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智能交通系统在海事与公路运输中的应用与发展

智能交通系统在海事与公路运输中的应用与发展

1. 海事领域智能系统发展

1.1 海事相关系统概念

海事领域存在多种重要的系统,包括能够传输船舶及其航线、操纵参数、状态等数据的船上识别和信息交换系统;船对船和船对岸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以及集成船上和岸上中心显示器,可实现信息选择(优先级)和在危急情况下发出警报的系统。在将这些概念转化为实际系统之前,需要遵循特定的方法,即开发概念模型、明确需求并构建逻辑模型,这些步骤为系统设计和后续实施奠定基础,相关的电子导航通信小组会在这方面进行协调工作。

1.2 e - Maritime概念

自2001年起,欧盟国家开始发展e - Maritime概念。其目标是促进“在欧洲运输系统涉及的成员国、部门、企业和系统之间,实现连贯、透明、高效和简化的解决方案,以支持合作、互操作性和一致性”。该概念涵盖了海事部门的政策、战略、能力,包括服务和系统,旨在支持整个欧洲高效且可持续的水运系统,并使其完全融入运输物流链。

e - Maritime概念是在欧盟共同资助的第6框架项目MarNIS(海事导航和信息服务)的框架内发展起来的。MarNIS项目旨在改善信息交换和服务提供,并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以满足当局和企业层面的要求。该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船舶、船东、运营商和代理商,以及岸上实体,如海事当局(如搜救、沿海和港口)、相关当局(如海关和移民)和港口部门的商业方。

MarNIS基于SafeSeaNet系统以及海事信息管理和海事运营服务的概念。该项目提议在所谓的单一窗口系统中设置信息交换接口,该单一窗口由管理信息系统组成,包括国家单一窗口(国家行政部门)和港口单一窗口(港口当局)。“单一窗口”概念允许通过单一入口点访问信息,简化了数据收集、集成、验证和呈现的过程。系统的其他组件还包括港口商业社区系统、港口船舶交通管理、船舶交通服务(VTS)以及港口运营和进近决策支持系统。

未来,欧盟计划构建一个集成系统,通过电子手段在运输链的各个层面提供服务,该系统有望将e - Maritime与电子货运、电子海关和智能交通系统(ITS)集成。

1.3 海事ITS架构探索

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创建旨在通过实施信息技术等手段提高运输运营的效率。ITS的发展最初始于日本和美国的公路运输领域,重点是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例如,1999年日本政府的一份官方文件定义了ITS发展和实施的九个主要领域,包括导航系统的进步、电子收费系统、安全驾驶辅助、交通管理优化、道路管理效率提升、公共交通支持、商用车辆运营效率提升、行人支持和应急车辆运营支持。

各国构建的ITS系统基于ITS架构,这是一套综合考虑特定国家及其运输系统特点的通用原则,为系统设计提供框架。该架构还定义了系统功能、相应的物理子系统及其接口、信息高效交换的通信要求,并确定了国家和地区内互操作性的标准。例如,日本和美国公路运输的ITS架构主要组件包括:
1. 提供用户服务的单元(用户服务);
2. 逻辑架构;
3. 物理架构。

逻辑架构呈现了ITS用户服务的功能视图,物理架构将逻辑架构定义的功能划分为类和更低级别的子系统。此外,日本的ITS还包括标准化领域,而美国的ITS包括一套使ITS用户能够实现预期目标的工具和技术(市场包)以及架构文档。对其他国家ITS架构的分析表明,它们反映了相似的理念,差异较小。

由于现有的ITS架构主要针对公路运输,不能直接应用于海事领域,但可以为定义海事ITS架构提供方向。当前考虑所有运输方式(包括海事运输)集成的行动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 运输系统运营的合理化;
- 预防事故;
- 缓解交通拥堵;
- 减少环境污染。

就海事部门而言,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实施有多种途径。欧盟的e - Maritime概念可能为开发开放的海事ITS架构提供基础,它满足上述目标,定义了用户、系统边界及其组件,包括用于管理和商业领域的e - Maritime参考应用程序、e - Maritime支持平台和e - Maritime战略框架。MarNIS项目中阐述的概念和逻辑模型为开发实施模型奠定了基础,为欧盟开发的e - Maritime概念可能相当于海事部门的国家ITS。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mermaid流程图,展示e - Maritime系统的主要组件关系:

graph LR
    classDef process fill:#E5F6FF,stroke:#73A6FF,stroke-width:2px;

    A[e - Maritime]:::process --> B[MarNIS]:::process
    A --> C[e - Freight]:::process
    A --> D[e - Customs]:::process
    A --> E[ITS]:::process
    B --> F[单一窗口]:::process
    B --> G[港口商业社区系统]:::process
    B --> H[VTS]:::process
    B --> I[港口运营和进近决策支持系统]:::process
    F --> J[国家单一窗口]:::process
    F --> K[港口单一窗口]:::process

2. 斯洛伐克公路运输事故分析与ITS应用

2.1 斯洛伐克公路运输事故现状

全球每年新投入使用的车辆数量呈上升趋势,道路上存在大量纪律性差、驾驶习惯激进且不遵守基本交通规则的司机,导致交通事故数量不断增加,后果也日益严重。在斯洛伐克,每年有超过350人死于运输事故,受伤人数更多,运输事故的财务和其他成本每年估计达数十亿欧元。

高效的运输服务对于欧洲工业竞争力至关重要,但运输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据估计占欧洲GDP 1.1%的外部成本。道路超载问题不断加剧,使GDP损失超过1%。在道路安全方面,欧洲在运输政策白皮书中设定了到2010年将死亡人数比2001年减少50%的目标,虽然安全状况有了显著改善,但仍不尽如人意。

斯洛伐克作为欧盟的正式成员,尊重欧盟委员会在道路安全领域的建议并努力实现这些目标。运输的发展与国家融入发达国家和社会发展相关,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运输教育,司机和其他道路参与者纪律性差、驾驶激进、违反基本职责和法律意识淡薄,导致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及其后果不断增加。交通事故率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所有利益相关者和机构采取协调一致的有效措施,并获得广泛的公众支持。

2.2 事故数据统计

2009年从道路交通事故后果的角度来看,是自1966年以来情况较好的一年,当年记录了25,975起事故。以下是过去10年的基本指标发展情况:
| 年份 | 事故数量 | 致命事故数量 | 严重受伤人数 | 轻微受伤人数 | 损失(欧元) |
| — | — | — | — | — | — |
| 1999 | 55,683 | 647 | 2,684 | 8,782 | 97,226,981 |
| 2000 | 50,932 | 628 | 2,204 | 7,890 | 86,781,331 |
| 2001 | 57,258 | 614 | 2,367 | 8,472 | 105,099,184 |
| 2002 | 57,060 | 610 | 2,213 | 8,050 | 108,261,793 |
| 2003 | 60,304 | 645 | 2,163 | 9,158 | 126,574,670 |
| 2004 | 61,233 | 603 | 2,157 | 9,033 | 133,463,146 |
| 2005 | 59,991 | 560 | 1,974 | 8,516 | 132,683,275 |
| 2006 | 62,040 | 579 | 2,032 | 8,660 | 140,407,019 |
| 2007 | 61,071 | 627 | 2,036 | 9,274 | 149,828,170 |
| 2008 | 59,008 | 558 | 1,806 | 9,234 | 149,594,690 |
| 2009 | 25,975 | 347 | 1,400 | 7,127 | 101,824,120 |

2.3 ITS特点与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ITS)将信息和通信技术引入运输基础设施和车辆,以提高安全性、减少道路超载、缩短运输时间并降低燃料消耗。通过使用远程信息处理应用程序,可以提高公路运输的安全性和交通舒适性。

用于安全的新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类:
- 智能主动安全系统;
- 智能被动安全系统;
- 下一代先进的驾驶员辅助系统;
- 车辆 - 车辆和车辆 - 基础设施协作系统。

技术应用也可视为有助于提高道路安全的重要工具组,主要通过以下方面实现:
- 更智能的车辆和更安全、更高效的出行;
- 更智能的基础设施;
- 信息和通信技术。

2.4 远程信息处理应用的未来展望

欧盟曾要求成员国采取措施,到2010年将交通致命事故数量比2001年减少50%,并期望到2020年将致命事故数量比2001年减少约75%。然而,根据当前统计,93%的交通事故是由人为错误导致的,按照目前的趋势,如果不采取激进措施,将难以实现这些目标。

辅助系统是主要的挑战,它们基于车辆之间以及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数据交换)。这些所谓的智能辅助系统有望在运输系统效率和道路安全方面带来巨大好处,包括增加道路网络容量、减少拥堵和污染、缩短驾驶时间并提高可预测性、改善所有道路参与者的交通安全、降低车辆运营成本以及更好地组织和管理道路网络。

实时信息传输的协作系统利用车辆之间(V2V)和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V2I)的通信,有望显著提高运输系统的效率,提高所有道路用户的安全性,并增加出行的便利性。欧洲在第五和第六框架计划中开始了协作系统的研究工作,相关行业成立了Car2Car联盟,以促进产业的共同发展。欧盟委员会的关键前提和主要目标包括开发协调一致且可互操作的系统架构、能够满足公共和私营部门需求的通用通信架构以及确保合适频率的可用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作为第6框架计划资助的特定行动COMeSafety的一部分,成立了通信架构工作组。该工作组协调和整合欧洲和国家项目以及其他关键倡议的工作,并代表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其他标准化机构进行标准化的接口。

2.5 V2V2I通信系统的任务和服务

一个可靠的通信系统,能够实现车辆与运输基础设施单元之间以及车辆之间的安全可靠通信,将显著有助于提高交通运营的安全性、运输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整个运输系统的用户舒适性。V2V2I系统的通信架构包括车辆 - 车辆(V2V)、车辆 - 基础设施(V2I)和交通运营中心 - 基础设施(DRC2I)等不同类型的通信路径。

通信系统能够提供与道路安全直接相关的服务,以及有助于提高驾驶员意识的服务,如选择不同费用、连接公共通信网络等。根据使用V2V2I通信系统的情况,可将服务分为以下三类:
1. 直接与安全相关的服务 :例如碰撞警告、十字路口警告、道路施工警告、黑冰和雾的存在警告、车辆优先警告等。
2. 与运输基础设施优化使用相关的服务 :如更好地更新导航系统、绿波情况下的最佳速度数据、动态路由、引导至免费停车区域等。
3. 与其他应用相关的服务 :如远程车辆诊断和车载计算机软件更新、支付(道路费用、停车费用、燃料和食品费用)等。

2.6 斯洛伐克的ITS发展

斯洛伐克面临诸多运输问题,不仅包括未完善的运输基础设施,还涉及运输安全、运输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这些问题在过去未能得到充分解决。2005年,斯洛伐克政府通过第445号决议,采纳了《斯洛伐克共和国至2015年运输政策》,该政策定义了总体和具体目标,包括在斯洛伐克运输领域采取具体措施,以确保可持续的出行发展,满足社会长期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为此,在多个领域制定了行动计划草案,旨在:
- 优化最新道路数据的使用和数据访问;
- 促进商业运输领域综合应用和服务的协同作用;
- 保障数据安全和保护个人及商业数据;
- 加强公共当局在ITS领域的影响力;
- 建立项目整合和协调的框架;
- 建立促进ITS多样性和接受度的框架。

斯洛伐克的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支持计划——国家交通信息系统,是基于信息和通信系统及技术的公路运输智能交通系统的综合解决方案。该系统旨在利用统一的系统环境,在具体的信息、运营和远程信息处理应用中进行运输信息的收集、处理、共享、分发和使用。2009年1月,政府通过决议,支持在2013年底前建立国家运输信息系统(NSDI)。

该系统的基本要求包括:
- 尽量减少拥堵的产生;
- 提高交通效率,体现为节省时间;
- 提高出行的机动性和运输服务质量;
- 为高效的多式联运创造空间;
- 为乘客、运营商和通信用户提供实时信息;
- 提高社会运输过程中商业活动的生产力;
- 降低能源消耗;
- 提高环境质量。

2.7 未来展望

近年来,公路运输的增长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运输对环境的影响加剧、城市拥堵增加和交通事故增多,这在发达国家和斯洛伐克都存在类似情况。即将实施的ITS行动计划旨在:
- 将运输拥堵减少25%,并提高出行质量;
- 将运输安全性提高25%,为欧洲整体减少50%死亡人数的目标做出贡献;
- 主要在城市地区减少10%的二氧化碳排放。

综上所述,无论是海事领域的e - Maritime概念和海事ITS架构的探索,还是斯洛伐克在公路运输方面利用ITS解决事故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智能交通系统都在运输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有望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为运输领域带来更多的改善和进步。

3. 海事与公路运输智能系统的对比与融合展望

3.1 海事与公路运输智能系统的对比

海事和公路运输智能系统虽然都属于智能交通系统的范畴,但由于运输环境和需求的不同,存在着显著差异。

对比维度 海事运输智能系统 公路运输智能系统
运输环境 海洋环境复杂多变,受气象、海况等自然因素影响大,航行范围广且可能跨国界。 主要在陆地上,受地形、交通流量、道路设施等因素影响,区域相对固定。
系统架构 基于e - Maritime概念,涉及船岸通信、信息交换等复杂系统,需考虑国际合作与协调。 以各国自身的ITS架构为基础,针对公路交通特点设计,相对更注重国内的标准化和统一。
安全重点 强调船舶航行安全、避免碰撞、应对恶劣海况等,涉及船与船、船与岸的协同。 关注车辆行驶安全、预防交通事故、缓解拥堵等,侧重于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的交互。
技术应用 运用卫星通信、雷达等技术进行船舶定位、导航和监控。 广泛使用传感器、无线通信等技术实现车辆的智能控制和交通信息的实时传输。

3.2 两者融合的可能性与挑战

随着全球运输一体化的发展,海事运输和公路运输的衔接日益紧密,两者智能系统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融合可以实现运输信息的无缝对接,提高整个运输链的效率和安全性。例如,货物从船舶运输到公路运输的过程中,通过智能系统的融合可以实现实时跟踪和调度,减少货物在转运过程中的时间和成本。

然而,融合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是技术标准的差异,海事和公路运输智能系统各自有不同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需要进行协调和统一。其次是数据共享的问题,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格式和安全要求不同,实现数据的有效共享需要解决技术和安全层面的难题。此外,国际合作和政策协调也是关键因素,由于海事运输涉及跨国界的合作,需要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共同制定政策和法规,以促进智能系统的融合。

以下是一个mermaid流程图,展示海事与公路运输智能系统融合的主要步骤:

graph LR
    classDef process fill:#E5F6FF,stroke:#73A6FF,stroke-width:2px;

    A[分析需求]:::process --> B[技术标准协调]:::process
    B --> C[数据共享方案制定]:::process
    C --> D[系统集成与测试]:::process
    D --> E[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process
    E --> F[融合系统实施]:::process

3.3 融合带来的机遇与发展方向

海事与公路运输智能系统的融合将带来巨大的机遇。一方面,它可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通过实时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调度,货物可以更快速、准确地从港口运输到目的地,减少了运输时间和库存成本。另一方面,融合有助于提高运输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例如,通过车辆与船舶之间的信息交互,可以提前预警潜在的危险,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事故。

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开发更先进的传感器、通信和数据分析技术,以实现更高效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和标准化建设,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政策法规,促进全球智能运输系统的互联互通。此外,还可以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融合系统中的应用,实现运输过程的智能化决策和优化。

4. 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综合建议

4.1 技术创新方面

  • 加大对智能交通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例如,在传感器技术方面,研发更精准、可靠的传感器,提高数据采集的质量。
  • 关注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探索其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潜力。例如,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交通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实现交通流量的智能调控。
  • 建立技术创新平台,促进技术交流和共享,加速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4.2 政策支持方面

  • 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规范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例如,出台数据保护法,明确数据使用和共享的规则。
  • 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投资智能交通项目。例如,对研发智能交通技术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对建设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的项目提供财政补贴。
  • 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提高我国在智能交通领域的话语权。

4.3 人才培养方面

  • 在高校和职业院校中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智能交通领域的专业人才。例如,开设智能交通工程、交通信息与控制等专业,培养既懂交通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 开展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例如,组织交通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员工参加智能交通技术培训课程。
  • 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创业和工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4.4 公众参与方面

  •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智能交通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例如,通过媒体宣传、举办科普活动等方式,向公众介绍智能交通的优势和应用案例。
  • 建立公众反馈机制,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使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例如,设立在线反馈平台,让公众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

5. 总结

智能交通系统在海事和公路运输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海事领域的e - Maritime概念和海事ITS架构的探索,为提高船舶航行安全和运输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斯洛伐克在公路运输方面通过实施ITS,致力于解决交通事故问题和实现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海事与公路运输智能系统的融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虽然面临着技术标准、数据共享等挑战,但也带来了提高运输效率、增强安全性等机遇。为了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持续发展,需要在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和公众参与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将在全球运输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出行和货物运输带来更加便捷、安全和高效的体验。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智能交通系统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源码免费下载链接】:https://renmaiwang.cn/s/6hcxp 在C语言中,链表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用于存储动态数据集合。在这个“基于C的简单链表合并2排序程序”中,我们需要处理两个已经排序的链表,a和b,每个链表的节点包含学号(假设为整型)和成绩(也假设为整型)。目标是将这两个链表合并成一个新的链表,并按照学号的升序排列。我们来了解一下链表的基本概念。链表不同于数组,它不连续存储数据,而是通过指针将各个节点连接起来。每个节点通常包含两部分:数据域(存储学号和成绩)和指针域(指向下一个节点)。要实现这个合并和排序的过程,我们可以遵循以下步骤:1. **定义链表节点结构体**: 创建一个结构体类型,如`Node`,包含学号(score_id)和成绩(grade)字段,以及一个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next)。```c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score_id; int grade; struct Node* next;} Node;```2. **初始化链表**: 在程序开始时,创建a和b链表的头节点,并确保它们的初始状态为空。3. **读取链表数据**: 从输入文件(假设为11.8中的文件)中读取数据,根据学号和成绩创建新的节点,并将其添加到相应的链表a或b中。这一步可能需要使用`fscanf`函数从文件中读取数据,并使用`malloc`分配内存创建新节点。4. **合并链表**: 合并两个链表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位置插入b链表的节点。从头节点开始遍历a链表,比较当前节点的学号b链表头节点的学号。如果b链表的学号更小,就将b链表的头节点插入到a链表的当前节点后面,然后继续比较b链表的新头节点(原头节点的下一个节点)a链表的当前节点。当b链表为空或所有节点都已插入a链表时,合并完成。5. **排序链表**: 由于我们合并的时候
【源码免费下载链接】:https://renmaiwang.cn/s/0gh4u :“bp神经网络实现的iris数据分类”在机器学习领域,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监督学习算法,它主要用于解决非线性分类和回归问题。本项目实现了利用BP神经网络对鸢尾花(Iris)数据集进行分类。鸢尾花数据集是UCI机器学习库中的经典数据集,包含了三种不同鸢尾花品种的多个特征,如花瓣长度、花瓣宽度、萼片长度和萼片宽度,总计150个样本。:“bp神经网络实现的iris数据分类,UCI上下载的iris数据,适当调整误差精度,分类正确率可达到99%”我们需要理解UCI机器学习库中的Iris数据集。这个数据集由生物学家Ronald Fisher在1936年收集,是用于多类分类的典型实例。它包含3种鸢尾花(Setosa, Versicolour, Virginica)的4个特征,每种花有50个样本。在使用BP神经网络进行分类时,我们通常会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标准化或归一化,以确保输入层的数值在同一尺度上。BP神经网络的核心在于反向传播算法,它通过计算预测值真实值之间的误差,并将误差从输出层向输入层逐层反向传播,调整权重以减小误差。在训练过程中,我们通常设置学习率、迭代次数以及停止训练的阈值,以达到最佳性能。在这个项目中,通过对误差精度的适当调整,使得网络能够在训练完成后对鸢尾花的分类准确率高达99%,这表明网络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详细知识点】:1. **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组成,通过梯度下降法和链式法则更新权重,以最小化损失函数。2. **鸢尾花数据集(Iris dataset)**:包含了150个样本,每个样本有4个特征和1个类别标签,常用于分类任务的基准测试。3. **特征工程**:预处理数据,可能包括缺失值处理、异常值检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