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额破10000000的畅销书作者是怎样养成的?

「作者面对面 (Chat Chat)」是 GitChat 团队出品的一档对话技术写作者的栏目。我们希望通过展示更多 Chat 作者的视角,来分享程序员关于生活和工作的态度,以及学习和成长的经历。立足于写作,但不限于写作。

今天的采访对象是运营界大神张亮老师。可能很多程序员对此的第一反应就是麻辣烫,甚至连我们的设计师作图都准备画出一堆涮菜……

作为千万级畅销书《从零开始做运营》的作者,张亮不仅是无数运营人的职业启蒙老师,更是普通人打造个人品牌路上的规划导师。

你可能会说:我只是一个开发者,对于运营不感冒或者没有必要了解。这句话放在 2019 年以前,你确实可以这样拒绝,但是在经历了一系列互联网动荡后的今天,你确定你只需守好自家的三亩田地吗?不多备点傍身的技能,如何能在漫漫长夜里找到独木桥?

带着 GitChat 用户的一些疑问,我问了张亮几个问题(下面统称为亮哥)。

请亮哥能跟大家做个简短的自我介绍。

Hi,你好。我是张亮,2005 年进入互联网,在这个行业里泡了将近 15 年。在多个细分领域都有涉足,比如青少年博客社区、通用积分、商业工具应用、车联网、餐位预订、教育服务,等等,我写了可能是国内第一本关于运营的书,也在得到上开了精品课。很早玩知乎,所以在知乎上也有不少关注者。运营自己的个人订阅号。然后,最近,我也在创业,做运营教练,帮助培养企业的运营团队,也为运营个体提供支持。

听说你本科是学音乐教育的,很好奇你是怎么从一个音乐人做到今日互联网界的运营大神的。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我大四快毕业的时候,和现在的夫人谈恋爱。结果她考研成功到了上海,我失败了,为了追随爱情,我也来到上海。但悲剧的是,我的专业没法让我找到对口的工作

然后 2005 年的上海,人们心目中第一顺位的工作选择是金融行业的公司,然后是外企,再来是国企,最后是民企,14 年前不像现在,没多少人知道互联网是做什么的,所以互联网的招聘竞争也不如现在这么激烈。所以我是混进队伍里来的,而且严格意义上,我没有做过音乐教育相关的工作,所以,也不算什么音乐人。

至于运营大神……这是你们说的,我从来没说过。๑乛◡乛๑

很多人,尤其是刚接触社会的年轻人,在找寻能让自己发光发热的职业时,都遇到过很多困惑和选择。作为一个过来人,你能给他们一些发自肺腑的建议吗?

两点吧。第一,要用心、有耐心。不要进公司才几个月,就开始说这份工作没有价值,其实不管什么工作都有价值。听起来像鸡汤对吧。说个我经历过的好了。

有一个做客服的小姑娘,入行没多久,但是她跟别人不太一样,别人都是接到事件,通过系统查一下分类,拿个标准话术,用正确的方法快一点关闭事件。而她多了个本子,去记录哪些问题被问得多,后来她给对口的项目组写邮件说:我整理了最近大半年你们做活动期间的客服事件,发现有一些共性的问题,整理下来给各位项目组同事同步一下。结果这封邮件被项目组老大看到了,非常惊讶。因为问题总结帮项目组厘清了一些问题,于是很快项目组的老大就问客服部门把这个小姑娘要了过来。

说这个故事是说,客服的工作看起来是不是非常枯燥又不起眼?但认真的人依然可以找到机会

第二,是一定要提前做职业规划。有人觉得职业规划没用,但我现在碰到很多发展中遇到瓶颈的年轻人,大多数都没思考过职业规划的事情。现在大学里都会教大家要好好去做职业规划,这样做的好处是,给自己设立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然后让自己有依据去判定需要在哪些方面提升能力,或者应该去关注何种职业机会。然后在职业规划的基础上,要做到优先职级提升。也就是说,不要只看薪酬,而是要看自己的职位有没有始终保持一个向上的状态,如果职级不变,只是薪酬提升,其实是很危险的现象

我初识你是因为那本经典的《从零开始做运营》,我相信很多人也都是因为 2015 年出版的这本书开始对运营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说下当初写那本书的初衷吗?

这本书其实是个无心插柳的结果。

2011 年我接受朋友邀请去知乎上注册了一个账号,然后就不断在上面回答问题,当然,主要是回答互联网相关的,然后累积了一些比较好的评价吧。2013 年知乎开放注册了,用户一下子涌入了。但是很多新用户提问的问题,都是我过去曾经回答过的,那互联网产品或者互联网运营领域也差不多有同样的现象。一开始我是很耐心的,多次回答同样的问题,然后慢慢我就觉得烦,那么就直接丢一个以前回答的链接过去。最后连链接都懒得丢,就开始在专栏里写文章了。写了没多久,百度阅读的产品经理就说服了我去百度阅读同步连载。再然后就是 2014 年签约给了中信,2015 年花了快 1 年时间,去做整合、修订和出版,到了 2015 年年底书就上市了。

我记得你曾提到国外并没有「运营」这个岗位,这是国内所独有的一个岗位。能否分析一下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

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的,但我没有考证过,所以我说的是我的个人看法,作不得准。

首先,中国人多。人多意味着市场巨大,同时也意味着竞争激烈。蝴蝶互动的凌海曾经说过,他说互联网产品的竞争通常从产品竞争开始,这个阶段,追求人无我有和人有我优;但是产品竞争阶段如果分不出胜负,就要进入营销竞争阶段,这个阶段,就是考验酒好也怕巷子深的阶段,会很强调市场的力量和运营的力量;最后会进入服务竞争,也就是营销能力上大家也非常一致了,那么就只有去打服务了。所以,当国内互联网的产品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时,对营销作用的放大是天然的需求,也就是不仅仅依赖通过外部市场解决问题,也要让内部运营机制来起作用

其次,是标准化的传统。我和硅谷的朋友聊天发现,不管是创业团队,还是大公司,通常硅谷标配三类人:产品、开发和市场。老外还很喜欢标准化,因为标准意味着规模。事实上,互联网最初只有 2 种岗位,一个叫技术岗,一个叫非技术岗。从非技术岗延展出产品岗,可以说是硅谷的贡献,而从非产品岗里孵化出运营岗,其实就是中国互联网的独特创造了。

国外没有叫「运营」的岗位,但其实,有个职能和「运营」一样的岗位,那就是 Growth Hack。其实国内对 Growth Hack 的理解有巨大的误区,认为 Growth hack 是用来拉动用户增长的,却忽略了,Growth Hack 和运营一样,其实关注的是用户生命周期的全链路的优化

从第一本书出版至今,已经过去 4 年了。你作为运营界的「长老」,你觉得和当年相比,现在的运营岗位有什么变化吗?现在的运营人更需要具备什么技能?

有变化,但不算好变化。

首先是,分工越来越细。看起来是精细化了,但实际上,每个岗位都变成了牢笼,有自己的边界,让从业者莫名其妙就被贴了标签,很难跨过边界。导致的后果是,很难去获得大局观的提升。

然后是,运营的各种新词汇的发明速度越来越快。但实际上,根本就是换汤不换药,只是为了博人眼球。我比较希望从业者自己能有底层思维,而不是整天被名词带着跑,会被带到沟里去的

所以,你问我运营需要具备什么技能?过去我们希望运营有执行力、能抗压、能充满创意。但我现在觉得要加一个,要有底层思维逻辑。

你目前撰写了两个专栏,一是和得到平台合作的个人品牌打造的专栏,还有一个就是在 GitChat 平台撰写的运营思维专栏。你想让读者在阅读这个最新的专栏后有什么收获?

得到是精品课,精品课是音频课程,上线了就交付完成了;专栏我理解是成套的,哈哈。我希望通过在 GitChat 上写作帮我理清楚思路,看明白运营到底是个岗位还是个思维方式。我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够对运营这件事有一点感觉,从业者看完了能获得一些新的认知,很爽、很开心。

我们平台大部分用户是程序员,而程序员和产品经理经常“掐架”的现象其实和运营人和产品经理之间的矛盾是类似的,在处理这类工作上的矛盾时,你有什么建议吗?

「这个需求很简单,怎么实现我不管是吧?」

先说一句,其实程序员 PK 产品经理和运营 PK 产品经理不太一样,毕竟运营和产品都属于动嘴比较厉害的,程序员动手比较厉害,哈哈哈哈。

我觉得不管是什么角色,在和别人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两个原则:

  1. 换位思考,就是先把自己放到对方的角色中,考虑他要什么,并且尽可能先满足对方的诉求。

  2. 学会表达,要有一些套路来化解可能存在的问题。譬如,背黑锅我来,但升官发财都给别人,愿意先吃亏很重要。

千万别老想着就事论事,因为不同人眼中的事都不一样,那么要就谁的事来论呢?

最后一个问题,能跟大家聊下是什么契机让你选择创业吗?对于那些想创业的后辈们,你有什么想说的话?

创业是个无奈的选择。我也想打工啊。我入行的时候,最希望能作职业经理人了。但是谁让我出书了呢?人怕出名猪怕壮,为了不耽误别人,我决定耽误自己了。这样,不管我做的好还是不好,都是我自己的事儿了。

至于想创业的后辈,我想说,别老瞎琢磨,能工作就别创业,干嘛要没事儿自己提升生活的难度呢?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张亮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