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终端设备: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PDA 电话、智能电话。
通信链路:光纤、铜缆、无线电、卫星。
通信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

端系统通过通信链路和分组交换剂连接到一起。
两种著名的分组交换机:路由器和链路层交换机。
端系统通过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接入因特网。

TCP(传输控制协议)和 IP(网际协议)协议是因特网中两个最为重要的协议。

IETF 的标准文档被称为请求评论(Request For Comment)。

因特网:万网之网
公共的 Internet(因特网)
专有的 Intranet(内联网)

什么是协议?
为了发和收数据信息。
TCP、IP、HTTP、FTP、PPP(点对点)

协议三要素:
1. 语义(做什么)。用于解释比特流的每一部分意义。
2. 语法(怎么做)。是用户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以及数据出现的顺序的意义。
3. 时序(什么时候做)。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一个协议定义了在两个和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以及在报文传输和/或接收或其他事件方面所采取的动作。

与因特网相连的计算机等设备通常称为端系统。
端系统也称为主机。
主机有时有被进一步划分为:客户机和服务器

客户机-服务器因特网应用程序是分布式应用程序。

接入网,即将端系统连接到边缘路由器的物理链路。
边缘路由器是端系统到任何其他远程端系统的路径上的第一台路由器。

网络接入大致分为:
1. 住宅接入。将家庭端系统与网络相连。
2. 公司接入。将商业或教育机构中的端系统与网络相连。
3. 无线接入。将移动端系统与网络相连。

带宽:独享还是共享。
WAN:广域网
LAN:局域网
MAN:城域网
PAN:个人网

物理媒体
1. 有线传输介质。
  (1).同轴电缆
  (2).双绞线
  (3).光纤
2. 无线传输介质。
  (1).卫星
  (2).微波
  (3).红外线

双绞铜线
1. 屏蔽双绞铜线(STP)-----以铝箔屏蔽以减少干扰
2. 非屏蔽双绞线(UTP)

直连网线(不同类)
交叉网线(同类)

实现交换的方法只要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数据交换技术
1、 电路交换
2、 存储转发交换(报文交换、报文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的工作原理(特点:面向连接)
1. 线路建立阶段
2. 数据传输阶段
3. 线路释放阶段

电路交换的通信子网
1. 通信子网结点是电子或机电结合的交换设备,可以完成输入和输出的物理连接。
2. 通信子网中的结点不能存储数据与改变数据内容,并不具备差错控制能力。

存储转发方式是物联网基本交换方式。
分组交换称为当前计算机网络中基本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是基于标记的(首部----含有地址控制信息)

多数分组交换机在链路的输入端使用存储转发传输。

存储转发的分类:
1. 报文传输:不管发送的数据的长度多少,都可以把它作为一个逻辑单元发送。
2. 报文分组传输:限制一次传输数据的最大长度,如果传输数据超过规定的最大长度,发送结点就将它分成多个报文分组发送。
存储转发方式和线路交换方式的主要区别:
1. 发送的数据和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信息按照一定格式组成一个逻辑单元(报文或报文分组)进入通信子网。
2. 通信子网中的结点是通信控制处理机,它负责完成数据单元的接收,差错校验,存储路径和转发功能。

在通信控制处理剂(CCP)的输入和输出端口之间没有直接连线
CCP 处理分组的过程是:
1. 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存储)
2. 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
3. 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

存储转发的优点
1. 线路利用率高,提高系统效率
2. 可以动态选择通过通信子网的最佳路径
3. 通信子网中的结点可以对不同通信速率的线路进行速率交换,也可以对不同数据代码格式进行变换
4. 可以平滑通信量
5. 通信子网中的结点可以进行差错校验和纠错处理,能提高系统可靠性
6. 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实质上市采用了在数据通信中断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的策略

计算机网络从功能的角度换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负责数据处理的主计算机和终端
通信子网:负责数据通信处理的通信控制处理机和通信线路

速率:即数据率或比特率,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速率的单位是 b/s、Kb/s、Mb/s、Gb/s

带宽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千赫、兆赫、吉赫)
现在的带宽是指数字通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词,单位是“比特每秒”
带宽线路:可通过较高数据率的线路。

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
1.传播速率。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2.传输速率。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也叫做传输速率(比特/秒)

四种时延
1.传输时延(发送时延 )。
  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2.传播时延。
  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信号传输速率(即发送速率)和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3.处理时延。
  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4.排队时延。
  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
  排队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中当时的通信量。

总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传输时延+传播时延

吞吐量(throughput)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服务和协议:
1、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2、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OSI 七层模型

1.物理层:
  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结点之间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
  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物理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比特。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实现两个相邻的机器间的无差错的传输。
  通过对物理层提供的原始比特流传输服务的加强,向网络层提供服务。
  为实现相邻节点间的无差错传输,数据链路层最小提供了成帧、物理寻址、确认、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机制。
  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
3.网络层:
  主要涉及在通信子网中选择一条合适的路径,使发送端传输层所传下来的数据能够通过所选择的路径到达目的端。
  网络层数据传输单位是分组(Packet)。
4.传输层:
  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end-to-end)服务;
  传输层负责将完整的报文进行源到目的端的交付即提供可靠的进程到进程的报文交付。
  传输层为了向会话层提供可靠的端到端传输服务,也使用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机制。
  OSI 七层模型中承上启下的层,它下面的三层主要面向网络通信,以确保信息被准确有效地传输;
  它上面的三个层次则面向用户主机,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
  传输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关键的一层。
5.会话层:
  负责维护两个结点之间会话连接的建立、管理和终止,以及数据的交换.
  为表示层提供服务
6.表示层:
  表示层关心的是所传送数据的语法和语义。
  完成语法格式的转换
7.应用层:
  为应用程序提供了网络服务;
  建立传输错误纠正与保证数据完整性的控制机制。


TCP/IP 四层体系结构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提供进程间可靠的传输服务。

传输层包括 TCP 和 UDP 两种传输协议:
TCP 是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可靠的传输)
UDP 是无连接的传输协议。(不可靠的传输)

TCP 和 UDP 都用端口(port)号来识别应用层实体,以便准确地把信息提交给上层对应的协议(进程)。

IP 协议是一种不可靠、无连接的网络层协议。

网际层的四个主要协议

四层模型的核心协议:TCP/IP

五层因特网协议栈

网络数据传输的过程
1.发送方从上到下依次打包
2.接收方从下到上依次解包
  • 2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