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略无语的瓷都之旅

休假旅游的第二站,景德镇,上午从婺源出发,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景德镇。正好临近中午,先吃饭吧,直奔被强烈安利的“图味美·小黄鱼”,到店一看,傻眼了,拍了二十几桌,这要吃的话,得到下午去了,不等了!回了酒店,扔下东西,在酒店附近,找了家店——不好吃!小黄鱼还算入味,猪脚普普通通,还有个炒莴笋没拍进去,简直灾难,一点味道都没有。这家的菜,看起来唬人,好像放了不少辣椒,其实也基本没什么辣味。

画板

陶瓷博物馆

饭后直奔中国陶瓷博物馆,因为没有预约上,所以花了四十块买了个小陶然的瓷器体验课,就是给团扇上釉,排了小半个小时,上的色也着实不太好看,就不多表。

开始看展品,从上往下看,最上层展览的是当代的作品。有一段展览的是建国后的作品,那正是一个火热的年代,革旧迎新、万物竞发,旧日显贵文人的审美,也为时代所侵染,器具上头一次出现了人民群众。

画板

新中国的成立,对于景德镇的瓷器,也是一次新生。民国时期,在西方工业化的浪潮冲击下,景德镇的瓷业陷入困境。曾经大量的外贸出口,已经被国外本土的工业品牌所替代,甚至于中国瓷器的进口,破天荒地多于出口。腐朽的生产关系,混乱的政治局势,也阻碍了景德镇瓷业的改革,新中国成立前,景德镇瓷业一片萧条景象。新中国成立后,整顿生产关系,成立了十大瓷厂;改革生产工艺,引进生产设备,淘汰柴窑;稳定治安,肃清土匪祸患;拓展销售市场。景德镇终于重现了千年瓷都的繁华,跟上了新中国时代前进的步伐。

在现代馆,有一幅瓷板画作品,引人注目,是教员的“出乡关图”,来自那一句话“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传统青白釉,恰到好处地描绘出了青天和白云,现代的彩绘工艺,又正好表现出了人物——这幅作品最动人的就是人物。

继续漫步现代馆,风格迥异,而又精美的作品,鳞次栉比,有华贵的,有清雅的,有谐趣的,让人目不暇接。

画板

再往下走,是民国馆,民国馆的特色,是文人趣味。彼时瓷业凋零,手工艺臻至瓶颈,大规模的工业化困难重重,低端市场前路已绝,只能在细分领域继续深耕,走精细化、定制化、小众化的路子,“珠山八友”就是其中的代表。传统的陶瓷,只有工匠,没有艺人,从“珠山八友”开始,才有“陶瓷艺术”的开端。他们以瓷为纸,以文人画为内容,以釉彩为墨,开创了瓷板画这一分类,让瓷器从工艺进化到艺术。

画板

民国时期,景德镇还烧过“国礼瓷”,甲方是蒋介石,要送一批国利瓷给盟国首脑,蒋介石当然是不懂瓷的,“我想要一批能送出去的瓷,但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样的。”还好当时的乙方汪璠是个妙人,领会甲方意图,“古色古香,富丽堂皇”,最终制出的成品超出预期。

民国时期,也不乏有工商业人士尝试改革景德镇瓷业,试图让它往现代化的方向走上一走,最后都落得不了了之。

画板

陶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无语佛,就是民国时期的作品。大概陶瓷博物馆的游客都是为它而来,队排的里三圈外三圈,为了拍这张照片,排了差不多半个小时,人又多,室内通风又不好,一股浊气,让人昏昏沉沉,拍到的时候,表情几乎和“无语佛”一样无语。真佛大家不瞻仰,看个什么假佛呢?

再往下是明清馆,从现代馆而来,再到明清馆,忽然觉得展览的瓷器不算精美——陶瓷是门技术,随着工艺的发展,古总是不如今的。

有个展品,是“佑陶灵祠”的瓷匾,供奉的是一位反抗压迫,投火而死的陶工,重修此祠的是一位清朝的官员陶英,这位算是封建时代少有的当人的官员,尽职尽责,平易近人,作为督陶官,躬身下瓷厂学习陶瓷技艺,成为陶瓷行业的专家,产、学、研三面开花,景德镇陶瓷也在他主管的时代达到一个新的巅峰。

画板

说到明代,就不得不提成化,成化斗彩鸡缸杯在2014年拍出了2.8亿港元的天价!成化年间,斗彩技术发展到了巅峰,而为什么用来绘鸡呢?这就不得不提成化皇帝和万贵妃的虐恋情深。成化皇帝朱见深的父亲,是著名的“堡宗”、“瓦剌留学生”朱祁镇,朱祁镇“北狩”,皇位由弟弟朱祁钰继承,成化这位前储君就地位尴尬了,在困顿凄苦的日子里,一位大成化十七岁的宫女万贞儿,一直陪伴在他左右,悉心照料他、安抚他,这个宫女就是后来的万贵妃。年幼的成化,对这个年长的万贞儿,产生了一种变态式的“恋母”情节。成化继承大位之后,力主要将万贵妃立为皇后,却遭到了太后的反对,只得将她立为贵妃。大成化帝近二十岁的万贵妃,在成化帝成年后,已经是高龄产妇,生下的第一个儿子夭折后,再也没能产子——这意味着万贵妃离皇后之位越来越远。

“于是基于嫉妒与危机的心理,变态的万贵妃对所有成化帝宠幸过的妃子,特别是怀有身孕的姐妹,都给予或明或暗的险恶迫害。看着自己的亲骨肉一个个死于非命,成化帝朱见深虽然心知肚明,却从不曾加以阻止。”

也许是因为渴望子嗣过度,便移情于鸡缸杯和婴戏图上,这是为什么成化的瓷器多这类作品。这对变态的男女,就像一只壮年的雄鸡,和老年的雌鸡,在深夜互相摸挲的时候,一面垂泪感慨没有子嗣,一面又将其它雌鸡的幼鸡崽狠狠地碾死。

回到博物馆,跟着明朝的轨迹,当然要欣赏欣赏成化年间的作品——没有!Whar’s up,挂个“中国”的名头,竟然没有!明朝中后期,展馆就挂着个贴图科普,没有实物了。

哦,对,还有——碎瓷片!对,没错。明朝的官窑,不合格,不精美的作品,是要被原地销毁,防止官员贪墨的。所以,最好的作品都不在产地喽,在北京,在上海,在南昌……

再往下,就是写科普介绍,景德镇的水土,陶瓷生产之类。

画板

至于明清往前的元、宋、唐……对不起,没有!“中国陶瓷博物馆”名不副实啊,我之前去上海博物馆,“陶瓷馆”只是其中一个展馆,就把从原始部落,到现代的陶瓷器,完整地展览,甚至还有一些欧洲各个家族定制了族徽的陶瓷,当时只觉得寻常,果然没对比没有伤害。看来,看历史瓷器,景德镇不是个合适的地方——我的表情更加无语了!

出了陶瓷博物馆馆,路上经过了昌江,这条不起眼的江流,也许和“中国”有这关系。景德镇,古称昌南,所谓昌南,昌江之南,“中国”的英文“China”的意思是瓷器,有人说这个音,就是“昌南”的意思,中国的国际名号,也许就是来源于这条江流。

景德镇之名,来的也有意思,一个普遍的说法说是宋景德年间,景德镇上贡的瓷器,深得宋真宗的垂青,于是他便把“景德”的年号,赐予了这座小镇。不过,我还是认为另外一个说法,更加靠谱一些,毕竟宋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景德镇是其六嘛!朝廷派遣派官员督造瓷器进贡,其时还被称为昌南的景德镇,上贡的瓷器底款要写“景德年制”,所以天下人都习惯性地叫作“景德镇瓷器”。皇帝没有冠名景德镇,但是天下人都这么叫了,宋真宗也是个随和的皇帝,也懒得追究,于是“景德镇”的名号就这么流传开来,旧的名字昌南,渐渐不再有人提及。

陶阳里

出了陶瓷博物馆,下一站御窑博物馆,御窑博物馆是免费的,需要预约,但是,这个博物馆是在陶阳里景区的,景区需要买票,来都来了,进吧。

陶阳里这个景区,是在御窑厂遗址的基础上改造的一个历史街区,御窑厂这个名字是清代改的,在明朝的时候,叫御器厂,是专为皇家制造器的地方。御器厂是在元浮梁瓷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浮梁瓷局的建立,代表了景德镇瓷器真正地站在了瓷业之巅,俯瞰全面其它窑口。元青花瓷是景德镇的定鼎之作,在元之前,其实景德镇主要产青瓷和白瓷,青花瓷的兴起,其实来源于甲方的需求——波斯,波斯人是喜欢各种青色的花纹的,这些人又是大客户,需求影响供给,青花瓷逐渐成为主流。陶瓷影响着世界,也在被世界影响。

进了陶阳里不久,有个庙,就是在陶瓷博物馆看到的“佑陶灵祠”,供奉是是“风火仙”童宾,万历年间,万历为了自己的陵寝烧制御用龙缸,当时的监窑太监潘相为人苛刻,龙缸烧制不易,多次失败之后,童宾以身殉火。他的牺牲激怒了陶工,陶工们奋起反抗,导致1599年御器厂被焚,督陶太监潘相仓皇逃走。清代起,童宾被尊为"风火仙师",景德镇每二十年举行盛大迎神仪式,耗资巨大,场面极尽奢华。

景德镇的工人是有斗争的传统,景德镇是瓷器之都,是商业之都,也是压迫之都,有压迫就有反抗,旧时候,当地的窑主,甚至督陶官压榨陶工过甚,陶工们都会有组织地反抗,“从明代嘉靖十九年开始,到民国三十七年为止,也就是四百〇八年的过程,凡涉及团体利益,只要是正义的旗号一经祭出,景德镇的民众总是一呼百应,声势浩大。有案可稽成千上万的镇民“打派头”、民变、暴动等重大事件,就多达十五起。”

当然,工人是有组织的,有力量的,但是在农耕时代,力量还是不够强大,毕竟手工业者人数还是有限,所以有民变、暴动,但没有大规模的起义,真正改天换地,影响大时代的还是农民——早期的共产党,照搬苏俄的城市路线,想要依靠工人的力量,来完成革命,被现实证明是错误的,后来教员的农村路线占据主导地位,才让革命开展了新的天地。

再往里,有个龙珠阁,龙珠阁前有个网红打卡点,从一个大瓷盘的随隙里能拍到完整的龙珠阁,但是排队非常长,我就随手拍了一张,不凑这个热闹了——想起有本书说的,最近旅游盛行,风光摄影也盛行,大家都一股脑地“抄作业”,于是便有一堆的网红打卡点。

御窑博物馆没有预约,就没去里面看展览,但是博物馆,非常有设计感,红砖墙,形似窑,优雅的拱形,矗立在平静清澈的水潭上——当然拍照的人也巨多。

渐渐到了黄昏,发现龙珠阁前的一棵树,一片草地,正对着夕阳,实在是合适拍剪影,于是举着手机,等了半天,也拍了许多张,终于抓到一父一女,父亲抱着胳膊,小女儿在草地上欢跑着,黄晕柔和的夕阳,给整个画面打上了温馨的颜色,着实不错。

拍了一张意犹未尽,又叫“模特”去拍了不少张,剪影的效果很好,但人来人往,总显得杂乱,满意的不多。

陶阳里也曾是座国营窑厂,高耸的烟囱,锈迹斑斑的机器,都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华和火热。

太阳渐渐落到树下,背对着夕阳,离开了陶阳里。

陶溪川

离开陶阳里,在暮色里来到了陶溪川。陶溪川的前身是景德镇十大国营瓷厂之一——宇宙陶瓷厂,这名字起的可真够大的,颇有些豪情壮志,可惜理想不及现实,改革开放之后,在市场的冲击之下,“宇宙崩塌”,这片厂区便荒废了下来,后来,可能是在前辈如北京“798”的启发之下,景德镇政府对这片厂区进行了改造,“有形的手”强力规划之下,这片废弃的地方重新焕发了生机,艺术、人文、商业……在这里做了现代化的交融。

画板

去的时候,恰好是周五,陶溪川的设计师市集开市,各式各样的瓷器作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有精致可爱风的,鲜艳的颜色,精美的图案,别致的造型,这样的摊子,一定是被女孩子围满的。

画板

有童趣活泼风的,小朋友根本移不开眼睛。

画板

有现代艺术风的,现代艺术和传统陶瓷完美融合,艺术的美被定格在了陶瓷之上。

画板

也有极简典雅风的,陶瓷被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质感,如石,如玉,如木。

画板

也有传统极致风,传统的青花瓷,白瓷,红瓷做到了精美的极致,旧时皇室都享受不到的精品,就这么摆在了现代路边的摊位上。

画板

也有现代创意风的,把陶瓷和现代物品工艺结合,陶瓷灯,陶瓷鞋,也很有意思。

画板

逛不过来,根本逛不过来,几乎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琳琅满足,眼花缭乱。据说陶溪川市集摆设的卖品都是手工制作,有管理单位监管的。

——手工制作当然精美,当然,也有缺点,贵!陶瓷都很精美,问了价格让人摇头,毕竟还是要从实用出发,这些精美的作品,买回家当个摆件,也没多余的地方啊。当然,最后我还是买了点小东西——陶瓷粑粑!为什么呢?一来嘛,最近运气不好,希望能走点狗屎运吧,二来呢,一对比,价格还算美丽。

当然,买陶瓷也有便宜的地方,就在陶溪川对面的街道,两边摆了不少小摊,摊子上卖的陶瓷手串,十元五串!不过这个价格,自然不能要求它有手工作品的艺术韵味和自然痕迹。

逛到饿了,想吃点饭,没想到陶溪川的饭店基本都是爆满,排队都是几十桌,有的店直接关闭排队,于是在对面街道的小巷子里,找了个小饭馆随便对付了一口,别说这小馆子,味道还挺赖,不如我炒的。

吃完饭,又在陶溪川里瞎逛,旧日的厂房,仍然可以看到历史的痕迹,现代的灯光,打在青白砖墙上,不知道以前的工人们,是不是也会在某个无事的夜晚,徘徊在这个曾经承载了他们青春的厂区。

画板

当天有画展,展的都是些年轻的学生的作品,我不太能看懂画,看了半天,嘴里只憋出来一个字——好!

画板

好在哪,我也说不上来——艺术是主观和个人的,但技术不是。陶溪川市集的很多摊位,摊主看起来都很年轻,二十出头的样子,都是景德镇大学的学生,出售的都是他们自己的作品。这些作品是能看出来非常精美的,对比一下在陶瓷博物馆看到的一些展品,哪怕以前皇室享用的器物,也比之不及。是这些学生的手艺超过了过去的皇家匠人了吗?不是的,而是现代的技术远远超过了曾经,哪怕一个未出茅庐的学生,也能做出超越皇家匠人的作品。

回去的路上,我问司机,为什么陶瓷博物馆的瓷器不如人意呢?司机师傅“挽尊”了一下,“你们是不知道,都被借走了嘛,借到北京、上海、南昌……都没还回来。再说了,陶瓷博物馆要打广告的嘛,所以重点展览现代的作品。”

师傅还说道,“真正的陶瓷艺术品,再陶溪川这种市集是看不到的,顶尖的大师们,一年就创作几件作品——作品多了就不值钱噻,留着以后升值。”改革开放之后,景德镇的瓷业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独占鳌头,在工业瓷器的市场,景德镇的份额被江湖各路豪强挑战,但是在艺术瓷器市场,景德镇仍然占据C位,毕竟艺术需要土壤,景德镇这里的土壤是在太丰厚了,泥巴里、江水里都是陶瓷的基因。

三宝村

在景德镇的最后一上午,去了三宝村,三宝的名字从何而来,有人说可能和“三宝太监”下西洋带了很多瓷器有关,也有人说旧时三宝村产的陶每天的价值相当于“三个金元宝”,所以称之为“三宝村”。

陶溪川是官方的力量改造而来,三宝村就是民间的力量自发驱动,三宝国际陶瓷村吸引来了艺术家,给三宝村带来了艺术的气息;商人开发的一些项目,又给三宝村带来了商业的气息。这股自发的力量是散乱而薄弱的,所以,三宝村这个景区的特点就是——散装。

早上到了三宝村,因为没吃早餐,在无语佛咖啡厅,喝了杯咖啡,吃了点甜点,咖啡店门口有个无语佛的雕塑,一人多高——我觉得这里的无语佛甚至比陶瓷博物馆的无语佛更值得打卡,博物馆的无语佛高度大概也就几十公分,挺小一只,而且这里还不用怎么排队。

三宝村只有网红打卡点,没什么像样的景点,每个网红打卡点,队起码排了两百米,马路边排不下,就排在马路上。村子的道路比较长,所以租了辆小电驴,在村里骑车,实在让人害怕,双行道几乎被汽车挤满,小电驴只能在夹缝里小心穿行,时不时又有穿行的、拍照打卡的行人,既担心碰到别人,又担心被别人碰到,几百米的路骑着人背心出汗,两股战战。

三宝村走到尽头,就进了山,进了山,终于清净了,除了偶尔的汽车,电动车,路上几乎空无一人。骑着小车,在这样的山路上兜着风,有种回到我故乡的小山村的感觉。

画板

中午在9494吃的柴窑披萨,披萨别的没什么特别的,但是是用柴火烤制,略微烤焦的边边,有股柴火烤制特有的香气——天可怜见,在景德镇两天终于吃上一顿好饭了!

画板

吃完饭,要返程了,等了二十分钟,打的车终于从人海中穿行到了面前。这个村子,挺好的,以后再也不来了!

在三宝村的入口,有个“景漂人才服务运营中心”,景漂,在来景德镇之前是没有听到过的。不管怎么说,一个地方,如果能吸引异乡人来这里漂泊,大抵上还是稳定向好的。这个散装的景区,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变好,艺术、商业、行政三股力量在这里交汇,不知道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结果。


去景德镇北站的路上,看到了一个“都昌商会”的牌子,三四层的楼,不太起眼。过去的景德镇,是个大工厂,也是个大码头,码头,是一个江湖。在这个江湖里,有三大帮派,“徽帮”,安徽人资金充裕,根基深厚,行事风格绵里藏针,在和煦的笑容下,藏着看不见的刀子;“都帮”,军兵后裔的都昌人团结一致,敢打敢拼,真遇到事情,刀枪都是敢拿出来亮一亮的;“杂帮”,被官方随意划出来的帮派,安徽人和都昌人之外的一切人都被划成杂帮,虽然派系杂乱,力量薄弱,但杂草一样的韧劲,争一口气的狠劲,也在这个码头上争出了一方天地。不过如今,俱往矣,曾经占据一方的都昌会馆,如今已不见了痕迹,只留这个不起眼的都昌商会,还能追忆一下过去的峥嵘岁月。


到了景德镇北站,一路向东,到了上海,天已经黑了,路旁的樱花开的很好,要从旅途中跳回来了。


参考:

  1. 《景德镇传:瓷器之都》
  2. 《捡来的瓷器史》
  3. 《重新发现景德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三分恶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