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全明星赛的瓶颈之殇

来自NBA官方的数据显示,2011年洛杉矶全明星周末受关注度又获丰收,TNT的直播吸引了约600万个家庭的910万名观众,正赛收视率高达5.2%,较之2010年增长37个百分点,是2003年全明星赛后最高的一次。

“天使之城”洛杉矶奢华雍贵,斯台普斯中心宛若造梦空间,科比?布莱恩特PK勒布朗?詹姆斯,布雷克?格里芬演绎暴力美学,挑战地心引力……洛杉矶或许是气质上最与全明星周末契合的城市,在这里举办的全明星周末取得成功当在预料之列,情理当中。

但 是,收视人口的看涨真得代表全明星周末愈发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受众愈发在乎这个所谓NBA嘉年华了吗?不妨以具有某些相似度和同质性的央视春晚作比:来自 CSM全国测量仪数据显示,2012年央视龙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为32.75%,较之2011年的31.04%也在看涨。可在春晚收视率提升的背后, 是观众们同步在QQ、MSN和微博等社交工具上的嘲讽、恶评甚至是吐槽,各种版本的民间调查也告诉我们,尽管导演阉割掉朗诵拜年贺电,封杀广告植入,在编 排和灯效等环节下足了功夫,2012年春晚的满意度却在悄然下降。

有时候数字并 不能说明一切,收视率统计因其局限性难以呈现受众的情感,于中国人而言,除夕夜收看央视春晚更多的是一种习惯,一种仪式,一种彰显和谐喜庆氛围的方式,哪 怕你从骨子里不屑那种主旋律基调,多半也会假模假样地陪父母、老婆和孩子一块守在电视机旁,有可能还会“身不由己”地傻乐。于美国的NBA球迷而言,一年 一度的全明星周末也承载着中国春晚的娱乐功能,期待、漠视抑或无所谓,它都在那里,你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关注几眼。所以说,至少从5.2%的收视率、600 万个家庭和910万观众的官方统计中,我们无从知晓NBA全明星周末的真实受欢迎度。

尼 尔森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达拉斯NBA全明星东西对抗赛,TNT电视转播的收视率只有4.4%,收看人口为690万,较之2009年下跌了 15.4%,不可忽略的一大原因是,东西部两大偶像级首发阿伦?艾弗森和科比?布莱恩特因伤缺席导致了全明星赛疯狂“掉粉”。2011年的5.2%是 2003年的6.6%之后最高的一次,2003年全明星赛之所以受得热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是迈克尔?乔丹的最后一次,承载着无法言说的历史意义。索福 瑞媒介研究公司统计显示,由CCTV-2转播的2003年全明星赛在北京地区的收视率达到了4.8%,远高于平时相同时段的0.4%,这一切又都源于这是 姚明的第一次。

2003年MJ和姚明引发收视热潮,2010年AI和科比缺阵导 致掉粉,正反两例足以说明,NBA全明星周末的热度很大程度上系于偶像球星,以及基于偶像球星的话题和噱头。所以,过去十多年,NBA不遗余力地缝制姚鲨 对决、OK大战和24 VS 23等华丽外衣——这和NBA对圣诞大战的推销手段如出一辙。问题是,NBA虽然号称球星流水线,可类似MJ、AI、科比这样的票房春药可遇不可求,在 OK大战不复存在之后,科比激战LBJ这样的戏码也陷入了俗套,就像刘谦第一次亮相春晚时大家还觉得新鲜,看多了反而会起腻;冯巩总是一脸贱笑地说“我想 死你们了”,其实他根本不知道,观众们越来越不想他了。当然,并不是说刘谦和冯巩不好,而是大家早就审美疲劳,想换点新鲜口味了。

数 据显示,因了MJ这个金字招牌,2003年全明星赛引发最后一次收视高潮,自此不可遏制地陷入疲软期,到2007年都呈逐年下降之势。虽说此后因为新的偶 像的诞生(比如2011年的格里芬),全明星周末的受关注度有回暖苗头,却终究是无力回到2003年之前——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那个激情燃烧的年 代。

从NBA全明星赛的收视走势图不难看出,收视率由盛而衰的节点恰与网络崛起 吻合。受众的关注渠道自此不再局限于电视。但网络的分流绝对不是根本原因。与春晚遭遇的尴尬一样,NBA全明星赛的内容或许精彩依旧,可远远无法匹配球迷 们日益增长的欣赏和鉴定能力,如今NBA转播的出口和场次越来越多,近距离接触球星的机会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高,全明星赛也就由必需品逐渐转向调味品。

往 更深层次说,NBA全明星赛诞生之初承载的娱乐功能或许正在成为最大桎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明星们的“假打”和“走过场”——就像我们宁愿听王菲破音 也不愿听她假唱,业界人士开始探讨变假为真的可能性:借鉴棒球经验让获胜赛区拥有总决赛主场优势?加大投入用奖金刺激?遗憾的是,这些建议无法在短期内实 现,NBA全明星赛生来就带有的局限性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根治,所以,“被春晚”的惨淡命运也就无法得到根本扭转。

2010 年达拉斯NBA全明星赛遭遇收视滑铁卢与AI和科比的缺席有关,除此之外,颇受关注的扣篮大赛星光黯淡也“难辞其咎”。“如果你能邀请到的最大牌球员只是 杰拉德?华莱士的话,只剩下提高奖金或者重新思考这项赛事两条出路。决赛中面对一个菜鸟,内特?罗宾逊甚至根本就提不起精神。”ESPN专栏作家约翰?霍 林格大肆抨击说,“不管怎么说,联盟应该把二十多年培育出来的扣篮大赛的好传统——原味性、创造性和不确定性——给延续下来。倘若一直缺乏新的亮点,扣篮 大赛无疑会走向末路。”

其实不止是全明星正赛,扣篮大赛受关注度的高低也系于参 赛者的名头大小。暂且不说扣篮本身的难度系数和精彩程度,倘若参赛者不是一呼百应的球星,甚至干脆尽是些无名小卒,毫无疑问会降低受众们的起评分,正如中 国观众守夜更多的是在等待赵本山这个人,至于他是卖拐还是卖车倒在其次,又如2010年央视春晚火爆一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虎队站在那个舞台上把你的心 和春晚的心串一串,串成了一个同心圆。一句话,不管是央视春晚还是NBA全明星周末,其受关注度必然与主角的名气成正比。参加扣篮大赛的球员的名气越来越 小,正是霍林格大肆吐槽的由头,“虽说过去几年的扣篮大赛谈不上经典,可至少有德怀特?霍华德这个耍宝大师镇场子。”

所 以,很难想象,倘若不是暴力美学派代言人布雷克?格里芬及时救场,2011年洛杉矶NBA全明星周末的扣篮大赛会不会复制2010年的尴尬?《露天看台体 育》代表民意列出了2012年奥兰多全明星周末扣篮大赛的梦幻名单,勒布朗?詹姆斯、德怀特?霍华德、德里克?罗斯和格里芬等当红球星赫然在列,由此可 见,球星效应一直是全明星周末的最大卖点,广大受众的追星诉求从未改变。因此,当卫冕扣篮王格里芬宣布退出2012年扣篮大赛,球迷们望着由伊曼?舒波 特、蔡斯?巴丁格、保罗?乔治和德里克?威廉姆斯组成的角逐名单,必定会感到失落——无法招募到名头最响的、受众们最期待的参赛者,已然成为扣篮大赛保持 光辉传统、不断向前发展的最大瓶颈。

推而广之,整个NBA全明星周末都面临着寻 找新的眼球增长点的困境,大卫?斯特恩口口声声说不会为一夜蹿红,继而成为整个世界焦点的林书豪开绿灯,心底里却不知有多不甘多遗憾,默念了多少遍“假如 林氏高潮来得更早一些”,所以当沙奎尔?奥尼尔将“林疯狂”选入新秀对抗赛阵容时,总裁大人是乐开花了的。可以肯定的是,林书豪的出现势必会提升2012 年NBA全明星周末的受关注度,问题在于林书豪作为一个现象,可遇不可求,未来或将不再有,如此,NBA全明星周末已然显现出来的蓄力不足不会得到根治。

回到扣篮大赛,霍林格在文章中怀念2003年杰森?理查德森(微博) 和戴斯蒙德?梅森的惨烈决斗,而NBA全明星赛的受关注度恰好是在那一年达到最后一个高潮,随后渐次滑坡的。由此可见,参赛球员的名气之外,扣篮大赛的吸 引力当然也与精彩度、激烈度息息相关。而扣篮大赛式微的另一个因素恰恰就是扣篮动作本身。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其开创性和无法复制性,MJ祭出惊世骇 俗的罚球线起跳的那一刻,已然注定了后来的模仿者不会达到他的高度,正所谓“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诸如大风车、转身360°等动作足够拉风,却早已被前人注册专利,在全新的、更火爆的动作被发明之前,人们对扣篮大赛的美好印象只能停留在对人类电影精 华、MJ、文斯?卡特等天生扣将的回忆当中。而如你所知,距NBA扣篮大赛发轫已近30年,人们对于扣篮大赛的想象几乎穷尽,在扣篮上开天辟地的难度太大 太大,这正是业界专家担忧扣篮大赛的症结所在。


从 本质上说,扣篮的生命力在于颠覆人们的视觉认知,土豆韦伯和内特?罗宾逊的扣篮在华丽程度上难以望MJ、卡特和科比等分卫的相背,却具有无与伦比的颠覆 性:1米70也能飞,就此而言,布伦特?巴里的“白人也能飞”也具备同样的颠覆功能。在这种颠覆感稀缺的当下,扣篮大赛不可避免地落入尴尬:技巧不够,创 意来凑。2010年扣篮大赛最大的亮点是德罗赞接队友索尼?维姆斯弹篮筐边缘的传球后完成的那记大风车灌篮,那也是那个夜晚唯一得到满分的扣篮,然而霍林 格认为,“功劳应该记在传球者身上,而非扣篮者。”德怀特?霍华德问鼎扣篮大赛是典型的靠创意取胜,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甚至不该出现在扣篮大赛上,却因为电 话亭、内裤外穿等噱头“征服”了评委。一方面我们惊异于霍华德的耍宝本领和奇思妙想,换个角度说,这也是扣篮大赛失却纯粹性的体现,2011年贾维尔?麦 基(微博)也令人眼前一亮,可那更像是马戏团的杂耍,同样拨乱了扣篮的应有之义。遗憾的是,从2012年扣篮大赛的参赛名单和隐约剧透的创意来看,这种尴尬局面不会得到明显改观,甚至有媒体预测“这极有可能是世上最差的一届扣篮大赛”。

已经有专家悲观地指出,美国年轻人身体的异变以及大学篮球的培养机制注定了很难再有MJ、卡特和科比式的扣将,而且在场上位置模糊化的当下,纯射手日渐稀 缺,三分大赛也面临着被异化的尴尬——两双猛兽凯文?勒夫参加三分球大赛当然值得期待,可参赛球员高大化其实也是对这项比赛的本源的伤害。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东南亚位于我国倡导推进的“一带一路”海陆交汇地带,作为当今全球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区域内生产总值实现了显著且稳定的增长。根据东盟主要经济体公布的最新数据,印度尼西亚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05%;越南2023年经济增长5.05%;马来西亚2023年经济增速为3.7%;泰国2023年经济增长1.9%;新加坡2023年经济增长1.1%;柬埔寨2023年经济增速预计为5.6%。 东盟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总体GDP经济规模、贸易总额与国外直接投资均为最大,因此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当前,东盟与中国已互相成为双方最大的交易伙伴。中国-东盟贸易总额已从2013年的443亿元增长至 2023年合计超逾6.4万亿元,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4%。在过去20余年中,东盟国家不断在全球多变的格局里面临挑战并寻求机遇。2023东盟国家主要经济体受到国内消费、国外投资、货币政策、旅游业复苏、和大宗商品出口价企稳等方面的提振,经济显现出稳步增长态势和强韧性的潜能。 本调研报告旨在深度挖掘东南亚市场的增长潜力与发展机会,分析东南亚市场竞争态势、销售模式、客户偏好、整体市场营商环境,为国内企业出海开展业务提供客观参考意见。 本文核心内容: 市场空间:全球行业市场空间、东南亚市场发展空间。 竞争态势:全球份额,东南亚市场企业份额。 销售模式:东南亚市场销售模式、本地代理商 客户情况:东南亚本地客户及偏好分析 营商环境:东南亚营商环境分析 本文纳入的企业包括国外及印尼本土企业,以及相关上下游企业等,部分名单 QYResearch是全球知名的大型咨询公司,行业涵盖各高科技行业产业链细分市场,横跨如半导体产业链(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制造、封测、分立器件、传感器、光电器件)、光伏产业链(设备、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辅料支架、逆变器、电站终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动力电池及材料、电驱电控、汽车半导体/电子、整车、充电桩)、通信产业链(通信系统设备、终端设备、电子元器件、射频前端、光模块、4G/5G/6G、宽带、IoT、数字经济、AI)、先进材料产业链(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纳米材料等)、机械制造产业链(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电气机械、3C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激光、工控、无人机)、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农业等。邮箱:market@qyresearch.com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