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不少于500字)
(一)背景
维吾尔族如齐那乌苏尔(维吾尔语,意为顶碗舞)作为古老的民间舞蹈之一,有着较为显著的艺术特色,起源于古龟兹,后流行于库车、喀什、伊犁等地区,成为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1],是新疆多元文化交融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缩影。吸纳了民间杂技艺术的精髓,粗犷中含有一丝柔情,奔放中透着一种细腻,展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这一舞蹈形式,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包容性和创新性。
2008年,新疆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加强政策立法。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制度保障[2]。2010年6月,库车“维吾尔族顶碗盘子舞”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努尔萨罕·巴哈吾东是第四代传承人,这不仅是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认可,也是对维吾尔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肯定。新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传统的代表性民间舞蹈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这些传统舞蹈产生兴趣。在众多维吾尔族舞蹈形式中,《顶碗舞》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技巧吸引了广泛的关注,成为维吾尔族舞蹈中极具代表性的节目之一[4]。
《顶碗舞》通过表演者在顶部平衡多个碗的技巧,展示了舞蹈的灵活性和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此舞蹈不仅展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风貌和文化特征,还反映了其在生产、生活及节日庆典中的重要角色。旋转是应用于维吾尔族舞蹈技巧当中一个重要内容,维吾尔族文化中,旋转常常象征着生命的循环、自然的和谐与民族的团结,它不仅是舞者在表演中展现自我魅力的关键,更是对舞者身体控制能力和艺术表现力的综合考验[5]。在相关学术研究中,有学者写到《浅析维吾尔族顶碗舞的文化根源及其艺术特色》(王一涵 2021)、《试析当代维吾尔族『顶碗舞』的传承创新》 (张铭 2018)、《多元文化视域下维吾尔族顶碗舞的表演风格探究》(郭梦瑶 2021),但均未提到维吾尔族顶碗舞旋转技巧的运用,本次研究深入旋转技巧的具体运用。
(二)研究目的
本论文将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运用自身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在传统文化不断被重视和传承的当下,深入研究《顶碗舞》中的旋转技巧,有助于揭示其舞蹈艺术的深层魅力,不仅是对该艺术形式的学术探索,也是对维吾尔族文化的一种认同和尊重,还能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与传播。
(三)研究意义
维吾尔族舞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维吾尔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和情感。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传统艺术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研究《顶碗舞》中的旋转技巧不仅有助于保留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还能为当代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视角。
1.理论意义:通过本次论文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维吾尔族的文化,强调《顶碗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促进对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
2.实践意义: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学习,更好地理解维吾尔族舞蹈在舞台上的表现力和感染力&#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