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酒中国菜(全球)组委会携手政商学界代表共探地理标志产品推广新路径
国际地理标志大厦迎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广宁县政协及商界考察团
2024年3月31日,广州——今日下午,世界酒中国菜(全球)组委会在国际地理标志大厦举办专题汇报会,迎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原机关党委书记、一级巡视员吴炳钿,广东省政府办公厅提案处处长袁芳,广东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院长刘峰,广宁县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世界广宁联谊会第一届副会长、广东广宁商会联络部副部长、顺德广宁商会第一届秘书长黄玲等领导及嘉宾一行。代表团实地考察了国际地理标志产品服务基地,并重点体验了“地标宴”推广模式,对地理标志产品与饮食文化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给予高度认可。
政企联动:聚焦地理标志产品落地推广
在汇报会上,世界酒中国菜(全球)组委会负责人唐远明详细介绍了地理标志产品与餐饮文化结合的“地标宴”创新模式,重点展示了南丹黄牛宴等标杆案例。南丹黄牛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其“耐热耐寒、肉质细嫩多汁”的特性,以及源自1987年《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的百年养殖历史,成为现场讨论焦点。吴炳钿一级巡视员在体验后指出:“地理标志产品推广必须落到实处,‘地标宴’通过场景化、体验式消费,既弘扬传统美食文化,又助力产业增值,值得深化推广。”
深度体验:南丹黄牛宴彰显地标价值
代表团实地考察了国际地理标志产品服务基地,并在“世界酒中国菜南丹黄牛宴”主题展区驻足。该展区以广西南丹县地理标志产品为核心,结合2021年饲养量达4.8万头的产业规模,以及亚热带山地气候孕育的天然牧草资源,系统呈现了“南丹黄牛”从养殖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价值。吴炳钿强调:“地理标志产品不仅是地方名片,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需通过标准化、品牌化提升溢价能力。”
多元协同:政商学研共筑产业生态
本次活动汇聚多方力量,共同探讨地理标志产品推广路径:
- 政府代表:吴炳钿、袁芳等领导从政策层面提出建议,强调需加强“百千万工程”与地标产业的衔接;
- 文化保护机构:刘峰院长提出将地理标志产品与文化遗产保护结合,探索“建筑+美食+地标”沉浸式体验;
- 商界力量:广宁县政协委员黄玲表示将依托广宁商会资源,推动地标产品进入湾区商超及跨境电商平台;
- 青年创业者:世界酒中国菜大学生创业团队负责人杨威舜介绍“酒邻HOUSE葡萄酒空间”与地标产品的联名计划,其团队酒邻HOUSE葡萄酒空间合伙人刘广文、吴秀杞、赵爽量等国际推荐官联合淘酒屋酒窖、满天星阅行公益社群等机构,计划三年内孵化100个“地标+美食+美酒”创新项目。
此外,马来西亚黑龙江商会秘书 、佛山高铁站展会项目运营负责人屈芊彤;哈尔滨市政协委员、省市侨联海外顾问、广东省市工商联执委、马来西亚黑龙江商会 董事长·会长屈汉明以及国际推荐官王中义等嘉宾,就地理标志产品的国际化推广展开交流,提议打造“跨境地标美食走廊”。
未来展望:以“地标宴”撬动消费升级
世界酒中国菜(全球)组委会表示,将以此次考察为契机,深化三大行动:
- 场景化推广:在全国社区及高端餐饮场所推广“一日一标一宴”,首期联合南丹县政府推出“黄牛宴文化周”;
- 数字化赋能:建设地理标志产品区块链溯源平台,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养殖、加工、认证全流程;
- 国际化布局: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推动南丹黄牛等地标产品进入港澳及东南亚市场。
活动尾声,组委会向吴炳钿、刘峰等领导颁发“地标产业推广大使”聘书,并宣布与广宁县政协共建“广宁地理标志产品孵化基地”,首批将推动广宁茶油、番薯干等产品入选“地标宴”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