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学习Java第十四天

复习

1.集合的理解

理解为是容器,大小可变。
集合和数组:
数组: 1.长度固定 2.只能存储相同类型的数据 3.基本类型、引用类型 4.下标
集合: 1.长度可变 2.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 3.引用类型 4.有的有下标(索引),有的没有

2.集合框架结构

 Collection
--List
  --ArrayList  : 数组  适合做查找
  --LinkedList : 双向链表  适合增删
                  在链表的头和尾新增了方法, get、add、remove
                  节点(node) :  引用值和数据
--Set
  --HashSet
  --TreeSet
 Map
 --HashMap
 --TreeMap

3.Collection
单列集合的根接口
add()/size()/remove()…
iterator(): 获取迭代器,迭代器的作用就是用来遍历集合元素(删除)

4.List
是Collection的子接口,有序可重复。
新增了操作索引的方法。
get(index) add(index,e) remove(index) set(index,e)
listIterator():列表迭代器,是迭代器子接口,可以正向或逆向遍历元素,遍历的过程中添加、修改、删除元素。

5.实现类:ArrayList和LinkedList

6.数据结构:
栈(先进后出)、队列(先进先出)、数组、链表

课程

一.泛型

(一)泛型的概述和使用

1、泛型:广泛的类型,在定义一个类的时候,类型中有些方法参数、返回值类型不确定,可以使用一个符号,来表示那些尚未确定的类型,这个符号,就称为泛型。泛型是java5中引入的特性,它提供了编译时类型安全检测机制

2、使用:在集合当中,我们去创建集合对象的时候,后面可以添加一个<引用数据类型> ,表示泛型,表示的是该集合当中,存储的元素的数据类型。在集合的创建中添加了泛型之后,该集合只能存储该类型的数据,或者是该类型子类的数据,不能存储不是该类型,并且不能用该类型接受的数据。
例如:ArrayList al = new ArrayList();

3、泛型的好处:
(1) 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将运行时的问题,提前暴露在编译时期
(2) 避免了强转的麻烦

4、注意事项:
(1) 前后一致:在创建对象时,赋值符号前面和后面的类型的泛型,必须一致
(2) 泛型推断:如果前面的引用所属的类型已经写好了泛型,后面创建对象的类型就可以只写一个尖括号,尖括号中可以不写任何内容。<>特别像菱形,称为“菱形泛型”,jdk1.7特性

(二)泛型类的定义

1、泛型类:带着泛型定义的类

2、格式:

class 类名<泛型类型1, 泛型类型2, .....>  {

}

3、说明:
(1) 类名后面跟着的泛型类型,是泛型的声明,一旦泛型声明出来,就相当于这个类型成为了已知类型,这个类型就可以在整个类中使用
(2) 泛型的声明名称,只需要是一个合法的标识符即可,但是通常我们使用单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常用字母:T、W、Q、K、V、E
(3) 泛型确定的时机:将来在使用这个类,和创建对象的时候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Iterator;

public class Demo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rrayList<String>  list= new ArrayList<>();
        list.add("abc");
        /*list.add(123);*/
        list.add("123");

        for (int i = 0; i < list.size(); i++) {
            /*String s = (String)list.get(i);*/
            System.out.println(list.get(i).toUpperCase());
        }

        Iterator<String> it = list.iterator();
        String next = it.next();
    }
}

/*
    泛型:
      是jdk5.0的新特性,属于一种安全机制,可以让运行时出现的类型转换问题问题提前至编译时期,好处不需要做向下转型。
      弊端,只能操作泛型指定的类型,或泛型指定的类型的子类型。
      格式:<引用类型名>
* */

(三)泛型方法的定义

1、在方法声明中,带着泛型声明的方法,就是泛型方法

2、格式:

修饰符 <泛型声明1, 泛型声明2,.....>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称(参数列表) {
}

3、说明:
(1) 在方法上声明的泛型,可以在整个方法中,当做已知类型来使用
(2) 如果【非静态】方法上没有任何泛型的声明,那么可以使用类中定义的泛型
(3) 如果【静态】方法上没有任何的泛型声明,那么就不能使用泛型,连类中定义的泛型,也不能使用,因为类中的泛型需要在创建对象的时候才能确定。所以【静态】方法想使用泛型,就必须在自己的方法上单独声明。

public class Demo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不确定泛型类型
        GenericDemo1 gd = new GenericDemo1();
        gd.show("abc");

        //确定泛型类型
        GenericDemo1<String,Integer> gd1 = new GenericDemo1<>();
        gd1.t = 123;
        gd1.e = "123";
        gd1.show(111);


    }
}

/*
* 自定义泛型:
*    泛型类
*    泛型方法
*    泛型接口
*  泛型名: 通常用大写字母来表示。
* */

/*泛型类
    class  类名<名1,名2,....>{}

    泛型类上的泛型整个类都可以使用:属性、方法参数、返回值类型
    泛型类上的泛型,在封装类中成员时也是可以不使用的。

    在创建对象时,确定泛型类型。如果不确定其类型,那么就是Object类型。
 */
class  GenericDemo1<E,T>{
    String name;
    T t;
    E e;

    public void  show(T t){
        System.out.println(t);
    }

    public  void  method(double  d){
        System.out.println(d);
    }
}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Demo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GenericDemo2 gd = new GenericDemo2();
        gd.method("abc");
        gd.method(123);
        gd.show('a',1);

        GenericDemo2.fun(123);


        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123");
        list.add("124");
        list.add("125");

        /*
          集合转数组:
              创建的数组长度和集合长度 相等,会将集合中的数据复制到数组中。
              创建的数组长度 大于 集合长度 ,会将集合中的数据复制到数组中,多余的位置存储null。
              创建的数组长度 小于 集合长度 ,会将集合中的数据复制到新数组中,并作为方法的返回值,而定义的数组存储null。
         */
        String[] arr = new String[2];
        String[] newarr  = list.toArray(arr);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rr));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newarr));
    }
}

/*
* 泛型方法:
*    修饰符   <名1,名2,...>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 (参数列表){
 *         ...
 *    }
 *   修饰符 static  <名1,名2,...>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 (参数列表){
 *         ...
 *    }
*
*    调用方法时,确定泛型方法上的类型。
*
*    注意:  如果类上有泛型,静态方法不可以使用类上的泛型,非静态方法可以使用类上的泛型
*
* */

class GenericDemo2<E>{
    public  <T> void  method(T t){
        System.out.println(t);
    }

    public  <T,W> void  show(T t,W w){
        System.out.println(t);
    }

    public static <U> void  fun(U u){

    }
}

public class Demo4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GenericDemo4<Double> gd = new GenericDemo4<>();
        gd.method(1.23);
    }
}


/*
* 泛型接口:
*    interface  接口名<名1,名2,...>{
 *
 *   }
*
*   1.定义实现类,直接确定泛型类型
*   2.定义实现类对象时,确定泛型类型
* */

interface  Inter<T>{
    void  method(T t);
}

class GenericDemo3 implements  Inter<String>{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String s) {

    }
}

class GenericDemo4<T> implements Inter<T>{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T t) {

    }
}

(四)泛型通配符

1、使用泛型的时候,没有使用具体的泛型声明T,而是使用了和声明过的某个泛型T有关的一类类型,就称为泛型的通配符。三种形式:

2、第一种形式,使用?来表示可以是任意类型,例如:
Collection接口中的removeAll(Collection<?> c),表示可以接收任意泛型类型的集合,作为该方法的实际参数,参数集合的泛型,可以是与E没有任何关系

3、第二种形式,使用? extends E来表示必须是某个泛型类型或是该泛型类型的子类,例如:
Collection接口中的addAll(Collection<? extends E> c),表示可以接收泛型类型是调用者泛型类型或者其子类的集合,作为该方法的实际参数。参数的泛型和调用者的泛型,必须有关(相同或者是子父类)。确定了泛型的上边界。

4、第三种形式,使用? super E来表示必须是某个泛型类型或者是该泛型类型的父类,例如:
Arrays工具类中,排序方法static void sort(T[] a, Comparator<? super T> c),T是该方法的泛型,T表示的是数组中元素的类型,<? super T>表示可以接收泛型类型是数组元素类型T或者是元素类型T的父类的比较器,作为sort方法的参数。参数的泛型和方法的泛型,必须有关(相同或者是子父类)。确定了泛型的下边界。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class Person{}
class Student extends Person{}
class Teacher extends Person{}
public class Demo5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rray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1223");
        list.add("1224");

        ArrayList<Person> l1 = new ArrayList<>();
        l1.add(new Person());
        l1.add(new Student());  //多态

        ArrayList<Student> l2 = new ArrayList<>();
        l2.add(new Student());

        ArrayList<Teacher> l3 = new ArrayList<>();
        l3.add(new Teacher());


        test3(l1);
        test3(l2);
//        test3(l3);

//        test1(list);
//        test1(l1);

    }

    public static void  test1(ArrayList<?> list){
        for(Object  obj:list){
            System.out.println(obj);
        }
    }

    public static void  test2(ArrayList<? extends Person> list){ //能接受的类型是Person类型或person的子
        for(Object  obj:list){
            System.out.println(obj);
        }
    }

    public static void  test3(ArrayList<? super Student> list){ //能接受的类型是Student类型或Student的父
        for(Object  obj:list){
            System.out.println(obj);
        }
    }
}

/*

* 泛型通配符:
*    <?> : 通配符或占位符,可以匹配任意类型,相当于是Object
  泛型限定:
     <? extends E> :  能接受的类型是 E类型或E的子类型   ---上限
     <? super E>  :能接受的类型是 E 类型或E的父类型    ---下限

     以上使用在方法的参数上。
* */

二. 无序单列集合Set

(一) 概述

  1. java.util.Set接口和java.util.List接口一样,同样继承自Collection接口,它与Collection接口中的方法基本一致,并没有对Collection接口进行功能上的扩充,只是比Collection接口更加严格了。与List接口不同的是,Set接口中元素无序,并且都会以某种规则保证存入
    的元素不出现重复。

  2. 特点:
    (1) 无序:没有任何前后的分别,存入的顺序和取出的顺序不一定一致
    (2) 没有索引:集合中没有任何位置,元素也就没有位置的属性
    (3) 不重复:没有位置的区分,相同值的元素没有任何分别,所以不能重复

  3. Set的常用实现类:HashSet Set s = new HashSet()

import java.util.HashSet;
import java.util.Iterator;
import java.util.Set;

public class Demo6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et<Integer> set = new HashSet<>();
        set.add(12);
        set.add(19);
        set.add(8);
        set.add(22);
        set.add(22);

        System.out.println(set);

        for (Integer  in : set)
            System.out.println(in);
        System.out.println("------------------------");
        Iterator<Integer> iterator = set.iterator();
        while(iterator.hasNext())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
/*
* Set集合:
*   是一个无序不可重复的集合,只能最多存储一个null。
*   实现类:
*     HashSet、TreeSet
* */

  1. Set集合的遍历方式: 迭代器遍历, 增强for遍历

练习1(比较器)

使用合适的容器存储5个不重复的1-99之间的任意随机整数
分析 :
容器: 数组, List(有序,有索引,可重复), Set(无序,无索引,不重复)

import java.util.HashSet;
import java.util.Set;

public class Demo7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使用合适的容器存储5个不重复的1-99之间的任意随机整数
        Set<Integer> set = new HashSet<>();
        /*while(true) {
            if (set.size() == 5) {
                break;
            }
            set.add((int) (Math.random() * 100));
        }*/

        while(set.size() != 5) {
            set.add((int) (Math.random() * 100));
        }
        System.out.println(set);

    }
}
import java.util.Comparator;
import java.util.TreeSet;

class  MyCom implements Comparator<Person1>{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Person1 p1, Person1 p2) {
        System.out.println(p1.getName()+"----------------------"+p2.getName());
        int num =  p1.getName().compareTo(p2.getName());
        if(num == 0)
            return  p1.getAge()-p2.getAge();
        return num;
    }
}
public class Demo9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reeSet<Person1> set = new TreeSet<>();
//        TreeSet<Person1> set = new TreeSet<>(new MyCom());
        TreeSet<Person1> set = new TreeSet<>(new Comparator<Person1>() {  //匿名内部类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Person1 p1, Person1 p2) {
            //负整数	前对象的值 < 后对象的值 , 位置排在前
            //零	前对象的值 = 后对象的值 , 位置不变
            //正整数	前对象的值 > 后对象的值 , 位置排在后
                int num =  p1.getName().compareTo(p2.getName());
                if(num == 0)
                    return  p1.getAge()-p2.getAge();
                return num;
            }
        });

        /*set.add("22");
        set.add("34");
        set.add("66");
        set.add("11");
        set.add("99");
        set.add("99");

        for (String s: set)
            System.out.println(s);*/

        set.add(new Person1("zhangsan001",30));
        set.add(new Person1("zhangsan111",31));
        set.add(new Person1("zhangsan221",32));
        set.add(new Person1("zhangsan001",39));
        set.add(new Person1("zhangsan331",30));

        for (Person1 per:set)
            System.out.println(per);


    }
}
/*
* TreeSet:
*   存储的元素默认会按照自然顺序(字典)进行排序存储,不会存储重复数据。
*   底层原理就是: 二叉树算法。
*   1.调用add方法添加元素时,元素要提升为Comparable类型(Comparable是一个接口,实现该接口的对象,会按照自然顺序进行排序),调用compareTo
*   方法进行元素的自然顺序排序,方法的返回值是0,视为相同元素则不存储,返回的是正整数或负整数存储到对应的位置上。
*   2.创建TreeSet容器时,可以传递比较器,按照比较器的方式进行排序。根据比较器Comparator中的compare方法的返回值决定顺序,如果返回值是0
*     是相同元素则不存储,如果返回的是正整数或负整数那么就按照顺序排序。
*   按照以上哪种方式排序,取决于调用的构造方法。
* */
class Person1 implements Comparable<Person1>{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Person1(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Person1{" +
                "name='" + name + '\'' +
                ", age=" + age +
                '}';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To(Person1 p) {
    //public int compareTo(Student o){} 这个方法,它返回三种 int 类型的值: 负整数,零 ,正整数。

//返回值		含义
//负整数		当前对象的值 < 比较对象的值 , 位置排在前
//零		当前对象的值 = 比较对象的值 , 位置不变
//正整数		当前对象的值 > 比较对象的值 , 位置排在

        System.out.println(this.name+"----"+p.name);
        int num = this.age-p.age;
        if(num == 0)
            return this.name.compareTo(p.name);
        return num;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

(二) 数据结构之哈希表

  1. 哈希值
    (1) 是JDK根据对象的地址或者字符串或者数字算出来的int类型的数值
    (2) 如何获取哈希值: Object类中的public int hashCode()返回对象的哈希码值
    (3) 哈希值的特点
    同一个对象多次调用hashCode()方法返回的哈希值是相同的
    默认情况下,不同对象的哈希值是不同的。而重写hashCode()方法,可以实现让不同对象的哈希值相同

  2. 哈希表结构
    (1) JDK1.8以前: 数组 + 链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JDK1.8以后:
a. 节点个数少于等于8个: 数组 + 链表
b. 节点个数多于8个: 数组 + 红黑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 HashSet保证元素唯一源码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某个对象obj,在即将要存储到HashSet集合的时候,首先计算obj的hashCode值

2、在集合中的所有元素的哈希值,都和obj的哈希值不同,说明在集合中不存在obj,可以直接将obj存储到HashSet中

3、在集合中有若干元素的哈希值,和obj的哈希值相同,并不能说明obj已经存在于集合中,需要使用equals判断obj是否和那些与自己哈希值相同的元素是否相等

4、如果这些元素所有的和obj比较equals之后,都不相等,那么就说明obj不存在于集合中,可以将obj存储到HashSet中

5、如果这些元素有任意一个和obj比较equals之后,发现相等,那么就说明obj已经存在于集合中,所以obj就不能存储,存储失败

import java.util.HashSet;
import java.util.Objects;

public class Demo8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new Demo8().hashCode());  //返回对象的哈希值
        //创建hashSet容器,存储自定义对象Student,属性信息相同视为相同给元素,则不存储。
        HashSet<Student1>  set = new HashSet<>();

        set.add(new Student1("xiaoming11",18));
        set.add(new Student1("xiaoming22",19));
        set.add(new Student1("xiaoming22",19));
        set.add(new Student1("xiaoming33",17));
        set.add(new Student1("xiaoming44",16));

        //遍历set
        for (Student1 stu : set)
            System.out.println(stu);

    }
}
/*
* HashSet:
*   底层算法是哈希表算法。
*   原理 :
*    当添加元素时,元素会进行hashCode方法调用,计算自己的哈希值,如果哈希值是第一次出现,直接存储。
*    如果出现哈希值重复,则会进行第二次校对,比较是否是同一对象,依赖于Object类中的equals方法,
*    返回的返回值是true,是相同元素不存储,如果是false,不是相同元素,则要存储,此时的存储在jdk1.8之前采用的链表算法;
*    在jdk1.8之后,采用红黑树算法(前提:链表的节点个数大于8,并且元素的总个数超过64)
* */

class Student1{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Student1(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if (this == o) return true;
        if (o == null || getClass() != o.getClass()) return false;
        Student1 student1 = (Student1) o;
        return age == student1.age &&
                Objects.equals(name, student1.name);
    }

    @Override
    public int hashCode() {
        System.out.println("---");
        return Objects.hash(name, age);
    }

    /*@Override
    public  int  hashCode(){
        System.out.println("-----------------");
        return name.hashCode()/age;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System.out.println("===========================================");
        if(obj instanceof Student1) {
            Student1 stu = (Student1) obj;
            return this.name.equals(stu.name) && this.age == stu.age;
        }
        return fals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Student1{" +
                "name='" + name + '\'' +
                ", age=" + age +
                '}';
    }
}
import java.util.HashSet;
import java.util.LinkedHashSet;

public class Demo10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LinkedHashSet是 HashSet的子类对象,采用的是:哈希表+链表算法,保证元素的迭代顺序,并且元素唯一。
//          LinkedHashSet<Integer>  set = new LinkedHashSet<>();
        HashSet<Integer>  set = new HashSet<>();

        set.add(99);
        set.add(11);
        set.add(55);
        set.add(22);
        set.add(99);

        System.out.println(set);

    }
}

三. 双列集合

(一) Map概述

1、体系位置:双列集合的顶层接口

2、类比理解:map单词含义,地图,地图上的每个点,都表示了生活中的一个具体位置。地图的点和生活中的位置,有一个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穷举的方式来描述的。

3、数据结构:描述的就是一个数据(key)到另一个数据(value)的映射关系(对应关系)

4、Map<K,V>的特点:称为键值对映射关系(一对一)
Key(键)是唯一的(不重复),value(值)不是唯一的
每个键都只能对应确定唯一的值

  1. Map集合没有索引, 因此存储的元素不能保证顺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 Map常用的子类

通过查看Map接口描述,看到Map有多个实现类,这里我们主要讲解常用的HashMap集合 LinkedHashMap集合.

HashMap<K,V>:存储数据采用的哈希表结构,元素的存取顺序不能保证一致。由于要保证键的唯一、不重复,需要重写键的hashCode()方法、equals()方法。

LinkedHashMap<K,V>:HashMap下有个子类LinkedHashMap,存储数据采用的哈希表结构+链表结构。通过链表结构可以保证元素的存取顺序一致;通过哈希表结构可以保证的键的唯一、不重复,需要重写键的hashCode()方法、equals()方法。

(三) Map接口中常用的方法

  1.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1. 如果添加的key值在map集合中不存在, 那么put方法表示将键值对添加到map集合中
  2. 如果添加的key值在map集合中存在, 那么put方法表示修改value值
    这个方法会返回修改前的值,第一次添加的返回null。
  1. public V remove(Object key): 把指定的键所对应的键值对元素在Map集合中删除,返回被删除元素的值。
  2. public V get(Object key):根据指定的键,在Map集合中获取对应的值。
  3. boolean containsKey(Object key): 判断集合中是否包含指定的键。
  4. void clear() : 表示清空Map集合中所有键值对数据
  5. boolean isEmpty() : 验证Map集合中是否还是键值对数据, 如果没有返回true, 如果有返回false
  6. int size() : 获取到Map集合中键值对儿数据个数(求Map集合的长度)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Map;

public class Demo1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ap<Integer,String> map = new HashMap<>();

        //存储key-value
        System.out.println(map.put(1,"zhangsan"));//null
        System.out.println(map.put(1,"lisi")); //zhangsan
        map.put(3,"wangwu");
        map.put(4,"zhaoliu");

        //清空
        //map.clear();
        //移除 key=value,并返回value
        //System.out.println(map.remove(3));

        //获取,根据key获取value
        //System.out.println(map.get(3));
        //返回键值对的个数
        //System.out.println(map.size());
        //获取所有的value
        //Collection<String> values = map.values();
        //System.out.println(values);


        //是否包含指定的key
        System.out.println(map.containsKey(3));
        //是否包含指定的value
        System.out.println(map.containsValue("zhangsan"));
        //是否为空,容器中的键值对个数是否为0,不空是false
        System.out.println(map.isEmpty());

        System.out.println(map);

    }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