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从昨天发布赛题一直到现在,总算完成了电工杯数学建模B题完整的成品论文。
电工杯B题完整原创论文共85页,一些修改说明7页,正文71页,附录7页。
本论文可以保证原创,保证高质量。绝不是随便引用一大堆模型和代码复制粘贴进来完全没有应用糊弄人的垃圾半成品论文。
昨天说过了,简单问题复杂做,大家看我目录截图就知道我做的工作量有多大,不然无法跟其他人做的有区分度。这道题我知道很多人想怎么去做,第一问随便绘点图,然后无脑编码,第二问随便语文建模写三个方面的论述,然后直接模糊综合评价算得分,要是这么做我昨晚6点就完事了。不能说完全错,但没什么意义。
而我的做法是第一问频数分析后,首先初始编码,之后做一下效度分析和区分度分析给第二问做铺垫(信度不要做,我会讲解为什么)。第二问其实才是重中之重,也是我篇幅最大的地方,首先是逻辑判断分析优先级,之后基于区分度第一次进行科学性分析,之后分析可操作性:做标签的区分处理,分成了三类,这一点很重要。之后二次编码,这才是点睛之笔,因为通过二次编码,我们准确地获得了每个指标的正负向,这样后面的评价模型就可以用了,难点在于单选题可以标签化编码,但多选题处理起来非常复杂,花了我不少时间。
之后,做基于优先级结合基本信息的第二次科学性分析。这是重要的行文逻辑,本质上而言,科学性要结合第一问的区分度和第二问的优先级分析,但又以可操作性里面的分类为基础,这三者是一个完美的逻辑闭环。全部做完之后,就可以给出最终的指标体系了。为了方便你们修改,我甚至还多给了三种方法让你们做其他分析,具体看我论文就懂了。
第三问可以无脑进行评价了,先rsr得出结果,效果非常良好,给出每个指标权重和对每个人影响大小得分和排名,但这虽然明确但不够有说服力,为此我又做了topsis,又算了一次得分排名,两相对照互相印证,就有说服力了。
第四问没什么好说了,大概看看我截图就行。
实在精力有限,没力气打太多字做文字版讲解了,可能讲得不够详细,可以看我的视频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