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插入 希尔排序 直接插入 链表插入


插入排序分为
1.直接插入排序,
2.二分插入排序(又称折半插入排序),
3.链表插入排序,
4.希尔排序(又称缩小增量排序)

直接插入


分析:

直接插入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插入排序法,其基本思想是:把待排序的记录按其关键码值的大小逐个插入到一个已经排好序的有序序列中,直到所有的记录插入完为止,得到一个新的有序序列!

示意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希尔排序


分析:
1.希尔排序是希尔(Donald Shell) 于1959年提出的一种排序算法。希尔排序也是一种插入排序,它是简单插入排序经过改进之后的一个更高效的版本,也称为缩小增量排序。
2.基本思想:希尔排序是把记录按下标的一定增量分组,对每组使用直接插入排序算法排序;随着增量逐渐减少,每组包含的关键词越来越多,当增量减至1时,整个文件恰被分成-一组,算法便终止
示意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现编码: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Shell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 8, 9, 1, 7, 2, 3, 5, 4, 6, 0 };
		
		// 创建要给10个的随机的数组
		int[] arr = new int[10];
		for (int i = 0; i < 10; i++) {
			arr[i] = (int) (Math.random() * 10); // 生成一个[0, 10) 数
		}
		
		shellSort(arr); //交换式
		shellSort2(arr);//移位方式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

	// 使用逐步推导的方式来编写希尔排序
	// 希尔排序时, 对有序序列在插入时采用交换法, 
	// 思路(算法) ===> 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shellSort(int[] arr) {
		
		int temp = 0;
		int count = 0;
		// 根据前面的逐步分析,使用循环处理
		for (int gap = arr.length / 2; gap > 0; gap /= 2) {
			for (int i = gap; i < arr.length; i++) {
				// 遍历各组中所有的元素(共gap组,每组有个元素), 步长gap
				for (int j = i - gap; j >= 0; j -= gap) {
					// 如果当前元素大于加上步长后的那个元素,说明交换
					if (arr[j] > arr[j + gap]) {
						temp = arr[j];
						arr[j] = arr[j + gap];
						arr[j + gap] = temp;
					}
				}
			}
			System.out.println("希尔排序第" + (++count) + "轮 =" + Arrays.toString(arr));
		}

	}
	
	//对交换式的希尔排序进行优化->移位法
	public static void shellSort2(int[] arr) {
		
		// 增量gap, 并逐步的缩小增量
		for (int gap = arr.length / 2; gap > 0; gap /= 2) {
			// 从第gap个元素,逐个对其所在的组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for (int i = gap; i < arr.length; i++) {
				int j = i;
				int temp = arr[j];
				if (arr[j] < arr[j - gap]) {
					while (j - gap >= 0 && temp < arr[j - gap]) {
						//移动
						arr[j] = arr[j-gap];
						j -= gap;
					}
					//当退出while后,就给temp找到插入的位置
					arr[j] = temp;
				}

			}
		}
	}

}
/*控制台展示*/
希尔排序第1=[2, 2, 3, 6, 6, 2, 6, 7, 7, 9]
希尔排序第2=[2, 2, 3, 2, 6, 6, 6, 7, 7, 9]
希尔排序第3=[2, 2, 2, 3, 6, 6, 6, 7, 7, 9]
[2, 2, 2, 3, 6, 6, 6, 7, 7, 9]

二分插入


分析:
1.二分插入排序,改进插入直接插入排序 在新元素插入到已序数组时,用二分法查找插入的位置
2. 最好情况:每次插入的位置k都是已序数组的最后的位置,则无需再执行移位赋值操作 O(n*log2n)
3. 最坏情况:每次插入的位置k都是已序数组的最前的位置,则整个已序数组需要移位赋值 O(n^2)
思路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现代码

public class insertSort11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new int[10];
		//random array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 {
			Random rd = new Random();
			a[i] = rd.nextInt(10);
		}
		System.out.println("随机的数组 :");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二进制插入排序后 :");
		//插入排序
		// 外循环规定从第二个元素开始,将元素插入到已排好的数组中
		for (int i = 1; i < a.length; i++) {
			//得到插入的位置
			int k = findByBinary(a, i);
			//保存a[i]
			int key = a[i];
			//元素后移
			for (int j = i - 1; j >= k; j--) {
				a[j + 1] = a[j];
			}
			a[k] = key;
		}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
	}

	public static int findByBinary(int[] a, int i) {
		int highIndex = i - 1;
		int lowIndex = 0;
		int mid = -1;
		while (lowIndex <= highIndex) {
			mid = (highIndex + lowIndex) / 2;
			if (a[i] >= a[mid]) {
				//若相等,保证新元素插在旧元素后面
				lowIndex = mid + 1;
			} else {
				highIndex = mid - 1;
			}
		}
		return lowIndex;
	}
}

链表插入


分析:
通俗来说: 用插入排序对链表排序
举个例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将待插入数3拿出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将比3大的数字往后挪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将待插入数3插入空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此类推到最后一个元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现代码:

/*
ListNode
*/
public class ListNode {
    int val;
    ListNode nextNode;
    ListNode(int val) {
        this.val = val;
        this.nextNode = null;
    }
}


public class Graph1 {
	/*
	1.首先判断head是不是空,为空就直接返回null
2.然后从head.next开始循环遍历,删除相等于val的元素
3.最后判断head是否和val相等,若相等,head = head.next
(这里最后判断head是有原因的,因为head只是一个节点,只要判断一次,如果最先判断head就比较麻烦,因为如果等于val,head就要发生变化)
这里也体现出为什么设计链表的时候要空出一个头结点
	 */
	static ListNode  head=null;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int[] input=new int[]{1,2,3,3,4,4,5};
		ListNode listNode=buildListNode(input);
		head=listNode;
		while(listNode!=null){
			System.out.println("val"+listNode.val+"/listNode"+listNode.nextNode);
			listNode=listNode.nextNode;
		}
		head=removeElements(head,3);
		listNode=head;
		while(listNode!=null){
			System.out.println("val"+listNode.val+"/listNode"+listNode.nextNode);
			listNode=listNode.nextNode;
		}

	}
	private static ListNode buildListNode(int[] input){
		ListNode first = null,last = null,newNode;
		int num;
		if(input.length>0){
			for(int i=0;i<input.length;i++){
				newNode=new ListNode(input[i]);
				newNode.nextNode=null;
				if(first==null){
					first=newNode;
					last=newNode;
				}
				else{
					last.nextNode=newNode;
					last=newNode;
				}

			}
		}
		return first;
	}
	private static ListNode removeElements(ListNode head,int val){
		if(head==null){
			return null;
		}
		ListNode p=head,q=head.nextNode;
		while(q!=null){
			if(q.val==val){
				p.nextNode=q.nextNode;
				q=q.nextNode;
			}else{
				p=p.nextNode;
				q=q.nextNode;
			}
		}
		if(head.val==val){
			return head.nextNode;
		}
		return head;

	}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数据结构》实验题目 实验一 学生成绩管理(链表) 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单链表操作的基本算法实现。  实现功能:以带表头结点的单链表为存储结构,实现如下学生成绩管理的设计要求。  实验机时:6  设计要求: (1)定义学生成绩链表结点结构类型,以xscjList和*XscjLink命名,数据域:学号NO、姓名Name、手机号MTel、邮箱地址Email、籍贯 BornAddr、A分成绩AScore、B分成绩BScore,指针域:*next; (2)实现创建学生成绩链表函数void Build(XscjLink &T),输入学号、姓名、手机号、邮箱地址、籍贯、A分成绩、B分成绩,建议用文件操作来输入数据; (3)实现函数void Update(XscjLink T, char *Name, float *ScoreA),将姓名为Name的学生的A分成绩改为ScoreA; (4)实现输出学生成绩信息void OutPut(XscjLink T),输出所有学生的学号、姓名、手机号、邮箱地址、籍贯、A分成绩、B分成绩; (5) 实现函数void Insert(XscjLink T, char *Name, char *No),插入学号为NO,姓名为Name学生信息,将链表中学号≤NO的结点放到该结点的前面,将学号>NO的结点放到该结点后面; (6)实现函数void Sort(XscjLink T),将该学生按照B分成绩进行非递减排序; (7)实现函数void Merge(XscjLink &T1;, XscjLink &T2;),将两个按B分成绩非递减排序的学生成绩单合并为一个按B分成绩非递增排序的通讯录,B分成绩相同且学号相同的成绩记录在结果中只保留一个;要求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不超过两个链表的长度之和O(m+n); (8)实现函数int Count(XscjLink T);统计籍贯是“广州”的学生人数; (9)实现函数void MoveK(XscjLink T, int k),将学生成绩链表中倒数第k个结点之后的所有结点移到头结点后面(保持结点间的先后顺序),注意:严禁采用先计算链表长度n再减k(即n-k)的方法;要求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不超过个链表的长度O(n); (10)实现函数void ReverseN(XscjLink T),将学生成绩链表的正中间位置结点之后的全部结点倒置,注意:严禁采用先计算链表长度n再除以2(即n/2)的方法;要求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不超过个链表的长度O(n); (11)主控函数main()调用以上函数,分别输出(2)、(3)、(5)、(6)、(7)、(8)、(9)(10)处理后的链表内容、输出籍贯是“广州”的学生人数。 可能用到的函数: 从文件中读取学生成绩数据:fscanf(文件指针,"%s %s %s %s %s %f %f", p->NO, p->Name, p->Mtel, p->Email, p-> BornAddr, p->AScore, p->BScore); 输出学生成绩数据:printf("%s %s %s %s %s %f %f", p->NO, p->Name, p->Mtel, p->Email, , p-> BornAddr, p->AScore, p->BScore); 字符串赋值函数:char * strcpy(char *, const char *); 字符串比较函数:int strcmp(const char *, const char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定义学生成绩链表结点结构 typedef struct XscjNode { char NO[10]; //学号 char Name[16]; //姓名 char MTel[11]; //手机号 char EMail[16]; //邮箱地址 char BornAddr[20]; //籍贯(值域:"北京"、"上海"、"大连"等等,只写城市名称) float AScore; // A分成绩 float BScore; //B分成绩 struct XscjNode *next; //指针域 }XscjList, *XscjLink; 实验二 Huffman编码(二叉树) 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二叉树应用(Huffman编码)的基本算法实现。  实现功能:对输入的一串电文字符实现Huffman编码,再对Huffman编码生成的代码串进行译码,输出电文字符串。实现功能如下: • Huffman树的建立 • Huffman编码的生成 • 编码文件的译码  实验机时:10  设计思路: 数据结构: #define n 100 //叶子结点数 #define m 2*n-1 // Huffman树中结点总数 typedef struct { char data; 字符 int weight; //权值 int lchild , rchild , parent; //左右孩子及双亲指针 }HTNode; //树中结点类型 typedef HTNode HuffmanTree[m+1]; //0号单元不用 主要实现函数:  统计字符串中字符的种类以及各类字符的个数的函数  构造Huffman树的函数  Huffman编码的函数  建立正文的编码文件的函数  代码文件的译码函数  主函数 实验三 各种排序方法的比较 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内部排序算法的实现。  实现功能:编制一个演示内部排序算法比较的程序。要求通过编写程序实现起泡排序直接插入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排序、堆排序等常用的内部排序算法,并通过样本数据比较各个算法的时空特性  实验机时:4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