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事,就是做事、当职。佛弟子,做事先要明因果,并要三思而后行,一举一动要合乎规律。现在将执事用三个字来说明:
一:勤:勤是勤劳,也就是习劳。人的身体有手有脚,若不用来做有意义的事,便如拖死尸,我们要利用此身体〈借假修真〉来求福修慧。
勤,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福德。人的福报很重要,做同样一件事,有人成功、有人失败,那就是福报有与无的关系。世界是由大家的〈共业〉所造成,在〈共业〉中又有〈别业〉。所以在这个世上有的人条件好,有的人很贫穷,都是与福德有关,福德有前因,佛陀福慧具足曾代弟子穿针,连这少许的福都要求,在普渡众生的教义,写下了实实在在的一页。所以今生要勤劳行善,培福积德。〈百缘经〉说:扫地得五种功德:
1:除自心垢
2:除他心垢
3:去骄慢心
4:调伏内心
5:增长功德,得生善处
大家勿以扫地是小善而不为,古人云:凡做事,不得众劳我逸、不得人难我易、不得人多我少、不得人前我后、不得人重我轻、不得迟早失时,不显自己功劳,睡不得在人前、起不得在人后,不得多笑、多言,并不得妨碍他人做事。凡做事要有条理、谨慎、清洁,不得马马虎虎。
二:惜:就是珍惜。无论福报、时间、人缘,以及法缘都要珍惜。人的福报是有限的,不要享用尽,要留有余地,若将福与人分享,是福上培福。
古今大德惜福的例子很多,近代的弘一大师,出生于小康之家,五岁丧父,母亲贤德,从小受到惜福的熏陶,家里的一幅对联,是由书法家刘公定所写的。下联是〈惜衣惜食不为惜财缘惜福〉。弘一大师在家练习书法时,用的都是旧纸。出家之后,严持戒律,惜福的例子不胜枚举。
所谓,当金钱物质充裕的时候,要知道来之不易,要有计划,珍惜不是为了悭钱,而是为了惜福。印光大师很慈悲,严以律己,但看见有人浪费,甚至少如一粒米,也一定呵斥之。佛弟子自己要做好榜样,还要教导下一代。同时要珍惜时间,充分利用不得空过,要将时间用来做有意义的事。还要珍惜人缘,所谓未成佛先结人缘,处众欢喜。法缘更加要珍惜,听经闻法都是成道之根本。总之一切好因缘都要珍惜。
三:诚:对人要诚实,要有诚意。佛门里说感应,感是付出,应是所得,你对人付出多少诚意,别人也会应你〈还给你的〉多少,这就是因果。莲池大师说:〈为众如为己身,彼此事办,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恭下敬,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这实是与人相处之道。
总言之,入众执事,能做到入众〈容、礼、助〉,执事的〈勤、惜、诚〉。大家相处敬业乐群,起居一致,必然皆大欢喜。
执事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1-10-20 19:26:11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