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般都听过CPU的核心数和线程数,配过电脑的应该都知道,比如英特尔的CORE i9 14900K,它就有24核心32线程。但是这个CPU上才只有32线程,但是当我们打开任务管理器,去观察线程数却有几千或者几万个线程,如下图所示。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我们得知道几个概念。
一、进程和线程。
二、并行和并发。
三、CPU的核心和线程。
四、操作系统的线程。
我之前写过一篇博客,介绍过了前两个概念。这里我就直接引用一下。
一、进程和线程。
1.进程(Process)
定义:进程是操作系统中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独立的内存空间、文件描述符、全局变量等资源。
内存分配:进程有自己独立的地址空间。在一个进程内,任何内存的改变(如变量的更改)不会影响到其他进程。
资源开销:创建、销毁进程的开销较大,因为操作系统需要为进程分配和回收资源。
通信:进程间通信(IPC)比较复杂,常用的IPC机制包括管道、消息队列、共享内存、信号等。
执行方式:进程可以包含多个线程,进程的每个实例独立执行。
2.线程(Thread)
定义:线程是进程中的一个执行单元,是程序执行的最小单位。一个进程可以包含多个线程,这些线程共享进程的资源。
内存分配:同一进程中的线程共享地址空间、全局变量和文件描述符等资源。这意味着一个线程对某些变量的更改会影响到同一进程中的其他线程。
资源开销:创建、销毁线程的开销较小,因为线程之间共享进程的资源,不需要像进程那样分配独立的资源。
通信:线程之间的通信更简单,因为它们共享相同的内存空间,可以通过共享变量直接进行通信。
执行方式:线程是并发执行的,可以同时执行多个线程,以提高程序的并发性和性能。
二、并行和并发。
1.并发(Concurrency):
指在同一时间段内多个任务交替执行。从宏观上看,多个任务似乎在同时进行,但实际上可能在微观上是快速切换的。
适用于单核和多核系统。
2.并行(Parallelism):
指在同一时刻多个任务真正同时进行。通常需要多核或多处理器系统,每个任务在不同的核心或处理器上运行。
只能在多核或多处理器系统上实现。
三、CPU的核心和线程。
1.核心(Core):
CPU核心是中央处理器(CPU)中的一个独立计算单元。一个CPU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核心,每个核心都可以独立执行指令。
核心是CPU的物理计算单元,决定了CPU可以独立处理多少个任务。
2.CPU线程(Thread):
CPU线程是操作系统调度的基本单位,是程序执行流的最小单元。英特尔还有超线程技术,可以让一个物理核心处理两个或多个线程。这个原理是通过将每个物理核心虚拟化为两个逻辑核心,使得每个逻辑核心可以处理一个独立的线程,从而提高CPU的利用率。
四、操作系统的线程。
1.内核线程(Kernel Thread):
定义:由操作系统内核管理和调度的线程。
特点:线程的创建、销毁和调度由内核完成,内核线程可以直接利用多核CPU的优势。
优点:提供了较好的并发性和资源利用率。
缺点:内核线程的创建和切换有一定的开销。
2.用户线程(User Thread):
定义:在用户空间中实现的线程,由用户级线程库管理。
特点:线程的管理和调度在用户空间完成,操作系统内核并不知道用户线程的存在。
优点:用户线程的创建和切换开销小,效率高。
缺点:不能充分利用多核CPU的优势,需要依赖用户级线程库的调度算法。
3.混合线程(Hybrid Thread):
定义:结合内核线程和用户线程优点的线程模型。
特点:用户线程在用户空间中管理,但通过与内核线程映射实现多核利用。
优点:既能高效管理线程,又能利用多核CPU。
缺点:实现较复杂,可能引入额外的开销。
好了,知道了以上概念就可以理解CPU的线程和操作系统的线程的关系了。
我们经常说系统的线程是并行的,但其实实际上只有CPU的线程才能真正的并行,他们可以在同一时间处理不同的任务。
五、操作系统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线程
1. 并发执行
多任务处理:现代操作系统需要同时运行多个应用程序和服务。例如,用户可能在浏览网页的同时播放音乐和下载文件。每个任务可以由不同的线程处理,以实现并行执行。
I/O操作:线程可以在等待I/O操作(如文件读写、网络通信等)时,不阻塞其他线程的执行。这种并发处理方式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整体性能。
2. 资源利用最大化
CPU利用率:多线程可以更好地利用多核处理器的计算能力。每个核心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线程,从而最大化CPU的使用率。
隐藏延迟:线程在等待某些资源(如I/O操作)时,其他线程可以继续执行,从而隐藏延迟提高系统吞吐量。
3. 简化编程模型
分工明确:将复杂任务拆分为多个线程,可以简化编程模型,使代码更易于编写、调试和维护。例如,一个GUI应用程序可以使用一个线程处理用户输入,另一个线程处理后台计算。
异步操作:通过使用线程,程序可以在等待耗时操作(如网络请求)时继续执行其他任务,提高应用程序的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
4. 系统服务和后台任务
操作系统服务:操作系统本身需要运行许多服务和后台任务(如文件系统监控、网络管理、安全防护等),这些任务通常由独立的线程处理。
守护线程:一些后台任务(如垃圾回收、日志记录、自动更新等)可以由守护线程(Daemon Thread)处理,这些线程在不干扰主任务的情况下执行后台任务。
5. 提高系统可靠性
隔离性:将不同的任务分配给不同的线程,可以提高系统的隔离性和稳定性。如果一个线程出现错误或崩溃,其他线程可以继续运行,避免整个系统的崩溃。
容错能力:多线程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容错能力,例如通过热备份和冗余设计,在一个线程出现问题时,另一个线程可以接管其任务。
六、操作系统是如何创建和处理那么多线程
1. 线程的创建
系统调用:应用程序通过系统调用(如pthread_create
或CreateThread
)向操作系统请求创建新线程。操作系统会为每个新线程分配必要的资源,如线程控制块(Thread Control Block,TCB)、栈空间等。
线程控制块(TCB):TCB存储线程的状态信息,如程序计数器、寄存器内容、栈指针、线程ID、优先级等。操作系统使用TCB来跟踪和管理线程。
2. 线程的调度
调度器:操作系统内核包含一个线程调度器,负责决定哪些线程可以运行以及运行的顺序。调度器根据调度算法(如先来先服务(FCFS)、时间片轮转(Round Robin)、优先级调度等)来选择要运行的线程。
上下文切换:当调度器选择一个新线程运行时,操作系统执行上下文切换(Context Switch)。这包括保存当前运行线程的上下文(如寄存器内容)到TCB,并加载新线程的上下文到CPU寄存器中。上下文切换允许操作系统在不同线程之间切换执行。
3. 线程的管理
线程状态:每个线程可以处于不同的状态,如就绪(Ready)、运行(Running)、等待(Waiting)、终止(Terminated)等。操作系统管理线程的状态转换,并维护多个队列(如就绪队列、等待队列)来组织不同状态的线程。
多核处理:在多核处理器系统中,操作系统可以将线程分配到不同的CPU核心上运行,实现并行处理。调度器负责平衡负载,确保所有核心都得到充分利用。
4. 线程的同步
锁和信号量:为了避免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共享资源导致的数据竞争,操作系统提供同步机制,如锁(Lock)、信号量(Semaphore)、条件变量(Condition Variable)等。线程可以使用这些机制来协调对共享资源的访问。
内存屏障:操作系统和硬件使用内存屏障(Memory Barrier)来确保内存操作的顺序性,避免由于CPU的指令重排或缓存引起的数据不一致问题。
5. 线程的终止
正常终止:线程可以通过执行完任务或显式调用终止函数(如pthread_exit
或ExitThread
)来正常终止。操作系统会释放与线程相关的资源。
异常终止:当线程遇到不可恢复的错误(如未捕获的异常),操作系统会终止线程,并释放资源。
所以CPU上的线程是物理意义上的线程,它们就像一个正正的工厂,在相互独立的处理任务。
而电脑内的线程是操作系统中的线程。线程在软件这个进程被启动时也会大量启动,通过操作系统对CPU时间片的管理,并发的执行软件中的线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