘"的应用程序和端系统后,我们接下来考虑接入网,这是指将端系统物理连接到其边缘路由器( edge router) 的网络。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接入网络的带宽

①住宅接入:modem

宽带住宅接人有两种最流行的类型:数字用户线(DSL)电缆

1.DSL:采用现存的到交换局DSLAM的电话线,DSL线路上的数据被传到互联网,DSL线路上的语音被传到电话网。

2.线缆网络: 线缆和光纤网络将个家庭用户接入到ISP路由器,各用户共享到线缆头端的接入网络。

  尽管DSL和电缆网络当前代表了宽带接入,但一种提供更高速率的新兴技术是光纤到户(FTTP)。从本地中心局直接到家庭提供了一条光纤路径。

②单位(住宅)接入:以太网,WiFi

 在公司和大学校园以及越来越多的家庭环境中,使用局域网 (LAN) 将端系统连接到边缘路由器。尽管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局域网技术,但是以太网到目前为止是公司、大学和家庭网络中最为流行 的接入技术。

  此外各无线端系统也可以共享无线(4G/5G)接入网络(端系统到无线路由器),其通过基站或者叫接入点。

③物理媒介

  物理链路:连接每个发送-接收对之间的物理媒体。分为导引型媒体非导引型媒体

  导引型媒体:信号沿着固体媒介被导引:同轴电缆,光纤,双绞线。

  非导引型媒体:开放的空间传输电磁波或者光信号,在电磁或者光信号中承载数字数据。

1.3 Internet结构和ISP

  因特网的结构:网络的网络

  端系统通过接入ISPs连接到因特网,而因为因特网是由数以亿计的用户构成的,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接入ISP自身必须互联。年复一年,构成因特网的“网络的网络”已经演化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构。这种演化很大部分是由经济和国家策略驱动的,而不是由性能考虑驱动的。

1.4分组延时,丢失和吞吐量 

1.4.1 延时

分组丢失和延时是怎样发生的? ①分组到达链路的速率超过了链路输出的能力;②分组等待排到队头、被传输。

   这些时延最为重要的是节点处理延时排队延时传输延时传播延时,这些时延总体累加起来是节点延时

(1)节点处理延时d_{proc}

 通常是微秒数量级或更少。检查分组首部和决定将该分组导向何处所需要的时间是处理延时的一部分。处理延时也能够包括其他因素,如检查比特级别的差错所需要的时间。

(2)排队延时d_{quene}

  取决于拥塞程度。一个特定分组的排队延时长度将取决于先期到达的正在排队等待向链路传输的分组数量。

(3)传输延时d_{trans}

  假定分组以先到先服务方式传输一一这在分组交换网中是常见的方式,仅当所有已经到达的分组被传输后,才能传输刚到达的分组,通常为微秒级到毫秒级。(L/R)

(4)传播延时d_{prop}  

  一旦一个比特被推向链路,该比特需要向路由器B传播。从该链路的起点到路由器B传播所需要的时间是传播延时。该比特以该链路的传播速率传播,该传播速率取决于该链路的物理媒体(即光纤、双绞铜钱等)。通常为几微秒到几百毫秒。

则对节点延时有d_{nodal}=d_{proc}+d_{quene}+d_{trans}+d_{prop}

  节点时延的最为复杂和有趣的成分是排队延时。与其他三项延时不同的是,排队时延对不同的分组可能是不同的。例如,如果10个分组同时到达空队列,传输的第一个分组没有排队时延,而传输的最后一个分组将经受相对大的排队时延(这时它要等待其他九个分组被传输)。

  人们通常使用统计量来度量,如平均排队时延、 排队时延的方差和排队时延超过某些特定值的概率。

  用a表示示分组到达队列的平均速率,单位为分组/s (pkt/s)。同样以R表示传输速率(bit/s),且假定每个分组都为L bit。则比特到达队列的平均速率为La。而比率La/R被称为流量强度。它在估计排队时延的范围方面经常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析可得若流量强度大于1,则排队队列将会一直增加,那么排队延时将会无限大,所以在实际情况中,La/R是不能大于1的。

  而在现实生活中到达队列的过程是随机的,即到达并不遵循任何模式,分组之间的时间间隔是随机的。在这种更为真实的情况下,量 La/ R通常不足以全面地表征时延的统计量。不过,直观地理解排队时延的范围还是很有用。而无论如何,随着流量强度接近1,平均排队长度变得越来越长,如图所示。因此在上文中之所以取0~9,正是因为如此。

①La/R ~ 0: 平均排队延时很小;

②La/R -> 1: 延时变得很大;

③La/R > 1: 比特到达队列的速率超过了从该队列输出的速率,平均排队延时将趋向无穷大!

1.4.2 丢失

 分组丢失:由于一个节点的排队容量是有限的,当分组到达一个满的队列时,该分组将会丢失,而丢失的分组可能会被前一个节点或源端系统重传,或根本不重传。分组丢失的比例随着流量强度增加而增加。因此,一个节点的性能常常不仅根据时延来度量,而且根据丢包的概率来度量。

1.4.3 吞吐量 

   除了时延和丢包,计算机网络中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性能测度是端到端吞吐量。吞吐量是指在源端和目标端之间传输的速率(数据量/单位时间)。

吞吐量分为瞬时吞吐量平均吞吐量。瞬间吞吐量是指在一个时间点的速率;平均吞吐量是指在一个长时间内平均值。

根据短板效应,端到端平均吞吐R=min{R1,R2 ,…,Rn } 

瓶颈链路:端到端路径上,限制端到端吞吐的链路。

吞吐量在Internet场景下,因为往往一个链路是多个用户使用,因此平均下来的平均吞吐R=min{R1/N1,R2/N2 ,…,Rn/Nn }。Ni表示第i条链路用户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