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的《果壳中的宇宙》(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是一部深入浅出地探讨宇宙学理论的科普著作。

一、基本信息
- 书名:《果壳中的宇宙》
- 英文原名: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
- 作者: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
- 译者:吴忠超
-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中译本于2002年面世,英文原版于2001年出版
- ISBN:9787535733597
- 定价:42.00元
- 装帧:平装16开
- 豆瓣评分:8.6(基于9736人评价)
二、内容概述
《果壳中的宇宙》讲述了现代物理学的历史和原理,特别是宇宙学方面的前沿概念。该书涉及广义相对论、量子论、黑洞、暴胀、时间旅行、弦论、超引力等诸多领域。霍金在书中试图将复杂的物理学理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让公众能够了解宇宙的奥秘和美妙。
三、主要章节与思想
- 相对论简史:霍金回顾了相对论的发展历程,从牛顿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并详细解释了这些理论对时空、引力、黑洞等概念的影响。
- 时间的形态:探讨了时间的本质和形态,指出在相对论中时间和空间是相互纠缠的,共同构成了有形状和结构的时空。
- 果壳中的宇宙:霍金通过引入虚时间的概念,将宇宙的历史归结成一个表面轻微起伏的四维球面,正如一个果壳。他构建了自己的“无边界宇宙模型”,认为宇宙有限无界,没有边界和奇点。
- 预言未来:讨论了科学预言的可验证性,并提到了“拉普拉斯妖”的假设,即如果知道宇宙中所有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就能预言宇宙的未来。
- 护卫过去:探讨了时间旅行的可能性,指出回到过去并改变历史在物理学上是不可能的。
- 膜的新奇世界:介绍了M理论和超对称等概念,提出人类可能生活在一张膜上,或者我们只不过是张全息图。
四、创作背景与影响
- 创作背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物理学和宇宙学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和发现,如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观测、超弦理论和M理论的提出等。霍金作为当时物理学和宇宙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希望通过这本书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介绍给公众。
- 影响:《果壳中的宇宙》获得了2002年的安万特科学图书奖(皇家自然社会科学书籍奖),并被广泛认为是《时间简史》的续集。该书不仅让公众对宇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人们对宇宙和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五、评价
《果壳中的宇宙》以其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和丰富的插图,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虽然书中的一些概念较为深奥,但霍金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实例,使得这些理论变得易于理解。同时,该书也激发了读者对宇宙和科学的兴趣,鼓励人们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声明:晓北斗推荐
编辑:岚度视觉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