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常见的结构有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循环。
c语言中主要使用for,while,do while实现循环结构。现在我们分别介绍一下它们各自的用法和具体例题中的应用。
一.for
1)for的语法
for(变量赋值;判断的条件;执行的操作)
{
语句;
}
例如想要产生1-10的数字,如图所示顺序123 23 23直到不符合条件跳出循环。
2)for例题
eg1.打印9*9的乘法口诀表
思路就是先产生1~9的数字,这里用到i的循环,输出了行。
然后由于乘法口诀表中不重复,列数应小于等于行数,所以用到j的循环,输出1~i列。
%2d是限制输出的最小长度为2个字节,并在每一行的循环体里面加入换行,使其更美观。
eg2.打印100-200的素数
/*
思路:
素数:即质数,除了1和自己之外,再没有其他的约数,则该数据为素数,具体方式如下
*/
//方法一:试除法
int main()
{
int i = 0;
int count = 0;
// 外层循环用来获取100~200之间的所有数据,100肯定不是素数,因此i从101开始
for(i=101; i<=200; i++)
{
//判断i是否为素数:用[2, i)之间的每个数据去被i除,只要有一个可以被整除,则不是素数
int j = 0;
for(j=2; j<i; j++)
{
if(i%j == 0)
{
break;
}
}
// 上述循环结束之后,如果j和i相等,说明[2, i)之间的所有数据都不能被i整除,则i为素数
if(j==i)
{
count++;
printf("%d ", i);
}
}
printf("\ncount = %d\n", count);
return 0;
}
//上述方法的缺陷:超过i一半的数据,肯定不是i的倍数,上述进行了许多没有意义的运算,因此可以采用如下
// 方式进行优化
如果i能够被[2, sqrt(i)]之间的任意数据整除,则i不是素数
原因:如果 m 能被 2 ~ m-1 之间任一整数整除,其二个因子必定有一个小于或等于sqrt(m),另一个大于或等于 sqrt(m)。
*/方法二
int main()
{
int i = 0;
int count = 0;
for(i=101; i<=200; i++)
{
//判断i是否为素数
//2->i-1
int j = 0;
for(j=2; j<=sqrt(i); j++)
{
if(i%j == 0)
{
break;
}
}
//...
if(j>sqrt(i))
{
count++;
printf("%d ", i);
}
}
printf("\ncount = %d\n", count);
return 0;
}
//方法三
/*
继续对方法二优化,只要i不被[2, sqrt(i)]之间的任何数据整除,则i是素数,但是实际在操作时i不用从101逐渐递增到200,因为出了2和3之外,不会有两个连续相邻的数据同时为素数
*/
int main()
{
int i = 0;
int count = 0;
for(i=101; i<=200; i+=2)
{
//判断i是否为素数
//2->i-1
int j = 0;
for(j=2; j<=sqrt(i); j++)
{
if(i%j == 0)
{
break;
}
}
if(j>sqrt(i))
{
count++;
printf("%d ", i);
}
}
printf("\ncount = %d\n", count);
return 0;
}
eg3.计算1/1-1/2+1/3-1/4+1/5 …… + 1/99 - 1/100 的值,打印出结果
/*
思路:
1. 从上述表达式可以分析出
a. 该表达式主要由100项,奇数项为正,偶数项为负
2. 设置一个循环从1~100,给出表达式中的每一项:1.0/i, 注意此处不能使用1,否则结果全部为0
然后使用flag标记控制奇偶项,奇数项为正,偶数项为负
然后将所有的项相加即可
*/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i = 0;
double sum = 0.0;
int flag = 1;
for(i=1; i<=100; i++)
{
sum += flag*1.0/i;
flag = -flag;
}
printf("%lf\n", sum);
return 0;
}
eg4.
用C语言在屏幕上输出以下图案:
思路:
仔细观察图形,可以发现,此图形中是由空格和*按照不同个数的输出组成的。
上三角:先输出空格,后输出*,每行中
空格:从上往下,一行减少一个
*:2*i+1的方式递增
下三角:先输出空格,后输出*,每行中
空格:从上往下,每行多一个空格
*: 从上往下,按照2*(line-1-i)-1的方式减少,其中:line表示总共有多少行
按照上述方式,将上三角和下三角中的空格和*分别输出即可。
*/
int main()
{
int line = 0;
int i = 0;
scanf("%d", &line);//7
//打印上半部分
for(i=0; i<line; i++)
{
//打印一行
//打印空格
int j = 0;
for(j=0; j<line-1-i; j++)
{
printf(" ");
}
//打印*
for(j=0; j<2*i+1; j++)
{
printf("*");
}
printf("\n");
}
//打印下半部分
for(i=0; i<line-1; i++)
{
//打印一行
int j = 0;
for(j=0; j<=i; j++)
{
printf(" ");
}
for(j=0; j<2*(line-1-i)-1; j++)
{
printf("*");
}
printf("\n");
}
return 0;
}
二.do while语句
1).do while语法
do
{
语句
}
while(表达式)
先进入循环体,在执行判断表达式。表达式为真,就会执行下一次,为假就不再循环。所以do while 的循环体至少执行一次。
2)do while 例题
eg5.实现一个游戏菜单
三.while语句
1)while的语法
while(循环的条件)
{
语句
}
注:后面必须跟语句 无语句放置一个单独分号
2)while的例题
eg6.输入两个升序排列的序列,将两个序列合并为一个有序序列并输出。
输入包含三行,第一行包含两个正整数n, m,用空格分隔。n表示第二行第一个升序序列中数字的个数,m表示第三行第二个升序序列中数字的个数。
第二行包含n个整数,用空格分隔。
第三行包含m个整数,用空格分隔。
输出描述:
输出为一行,输出长度为n+m的升序序列,即长度为n的升序序列和长度为m的升序序列中的元素重新进行升序序列排列合并。
示例1
输入:
5 6 1 3 7 9 22 2 8 10 17 33 44
复制输出:
1 2 3 7 8 9 10 17 22 33 44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n = 0;
int m = 0;
int arr1[1000] = {0};
int arr2[1000] = {0};
//输入
scanf("%d %d", &n, &m);
int i = 0;
for(i=0; i<n; i++)
{
scanf("%d", &arr1[i]);
}
for(i=0; i<m; i++)
{
scanf("%d", &arr2[i]);
}
//处理
int j = 0;
i = 0;
while(i<n && j<m)
{
if(arr1[i] < arr2[j])
{
printf("%d ", arr1[i]);
i++;
}
else
{
printf("%d ", arr2[j]);
j++;
}
}
if(i == n)
{
for(; j<m; j++)
{
printf("%d ", arr2[j]);
}
}
else
{
for(; i<n; i++)
{
printf("%d ", arr1[i]);
}
}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