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两年研发工作之路(二)——最原始的设想1

    2006年初,我正式开始从事研发工作。那么第一件事情就是为我研发的产品规划一个美好的蓝图,制定一个Feature List。经过多方的学习和讨论,以及在领导在远景战略上的指示。我粗粗的规划了,大概具备以下的特征:

    1、展示层数据扁平化,逻辑层数据结构化。

     首先,我们考虑到了展示层的数据应该是扁平化的,没有对象的概念(如果把一张页面看成一个对象那就另当别论了)。我估计很多人看到这条理论就会在心里暗骂我是个白痴。呵呵,从现在主流的OO思想来说,这确实是不可思议,我也很理解。但是当时我们这样来设计是有我们自己的理由的。

    理由一:我们公司主要开发信息管理类的软件,比如ERP等。从技术角度来说,就是让用户在WEB页面上录入一些信息,然后系统经过一定逻辑运算后,保存到数据库里,其后在将数据库的数据原封不动的展示给用户,或者经过ETL之后通过报表引擎或BI工具进行展示。在这样的前提下,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他们并不知道什么对象的存在,是我们这些软件设计人员通过对业务的理解提炼出来的。这个提炼过程没问题,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在我们比较正确的提取对象之间,我们的工作都在没有对象的情况下进行。这个应该没有人反对了吧。简单明了点的说,我们在使用原型法第一次构建系统时,我们还没有对象。因为原型构建是在需求调研阶段,是与用户沟通的业务时做的辅助工具;在这个阶段下我们没有比较正确的对象或者根本没有对象。那么我们在做原型时,展示层的数据是不是扁平的?看到这里,大家估计有点明白为什么我的第一个平台特性“要求展示成数据扁平化”了吧!是的,在需求调研过程中的原型,要最大可能的保留到将来交付的产品中,减少软件的开发成本。很欣喜的告诉大家,我们公司现在能将最初的原型中70%的代码、特性等保留到最终交付的软件产品中。当然,为了满足这个原型保留的目标,光这么一个特性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的工作。

    理由二:用户眼中只有数据,没有对象。用户不关系软件系统后台的业务逻辑是怎样执行的,他们只关心在页面上有没有他们需要的数据。、

    理由三:将当业务对象变更时,所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因为,我们对业务的理解是逐步求精的。最了解需求的时候,是软件系统交付的时候。所以,这就导致我们前期提取的对象有可能是错误。在整个项目周期中,我们时常要调整对象。而对象调整后对软件系统的冲击是巨大的。所以,我们将展示层的数据扁平化,不至于受对象变更而导致重构。同时,从以前的项目经验告诉我,逻辑层的复用度比较高,而展示层的复用度比较低。换句话说,展示层的开发量比较大。所以要保证展示层一定的稳定性,将对象变更产生的风波隔离在逻辑层,这样变更时工作量就少很多了。

    晕!午休时间没。先这样吧,待续……!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