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
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
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
这首诗将“康熙通宝”钱背满汉文的二十局都囊括其中。所以有人将康熙的这套钱称为“诗文二十品”。
后来还出现了“巩”字(甘肃巩昌局),又有人说还有“密”、“川”、“贵”、“西”等钱局的康熙钱。但是至今我们仅见有“巩”、“西”两字。
关于 巩 西,参考《闲谈:康熙通宝满汉巩 西到存在不存在》
各个局主铸造地:
康熙通宝局 | 具体铸造地 |
宝泉局 | 北京(明清户部所属铸造钱币的工厂,位于东四四条 83 号 ) |
宝源局 | 北京(明清工部所属铸造钱币的工厂 ) |
同局 | 山西大同 |
福局 | 福建福州(福建省局驻地 ) |
临局 | 山东临清 |
东局 | 山东济南(山东省局驻地 ) |
江局 | 江西南昌 |
宣局 | 河北宣化(直隶宣府驻地 ) |
原局 | 山西太原 |
苏局 | 江苏苏州 |
蓟局 | 天津蓟州(当时直隶蓟州驻地 ) |
昌局 | 湖北武昌 |
南局 | 湖南长沙 |
河局 | 河南开封(河南省局驻地) |
宁局 | 江宁府(南京) |
广局 | 广东广州(广东省局驻地 ) |
浙局 | 浙江杭州(杭州府大仓前等,开设后有过停铸、迁移等情况 ) |
台局 | 台湾台南(当时台湾府驻地,隶属福建管辖 ) |
桂局 | 广西桂林(广西省局驻地 ) |
陕局 | 陕西西安(陕西省局驻地 ) |
云局 | 云南昆明(云南省局驻地 ) |
漳局 | 福建漳州 |
巩局 | 甘肃巩昌 |
西局 | (具体铸造地存争议) |
另外关于宝昌局铸造地的问题单独提一下。
顺治年间,宝昌局首次现身,设立于武昌。顺治十七年,清政府推行满汉文钱制,各省局以单字代表,武昌局选用“昌”字,开启宝昌局铸币历程。此时铸造的顺治通宝满汉昌钱,是武昌宝昌局早期铸币成果,对稳定地方经济、促进贸易流通意义非凡。
康熙时期,武昌宝昌局持续运作,所铸康熙通宝满汉昌钱在市场广泛流通。彼时武昌作为长江中游重要城市,凭借便利交通与繁荣商业,为宝昌局提供充足原材料与庞大市场,铸币规模和产量可观。
然而,雍正时期宝昌局发生重大变迁。雍正七年,宝昌局迁至江西南昌。原因在于当时江西铜资源丰富,便于获取铸币原料,且南昌作为区域中心,经济辐射能力强。南昌宝昌局铸造的雍正通宝宝昌局铜钱,背面满文“宝昌”,成为这一时期江西铸币重要标志。
至于武昌局,在宝昌局迁至南昌后,逐渐转型为宝武局。具体时间虽难精准界定,但大致在雍正年间宝昌局迁移之后。宝武局的设立,继续承担武昌地区货币铸造职能,所铸钱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判断依据:
《清朝文献通考》:其中记载“(康熙)三十六年以湖北、湖南钱轻小,禁止行使,湖北局昌字钱、湖南局南字钱,以式样轻小,已于(康熙)二十六年提旨严加申饬。至是户部议定,昌字、南字钱色红不堪行使,应行禁止,照小钱例,依限交收”,明确表明康熙宝昌局钱是湖北武昌铸造。
关于康熙各个局已经全部整理完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