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为王的时代,爬虫成为获取信息的利器。然而,随着网站对数据价值的愈发重视,反爬虫机制也愈发复杂和精细。从简单的 IP 限制,到高级的行为分析和 JavaScript 加密,反爬技术层出不穷。
本文将系统梳理常见的反爬技术,并逐一解析其原理与绕过思路,帮助你在“爬虫 vs 反爬”的博弈中,构建更稳定、高效、隐蔽的爬虫系统。
🧱 一、常见反爬技术盘点
1. User-Agent 检测
原理:服务器检查请求头中的 User-Agent,判断是否为浏览器访问,识别脚本爬虫(如 python-requests、curl)。
应对策略:
- 设置常见浏览器 UA(如 Chrome、Firefox):
headers = {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Chrome/115.0.0.0 Safari/537.36'
}
- 随机切换 UA(可结合 fake-useragent 库)。
2. Referer 来源检查
原理:检查请求的来源页面(Referer),如果不是从网站内部跳转,可能判定为异常请求。
应对策略:
- 模拟来源页:
headers['Referer'] = 'https://target-site.com/homepage'</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101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