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版权声明 2
摘要 3
表目录 6
图目录 6
第一章 绪论 7
1.1 研究背景 7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0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 10
1.4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11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3
2.1 管理者薪酬 13
2.1.1 管理者薪酬的构成 13
2.1.2 股权激励 13
2.1.2.1 股权激励的模式 14
2.1.2.2 股权激励的效果 15
2.1.3 薪酬业绩敏感性 15
2.2 从众行为 18
2.2.1 从众行为的定义 18
2.2.2 从众行为的分类 18
2.2.3 从众行为的存在性 19
2.2.4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21
2.2.5 从众行为的经济后果 23
2.3 产业政策 24
2.3.1 产业政策的定义 24
2.3.3 产业政策的影响 24
2.4 文献评述 25
第三章 研究假设及实证研究设计 26
3.1 研究假设 26
3.2 实证研究设计 28
3.2.1 数据选择及处理 28
3.2.2 变量定义 29
3.2.3 模型建立及研究设计 37
第四章 回归结果分析 39
4.1 描述性统计 39
4.2 相关系数分析 39
4.3 模型检验 43
4.4 多元回归分析 44
第五章 稳健性检验 47
5.1 变换薪酬业绩敏感性的衡量方法 47
5.2 从众投资事后检验方法 49
5.3 变换样本区间 51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53
6.1 主要研究结论 53
6.2 政策建议 54
6.3 研究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54
参考文献 56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
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目前所掌握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尚未发现其他作者对薪酬业绩敏感性与管理者从众行为的关系做出相关研究。本文通过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对薪酬业绩敏感性如何影响在不同产业政策下表现出的不同从众投资行为进行实证分析,观察了两者关系的差异,并阐释背后的机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薪酬激励特别是股权激励有效性的认识,对于高管人员薪酬设计和企业激励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本文梳理了从众行为与羊群行为的区别,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从众行为的外延,纠正了对其理解的偏差。羊群行为指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投资者受到投资情绪的驱动,在相同的时期内通过模仿他人行动、或者过度依赖舆论而不考虑私有信息和自身判断做出自己投资决策的一种非理性行为。而从众行为表现为群体的一致性,进一步,根据决策过程中投资者之间是否相互影响以及行为动机和经济后果可以分为“真实从众行为”和“伪从众行为”以及“理性”和“非理性”的从众行为。羊群行为只是从众行为的一种表现而已。
第三,以往文献对薪酬业绩敏感性的衡量仅局限在高管的货币薪酬与股票薪酬,并未将高管持有公司股票期权的价值考虑在内。本文认为随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的颁布,股东对高管股权激励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股票期权激励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因此本文基于Black-Scholes公式对期权的薪酬业绩敏感性进行测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第四,本文结合了我国国情,通过对有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和没有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对企业进行了细分,从产业政策的视角研究了股权激励对从众投资的影响机制。
1.4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本文共有六个章节,各章节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对论文的研究背景、薪酬绩效敏感性、产业政策与管理者从众投资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简要介绍了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首先回顾了关于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国内外研究,从管理者薪酬构成、股权激励等角度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其次,回顾了从众行为的相关研究,从从众行为的定义、分类、存在性、产生原因以及经济后果进行了总结,提出从众行为与羊群行为的异同。再次,对产业政策定义及其影响的文章进行梳理,指出产业政策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从众行为,为下一章提出研究假设提供文献支持。
第三章为“研究假设和实证研究设计”,基于上一章的文献回顾以及逻辑推理,提出本文的三个假设。同时,介绍数据的选取及处理方法,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选取和计算,以及回归模型。
第四章为“回归结果分析”,展示了描述性统计、相关系数分析、模型检验以及多元回归结果,并对实证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说明。
第五章为“稳健性检验”,通过改变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衡量方法,以及变换时间窗口重新进行回归分析,对结果的稳健性进行检验。
第六章为“结论与建议”,该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分析结论,为高管人员薪酬设计和企业激励实践提出政策建议,最后分析了本文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