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Garbage Collection
Garbage Collection 垃圾收集
1.需要完成的三件事:
- 哪些内存需要回收?
- 什么时候回收?
- 如何回收?
2.为什么需要了解GC和内存分配?(内存的动态分配与内存回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与自动化背景下)
- 当需要排查各种内存溢出、内存泄露问题时;
- 当垃圾收集成为系统达到更高并发量的瓶颈时;
我们需要对这些技术实施必要的监控和调节。
1.GC的作用区域:哪些内存需要回收?
a)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
其随着线程而生、随线程而灭;
栈中栈帧随着方法的进入和退出而有条不紊地执行着出栈入栈;
栈帧分配的内存空间基本上在类结构确定时就已知(局部变量空间是完全确定的,运行期间基本不会改变),因此这几个区域内存分配、回收都具备确定性;
这几个区域的内存空间,随着线程或方法的结束,内存就自然跟着回收
b)Java堆 和 方法区
一个接口中的多个实现类需要的内存可能不一样,一个方法中的多个分支需要的内存也可能不一样,程序运行期间才会知道创建哪些对象;
所以,Java堆 和 方法区这部分内存分配和回收是动态的,垃圾收集器所关注就是这部分内存。
2.对象的回收时机:什么时候回收?
垃圾收集器在对堆进行回收前,第一件事就是确定这些对象有哪些“活着”,哪些以及“死去”——即不可能再被任何途径使用的对象。
问题:如何判断对象已“死去”
1)引用计数算法 Reference Counting
Reference Counting:
- 1)给对象中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时,计数器值+ 1 ;
- 2)当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就- 1 ;
- 3)任何时刻计数器都为 0 的对象,就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
优点: 实现简单、判定效率高
缺点:
- 较难解决对象之间的相互循环引用的问题;
- 对象的互相引用,会导致它们引用计数都不为0,此时不会被收回;
应用:
- Python
- 微软的Component Object Model技术
Java中并没有使用它来管理内存
2)根搜索算法 GC Roots Tracing
应用:Java、C#……
GC Roots Tracing 基本思路:
- 通过一系列名为**“GC Roots”的对象作为起始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搜索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Reference Chain)**;
- 当一个对象到 GC Roots 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图论:从GC Roots到这个对象不可达)时,则证明此对象不可用;
问题:Java中哪些对象可作为GC Roots对象???
- 1)虚拟机栈(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中的引用的对象;
- 2)方法区中的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 3)方法区中的常量引用的对象;(这部分常量存储在哪???)
- 4)本地方法栈中**JNI(即一般说的 Native 方法)**的引用的对象;
3.如何回收?
3.1 垃圾收集算法
垃圾收集算法就是内存回收的方法论。
1.标记-清除算法 Mark-Sweep
最基础算法,内存回收分为两步:
- 1)标记:从根集合开始扫描,对存活对象进行标记
- 2)清除:扫描整个内存空间,回收未被标记的对象,使用free-list记录可以
优点:不需要额外空间
缺点:
- 效率问题:标记与清除需要两次扫描;而且此算法需要暂停整个应用;
- 当堆中的有效内存空间(available memory)被耗尽的时候,就会停止整个程序(也被称为stop the world),然后进行两项工作,第一项则是标记,第二项则是清除。
- 空间问题:标记清除之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内存碎片,不利于较大对象的连续内存空间的分配
首先,它的缺点就是效率比较低(递归与全堆对象遍历),而且在进行GC的时候,需要停止应用程序,这会导致用户体验非常差劲。其次,主要的缺点则是这种方式清理出来的空闲内存是不连续的,这点不难理解,我们的死亡对象都是随即的出现在内存的各个角落的,现在把它们清除之后,内存的布局自然会乱七八糟。而为了应付这一点,JVM就不得不维持一个内存的空闲列表,这又是一种开销。而且在分配数组对象的时候,寻找连续的内存空间会不太好找。
用通俗的话解释一下标记/清除算法,就是当程序运行期间,若可以使用的内存被耗尽的时候,GC线程就会被触发并将程序暂停,随后将依旧存活的对象标记一遍,最终再将堆中所有没被标记的对象全部清除掉,接下来便让程序恢复运行。
老年代一般是由标记清除或者是标记清除与标记整理的混合实现
2.复制算法 Copying
为解决效率问题:内存按容量划分等大小两块,每次只用一块,当一块内存用完,将存活对象复制到另一块上,然后将使用过的内存一次清理掉。
1)优点:这样就不用考虑内存碎片等复杂问题,只要移动堆顶指针,按顺序分配内存即可,实现简单,运行高效;
2)缺点:需要双倍空间,代价较高,内存缩小为原来一半;
3)改进:设置一块较大的Eden空间和两块较小的Survivor空间(8:1:1)+ 内存的分配担保
JVM年轻代中使用的是Minor GC,这种GC算法采用的是改进的复制算法(Copying):
年轻代进行GC的过程:
1)在GC开始的时候,对象只会存在于Eden区和名为“From”的Survivor区,Survivor区“To”是空的。
2)紧接着进行GC,Eden区中所有存活的对象都会被复制到“To”,而在“From”区中,仍存活的对象会根据他们的年龄值来决定去向。年龄达到一定值(年龄阈值—默认是 15 岁,可以通过-XX:MaxTenuringThreshold来设置)的对象会被移动到年老代中,没有达到阈值的对象会被复制到“To”区域。
3)经过这次GC后,Eden区和From区已经被清空。这个时候,“From”和“To”会交换他们的角色,也就是新的“To”就是上次GC前的“From”,新的“From”就是上次GC前的“To”。不管怎样,都会保证名为To的Survivor区域是空的。Minor GC会一直重复这样的过程,直到“To”区被填满,“To”区被填满之后,会将所有对象移动到年老代中。
因为Eden区对象一般存活率较低,一般的,使用两块10%的内存作为空闲和活动区间,而另外80%的内存,则是用来给新建对象分配内存的。一旦发生GC,将10%的from活动区间与另外80%中存活的eden对象转移到10%的to空闲区间,接下来,将之前90%的内存全部释放,以此类推。
-XX:MaxTenuringThreshold — 设置对象在新生代中存活的次数
3.标记-整理算法 Mark-Compact
复制算法:在对象存活率较高时就要执行较多的复制操作,效率将会变低;此外不想有50%的空间浪费,就需要额外的空间进行分配担保,以应对内存中所有对象都100%存活的极端情况。
所以“老年代”一般不直接选择这种算法;
标记-整理算法:
- 标记
- 整理:让所以存活对象都向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
在整理压缩阶段,不再对标记的对像做回收,而是通过所有存活对像都向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除边界以外的内存。可以看到,标记的存活对象将会被整理,按照内存地址依次排列,而未被标记的内存会被清理掉。如此一来,当我们需要给新对象分配内存时,JVM只需要持有一个内存的起始地址即可,这比维护一个空闲列表显然少了许多开销。
1)优点:
- 标记/整理算法不仅可以弥补标记/清除算法当中,内存区域分散的缺点,也消除了复制算法当中,内存减半的高额代价
2)缺点:
- 标记/整理算法唯一的缺点就是效率也不高,不仅要标记所有存活对象,还要整理所有存活对象的引用地址。从效率上来说,标记/整理算法要低于复制算法。
4.标记清除压缩 Mark-Sweep-Compact
总结
1)内存效率:
- 复制算法>标记清除算法>标记整理算法(此处的效率只是简单的对比时间复杂度,实际情况不一定如此)。
2)内存整齐度:复制算法=标记整理算法>标记清除算法。
3)内存利用率:标记整理算法=标记清除算法>复制算法。
可以看出,效率上来说,复制算法是当之无愧的老大,但是却浪费了太多内存,而为了尽量兼顾上面所提到的三个指标,标记/整理算法相对来说更平滑一些,但效率上依然不尽如人意,它比复制算法多了一个标记的阶段,又比标记/清除多了一个整理内存的过程
难道就没有一种最优算法吗?
回答:沒有。没有最好的算法,只有最合适的算法。==========>分代收集算法
1)年轻代(Young Gen)
年轻代特点是区域相对老年代较小,对像存活率低。
这种情况复制算法的回收整理,速度是最快的。复制算法的效率只和当前存活对像大小有关,因而很适用于年轻代的回收。而复制算法内存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通过hotspot中的两个survivor的设计得到缓解。
2)老年代(Tenure Gen)
老年代的特点是区域较大,对像存活率高。
这种情况,存在大量存活率高的对像,复制算法明显变得不合适。一般是由标记清除或者是标记清除与标记整理的混合实现。
Mark阶段的开销与存活对像的数量成正比,这点上说来,对于老年代,标记清除或者标记整理有一些不符,但可以通过多核/线程利用,对并发、并行的形式提标记效率。
Sweep阶段的开销与所管理区域的大小形正相关,但Sweep“就地处决”的特点,回收的过程没有对像的移动。使其相对其它有对像移动步骤的回收算法,仍然是效率最好的。但是需要解决内存碎片问题。
Compact阶段的开销与存活对像的数据成开比,如上一条所描述,对于大量对像的移动是很大开销的,做为老年代的第一选择并不合适。
基于上面的考虑,老年代一般是由标记清除或者是标记清除与标记整理的混合实现。以hotspot中的CMS回收器为例,CMS是基于Mark-Sweep实现的,对于对像的回收效率很高,而对于碎片问题,CMS采用基于Mark-Compact算法的Serial Old回收器做为补偿措施:当内存回收不佳(碎片导致的Concurrent Mode Failure时),将采用Serial Old执行Full GC以达到对老年代内存的整理。
3.2 GC回收策略:分代收集算法
关键字:分代
当前商业虚拟机采用的垃圾回收策略,根据对象的存活周期不同将内存划分为几块,根据各个年代的特点采用最适当的收集算法:
-
新生代: 每次垃圾收集时都发现有大批对象死去,只有少量存活 --> 选用复制算法,只需付出少量存活对象的复制成本
-
老年代:对象存活率高、没有额外空间对它进行分配担保 --> 使用“标记-清理” 或 “标记-整理” 算法来进行回收
JVM在进行GC时,并非每次都对上面三个内存区域一起回收的,大部分时候回收的都是指新生代。因此GC按照回收的区域又分了两种类型,一种是普通GC(minor GC),一种是全局GC(major GC or Full GC)。
1)普通GC(minor GC):只针对新生代区域的GC。
2)全局GC(major GC or Full GC):针对年老代的GC,偶尔伴随对新生代的GC以及对永久代的GC。
面试题
1)JVM内存模型以及分区,需要详细到每个区放什么
2)堆里面的分区:Eden,survival from to,老年代,各自的特点。
3)GC的三种收集方法:标记清除、标记整理、复制算法的原理与特点,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4)Minor GC与Major GC分别在什么时候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