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nblogs.com/sipher/articles/2499300.html
参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774e30100mjug.html
1. 环境的配置
https://developer.android.com/sdk/ndk/index.html下载最新的NDK
下载后将android-ndk-r8-linux-x86.tar.bz2解压,解压后名字为android-ndk-r8,
接下来设置PATH环境变量:export PATH=$PATH:/home/xxx/android-ndk-r8。
2.上面这样就配置好了NDK的开发环境,接下来就创建一个项目来测试一下,步骤如下:
1)、使用Eclipse创建一个Android项目,名字为“HelloNDKJNI”,Build Target设置为“Android 2.2”,Application Name设置为“HelloNdkJni”,Package Name设置为“com.gcx.ndkjni”,Create Activity设置为“.HelloNdkJni”,Min SDK Version设置为“8”;
2)、接下来创建C语言库,在Eclipse的Package Explore里面的HelloNDKJNI项目下创建目录“jni”,并在该目录下创建两文件“Android.mk”和“hello-ndk-jni.c”,如下图所示:
Android.mk文件内容如下:
LOCAL_PATH := $(call my-dir) include $(CLEAR_VARS) LOCAL_MODULE := hello-ndk-jni LOCAL_SRC_FILES := hello-ndk-jni.c include $(BUILD_SHARED_LIBRARY)
hello-ndk-jni.c文件内容如下: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jni.h> jstring Java_com_gcx_ndkjni_HelloNdkJni_stringFromNDKJNI( JNIEnv* env,jobject thiz ) { return (*env)->NewStringUTF(env, "Hello from NDK JNI !"); }
3)、编译创建的C库,打开终端,进行步骤1中的设置PATH环境变量操作(如果有进行,则可跳过),进入到创建的HelloNDKJNI项目中的jni目录,执行命令ndk-build,此时会在项目中生成libs和obj目录,并在里面生成相应的文件,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4)、刷新Eclipse中的Package Explore中的HelloNDKJNI项目,此时obj和libs目录也添加进去了,在obj/armeabi分支下也多了libhello-ndk-jni.so文件,hello-ndk-jni这个名是根据2-2)步中的Android.mk文件中的LOCAL_MODULE决定的,接下来修改src/com.gcx.ndkjni分支下的HelloNdkJni.java文件,最后的文件内容如下:
package com.gcx.ndkjni; import android.app.Activity; import android.os.Bundle; import android.widget.TextView; public class HelloNdkJni extends Activity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TextView tv =new TextView(this); tv.setText(stringFromNDKJNI()); setContentView(tv); } public native String stringFromNDKJNI(); static{ System.loadLibrary("hello-ndk-jni"); } }
5)、接下来就可以在模拟器运行程序了,运行前关于模拟器的配置及Run Configurations可以参考《Ubuntu下安装Android SDK开发环境(三)》一文,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更多的NDK例子,可以参考第1步中解压后目录下的samples目录下的项目。
// ---------------------------------------------------------------------------------------
配置环境变量
参考网址:http://panxq0809.iteye.com/blog/741196
在 Ubuntu 系统中有两种设置环境变量 PATH 的方法。第一种适用于为单一用户设置 PATH,第二种是为全局设置 PATH。
第一种方法:
在用户主目录下有一个 .bashrc 文件,可以在此文件中加入 PATH 的设置如下:
export PATH=”$PATH:/your path1/:/your path2/…..”
注意:每一个 path 之间要用 “:“ 分隔。
注销重启 X 就可以了。
第二种方法:
在 /etc/profile中增加。
PATH="$PATH:/home/zhengb66/bin"
export PATH
环境变量是 和Shell紧密相关的,用户登录系统后就启动了一个Shell。对于Linux来说一般是bash,但也可以重新设定或切换到其它的 Shell。对于UNIX,可能是CShelll。环境变量是通过Shell命令来设置的,设置好的环境变量又可以被所有当前用户所运行的程序所使用。对 于bash这个Shell程序来说,可以通过变量名来访问相应的环境变量,通过export来设置环境变量。下面通过几个实例来说明。
1)etc/profile: 此文件为系统的每个用户设置环境信息,当用户第一次登录时,该文件被执行.
并从/etc/profile.d目录的配置文件中搜集shell的设置.
注:在这里我们设定是为所有用户可使用的全局变量。
2)/etc/bashrc: 为每一个运行bash shell的用户执行此文件.当bash shell被打开时,该文件被读取.
3)~/.bash_profile: 每个用户都可使用该文件输入专用于自己使用的shell信息, 当用户登录时,该文件仅仅执行一次! 默认情况下,他设置一些环境变量,执行用户的.bashrc文件.
注:~在LINUX下面是代表HOME这个变量的。
另外在不同的LINUX操作系统下,这个文件可能是不同的,可能是 ~/.bash_profile; ~/.bash_login或 ~/.profile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如果存在几种的话,那么执行的顺序便是:~/.bash_profile、 ~/.bash_login、 ~/.profile。比如我用的是Ubuntu,我的用户文件夹下默认的就只有~/.profile文件。
4)~/.bashrc: 该文件包含专用于你的bash shell的bash信息,当登录时以及每次打开新的shell时,该文件被读取.
(注:这个文件是 .开头的,所以在文件夹中被隐藏了)
那么我们如何添加自己定义的环境变量呢?
用记事本打开这个文件,然后在里面最后写上:
xiaokang=kangkang
然后保存,这样每次打开一个新的terminal的时候,我们这个变量就生效了。记住,如果你已经打开一个terminal,然后你修改了这个文件,那么在这个terminal下是不会生效的。
一般情况用户最好在这里进行修改,但是有时候会覆盖父级的变量,比如PATH是ROOT设定的,但是如果你在这个文件里面写了PATH=xx,那么将来所有的PATH都成了xx了,所以我们应该在这个文件中写为:
PATH=$PATH:xx
这样就把原来的和你自己的一起加上了。而且注意在LINUX系统下用:分割,而不是windo的;
3和4都是在用户目录下的,他们唯一的不同是: .bash_profile只能在登录的时候启动一次。在我的Ubuntu里面这个3文件似乎没有。
5)~/.bash_logout: 当每次退出系统(退出bash shell)时,执行该文件.
另外,/etc/profile中设定的变量(全局)的可以作用于任何用户,而~/.bashrc等中设定的变量(局部)只能继承/etc/profile中的变量,他们是\"父子\"关系.
~/.bash_profile 是交互式、login 方式进入 bash 运行的
~/.bashrc 是交互式 non-login 方式进入 bash 运行的
通常二者设置大致相同,所以通常前者会调用后者。
好的,总结一下他们的执行方式:
当你登录并且登录shell是bash时,bash首先执行/etc/profile文件中的命令(如果该文件存在),然后它顺序寻找~ /.bash_profile,~/.bash_login或~/.profile文件,并执行找到的第一个可读文件中的命令.当登录bash退出时,它 将执行~/.bash_logout文件中的命令.
当启动一个交互的bash时,它将执行~/.bashrc文件中的命令(如果该文件存在并且可读).当非交互地启动以运行一个shell脚本时,bash将查找bash_env环境变量,确定执行文件的名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