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目的:
代码重用性,
可读性,
可扩展性,
可靠性,
高内聚,低耦合

设计模式基本原则:(设计模式为什么这样设计的原则)
(1)单一职责原则:对类来说,即一个类应该只负责一个职责。如类A负责两个不同职责:职责1,职责2;当职责1需求变更而改变A时,可能造成职责2执行错误,所以需将类A的粒度分解为A1,A2
(2)接口隔离原则: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即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public class demo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 a = new A();
	a.depend1(new B());
}

}

-------------.00000000000-
interface Interface1 {
void operation1();

void operation2();

	}

	interface Interface2 {
	void operation3();
}

class B implements Interface1, Interface2 {
	public void operation1() {
		System.out.println("B");
	}

	public void operation2() {
		System.out.println();
	}

	public void operation3() {
	}
}

class C implements Interface2 {

	public void operation3() {
		System.out.println();
	}
}

class A {
	// 通过接口依赖类B
	public void depend1(Interface1 i) {
		i.operation1();
	}

	public void depend2(Interface1 i) {
		i.operation2();
	}

	public void depend3(Interface2 i) {
		i.operation3();
	}
}

class D {

	public void depend4(Interface2 i) {
		i.operation3();
	}
}

(3)依赖倒转原则: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依赖倒转的中心思想是面向接口编程;

  		interface I{
	public void open(F f);
	public void open();
	public void setF(F f2);
}
interface F{
	public void close();
}
class ab implements F{
	public void close(){}
}
class ap implements I{
	//接口传递
	public void open(F f){
		f.close();
	}
	//通过构造器依赖
	public F f1;
	public ap(F f1){
		this.f1=f1;
	}
	//通过setter方法
	public void setF(F f2){
		this.f1=f2;
	}
	
	
	public void open(){
		f1.close();
	}
}

(4)里式替换原则
所有引用基类的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如果对每个类型为T1的对象o1,都有类型为T2的对象o2,使得以T1定义的所有程序p在所有的对象o1都代换成o2时,程序p的行为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类型T2是类型T1的子类型;
在使用继承时,遵循里式替换原则在子类中尽量不要重写父类的方法
继承实际上让两个类的耦合性增强了,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聚合、组合、依赖来解决问题。

		class Base{
	public void fun1(){}
}
class Person1{
	public void fun2(){
		
	}
}
class Person2{
	//使用组合关系使用Person1的方法
	private Person1 p=new Person1();
	public void fun3(){
		p.fun2();
	}
}

(5)开闭原则
一个软件实体如类,模块和函数应该是对扩展开放(对提供方),对修改关闭(对使用方)。用抽象构建框架,用实现扩展细节。
当软件需要变化时,尽量通过扩展软件实体的行为来实现变化,而不是通过修改已有的代码来实现变化。
编程中遵循其他原则,以及使用设计模式的目的就是遵循开闭原则。
(6)迪米特法则
一个对象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
类与类关系越密切,耦合度越大
迪米特原则又称最少知道原则,即一个类对自己依赖的类知道的越少越好;对于被依赖的类不管多么复杂,都尽量将逻辑封装在类的内部,对外处理提供public方法,不对外泄露任何信息
即只与直接的朋友通信,(直接的朋友:每个对象都会与其他对象有耦合关系,只要两个对象之间与耦合关系,这两个对象之间就是朋友关系,耦合的方式有很多,依赖,关联,组合,聚合等,其中,出现在成员变量,方法参数,方法返回值中的类为直接的朋友,而出现在局部变量中的类不是最直接的朋友,)
(7)合成复用原则
原则上使用合成/聚合,而不是使用继承
设计原则核心思想:
找出应用中可能需要变化之处,把他们独立出来,
针对接口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编程
为了交互对象之间的松耦合设计而努力
类与类之间六大关系:
依赖(使用):在类中用到了对方;可以是类的成员属性,方法的返回类型,方法接受的参数类型,方法中使用的
泛化(继承):依赖关系的一种特例
实现
关联:依赖关系的特例

	//单向一对一关系
	public class Person{
		private IDCard card;
	}
	public class IDCard{
		
	}
	//双向一对一关系
	public class Person{
		private IDCard card;
	}
	public class IDCard{
		private Person person;
	}

聚合:表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组合:表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不可分离

	public class Person{
		private IDCard card;//聚合
		private Heard head=new Head();//组合
	}

设计模式分为三种类型:
创建型:单例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原型模式、建造者模式、工厂模式
结构型模式:适配器模式、桥接模式、装饰模式、组合模式、外观模式、享元模式、代理模式
行为型:模板方法模式、命令模式、访问者模式、迭代器模式、观察者模式、中介者模式、备忘录模式、解释器模式、状态模式、策略模式、职责链模式

单例模式:采取一定的方法保证在整个的软件系统中,对某个类只能存在一个对象实例,并且该类只提供一个取得对象实例的方法
(1)饿汉式(静态常量)
优缺点:写法较简单,在类装载时就完成实例化避免了线程同步问题;
但如果至始至终都没用到这个实例(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类装载,而不是调用getInatance),则会造成内存浪费。

	public class demo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ingleton instance=Singleton.getInstance();
	}
}
class Singleton{
	//构造器私有化,外部不能new
	private Singleton(){
		
	}
	//本类内部创建对象实例
	private final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new Singleton();
	//提供一个公有的静态方法,返回实例对象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
}

(2)饿汉式(静态代码块)
优缺点:同上

	public class demo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ingleton instance=Singleton.getInstance();
	}
	
}
class Singleton{
	//构造器私有化,外部不能new
	private Singleton(){
		
	}
	//本类内部创建静态变量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在静态代码块中创建单例对象
	static{
		instance=new Singleton();
	}
	//提供一个公有的静态方法,返回实例对象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
}

(3)懒汉式(线程不安全)
优缺点:起到了lazy loading的效果,但是只能在单线程下使用;如果在多线程下,一个线程进入if(Singleton==null)判断语句块中,还未来得及往下执行,另一个线程也通过了这个判断语句,这时便会产生多个实例

		public class demo2 {
	Singleton instance=Singleton.getInstance();
}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当使用到该静态方法时才创建instance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instance==null){
			instance=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4)懒汉式(线程安全,同步方法)
优缺点:解决了线程不安全问题,但效率太低了,每个线程在想要获得类的实例时,执行getInstance()方法都要进行同步,而其实这个方法只需执行一次实例化代码,后面的想要获取该类实列,直接return就行了,方法进行同步效率太低

		public class demo2 {
	Singleton instance=Singleton.getInstance();
}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当使用到该静态方法时才创建instance,加入同步处理的代码,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instance==null){
			instance=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5)懒汉式(线程安全,同步代码块)
优缺点:这种同步并不能起到线程同步的作用,不能用

		public class demo2 {
			Singleton instance=Singleton.getInstance();
		}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当使用到该静态方法时才创建instance,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instance==null){
					synchronized(Singleton.class){
						instance=new  Singleton();
					}
					
				}
				return instance;
			}
		}

(6)双重检查
优点:线程安全,延迟加载,效率较高,推荐使用

public class demo2 {
	Singleton instance=Singleton.getInstance();
}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instance==null){
			synchronized(Singleton.class){
				if(instance==null){
					instance=new  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			                                                        

(7)静态内部类
当外部类加载时,静态内部类不会加载,而是在需要实例化时才会装载SingletonInstance,保证了懒加载
类的静态属性只会在第一次类加载时初始化,jvm帮我们保证了线程的安全性,因为在类加载时,别的线程是无法进入的。
推荐使用

public class demo2 {
	Singleton instance=Singleton.getInstance();
}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Instance{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instance=new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SingletonInstance.instance;
	}
}		                                                        

(8)枚举
避免了多线程同步问题,而且还能防止反序列化重新创建新的对象
推荐使用

public class demo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ingleton instance=Singleton.INSTANCE;
	}
	
}
enum Singleton{
	INSTANCE;
	public void sayOK(){
		
	}
}

单例模式保证了系统内存中该类只存在一个对象,节省了系统资源,对于一些需要频繁创建销毁的对象,使用单例模式可以提高系统性能;
适用场景:需要频繁的进行创建和销毁的对象,创建对象时耗时过多或耗费资源过多,但又经常用到的对象、工具类对象、频繁访问数据库或文件的对象

工厂模式
简单工厂模式:定义了一个创建对象的类,由这个类来封装实例化对象的行为,属于创建型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抽象方法,由子类决定要实例化的类,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1) 优秀的程序应该是这样的:阅读时,感觉很优雅;新增功能时,感觉很轻松;运行时,感觉很快速,这就需要设计模式支撑。2) 设计模式包含了大量的编程思想,讲授和真正掌握并不容易,网上的设计模式课程不少,大多讲解的比较晦涩,没有真实的应用场景和框架源码支撑,学习后,只知其形,不知其神。就会造成这样结果: 知道各种设计模式,但是不知道怎么使用到真实项目。本课程针对上述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升级 (1) 授课方式采用 图解+框架源码分析的方式,让课程生动有趣好理解 (2) 系统全面的讲解了设计模式,包括 设计模式七大原则、UML类图-类的六大关系、23种设计模式及其分类,比如 单例模式的8种实现方式、工厂模式的3种实现方式、适配器模式的3种实现、代理模式的3种方式、深拷贝等3) 如果你想写出规范、漂亮的程序,就花时间来学习下设计模式吧课程内容和目标本课程是使用Java来讲解设计模式,考虑到设计模式比较抽象,授课采用 图解+框架源码分析的方式1) 内容包括: 设计模式七大原则(单一职责、接口隔离、依赖倒转、里氏替换、开闭原则、迪米特法则、合成复用)、UML类图(类的依赖、泛化和实现、类的关联、聚合和组合) 23种设计模式包括:创建型模式:单例模式(8种实现)、抽象工厂模式、原型模式、建造者模式、工厂模式。结构型模式:适配器模式(3种实现)、桥接模式、装饰模式、组合模式、外观模式、享元模式、代理模式(3种实现)。行为型模式:模版方法模式、命令模式、访问者模式、迭代器模式、观察者模式、中介者模式、备忘录模式、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模式)、状态模式、策略模式、职责链模式(责任链模式)2)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学员能掌握主流设计模式,规范编程风格,提高优化程序结构和效率的能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