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本次网络改造项目,是 C 公司与 Y 公司办公网络的整合。通过保留现有设备并重新设计网络架构,成功实现了既降低成本又满足业务需求的升级方案。下面,我将分享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采用 TP-Link TL-ER3229G 路由器“旁挂模式”时遇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措施,希望能为有类似需求的朋友提供有益借鉴。
一、项目背景与网络环境
为实现网络整合,项目将 C 公司的机房作为统一出口,而 Y 公司则由 C 公司的出口来访外。在此过程中,我们对原有部署策略进行优化:原本位于 C 公司、负责路由与无线控制的 TP-Link TL-ER3229G,被迁移至 Y 公司一处独立办公室并调整为“旁挂模式”。在此模式下,该设备关闭了路由功能,仅保留无线控制(AC)功能,并接入到新部署的核心交换系统。如此一来,不仅兼容了多 VLAN 的新架构,还在成本上避免了重复采购无线控制器的支出。
改造前后网络拓扑示例如下:
改造前网络拓扑 | 改造后网络拓扑 |
---|---|
![]() | ![]() |
改造前,TL-ER3229G 除了路由功能,还承担 AP 管理和 DHCP 分配任务;而改造后,核心交换机(华为 S5720s)成为了主要的 DHCP 分发及网络管理中心,TL-ER3229G 则专注于无线控制,与通过 POE 供电的 TL-XAP3020GC AP 整合到多 VLAN 架构之中。
二、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在网络重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技术细节问题。下面详细记录每个坑及我们的解决方案。
坑1:AC无法发现下联AP
问题描述:
在将 TL-ER3229G 切换到无线控制器模式后,发现设备无法识别接入的 4 台 AP。使用 TL-ER3229G 内部的 DHCP 功能时,虽然 AP 能被发现,但这与核心交换机 S5720s 上已有的 DHCP 服务产生了冲突。
原因分析:
TP-Link AP 需要通过 DHCP 获取 IP 地址,并借助 DHCP 的 Option 字段获得 AC 控制器的地址信息。当 AP 实际连接到核心交换机上时,若 DHCP 服务未配置正确的 Option(主要是 Option 60 和 Option 138),AP 就无法识别控制器。
TP-Link 官方文档《AC控制器跨Internet控制局域网AP》中指出:在非直接连接的网络中,必须通过 Option 60 和 Option 138 告知 AP 控制器类型和 IP 地址。
解决方案:
在 S5720s 上配置专用地址池,并对每台 AP 进行静态绑定,同时设置正确的 DHCP Option 参数。示例如下:
## 地址池配置
ip pool AP_Static_Pool_TP
gateway-list 10.16.11.254
network 10.16.11.0 mask 255.255.255.0
# 设置排除地址,只保留分配给4台AP的地址段
excluded-ip-address 10.16.11.1 10.16.11.222
excluded-ip-address 10.16.11.227 10.16.11.253
# 将规划给AP的地址绑定到对应的MAC地址
static-bind ip-address 10.16.11.223 mac-address 7860-XXXX-XXXX
static-bind ip-address 10.16.11.224 mac-address 3C6A-XXXX-XXXX
static-bind ip-address 10.16.11.225 mac-address EC60-XXXX-XXXX
static-bind ip-address 10.16.11.226 mac-address 7860-XXXX-XXXX
#
# 在地址池中配置Option 60,标识AP类型
option 60 ascii "TP-LINK"
# 在地址池中配置Option 138,指向ER3229G的IP
option 138 ip-address 10.16.11.222
#
#
## VLAN接口配置
interface Vlanif1
ip address 10.16.11.254 255.255.255.0
dhcp select global
quit
#
经验总结:
- 关键在于 DHCP Option 的正确配置,确保 AP 能在获取 IP 时获得控制器的地址信息。
- 对 AP MAC 地址进行静态绑定,不仅提升了管理的可控性,也避免了地址误分配。
- 调试时可临时启用 TL-ER3229G 的 DHCP 以验证配置,但正式环境中应回归核心交换机管理。
坑 2:终端连接无线后无法获取员工网段 IP
问题描述:
终端连接 Wi-Fi 后,无法从核心交换机的 DHCP 获取员工无线网段(VLAN 3)的 IP 地址。若手动设置该网段 IP,则可正常上网。
原因分析:
问题根源在于 VLAN 3 的 VLAN ID 未正确传递至 AP 端口,导致终端的 DHCP 广播未能进入正确 VLAN。同时,通过直连测试发现,部分交换机(如 S5024P)并未显式声明 VLAN 3,虽然 trunk 口允许所有 VLAN 通过,但缺少声明会导致数据包被丢弃。
解决方案:
在涉及 VLAN 传递的各级交换设备中,显式添加 VLAN 3 并确保 trunk 口允许其通过。配置示例如下:
vlan 3
经验总结:
- VLAN 配置必须在全链路中明确声明,不能依赖默认“允许所有 VLAN”。
- 采用直连测试(通过修改端口 PVID)有助于迅速定位问题所在。
坑3:设置Radius认证的方式失效
问题描述:
为提升无线网络安全性,我们尝试在 TL-ER3229G 控制的 SSID 中启用基于 802.1x 的 Radius 认证。但客户端即便输入正确的认证信息,依旧提示“无法加入此网络”。
原因分析:
与 TP-Link 客服确认后得知,TL-ER3229G 在“旁挂模式”下作为无线控制器时,不支持 802.1x 认证。只有当设备作为主路由器运行时,此功能才可用。客服建议,如果一定要用 Radius 认证,需采购 TP-Link 的专用无线控制器(比如 TL-AC100),这类设备才支持这种认证方式。
解决方案:
鉴于预算有限,我们暂时关闭 Radius 认证,将无线安全方式调整为普通的 WPA2-PSK 密码认证。
经验总结:
- 及时与厂商确认设备功能细节非常关键,以免在项目部署过程中因设备限制带来不必要的变更。
- 在规划无线安全方案时,应充分考虑设备的实际支持功能,合理评估方案。
坑4:其他网段访问不到这台AC控制器的地址
问题描述:
设置 TL-ER3229G 的 LAN 口 IP 为 10.16.11.222 后,直连笔记本能够访问控制界面,但其他 VLAN 内的终端无法 ping 通该地址,尽管它们能正常 ping 通接入的 AP。
原因分析:
AP 之所以能 ping 通,是因为其通过 DHCP 获取了网关地址,具备完整的网络路由信息;而 TL-ER3229G 在作为 AC 使用时,其 LAN 口并未配置默认网关,无法主动响应来自其他网段的数据包。
解决方案:
在核心交换设备上手动添加一条静态路由,确保访问 TL-ER3229G 的数据包能正确返回源网段。示例如下图:
经验总结:
- 跨网段通讯问题常因设备无网关配置导致,通过添加静态路由可以有效解决。
- 在构建网络时,全面考虑设备间的回程路由需求,是确保互联互通的重要一环。
三、结语
通过本次网络合并与架构优化项目,我们不仅完成了两家公司网络资源的整合,还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从 DHCP Option 与 VLAN 全链路配置,到设备功能与回程路由问题,每一个难题都让我们对网络规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在类似项目中提供一点帮助,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