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开课后,同科组有很多同事提出了很多建议和意见:
一、李子厚老师:从作品共性得出人文主义内涵
二、张炜:善于引导、课件精美、情境设计
三、曾嵩:
- 引进研究生所学的情境教学法,适合学生认知水平
- 有互动,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四、彭海瑜:
1、结构完整:有课标、导学案、情境设计、课堂练习
2、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不同角度思考
建议:
一、应该是共性对比,不要把“明末清初进步思潮”和“文艺复兴”对比,可以“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对比。
二、漏了莎士比亚,其《威尼斯商人》割肉不得流血的情节体现人文主义
三、课本内容可以作为材料,比如《十日谈》和《最后晚餐》对作品内容的描述
四、为知识结构完整,可以下一节课总结,可以每一小节进行总结
五、是冲击封建神学,不是宗教神学
六、要更了解西方文化,看:
1、《西方哲学史》,比如笛卡尔用几何论证上帝
2、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梁漱溟代表作两三本。
以及经过时间的酝酿,和对信息技术用于教育教学的理解,笔者认为以后还是需要网上测试以保存学情,课上尽量录像保存教学映像,课后如果测试也可以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