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平面设计不能一成不变,要懂得变通,才能让设计作品大放异彩,吸引眼球。那么一个普通设计师如何像优秀设计师一样思考呢,如何拥有他们的思维方式呢?这里将从几点去展开讨论分享下。
首先,我们先区分两个概念:“做一名设计师”和“像设计师一样思考”。前者可能是作为艺术学生的你正在努力奋斗的目标,如果你并非无所事事的度过你在学校本该学习的时光,当你毕业的那一天,我想你一定会具备一个设计师必需掌握的技巧。
但这样的你就真的可以做出好的设计了吗?就能将你所学到的高端的技术施展到实际中了吗?恐怕并不是这样,当我们用线性的视角来看待设计师这个职位,它可能仅仅只是巨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然而,当我们综合观察设计在商业中的作用,设计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是如此的简单。此时,前文所提到的“像设计师一样思考”就成了决定这些问题的关键。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像设计师一样思考?
一、用洞察发现所需
设计师接手项目是要解决项目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能够解决问题的设计方案。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帮助设计师准确地发现他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所在,这是设计工作的源头。事实上,无论是什么领域的设计,设计师最终所要解决的事情都与人有关。建筑设计师解决人对空间的利用,室内设计解决人与空间关系,平面设计解决人的视觉感知对行为的指导……所以,设计师不可避免的要从他们设计所针对的群体出发,把用户放在首位,不断换位思考,发掘被隐藏起来的问题和需求,以指导他们接下来的设计工作。
二、明确限制条件
当设计师弄清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的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便是从“问题”转向“项目”之中,现实世界里的设计项目往往会面临种种限制条件,要让设计不是创作可以天马行空表达自己的想象,这就自然要求设计师在项目开始有一个指导性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中有明确的目标及衡量进展的一些标准。先弄清必需遵循的限制条件能够大大避免设计师在项目中做出无用功的情况,能够被应用是设计发挥其价值的必要条件,而一个不符合限制条件约束的设计是不能被投入到现实应用当中的。
三、从发散到整合
走到这一步,设计师才应当真正发挥其创造力。设计师需要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出尽可能多的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及想法,这是创新的主要途径之一。这些想法不需要完整,可能仅包含一个方面,可能没有考虑到某些因素,但这都不要紧,因为在最终,设计师还需要做一个汇聚性的工作,将这些思维碎片整合起来,并找到最终优化的解决方案。
四、搭建模型:从抽象到具象
提出方案并不是设计的终点,设计师必需将他们的想法付诸与实际,因为只有落实到具象的东西,设计师才能判断他们的想法是否达到了他们的预期。制作模型的力量就此显现,利用模型往往能发现在推进创新思想实践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设计师可以根据这些问题对方案进行调整,增强方案的可实施性,完善方案。
五、让更多人接受
在设计师确定了切实可行的好方案之后,他的工作仍然没有结束。如果市场不接受他的方案,他的项目就尚未成功。设计师需要说服大众认可他们的设计。这些人多数并不是设计的行家,所以用设计师所理解的语言说服大众显然是不合适的。多数情况下,我们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为自己的想法提供一个框架,这往往比高深的专业逻辑更能被人接受。
小结
总得来说,设计思维强调设计师从用户出发,理解用户的需求,发现问题,并有针对的提出方案,在与用户协作的过程中完成方案,最终实现设计的目的。